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待优生转化策略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待优生转化策略分析
摘要待优生问题是影响高中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高考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转化待优生,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高中数学待优生思维的原因,总结了转化待优生群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待优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099-02
在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研中,待优生的转化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待优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空难,待优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有先天的,但大部分待优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待优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高中数学待优生思维的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当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纽带”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融合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势必就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
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常常听到部分学生反映:我已经很认真学习数学,但成绩就是提不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发现影响高中数学待优生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探讨转化数学待优生群体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应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和谐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的发展,就教学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教得好与不好,不决定于教师的教,而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些就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不能单纯地只传授数学知识,而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课前了解他们预习的情况,课中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课后一起交流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或一起参加娱乐活动等,增进相互了解,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愿意接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成为真正的朋友,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挖掘数学思维的闪光点,摒弃学习数学的自卑心理
待优生一般比较自卑、内向、孤僻,甚至有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更需要教师、家长的关心爱护。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反之,受
到表扬越少,学生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尤其是要善于挖掘、捕捉待优生的闪光点,使其摈弃学习数学的自卑心理,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四、要因材施教,提供待优生发展契机
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并且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也是截然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数学素质参差不齐的事实,并坚持沿用传统的统一教学要求,必将导致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与掌握差距越拉越大。应该说,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助于弥补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差异,能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待优生逐步发展、不断跟上并最终为待优生的有效学习和可能转化提供机会。诚然,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以体现在数学学习的预习阶段,可以体现在数学课堂提问阶段,可以体现在教师课后作业要求阶段。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预习分层要求时,考虑到待优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基础,我们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他们通过预习实现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复习,以及通过对教材例题的理解,尝试着完成一般难度的练习题即可,对于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求他们做好记号。力争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领悟: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预习,基本能独立按照教材上的定理、公式、习题的推演自行内化,并能独立完
成相应的习题,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约束的学习行为,众多的研究表明:待优生都或多或少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不珍惜时间、不能独立思考问题、不会预习或复习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课后采取一些恰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布置课前预习并指导预习,检查预习;指导做好数学笔记,同时培养他们看书复习的好习惯,并要求他们做小结,鼓励探讨一题多解,发现新颖的解法,这样通过前面的一些方法培养,使他们养成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懂及时提问、妥善安排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责任编辑付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