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史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文化”二字,最早初合用于《周易》。

3.广义的文化结构: a、物态文化层b、心态文化层(核心)c、行为文化层d、制度文化层

4.“中国”指文化的地域性,“传统”指文化的承递性。

5.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指,世代相传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维持国家或民族形成延续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共同要素。传统具有历史承递性,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

6.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中国伦理型文化以求山为目标,表现为重视道德修养和人际温情。古希腊以求真为目标,重自然。印度则是超自然。

7.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表象为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对权威、权势严重的服从心态。严重缺乏自信,缺乏心理,权利崇拜和个人依附心理。

8.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a、理想人格是圣人与君子。“君子道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欲望少,无私,宽容,内心强大。勇,仁义的前提下的勇。坚韧不拔的品质。b、理想的人生境界:天人合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9.中国的道德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他认为中心。西方的道德价值观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自我为中心。中国的更符合人类追求的价值,主张以和为贵具有优越性。

10.中国文化起源的发轫阶段-------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a、文化与劳动是联系在一起的b、物质文化先于精神文化c、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不仅限于中原。

11.中国文化起源的奠基阶段--------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出现了新的精神文化,具体变现为:a、产生了绘画、雕塑艺术。b、陶器上出现了刻画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起源。

C、产生了原始宗教------图腾崇拜。

12.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

①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时期神本文化,人们敬鬼尊神的文化,商周时期,文化维新:a、在制度上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和分封制。b、开创了文化的礼制型特征。礼:外在规范。乐:内在规范。

②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A、出现了“诸子争鸣”的文化大讨论。表现了文化下移的现象。B、元典创制:孔子整理的六艺(汉朝称为六经)商周初步创作,春秋战国完善。C、民本思想的发展:孔子注重仁道,孟子重仁政。D、区域文化的发展: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楚文化。

③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道教创制和佛教传入

④魏晋南北朝:乱世中文化多元走向。A、玄学崛起:玄学以道为本,以儒为用。又称为新道教。玄学代表作《老子》《庄子》《周易》。合称为“三玄”。玄学的兴起是中国古代第二度哲学发展时代。B、胡汉交汇与文化互补。

⑤隋唐:隆盛时代。中国文化进入了气势恢宠,史诗般壮丽的隆盛时代。文化体现了无所畏惧的兼收并蓄的宏大气派。

⑥两宋:内省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A、理学构建: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完备的哲学理论体系,也可以说是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它也被称为宋学或者新儒学。B、市井文化的勃兴。皮影戏、傀儡戏、杂技宋代的市井文化。

⑦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汇合成了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⑧明清:中国文化的继往开来。特征:A、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B、反思精神和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C、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次危机:文化危机,是指文化系统由于受到内在和外在的强大压力,所导致的结构性危机。A、第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走向衰落的春秋时代,是血缘和政治的冲突。“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B、第二次危机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第三次发生在近代,我们称之为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所造成的。

13、中国近代文化的正确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14、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原因:首先,西方文化的冲击。其次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动因素,经世思想和民本思想。第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5、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a、正在消失的中国文化b、科学合理的评价传统文化c、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取之不尽的源泉。“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如何建设当代中国新文化:首先,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其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第三,正确对待中西文化交流,重树中国文化主体意识。

16、※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首先,它是中国的;

②第二,要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特征来认识;

③第三,这只是一些基本的特点

(一)重“和”:

a.和而不同和不同的事物相协调,达到平衡状态。

b.为仁: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之道。曰:“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c.坚守“中庸之道”:《中庸》的具体内容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五达道是运用中庸之道调

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三达德,就是智、仁、勇。中庸之道还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天人协调:和的最高境界-------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重伦理、倡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是一种”崇德型“文化。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特征的二重性

一方面,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

它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结构上的。因此,它特别强调家长的权威,把这种家长制扩大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就是君主专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同时,不利于个人自信心的建立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经学传统所谓经学传统,是指中国文化长期以儒家经学为主流,有着一以贯之的传统,形成了独自的特色

经学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首先,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