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课题研究之路,成就研究型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课题研究之路,成就研究型教师
“打造研究型学校,成就智慧型人生”,是塔山中学的特色办学理念,我们对其核心内涵的理解是“研而明理,究而求真”,通过打造研究型的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从而惠及学生,彰显于课堂,造福于家庭,最终形成“人人是学习研究之人,处处是学习研究之地,日日是学习研究之时”的研究文化。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要建立一支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怎么建立这样的队伍?正像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研究型教师也只有在课题研究中才能成就自身。
一、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十二五”期间,我校承担的是市级课题“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为了了解教师对这个课题的认同度,确保课题从研究之初就能接地气,我们向全体教师发放了校本教研需求问卷,让教师去研讨:校本教研究竟应该研究什么?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这次问卷共收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8个,这充分说明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但同时,我们又感觉这个课题太大了,有些无从下手,怎么办?我们就想:学校平时有很多的常规工作,而我校的特色又在这个大范围下,能
不能将这个课题有效地分解,有机地整合?围绕着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我们对课题进行了整体构建,最终确立了“3个主题、19个小课题、分三年实施”的整体研究方案,将五年规划分成了三个阶段去实施。
三大主题的分解情况:有效备课的研究包括8个小课题;有效课堂的研究分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将教师的课堂行为细化为五个小课题进行研究,二是?⒀?生课堂的行为表现细化为四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有效拓展研究细化为课程拓展和作业拓展两个方面。
于是,形成了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
每年,我们都在这个框架基础上不断完善、修正。
在这种不断完善、修正中,我们的科研思路就更明确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强了。
目前,课题虽已结题,但我们认为“课程拓展的研究”仍需深入,因此,我们以“综合实践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为题申报了“十三五”课题。
二、借力五大实施策略,提升教师研究素养
如何才能让教师在研究中丰盈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内涵,真正获得专业化的发展?我们主要借助五大策略来实现。
1.读书丰盈策略
我们认为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读书最重要。
因而我们
首先从三个方面推行读书丰盈策略。
一是建立研究型教师阅读书目库。
课题组精选了《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教师研究的意蕴》《教育课题与研究型教师成长》等“研究味”十足的特色书籍50多种,建立了专题阅读书目库,引领教师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挑”书读,引领涵养教师自身底蕴。
二是推行“三个一”开放式阅读。
每周一小时静读时光,安排在各学科教研日时间,相携走进阅览室,共同阅读。
每月一次经典导读会,由青年教师轮流策划主持,共赏《给教师的100个建议》经典语录、精彩片段,共享阅读感悟,把厚书读薄,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每学期一次读书交流,学期初在录播教室分学科交流假期读书收获,并录下来晒到校园网上,彼此学习。
三是以写促读,读思结合。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这种“经验+反思”是建立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那么教师将更容易发现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联结点,也就更容易触摸到课题研究的创新本质。
借助两个时段的写,促教师的读与思的结合。
一是每月一随笔,教师就小课题研究中的收获或困惑,从读书中寻找理论支撑,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随笔;二是每学期一次“好书伴我成长”教师读
书征文,写一写读书于自己的专业成长的益处。
2.名家名师引领策略
教师的成长除了借力于读书反思,在校本教研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借力名家名师的引领。
名家引领,指明方向。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目标性、方向性,“十二五”期间,学校外引内联,外聘各级专家领导培训讲学40多人次,“教师如何进行小专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从读书开始”“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培训,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以研究的方式行走的决心。
名师辐射,典型带动。
借名师之力从四个方面辐射带动。
“名师开讲”每学期一般4~6次,开讲的内容是从学校课题研究问题库中认领,方式包括主题讲座、示范课引领(包括说课、上课、评课三环节)、主题活动指导等。
“五个一”成长责任包。
包括每学年带好一名徒弟;每学期在“名师开讲”论坛中做一次主题培训,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每学期至少给学校提一条发展性建议;每月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周指导青年教师一节课。
课堂诊断与评价。
主要是参与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课堂诊断,参加各课型的课堂达标。
在这个过程中,名师发挥评价为辅,帮带指导为主的作用,形成了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科研队伍梯次发展的良好态势。
青蓝帮带。
是根据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结成“一师多徒”的对子。
例如,我校思品组有教师10人,其中7人在47岁以上,3人教龄不满4年。
53岁的姜书香教师坚守一线,发挥余热,担负起了这三个青年教师的帮带任务。
看到徒弟的成长,姜教师的脸上满满的都是幸福。
3.自主研究策略
做研究型教师,必须善于“脑耕”,姜老师的话很形象。
单靠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自己内因不起变化是没用的,为了唤醒教师的自觉研究精神,我们推行了自主研究策略。
具体做法是:
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年级大备课组,根据年度主题及分解的小课题,立足学情分析,确定年级备课组的研究内容,再由各学科备课组采取菜单自选的方式,自主选择薄弱方面,按照“确定研究方案――理论学习研究――课堂研讨实践――撰写研究成果”的流程进行。
教研组听课、备课组听课要围绕着研究的小课题进行,每周上一节研究课,教师们在备课、研课中观测、研讨、反思,并最终形成小课题研究成果。
每月,围绕小课题研究开展一次阶段性成果总结。
每学期,再以多主题课堂大赛为载体,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
4.教研组帮带策略
一个好的教研组代表的是一个优秀的学科团队,怎样能
打破教研组的壁垒,发挥好教研组互助的作用?我们采取的是教研组“一拖二”的帮带计划。
由研究意识与能力发展在前的先进教研组,带动研究意识与能力薄弱的教研组,通过参与指导被帮带教研组的听评课、集备等校本教研活动,助力他们的发展。
目前,被帮带教研组中,已有两个学科的教育科研创新成果获区级奖,四个学科成为区名课程团队,两个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申报了“十三五”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更多的团队发展和教师的和谐。
5.评价跟踪策略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远。
评价跟踪策略则可以让这群人可以走得更稳。
我们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每周“教学工作简报”,将备课组围绕课题开展的周集备、周听评课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纳入对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学常规考核范围中。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则通过学校定期开展的“过程性资料展示”进行。
主要包括小专题研究方案设计表、理论研究记录表、课堂观察记录表等。
终结性评价。
每学期组织一次“小专题研究”展示交流活动,对各学科、教师个人承担的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情况,分等级折分,计入教师教育科研考核中,以对认真参与的教师,用考核加分的方
式,给予一定的奖励。
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教科研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以此作为终结性评价,计入教研组和教师教育科研考核中,以对认真参与的教师,用考核加分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
扎实有效的研究策略,使我们的教师在这个课题的框架下,迅速成长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形成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式研究氛围。
以“问题、合作、责任”为核心,以教育教学领域遭遇的真实问题为起点,教师们依靠团队合作研修的力量,担负起“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责任,形成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式研究氛围,在2015年创新创优成果汇报中,“点亮学困生学习的灯盏”的反思研讨活动,获得了督导组的肯定。
“从工作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问题研究思路已形成。
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从2012年到2015年,我们学校连续四年在区市两级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中获奖,其中市级奖3个,区级奖6个。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国家级31篇,省级23篇。
《初中体育训练的安全与对策》《三招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死角”问题》《让追问成为习惯素养》等论文,都是教师基于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实践研究解决问题而形成的。
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的论文比赛中获奖150多人次,其中一等奖85人次。
成就了一批研究型教师。
今天的塔山中学有一批研究型教师,他们发现教学及育人中的问题,不再是埋怨推诿,而是能够积极思考,变“问题”为一个个小课题,通过实践研究,交流研讨,解决问题。
针对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课间喧闹难以管理的现象,教师们想出了“健康养生十分钟”的点子,教给孩子简单的穴位按摩方法,并鼓励学生回家给父母按摩,既解决了课间疯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
早晨到校早的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差,教师们引导学生诵读《论语》等国学经典作为教室安静的“铃声”。
总之,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引领特色创建,遵循“三个一线”原则:来源一线教学、服务一线教学、回归一线教学,形成了课题培养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推动课题发展、课题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塔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