高中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内容摘要】质疑是探究的前提,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但是,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质疑能力很欠缺,存在着“不

敢问”、“不会问”、“不想问”、“没时间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质疑

能力缺失原因分析,阐述自己一些对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主质疑为

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质疑能力;成因分析;教学对策;创新能力

一、研究背景

材料 1 安生基金会中国代表在剑桥大学联合举行“英国名大学与中国名高中对话”中指出:和英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最大弱势是什么?接受采访的多位英国专家不约而同认为:“质疑能力相对缺乏。”布里斯托大学招生面试主管安琪拉女士有一次面试时,她故意质疑中国学生最得意的某项特长,期盼那位学生能够捍卫自己的观点,但很遗憾,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默认了考官的指责。华威大学的马卡教授每次面试时都会故意犯一个错误,然后观察学生的表情,有的中国学生可能已经知道老师说错了,但慑于权威就是不敢、不想说出来。

材料 2 笔者曾听过一节示范课,听课教师一致认为该教师教学功底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讲解清楚、分析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条理清楚,整堂课浑然一体。但有老师指出:这节课是老师按预设的环节在导演,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问题,在“繁荣”课堂的背后,学生其实还有许多一知半解的问题没机会提。

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到五大“解放”,其中“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要鼓励学生敢说、善说,即敢于提问、善于

提问。在上课时,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应当容许学生插嘴,而且可以考虑把提问、插嘴的质和量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关于质疑能力在创造性活动中的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所写的一首诗足以说明这一点: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基于这些,不禁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缺失的成因是什么?为此有必要对学生质疑的动机成因做一调查分析,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一次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随机选择高中学生及教师为调查对象,参照有关资料自编问题调查。于2009年11月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0份,随机访谈40人,分差生、中等生、优秀生三个层次抽样调查,对教师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卷85份,经过有关程序统计处理,得到有效数据如下,将研究成果综合汇总成如下表:

来自学生的反映:

A、在数学课堂上,你认为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B、在课外,经常性的几个人或集体共同参于交流讨论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

见解

C、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发现有疑问敢于向老师提出来,并能大胆地提出见解

D、你提出问题后,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并且老师也能参与分析讨论

E、没有质疑的习惯,对老师的讲解全盘接受

F、老师一般不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思考空间

G、忙于应付作业,忙于应付考试,有疑问等老师讲解

H、老师只关注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疑问通常不予理睬

I、你认为和谐、民主的课堂能促使你想提出问题

J、你认为民主、活泼的老师能让你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来自教师的普遍反映:

1、认为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影响教学进度

2、在课堂中受到学生的质疑让老师尊严受损

3、只要完成教学内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后的事,老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4、牢牢控制课堂,怕答不上学生的疑问老师下不了台

三、结果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好把想问的问题变为学生想提的问题。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那么,阻碍学生质疑的成因又是什么?由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畏惧心理。主要体现在学生自己存在自卑感,对学习厌倦,对书本权威盲目迷信。于是在课堂上就有“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秩序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二怕所提问题太简单受到同学的讥笑;三怕所提问题表达不清楚让同学瞧不起。

(2)能力欠缺。有时学生不质疑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掌握的很好。不懂得怎样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时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苦于口头表达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只好保持沉默。另一方面,由于受理解能力的影响,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没有作深入细致了解,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3)依赖心理,学习时缺少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是就题论题,人云亦云,依赖老师和教材,碰到问题等老师讲、翻答案。对问题缺少想象力,很少出现对问题的发散思维和融会贯通的理解。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提出创新性的问题,但也缺少对创新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学习上只追求会解某某题。

2、教师的原因

(1)学校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疏忽与情感漠视

学校教育对尖子生、特长生开小灶,因材施教,寄予厚望。加班加点,开展题海战术,寄希望于学生考出好成绩为教师的教学生涯添光添彩。重压之下“尖子生”没有时间或懒于提出问题,偏向于全盘接受。对学困生,多数情况下,仍旧是一种听其自然的“放羊式”管理:爱学就学,不爱学拉倒。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造成成绩差的学生散失学习的信心,认为说不好或说错了丢人,不敢于提出问题,不能积极参与畅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在教学上存在惰性,怕“误事”怕“失控”

部分教师因为长期从事重复性的教学工作,缺乏对教育的热情,产生“职业疲劳”,工作上有了惰性。因为惰性,使得课前没有花足够的精力来备课,没有认真去思考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于是课堂提问就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而少了科学性。另外,有的教师害怕学生的问题会令自己一时无从着手,打乱原定的教学进程,有意识地控制了学生的提问,牢牢控制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向自己可把握可控制、预先设定的方向发展。也有个别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提倡学生提问,而又往往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导致学生所提问题漫无边际,或因准备不充分答不上学生的提问,从而迷失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上课时就不可能致力去营造能激发学生提问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失去了适时提问的空间。

(3)教师对质疑学习缺少足够的重视。没有把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