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与教养)复习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
周围神经系统将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 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在一起。
第二章
19
神经系统
第二章
20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 脊神经:
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脊髓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组成。
❖ 脑神经:
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章
7
第二节 神经元
第二章
8
第二节 神经元
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9
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
❖ 细胞体 ❖ 树突 ❖ 轴突
第二章
10
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种类:
依据神经元的形态和突触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 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 脊髓的作用: ❖ (1)连接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 (2)它是简单的反射中枢。
第二章
27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
❖ 脑干(brainstem)负责在脊髓和脑之间传 递信息,包括若干神经核团,是生命中 枢,与自主过程(如心跳、呼吸、吞咽 和消化等)有关,分为延脑、桥脑、中 脑和网状结构4个部分。
第二章
58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两种方式: (1)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直接支配内分泌腺; (2)通过下丘脑神经核,先影响脑垂体活动,
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 分泌腺的活动。
第二章
59
第二章
60
依据神经元的功能,可以分成感觉神经元(内导 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中间神经 元(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

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

普通心理学复习内容第一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1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团体心理: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相关研究、因果研究、个案研究(含义)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含义、优点、缺点)3、心理学的历史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0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进化的特点:(3点)2、神经元:含义、结构、分类胶质细胞:功能3、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含义)电传导: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使用条件(单个神经元内传导)法则化学传导:过程、适用用条件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脊髓:构造、功能脑干:延脑、桥脑、中脑、网状结构(功能)小脑:功能间脑:构造、功能边缘系统:构造、功能5、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大脑:大脑半球是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

皮层四个分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皮层的沟、回: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初级感觉区(肌体感觉区位置、投射特点)初级运动区(位置、投射特点)语言区:三种失语症表现,可能的受伤区域联合区:构造、功能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大脑左半球、右半球的功能、左右半球通过什么协调、了解割裂脑实验6、脑功能学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第三章:感觉1、感觉、感觉的意义2、感受性、感受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了解含义,之间的关系)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公式、含义、适用条件)3、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生理机制:椎体细胞棒体细胞的区别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含义、明度由什么决定)普肯也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讨论
某专家为一本流行杂志做了一项研究,研究中 用了10个钱包,每个钱包里有300元钱以及主人 的身份证,把这些钱包扔到了同一个国家的8个 城镇里,然后人们捡到钱包后自己留下和交换的 人数如下表:
A B CD E F GH
交还 8 8 7 7 7 6 5 4
• 客观性:基于客观量化的观察
• 研究发现的验证性:可以对原始结果进行重 复验证
• 自我校正:研究的结果是开放的,可以重复, 需要接受公众检验
• 控制:直接操纵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以判断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 相关研究
• 访谈
• 问卷法和调查法
• 观察法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私。
• 冒险/收获的评估:权衡所冒的风险与被试、 科学和社会的受益情况。
• 故意欺骗
• 事后评估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本章小结
• 对人进行研究的普遍问题:被试偏差,研究 者和研究设计误差.
• 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客观性,研究发现的验 证性,自我校正,控制。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相关研究,访 谈,问卷法和调查法,观察法
第一步:给三组大学生注射肾上腺素——生 理唤醒。 第二步:对三组被试使用不同的说明:对第 一组说注射药物之后会产生心悸、手抖、脸 发烧等反应,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 对第二组说之后会产生双脚麻木、发痒和头 疼等现象;对第三组说,药物温和无害,不 会有任何身体感受。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为两部分,分别进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精品]“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完整版).docx

[精品]“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完整版).docx

“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完整版)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P55、动机P62、内驱力P63、成就动机P67、好奇心、自然需要P57、社会需要P57(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重点)P59-602、简述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四章注意(一)基本概念:注意P72、无意注意P74、有意注意P76、有意后注意P78、注意广度P78、注意起伏、注意转移P81-82、注意分配P83、分心、注意稳定性P80(二)思考题:1、试述注意的心理功能。

P72-732、简述注意的特性。

答: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3、注意为什么不是*种心理过程? P71 (上方)4、一心能否二用?为什么?(好象考过)P83-845、怎样才能引起保持有意注意? P77-78第五章感觉(一)基本概念: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P89、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P90、适宜刺激P93、感受野、等响度曲线、适应P115、后象P117、对比、闪光融合现象P118、闪光融合频率P118、韦伯定律P90、费希纳定律P91、联觉P121、马赫带P119(二)思考题:1、简述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2、感觉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何作用? P87 (中段)3、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有何关系? P89 (中段)4、简述感觉的种类。

P925、什么是明视觉与暗视觉?为什么人会有明暗视觉? P966、试用颜色立体色轴图来说明颜色三特性的相互关系? P97-987、试述颜色混合三定律。

P998、什么是明适应与暗适应?适应过程有何特点?机制如何?怎样保护暗适应?(找不到)9、色盲多是遗传的,遗传途径是什么? P10010、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P10511、为什么听从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总觉得不像? P105第六章知觉(一)基本概念:知觉P122、知觉的整体性P128、知觉的选择性P130、知觉的理解性P132、知觉的恒常性P129、空间知觉P137、深度知觉P144、单眼线索P144、 |定势P134、主观轮廓P140、触觉的视觉化现象P142(上)、双眼视轴辐合P146、|双眼视差P146、生物钟P149、似动知觉P152、时间知觉P148、错觉P154(二)思考题:1、知觉有哪些特点?这些特性在认识中有何作用?答:(1 )知觉的整体性;(2 )知觉的选择性;(3 )知觉的恒常性;(4 )知觉的理解性。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2021年秋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机能主义、构造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经典条件性反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神经元的概念、反射弧的定义、两种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注意的功能、注意品质、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引起有意注意的方法第四章感觉感觉阈限、感觉现象第五章知觉感觉与知觉、空间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似动现象种类、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线条透视、结构极差、空气透视)、错觉、时间知觉的定义第六章记忆记忆过程、识记方法的影响、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的定义、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遗忘的规律、遗忘的原因表象的定义及特征第七章思维与想象思维的特征、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再造想象的定义、幻想的两种类型第八章言语口头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语言与言语、言语理解的三级水平第九章情绪与情感情感的种类、情绪的功能、情绪状态的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的类型第十章动机动机的一般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动机冲突的三种基本形式需要的定义、需要层次理论挫折的应对第十一章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性格与能力、能力的种类气质:气质的特点、气质的心理特性、气质类型性格: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性格的结构特征、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2021年考试题型一、填空题(共5空,每空1分,共计5分)二、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 分,共计20分)三、判断题(共15小题,每题1 分,共计15分)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计30分)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练习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第二章的一些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感觉?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它们能够感知光、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等各种刺激。

2. 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组织的过程。

通过知觉,人们能够对感觉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3. 请解释感觉适应的概念。

感觉适应是指在持续或重复的刺激下,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逐渐降低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强光照射的房间时,最初可能感到刺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逐渐适应光线的强度,感觉到的刺激减弱。

4. 请解释知觉阈的概念。

知觉阈是指感觉器官能够接收和感知到的最小刺激强度。

在感知过程中,只有当刺激的强度超过知觉阈时,人们才能察觉到该刺激的存在。

5. 请解释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

绝对阈是指感觉器官能够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是指在已知刺激的基础上,能够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化。

绝对阈和差别阈是感知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我们感知世界的细微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6. 请解释感知的构造性特征。

感知的构造性特征指的是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对刺激进行加工和组织的方式。

感知并不是简单地接收外界刺激,而是通过对刺激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不同的个体和文化背景可能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的感知。

7. 请解释感知的选择性注意。

感知的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由于人们的注意资源有限,无法同时关注所有刺激,因此选择性注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声音,而忽略其他声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普通⼼理学知识点梳理第⼀章绪论第⼀节教育⼼理学的基本内涵四、教育⼼理学的作⽤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3、帮助教师预测并⼲预学⽣(预测)4、帮助⽼师结合实际教学进⾏研究(控制)第⼆节教育⼼理学的发展历史总体特点:⽤普通⼼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原⼜⼀《教育实⽤⼼理学》,我国最早的⼀本教育⼼理学著作。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教育⼼理学的研究趋势三、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代⼊法,没有太⼤错误都选)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的发展第⼆章学⽣⼼理第⼀节学⽣⼼理发展概述⼀、⼼理发展的概述⼼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成熟、衰⽼直⾄死亡的整个⽣命进程中所发⽣的乳⼉0-1岁,婴⼉1-3岁,幼⼉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学阶段)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理断乳期、危险期)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年65-死亡。

⼆、学⽣⼼理发展的⼀般特征(没有互补性)第⼆节学⽣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亚杰和维果斯基)⼀、⽪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发展观2.⽪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1)成熟(⽣理)(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3)社会性经验(和⼈交往中;教育)(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童不是“⼩⼤⼈”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我中⼼的语⾔(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语)、集体独⽩(集体⾃⾔⾃语)2.遵循⼉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维果斯基的⼼理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架式教学(搭梯⼦、指导→撤⽀架→独⽴解决问题)第三节社会化发展与教育⼆、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帮助学⽣适应勤奋和⾃卑的危机(⼩学⽣)(⼆)帮助学⽣适应同⼀性和⾓⾊混乱危机(初⾼中)(1)中学⽣绝不应该被当作“孩⼦”看待;(2)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前轻视、批评青少年;(3)给以明确的指⽰,让学⽣独⽴完成任务;(4)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二章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二章

第⼆章⼼理活动的⽣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节神经系统⼀、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组成。

突起由轴突和树突构成。

(2)、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神经元。

2、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突触传递。

(不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1、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质是轴突集中的地⽅灰质是细胞体集中的地⽅(2)、脑:脑⼲:延脑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跳中枢桥脑:联系⼩脑左右半球的这样,⼤脑和⼩脑的联系通路。

中脑:瞳孔反射的中枢脑⼲呈状结构,⼈的觉醒状态由脑来控制的。

间脑:丘脑:⽪层下较⾼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下中枢层。

⼩脑:维持⾝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脑半球:⼤脑灰质较薄,含6层神经细胞。

第⼆节⼤脑⽪层的机能系统⼀、感觉机能系统: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听觉中枢----颞叶视觉中枢----枕叶枕极三、⼤脑的联合机能系统4、⾔语机能联合区(1)、运动性⾔语中枢(布洛卡中枢)(2)、听觉性⾔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语中枢----失读症(4)、书写性⾔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四、⼤脑两半球机能的⾮对称性论述:⼤脑两半球的功能对称?吗左右半球的功能是怎样分⼯的?有什么试验?p44-45第三节⾼级神经活动巴浦洛夫学说—⾼级神经活动学说1、兴奋和抑制是⾼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斯⾦纳条件反射---操作(⼯具性)条件反射4、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第⼀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信号系统。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简案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

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

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

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4.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一、二节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类别
绝对阈限
视 觉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48公里)外的烛光
听 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6.1米)外手表的滴答声
味 觉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9.1升)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与背景作用相类似。人对他人的多数判断是根据最初印象好坏得出来的,一个人被认为是好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好的特质。如果他被认为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特质。这后一种效应又称为魔鬼效应。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受他对被评价者的总印象的影响。被评价的特质越是模糊,越是难于测量,这种效应就表现得越明显。
认识过程
第二章
A
感觉即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
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C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D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E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
3.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
01

4.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1
2
关于错觉的理论解释
错觉是从我们脑子里还是眼睛里产生的 ?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PPT精选文档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PPT精选文档
感受器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反射中枢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在人的实际活动中,执行活动的结构装置是反射环, 不可能是简单的反射弧。
第三节 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肌肉,脏器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头部器官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 脊髓 脑
交感神经: 机体兴奋 副交感神经: 机体抑制
兴奋性突触,即突触前神经末梢兴奋,释放
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使突 触后神经元兴奋;
抑制性突触,即突触前神经末梢兴奋,释放
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使突 触后神经元抑制。
神经回路(反射弧)
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及时 适当的反应。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刺激
引起全身性的反应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如蚯蚓)
身体有许多环节构成,每一个体节中央都有 一个神经节 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所以又称
链状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 (如蜘蛛、蜜蜂等昆虫)
身体一般分三个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已经有了相当发达和专门化的感觉器官
先是相对独立的5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 延脑和小脑。 两栖动物的前脑已经发展成为两半球。 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脊椎动物的管状神经系统,也称背式神经系 统。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构造最复杂的 动物。有高度发达、高度分化的脑,大脑半 球开始出现了沟回——成为现存动物界中的 优势动物。 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了灵长动 物,类人猿是他们的高级代表——其大脑在 外形、细微结构和机能上都已接近于人脑。

《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doc

《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doc

《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解释概念: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实验法测量法2.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如何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 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4. 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 举例说明研究心理学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6.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主要页献是什么?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1. 简述心理的实质。

2. 什么是反射?概述反射的种类。

3. 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哪些结构成分?4. 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5. 用事实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6. 试分析人的心理实质。

第三章注意1. 解释概念: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

2. 注意有哪些外部表现?3. 举例说明注意的类型。

4. 联系实际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注意品质。

5. 概述注意的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6. 什么是无意注意?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7. 什么是有意注意?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8. 什么是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些?9. 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与注意的分散有什么区别?10. 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11. 什么是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12. 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注意效果?13. 教师应怎样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四章感知觉1. 解释概念:感觉、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联觉、错觉、幻觉、观察力。

2. 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基本形式。

3. 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4. 谈谈观察力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5. 联系实际说明培养观察力应注意哪些问题。

6. 简述知觉的分类。

7.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8.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记忆1. 解释概念:记忆、联想、遗忘、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逻辑记忆、追忆、表象、再认、回忆。

【精品】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教学资料

【精品】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五节教学资料
控制组直接解决问题。结果控制组的成 绩大大超过了实验组。
4、知觉的特点
九点连线问题
要求:连续画出相连的4条直线通过9个 点,且每个点只通过一次。
5、情绪与动机
(1)动机与问题解决
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 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 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 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3、执行方案
一旦确定了方案,便进入执行方案的阶 段。在这一阶段中,实际上就是运用在一定 解题策略引导下的具体操作来改变问题的初 始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所 以这一阶段也即执行策略阶段。
4、评价结果
执行方案的操作结束,就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价, 看初始状态是否达到目标状态,所运用的策略和操 作是否适宜。
第二种水平的 形象思维是一般成 人的接触大量事物 的基础上,对表象 进行加工的思维;
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
维是科学和艺术思维,它 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 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形成创造性 结果的过程。它是人类思 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 式。如鲁迅笔下的阿Q、 孔乙己形象。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一)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看,问题就是给定的信 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情景。
所有的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 即问题的起始状态,是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
描述; 目标 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是关于构成结
论的描述; 障碍 即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必须间接
地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 态。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忽略这个阶段,一旦求得 答案,就接着做下一个题目,忽视对解题结果评价, 尤其是对所运用策略和操作的适宜性进行评价重视 不够。他们有时虽然也解决问题,但可能还有更好 的策略和操作可以运用。在一些情况下,经过评价, 可以调整策略和改变操作,有时甚至需要对问题空 间重新进行认知和表征。

《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

《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普通心理学》第02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

《普通心理学》第02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

《普通心理学》第02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第一节心理的起源一、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心理现象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

它是物质长期进化的结果。

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81页。

)反映,即对影响作出回答的能力,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特性。

例如,风力推动物体,物体发生位移;海浪冲击礁石,发出轰隆的声响;氢氧化合生成水;金属氧化生成锈等等,都是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反映形式。

物质的进化不会停止,当有生命物质出现时,其反映形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生物的反映形式。

在生命物质进化的一定阶段上才产生心理这种新质的反映形式。

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高级的反映形式以低级的反映形式为发生的前提,包含着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又具有自己的本质特点而不同于低级的反映形式。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我们的地球大约在46亿年以前形成。

开始形成的地球,温度极高。

那时地球上既没有山,也没有水,只有光辐射和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经过漫长的岁月,后来随着原子的产生,地球上开始了化学反映的进化。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地球上化学反映的进化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1)由某些元素化合成简单的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如氢和氧化合成水,碳和氢化合成甲烷;(2)由无机物化合而产生出早期的简单有机物,如葡萄糖、甘油、氨基酸、核甘酸、嘌吟、嘧啶等;(3)大分子有机物的出现,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等;(4)生命物质的产生--由于膜结构的形成把原始蛋白和核酸等组成的多分子体系从环境中隔离开来,生成具有一定形态的原始细胞结构。

这种原始细胞结构既是独立的同时又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它对外界影响的反映不仅取决于这些影响的强度和性质,而且也取决于它自身的内部状态。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起源•46亿年前地球形成,10多亿年后出现生物,以后的植物和动物的分离。

•单细胞(变形虫):内浆和外浆,无专门的神经系统。

•多细胞(腔肠动物):感觉细胞、运动细胞和神经细胞,及其网状神经系统(其·神经元的联系是原浆性的)•p40无脊椎动物•6亿年前盛行•环节动物(蚯蚓):链状神经系统–发头现象,能对多种信号反应。

•节肢动物(昆虫):节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水平,形成头、胸和腹部三大神经节,能感受复杂刺激,但是各感觉器管缺乏协同能力。

•p41低等脊椎动物•生活年代:5亿年•体形特征–体形左右对称–身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神经系统的特点:–背式、管状神经系统(无脊椎是腹式、实心的)–为脑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高等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更为完善,脑不断进化•低等向高等脊椎动物进化中脑的进化–脑相对大小变化;脑指数EQ–皮层相对大小;皮层指数CQ–皮层结构复杂性:各种皮层区和脑的定位点•脑指数(EQ):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大小的比值。

p45•皮层指数(CQ):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典型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p45第二节神经元神经元胶质细胞•总数是1000亿,神经元的10倍。

•主要功能–为神经元生长提供支架。

–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保证快速传导;–为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多余的神经递质。

神经冲动1、电传导• 3.2-320 km/h•传导与动作电位相关。

•全或无规律2、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

•兴奋:乙酰胆碱•抑制:多巴胺•突触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突触结构:突触前成份;突触间成份;突触神经回路 通过突触,经过复杂的链接而形成各种神经网络。

• 简单的神经回路• 复杂的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 脑神经(12) 脊神经(31)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情绪交感神经:唤醒、调动 副交感神经:安静、维持 间脑(丘脑和下丘脑):睡眠和觉醒 脑干(延脑、脑桥和中脑):维持生命 脊髓:传送:简单反射边缘系统:记忆和情绪 大脑(端脑):心理活动的中枢觉醒 小脑:运动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细胞连接的高度准确性神经元的突触以高精确的方式选择正确的靶位•细胞突触是精简一个终板只由一根轴突支配。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与教养)复习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与教养)复习
对进化论解释的批评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评估人们之间的差异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运用达尔文的思想来解释人类的普遍倾向、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进化心理学
主要评估人们之间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少是由不同的遗传蓝图形成的? 有多少是由于环境对遗传特质起的作用?
行为遗传学
环境指的是每一种外在的影响,包括从子宫中接受母体营养,到走向坟墓前的社会支持。
拘谨的3岁儿童在18年后仍具有较谨慎,不自信,孤独的倾向。许多腼腆、拘谨的踌姗学步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再腼腆、拘谨,但很少有大胆、积极主动的婴儿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腼腆。
在对900多名新西兰人进行的追踪研究中:
气质研究
遗传似乎已经决定了人的气质差异。生理机能检测表明,焦虑、高度紧张的婴儿的心率通常比较高且不稳定,而且其神经系统反应性强。面对新异的或奇特的环境时他们更容易被唤起。与异卵双生子相比,同卵双生子的气质更相似。
01
02
03
第一节 进化心理学的回答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第三节 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性别的天性与教养
先天
后天
本章内容
第三节 环境的影响
遗传大约可预测许多人格特质上的个体差异的40%-50%。剩下的呢?
父母的影响
个体出生前的影响
早期经历
同伴影响
文化
环境包括:
01
如果父母的养育塑造了孩子的人格,那么拥有相同父母的孩子应该有些相似。
—马丁·塞利格曼
《能改变的与无法改变的》,1994
有三分之二的同卵双生子共享一个胎盘,因此在出生前拥有更为相似的环境(尽管其中之一供血可能更充足,出生时体重更重),而另外的同卵双生子则有各自的胎盘。在这种情况下,某一个胎盘有时可能更占优势,得到更多营养,因此有更好的抵抗病毒的胎盘屏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论:在解释个体差异时,基因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一些质疑
➢ 与异卵双生子相比,有更多的同卵双生子被报告以相同 的方式对待。是否是双生子的经历而不是其基因造成了 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呢?
➢ 洛林和尼科尔斯否认了这一点。受到父母相似方式对待
的同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上并不比受到父母不同对待的
同卵双生子之间更相像。对加拿大336对双生子的一项
研究表明,基因对人们关于阅读、有组织的宗教活动、
体育运动和安乐死的态度有较大影响(Olson & others,
2001)。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1)环境不变,遗传变: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研究; (2)环境变,遗传不变:分离双生子研究; (3)环境大变,遗传小变:收养研究; (4)气质研究
▪ 问题:
▪ (1)被领养人更像提供家庭环境的养父母,还是更像 为他们提供遗传基因的亲生父母?
行为遗传学评估 人们之间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进化心理学
运用达尔文的思想来解释 人类的普遍倾向、多样性 和适应能力。
行为遗传学
主要评估人们之间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少 是由不同的遗传蓝图形成 的? 有多少是由于环境对遗传 特质起的作用?
环境指的是每一种外在的影响,包括从子宫中接受母体营 养,到走向坟墓前的社会支持。
这些看法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倾向于实行一夫一妻制。 米勒的研究指出,虽然与女性相比,更多的男性渴望拥有多个性伴侣, 但大多数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有一个长期的、惟一的性伴侣。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对进化论解释的批评
3、文化期待改变着性别差异
有吸引力的东西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社会要求重视一 生的承诺和责任,那么男性可能只有一个性伴侣;如果社会要求人们接受 随意性行为,那么女性可能愿意拥有许多性伴侣。
进化心理学家用自然选择来解释: 为什么……
女性常以关系的方式来对待性, 男性常以娱乐的方式来对待性。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类的性
当女性在孕育婴儿时,男性会把他的基因传播给其 他女性。人类的自然渴望就是基因进行自我繁殖的方式。 在人类祖先的发展历史中,
女性通常是通过明智地选择配偶来遗传基因, 男性通常是通过来广泛地选择配偶遗传基因。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分离双生子
基因相近,环境相异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调查:
1、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布沙尔对70多对 分开长大的同卵双生子进行了研究。发现 这些双生子之间更多的相同点:口味、身 体特征,还包括人格、能力、观点、兴趣 爱好,甚至恐惧。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对进化论解释的批评
1、事后解释太多。 进化心理学通常从结果开始(如男女两性的性差异),
然后以追溯的方式提出解释。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对进化论解释的批评
2、男性忠诚于配偶,也可以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这样既可以提高受孕机会,又可以让女方远离男性的竞争对手的 接触。仪式化的纽带—婚姻—可以使女性免受男性长期的性骚扰。
是什么塑造了你? ➢ 首先,你为什么会与其他人如此相像(共性) ➢ 其次需要对你的个性特征加以解释(个性)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进化心理学的回答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第三节 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性别的天性与教养
先天
后天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类的性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1)环境不变,遗传变: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研究; (2)环境变,遗传不变:分离双生子研究; (3)环境大变,遗传小变:收养研究; (4)气质研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收养家庭
遗传亲属
环境亲属
亲生父母及亲 兄弟姐妹
养父母及非亲 兄弟姐妹
➢ 这一差异暗示了遗传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 同卵双生子之间的行为是否比异卵双生子之间 的行为更相似?
➢ 调查:对近13000对瑞典双生子、7000对芬兰双 生子及3810对澳大利亚双生子所进行的研究给 出了一致回答:在外向性(性格开朗)和神经质(情 绪稳定性)两项指标中,与异卵双生子相比,同 卵双生子之间更相似。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1)环境不变,遗传变: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研究; (2)环境变,遗传不变:分离双生子研究; (3)环境大变,遗传小变:收养研究; (4)气质研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 调查:同卵双生子中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氏症, 那么另一个患该病的可能性有60%;如果异卵双 生子中有一个患病,那么另一个患病的可能性 只有30% ( Plomin & others , 1997)。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人们认为异性身上的什么东西吸引人呢?
女性往往会在容貌上花费时间和金钱, 男性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力和社会地位。
进化心理学家说,这里起作用的是一个法则:自然 选择那些有利于个体基因遗传下去的行为。作为活动的 基因体,人们天生就偏好那些曾对人类祖先有用处的任 何东西。(吃糖)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人们认为异性身上的什么东西吸引人呢?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喜欢健康、生育力强的女 性(拥有光滑的皮肤、年轻的体型)。这样男性就能更 好地把基因传播下去。 ➢ 女性同样也会受看上去健康的男性吸引,特别是那 些看上去成熟、有地位、勇敢、富裕的男性。(高富帅) ➢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些特征暗含着男性具有供养和保 护的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对进化论解释的批评
4、进化心理学可能冲击社会道德 进化心理学是遗传决定论?是否会削弱人们的道德责
任?是否会使以下行为合理化: ➢ “社会地位高的男人可以娶几位年轻、有生育力的女人; ➢ 性激情消退并离异后连续多次结婚”?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天性 与教养)复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