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问题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练习(附答案)《测量平均速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9)

精品练习(附答案)《测量平均速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9)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高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单选题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前3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0m、250m、300m,那么该辆车第二个十秒和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20m/s、25m/s B.25m/s、22.5m/sC.25m/s、20m/s D.22.5m/s、20m/s2.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为()A.1:l B.2:3 C.4:9 D.9:43.某同学利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cm、12.46cm、1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12.46cm B.12.453cm C.12.5cm D.12.45cm4.某同学上学时,1m/s 的速度走完前二分之一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2m/s的速度走完后二分之一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 5m/'s C.2m/s D.1.33m/s5.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6..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4米/秒B.6米/秒C.5米/秒D.4.8米/秒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8.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运动了1m,第2s内运动了2m,第3s内运动了3m,第4s内运动了4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第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9.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C.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必须指出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就是计算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10.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5m/s B.4.8m/sC.4.6m/s D.4.5m/s二、填空题11.“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2.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答:.理由是.13.放学了,某同学在离校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估测出他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m/s。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练习题及答案快速热身一、填单位并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正常运动的客车速度是40 ;(2)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 ;(3)人步行的速度为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 m/s= km/h(5)36km/h= m/s(6) 10 5cm/s= m/s二、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5m的路程时用了2s,那么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此物体在1s末速度的大小;它通过75m路程所需的时刻为。

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顺盛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有此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物体运动快慢能够用路程随时刻转变的图线来表示,某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使的路程随时刻转变图线如图5,那么汽车的速度大小是米/秒3.A、B两地相距1000米,某同窗先以8米/秒的速度跑到中点,再以6米/秒的速度跑到终点。

那么他在整个进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米/秒。

4、一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散步,上坝后第一分钟走了50m,第二分钟走了40m,持续走完180m长的大坝共用了4min,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他走180m路程的即时速度是sB. 他在第二分钟内,必然是匀速行走的C. 他在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的平均速度必然相等D.他走18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s.下面是用腕表和卷尺测量某5.一列火车以V1的速度通过一段路程S1后,又以V2的速度通过另一段路程S2,那么这列火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V1+ V2)/2 B:(S1+ S2)/(V1+ V2)C:(S1×S2)/ V1×V2 D:(S1+ S2)/((S1/ V1)+(S2/ V2))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刻成反比C:速度于路程或时刻无关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刻成反比7.摩托车与自行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托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那么摩托车通过的路程必然比自行车()A:长 B:短 C:一样长 D:不能确信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汽车在1秒钟内通过了10米的路程,在10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0米,那么它必然作匀速直线运动B :在行驶的汽车里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人是运动的C :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D :以上说法都不对九、同窗跑步的平均速度,请你填完下表:10、某物体作直线运动,在第一段t 1时刻内的速度为V 1,在第二段t 2时刻内的速度为V 2,求:(1)第一段的路程是多少? (2)第二段的路程是多少? (3)整段路程是多少?(4)在整段路程中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大?试探与研究一、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下图的位置左右摆动,那么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_______h.二、一列火车长200米,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千米的大桥,求火车全数通过大桥所用的时刻是多少秒?3、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在距山脚720m处鸣笛后,问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多远?(声速为340m/s)4.刺猬在头15分钟跑完260米,然后又用25分钟跑完440米,求它全程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2.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 m比赛中,以9秒91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 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 m/s B.1 m/sC.10 m/s D.100 m/s3.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4.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t a=t b=t c B.t a<t b<t cC.t c>t a>t b D.t c>t a=t b二非选择题1.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_______,使它保持_______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应该选用器材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__和用________测量________,然后通过公式__________就可以算出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节节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节节练含答案

(填“大、小”).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 cm,t BC= s,v AC=
AB。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大、小”).
(2007•广州)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1.4-2甲.
厘米、
)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v=0.452.82s m t
s
==……方法2:v=0.150.300.150.450.30()1.00 1.92 1.00 2.82 1.923m m m m m s s s s
s s t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 (写出一点即可);
)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
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15
1.000.990.9630
1.92 1.94 1.9045
2.82 2.80 2.78
的物体作小重物、用密度大的液体代替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0~5s,甲车的速度是4m/s B.10~2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10~15s,甲车处于静止状态D.0~15s,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是30m2.一辆摩托车做直线运动,1s内走1m,2s内走2m,3s内走3m…,则此车的运动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B.物体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但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求出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1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5.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sC.人体正常体温约37℃D.人体平均密度约1×103kg/m37.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8.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然地爬到终点,后悔不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5:4,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15:8B.8:15C.5:6D.6:5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 m/s C.5 m/s D.6 m/s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过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8.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解析版)

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从牌上可以看出,此处到兴义的路程为_;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从现在起,到达兴义至少需要min;如中途停车加油,全程的平均速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4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3、小明猜想:水滴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可见他的猜想是_________的(选镇“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米/秒。

4、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 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 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 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 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 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

则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km/h;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是____。

二、实验,探究题、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2)小球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3)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2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7、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l)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原理:s vt =实验过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表格: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AB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1.4《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B

1.4《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B

1.4 《平均速度的测量》B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1.(5分)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2.(5分)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中途8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3.(5分)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4.(5分)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5.(5分)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6.(5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t BC=_________s,v AC=_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填“大、小”).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7.(4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阿欠8.(4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 B.2m/s C.1m/s D.2.5m/s9.(4分)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10.(4分)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0m/s11.(4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A.甲先到达B点B.乙先到达B点C.两人同时到达B点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做一次动物速度的测定作业.龟兔赛跑的寓言都熟悉的吧!乌龟一般被看作是爬行较慢的动物,慢到怎样程度呢,有人测定出它的速度约为0.07m/s.要有机会,你不妨也实地测定一下乌龟的速度,看看是不是这个数值.或者测定一下其他动物的速度,如蚂蚁、蜗牛的速度等.写出活动方案.13.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14.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3.4 平均速度的测量》2011年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1.(5分)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0.1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71.2s.考点: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3 m/sB.6 m/sC.6.3 m/sD.0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

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 m/sB.9 m/sC.12 m/sD.15 m/s3.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铅笔的长度是 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cm/s。

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

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

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方法一: 。

方法二: 。

6.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2018·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卷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卷

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 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 cmD.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答案】D2.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

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 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 mm,则此人的心率为学,科网A.50次/min B.60次/minC.70次/min D.80次/min【答案】B3.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

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0 km/h B.60 km/hC.90 km/h D.120 km/h【答案】B4.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8秒时丙距离甲、乙的距离恰好相等,则A.丙可能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的s–t图线一定在甲的图线上方C.丙一定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D.丙的s–t图线可能在乙的图线下方【答案】D5.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B.小球在前0.5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经6秒两车一定相距1.8米B.经12秒两车相距可能为4.8米C.经12秒两车一定相距1.2米D.经6秒两小车可能相距3米【答案】D7.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 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 mB.整个20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C.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 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度大【答案】C8.运动会男子100 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学科,网C.在20~80 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答案】C9.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A.天平B.量筒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答案】D10.下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A 、 B 、 C 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 、c之间的距离为80m ,a、b之间的距离为30m 。

其中 B 、 C 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 A 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 ~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 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C 运动的v ~t图如图丙所示,前2s 物体 C 通过的路程为 3m ,从开始计时 10s 后, A 、 C 相距 67m , A 、 B 相距 20m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B 向右运动,速度为 2m/sB .物体C 向左运动,前 10s 的平均速度为 2.7m/sC .开始计时 20s 后, A 、 C 两物体相距 57mD .开始计时 10s 后, B 、 C 两物体可能相距 87m知识点:测量平均速度【答案】D【详解】AB .由图乙可知,物体 A 的速度由图乙可知,物体A 计时 2s 后出发,则 10s 后,由可得物体A 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由图丙可知,10s 后根据可得物体C 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根据题意,a、c之间的距离为80m ,计时 10s 后,物体 A 、 C 相距 67m ,可判断物体 C 往右运动,其前 10s 的平均速度根据题意,计时10s 后,物体 A 、 B 相距 20m ,无法判断物体 B 往哪边运动。

若物体 B 往左运动,则根据 10s 后物体 A 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 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 ,可知物体 B 往左运动了 10m ,速度为若物体B 往右运动,则根据 10s 后物体 A 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 和a、b之间的距离为30m ,可知物体 B 往右运动了 30m ,速度为故AB 错误;C .计时 20s 后,由可得物体A 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根据可得物体C 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a、c之间的距离为80m ,则计时 20s 后, A 离a点90m-80m=10m则此时A 、 C 两物体相距57m-10m=47m故C 错误;D .由上已知计时 10s 后,物体 C 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27m ,若物体 B 往左运动,则计时 10s 后,物体 B 向左运动 10m ,而b、c两点之间相隔80m-30m=50m此时B 、 C 两物体相距50m+10m+27m=87m故D 正确。

相遇与追及和平均速度问题

相遇与追及和平均速度问题

学科培优数学“相遇与追及和平均速度问题”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在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并且已经了解到:上述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研究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运动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基本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当我们在某一固定的路线上研究2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2种情况便是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

在研究追及和相遇问题时,一般都隐含以下两种条件:(1)在整个被研究的运动过程中,2个物体所运行的时间相同(2)在整个运行过程中,2个物体所走的是同一路径。

【授课批注】两个物体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个专题,其内容较为简单,但还是要求教师利用行程图仔细的描述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来分析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用行程图来帮助分析解决行程问题的好习惯,所以请各位教师在本讲中做出表率帮助学生学好行程专题。

知识梳理两个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和,A,B两地相距假设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v v乙甲S,甲乙经过时间t后相遇,那么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时间t内,甲乙共同走了一个A,B 全长,即甲乙的路程之和为S.那么我们分别利用公式表示甲乙两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s v t =⨯甲甲,s v t =⨯乙乙 ,那么路程的和()s s s v t v t v v t =+=⨯+⨯=+⨯乙乙乙甲甲甲 所以我们得到了相遇问题中最重要的结论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2.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类似的一个问题便是追及问题假设甲乙两人站在100米的跑道上,甲位于起点(0米)处,乙位于中间5米处,经过时间t 后甲乙同时到达终点,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v 乙甲和,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时间t 后,甲比乙多跑了5米,或者可以说,在时间t 内甲的路程比乙的路程多5米,甲用了时间t 追了乙5米由s v t =⨯甲甲,s v t =⨯乙乙,(5s s v t v t v v t -=⨯-⨯=-⨯=乙乙乙甲甲甲)米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追及问题的一个重要结论: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三、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把总路程按时间均匀分配的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2.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3. 关于打点计时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只能记录物体的运动时间B.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只能记录物体通过的路程C.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能记录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D.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能反映物体任意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4.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5. 在学校运动会上,江涛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分)1.小明做“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 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算出各区间内相应的速度。

小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在玻璃管上每隔 5cm处做一刻度标记,其余操作与小明的相同。

你赞同同学的方案,理由是。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物理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物理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物理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l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AE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A.v1< v2<vB.v1= v2< vC.v1= v2>vD.v1<v<v2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 B.13.60米/秒C.14.78米/秒 D.14.17米/秒二、填空题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三、计算题5、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56cm 的引火线引爆炸药,引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平均速度的测量测试题一、单选题1.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 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C.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2.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的力F拉绳子的一端P,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不计滑轮、绳、弹簧的测力计的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及2秒内P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A. 8N,4mB. 8N,8mC. 16N,4mD. 16N,8m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 等于4米/秒B. 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 等于5米/秒D. 大于5米/秒4.下列数据的估测,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B.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C. 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D. 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0N5.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 运动员、汽车、羚羊B. 汽车、羚羊、运动员C. 羚羊、汽车、运动员D. 运动员、羚羊、汽车6.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A. 30m远B. 17m远C. 约1.655m远D. 无法知道7.甲乙同时参加百米赛跑,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10m ,设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由起点后退10m ,同时起跑,则结果是()A. 乙先到终点B. 甲先到终点C.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 无法判断8.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A. 9:8B. 8:9C. 2:1D. 1:29.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D.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10.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1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 甲在乙前面0.6m处B. 甲在乙前面1.2m处C. 乙在甲前面0.6m处D. 乙在甲前面1.2m 处1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 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V13.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 小张先到达B地B. 小王先到达B地C. 小李先到达B地D. 三人同时到达B 地二、填空题1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15.2015年8月6日,在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游决赛中,宁泽涛以47秒84夺得冠军,获得本人首枚世锦赛金牌,也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在这次比赛中,如果以48秒的成绩计算,宁泽涛的速度是________ m/s;游泳时手划水的力与水对手的力________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16.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6所示.则甲、乙都在做________运动,甲的速度________乙的速度,经过4s,甲乙相距________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问题
1. 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12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6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
原路返回,只用了3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2. 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周都要进行爬山训练,已知他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2
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则赵伯伯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 明明骑车去公园,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米/秒,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
度是60米/秒,则物体在整个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4.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小时,后一半
时间是40千米/小时,那么行前一半路程和行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平均速度问题答案
1. 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总路程:24212(千米)
总时间:6312612(小时)
平均速度:4624(千米/小时)

2.设赵伯伯上山的路程为6千米
总路程:1226(千米)
总时间:46626(小时)
平均速度:6424(千米/小时)

3.设一半的时间为t,根据题意有:
(1)总路程:30t+60t=90t
(2)2t
(3)平均速度:90t2t=45(米/秒)

4.设一半的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为:(50t+40t) 2t=45(千米/小时)
总路程:50t+40t=90t(千米)
前一半路程:90t2=45t (千米) 45t<50t,前一半路程都以50千米每小时行驶
前一半路程的时间:45t50=(小时)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1.1t0.9t2t(小时)
时间比::=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