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分析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花样年华》影评分析
以前我看过很多的电影,但是留给我印象很深的电影没有几部,而且每次看只是随便看看不知道电影好在哪里,但是从看这部片子开始,心情便开始沉重,就开始思索。
影片《花样年华》描写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梁朝伟)与太太搬进一间住户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资公司的贸易代表陈先生与太太苏丽珍(张曼玉)成了邻居。
苏丽珍在外贸公司作事,先生则在日资公司上班,常出差不在。
周因妻子也常不在家,两家的房东又是好友,他们便常在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二人的情谊日深。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着他们有了婚外情,周慕云和苏丽珍开始见面商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应对策。
起初两人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事谈事,可是日子一日接一日过去后,在周围一帮上海邻居的闲言碎语中,他们发现配偶的事早空出了他们的脑袋,彼此眼里只剩下了对方,而刻意回避已生出的感情的结果,是更加刻骨的相思。
于是在他们两人之间也就发生了故事……
《花样年华》像一首绵绵不绝的古诗,错位残缺的感情,她向往真爱,却被思想束缚,他渴望拥有,却没有勇气。
这一切都怪那些擦肩而过的美丽。
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
没有喧闹的浮躁,没有泡沫文化的缩影,只是哀婉却唯美地唱着一首老歌:《花样年华》一部不俗的电影也随之沓来,一样的温情脉脉。
镜头
《花样年华》里,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平移镜头。
影片的剪辑也影片以平行剪辑为主,运用多种剪辑手法。
这种剪辑手法,对细节是十分重视的,如影片设计了两次重复的结构,运用重复蒙太奇手法,活泼生动.影片多次出现悠长的小弄和火红的走廊.两次对比,衬托影片情绪的波动.同时镜头在两个场景之间平移,或者从黑场平移到新的场景。
这种平移镜头配合着张曼玉纷繁美丽的旗袍,让人能简单明了的看到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
在雨中,男女主角多次相遇等都突出了影片的这一点.在男女主人公的工作单位都有一个大大的挂钟,它的一次次出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能让香港观众产生怀旧之感。
《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平移镜头,就是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个人在写小说的时候,镜头在镜子前面来回的平移。
因为这是一面三折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镜头和镜子,从各个角度看到他们两个人若即若离的样子,看着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难分难舍的纠缠在一起。
这个时候,来来回回的平稳的节奏,渲染的是他们之间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但是十分暧昧的感情,让我们感觉——亲密中的距离,平静中的喜悦,喜悦中的淡淡感伤。
也许,我们不用说的那么复杂,单
是这种崭新的视觉效果,同时渲染了情节。
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
整个影片的色彩可以说是黑,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从黑暗中来,又走进黑暗里去。
昏暗的街灯、烦人的雨天、都是黑暗的象征,这种对于黑暗的使用,这种对于空间的省略,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画面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性格,从而将影片的基调定为暗调,很唯美。
影片中有两个令人难忘的色块:一个是旅馆的走廊,从这头到那头,全都轻轻的飘荡着深红色的窗帘,绚丽的地板向远处延伸着。
那是一种艺术,一种情调。
另一个就是穿在张曼玉身上的26套旗袍,绚丽多彩的旗袍加深了故事的小资情节。
她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与慕云再次在开门关门间错过。
那时,她的土黄色旗袍,从色调到图案,如花美眷,终付似水流年。
旗袍
片子前半段,张曼玉的旗袍从色彩到图案是触目惊心的艳丽和大胆。
湘兰、朱紫、大红、翠绿,大如手掌的菏叶与满池萍生的绿水。
那般的热辣浓艳几乎在逼仄空间容装不下。
仿佛热带雨林的盛夏,燠热急燥,树木藤萝疯生狂长。
张爱玲有语:衣服是一种语言,是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陈太的这出戏剧就是渴望、一个激烈的手势,索要被忽略的感情无声而绝望——于是愈加侬丽。
后来,慕云远去新加坡,弹指几年,陈太再出现,一件深蓝旗袍,是洗净繁华的宁静,一如潜入慕云房间的她——可,也仅仅是潜入而已。
躺在他睡过的床,印一抹口红在烟蒂上,把手贴在有他痕迹的地方紧一些再紧一些……却终于没有相见的勇气。
渴望的太久太深,那沉重,无论付出还是接受,都很艰难吧?
《花样年华》是永恒的经典,周慕云和苏丽珍是那样忠于自己的心,那是一种暧昧,却不仅仅是暧昧,是一种生不逢时的爱。
昏暗的灯光,沉寂的话语,狭窄却望不到尽头的街,女主人公一身又一身的旗袍,似乎都在诉说只属于那个年代的感情。
被伦理束缚和压抑,只能够凭借一个眼神,只言片语,彼此意会的感情……
台词
影视里的台词对王家卫的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的主题也关注的是关于中国人惯有的情感处理方式,从头至尾都向观众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韵美和思想。
《花样年华》的台词安静简约,但简约而不简单,它有含蓄的隐喻和深度,有着强烈个人色彩弥漫,象一种格言,又象一种飘离的诗,里面不乏幽默,文学味很足。
它通过对人物的讲述,来叙说一种城市疏离的感情、一种过去的缅怀、一种多重视角里的变奏。
在片中当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狭窄的楼道里单独相遇时,却还是只一句“这么巧啊?”便匆匆而过,继续走他们各自的路。
日子如果只是这样过,倒也安然自在。
他们都说过“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
”可后来,一句“原来有些事情,不
知不觉中就会发生。
”证明了一段苦恋的开始。
周慕云在挣扎,苏丽珍也在挣扎,挣扎在情感与道德理智的边缘,也彷徨在爱与不爱的边缘。
那句至今被奉为经典的“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这台词如此温热,像苍凉里的一次幻想,像爱情。
这是一段小心翼翼的爱情,总是欲说还休,所以片中时刻都是那样的压抑。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音乐
音乐,无疑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婉转优雅的背景音乐几乎响彻了整部影片,每次音乐的响起,总能紧紧抓住观众的情感,让观众在欣赏视觉盛宴的时,心灵上也同样在感受着影片不断变化的基调。
虽然背景音乐只是一段,可每次它的响起总是那么恰如其分,即使影片的结尾,它的再次响起仍然让观众觉得它别有一番味道。
可以说在这部影片里,不懂音乐的人,也会从音乐中读到了一些东西。
如果没有音乐,这部电影会变成什么样子?音乐的响起,那种无奈和悲伤的感觉油然生起。
此时的一切话语都是多余的。
影片中那部留声机不断播放着主题曲和周璇的老歌《花样年华》,不断播放着很奇妙的爵士乐,这些都让观众想起了20、30年代的旧上海。
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两性激情与守旧相冲突的矛盾。
这种声音总是在影片最关键的时候响起,而它往往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却恰如其分。
有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奇妙感情,用留声机表达起来,却有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通感。
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
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不过我觉得这部影片
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琪锋深厚功力的体现。
还有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
也许经历过才知爱过,爱过才知伤心过.或许一切华丽的东西,奢侈的东西都注定要在我们的生命中走过,注定不能再来.注定着能是一地华丽的忧伤吧.一切都只是手中断了线的风筝,注定不能迎着阳光再来一次.所以这世界才有珍惜的可贵.其实人往往不是不懂珍惜,而是不知道该珍惜什么.而当自己知道的时候,又已经晚了.
不过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周慕云和苏丽珍最后走在一起了,又会是什么样呢?让人不禁去感叹,不禁去联想,也许这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