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奖学金”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解读和素材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二一届高三新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积累(1)

2020年7月

【原题回放】

(2016·广州高三综测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请你以该校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题目是“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因此确定材料的范围和理解材料的含意是符合写作的第一要求。

1)这是一则社会新闻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某校的奖学金金额改成了一元钱”的事件,写作范围必须要落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因人、因事而触发的想法,所有观点的提出都是因材料而引起。

2)材料的主要内容:

①某校的奖学金金额改成了一元钱。

②学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③校方把取消的奖学金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并表示希望同学们不“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④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⑤媒体报道了此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3)在材料事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含意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学习上,学生应如何看待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

②如何看待学校对学生给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处理。

③如何看待社会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有关给予学生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问题的关注。

2、题目给出了具体的写作任务,须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

1)写作任务:选择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中的一个,向它投稿,以投稿的形式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根据写作任务考生立论与阐述观点的角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表达学生心声的角度(可写:赞成学校做法;反对学校做法;辩证看待学校做法等)

②向校长(学校、学校领导)反应意见的角度(可写:支持学校做法;反对学校做法;其他合理建议等)

2)要“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考生写作时,须在材料的主要事实与含意的范围内进行写作即可认定为是符合题意。

3、参考立意:

1)认同一元钱奖学金:

①学习应该是树立高远的目标,不能太急功近利。历史上未见过为了金钱去学习却能大有成就的人。只有淡泊金钱,才能专心做学问。

②此举有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③过于强调“一切向钱看”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不好的风气。

2)不认同一元钱奖学金:

①一元钱的奖学金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②一元钱的奖学金不利于榜样的带动。

③学校把奖学金转向贫困生基金的做法有道德绑架之嫌,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④体现不公平:多劳多得、能者居之,本是社会一条生存法则。

⑤照顾贫困生的同时,不能损害优等生的利益。

⑥产生一种不好的社会氛围:穷反而是本事的,一个懒惰的贫困生得到丰厚的金钱奖励,而一个勤奋的优秀生却什么都得不到。

【参考例文】

“一元奖学金”实为舍本逐末的跑偏举措

——致校长先生的一封信

(本文原作者王舒颖,有删改)

尊敬的校长先生:

您好!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您于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一名普通学生的来信。近日,我也听闻了学校取消历来的奖学金制度,改为“一元奖学金”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我也有一些想法,与校长先生交流。

校长先生,学校把取消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账户上,看起来是对扶贫助学的一种鼓励。不过,我认为,这样做却是有欠妥当的。

校长先生一定清楚,奖学金是对表现优秀、学习成绩突出的拔尖学生的奖励措施,是对名列前茅者的褒奖,对后劲勃发者的鼓舞。奖学金,作为一种必要的鼓励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所在。诚然,我也承认,只看奖学金而学习并非正确之举,奖学金的数目也不应成为努力与否的“决策书”。但是,在这个利益正当性早已“除魅”的年代,学生也有权利追求利益,也值得获取应有奖赏以作为前进之“助推器”。

不知校长先生有没有想过,奖学金降为“一元钱”,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此举是对出类拔萃者的敷衍与不尊重,同时给予奋发图强渴望爬坡上位者当头一棒,从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优秀的意义,助长了逃课、挂科等现象的流行。

在当今校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奖学金也常常被认为是能力出众的有力证明。一元钱奖学金不具有沉甸甸的象征性,一纸荣誉证书换不来满当当的成就感。我认为,这样的举措实为教育之跑偏,不是督促学生“抛弃名利,返璞归真,潜心学习”的良药,反而是变相的“热情灭火器”,是脱于“利益正当”时代的辛辣讽刺。

此外,将奖学金额转到“扶贫助学基金账户”,看似理由充分内涵深刻,实则反映了学校在助学项目上的又一漏洞。校长先生,我想扶贫助学,学校应当投入一定资金,而此资金组成应来源学校财务处固定的教育拨款,政府教育部门的援助补贴,社会有关人士的爱心捐款及学生群体自发且自愿的资金募集。

然而,学校此番不由分说直接将奖学金款项转移到另一机制下的助学款项下,不仅侵犯了部分学生利益,我认为还缺乏自愿性和民主性,不科学且不理性,甚至乃是本质的扭曲啊。

对此,我认为您应当给予广大在校学生更加公正合理的解释,可征求学生意见并完善本身存在漏洞的原始奖学金机制,而非草草打包一棍打死。“一元奖学金”出发点虽好,实施效果却值得商榷。其舍本逐末的变味本质使我们的内心充塞无奈与不解。

校长先生,我们学生希望获得肯定,渴望看到同学们为了那不算多也不算少,却可以证明所有努力当得回报的奖学金而更加勤奋刻苦的倔强身影。

要知道,我们并非执着于名利与金钱,我们只是在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中以悦己方式鞭策和提高。请相信我们,在学校的殷切期盼与支持嘉奖下,我,还有我们,您校内的每一个学生,最终也成为一个无愧的奉献者!

浅陋之见,还望校长先生海涵。

此致,

祝工作顺利!

一名高三学生

2016年1月18日

【素材积累】

1、认同“一元钱奖学金”的有关素材:

1)名言警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增广贤文》)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励学篇》)

[4]世人为荣利所缠缚,动曰尘世苦海。(《菜根谭》)

[5]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一”部》)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8]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蔡元培)

[9]人不应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伍尔芙)

[10]种子朝光,在光照的催化下方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学子们学习的进步亦需要这种爱心催

化剂来催化。

2)事例:

[11]翻开史册,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没有将金钱作为衡量学习的工具。宋濂认为“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于是,于“穷东烈风”中,“履行深山巨谷。”他没有将官位的大小、俸禄多少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最后终究满腹经纶。

[12]我国著名当代人物钱学森先生在外留学,被国外人士所看重,用厚金将其留下。钱学森

先生断然拒绝,坚持回国,即使后来被扣押等后段威胁,他面不改色,仍有后期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将自己所学用在了得道之处。淡泊名利是他治学的前提,报效国家才是他内心的感言。

[13]自古以来,中华之迁客骚人中不慕名利,淡泊一生的人数不胜数。看屈原:“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如莲般的他为保留最后的清白投江自尽,涛涛的江水带不走他永垂千古的美好品质,看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先是蓬蒿人。”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帝王墨,在享尽富贵之时却毅然退出官场,回到真正属于他的地方,看青松翠柏,鸟语迎花,石立山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