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P o e s r Do g Ti g a t e t d p d a rc d s a e f o p e n a d so a h r f so n n y o r a e e i t i i s r m s le n t m c e
W a aa ng Xifng
收 稿 日期 :0 7—1 —2 20 1 0
曾随江育仁教授 临诊 , 总结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 , 1 肃肺 用于外感风邪初期肺气 失肃证 , 症见 流涕、 咳
பைடு நூலகம்
软, 馋嗜食 , 口 叫吵不安 , 形色消瘦 , 大便不调, 舌淡 神转活 , 四缝穴黏液少而见血 , 针 舌淡苔薄。再以 苔润 , 针刺 四缝穴有黏液。再拟消疳扶脾 。处 方 : 前法增损 , 剂而愈。 9
党参 4 5g焦 白术 6g 茯苓 9g焦甘草 2 4g胡 . 、 、 、 . 、 按语 : 本例乃先消后 补法 。该 儿疳 积虽成 , 但 故治 以消为 主。3剂后腹满较 软 , 疳积 黄连 2 4g 醋炒五谷虫 9g 神曲 9g 陈皮 3g煨 病属初起 , . 、 、 、 、 故 木香 2 4g炒 白扁 豆 9g佛手 4 5g3剂 。三 诊 : 渐化 , 二诊 以异 功散合 消疳 方 消扶兼 施 。至 三诊 . 、 、 . , 疳积 已化 , 腹部亦软 , 色较润 , 形 大便较调 , 口馋 时疳积 已化 , 但 大便转调 , 形色亦润 , 即以调扶为主。 嗜食仍有 , 针刺 四缝穴黏液少 , 再以原法立方。处
国名老中医、 国第一位 中医儿科学博 士生导师。 往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 全 患儿不 同的体质 、 年龄 , 灵 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 教学、 科研工作 6 o余年 , 活地运用不同的药物 , 良好 的效果。笔者有幸 成 取得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进展与体会
重视哮喘患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阶段的 防诱发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减 轻发作程度。此期病机特点为感受外邪, 肺失宣降,治疗用药约3~7天。
3.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以哮喘为 主,即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肺部听 诊以哮喘音为主,此期的病机特点是 以标实为主,治疗用药约3~7天。
4.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哮喘消失后, 继则出现以痰壅为主的临床表现,主要表 现为痰多,喉中有痰,时咳,或偶咳,或 咳略重,肺部哮鸣音消失,而以痰鸣音为 主。此期的病机特点不再是以气逆为主, 而是以痰实为主,治疗用药约1~2个月。
小儿哮喘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密切关系,辨 证运用补肾疗法十分重要。同时瘀血是哮 喘病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病情反复 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临床不仅要关注 “痰浊”为患,更要重视“瘀血”的存在。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中医的肺概括了机 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补肺气能提高机体免 疫防御功能,增强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而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中 药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气道反应性 。
(三)特色疗法
1.冬病夏治方贴敷防治儿童哮喘 白芥子、延胡索、肉桂、麻黄、细辛、甘
遂研粉,按2:2:2:1:1:1比例混匀, 生姜汁调敷。分做成直径为1cm的药饼, 用纱布敷贴在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 穴,约2~4小时后取下,通过皮肤渗透吸 收,使药力直达病所,来改善肺部微循环, 预防哮喘发作。
五圣丹由胆南星、半夏、陈皮、甘草、苦杏仁组 成;灸法取心穴、足三里各三壮。
1974年第三版《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哮喘 的辨证施治概括为:“急性发作,以邪实 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985年第五版的《中医儿科学》则将哮喘 的辨证施治明确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二)现代医学分期

《肺,》治咳九法,宣法,降法,清法,温法,补法,润法,收法,汗法,下法

《肺,》治咳九法,宣法,降法,清法,温法,补法,润法,收法,汗法,下法

《肺,》治咳九法,宣法,降法,清法,温法,补法,润法,收法,汗法,下法作为呼吸科的医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此前写过多篇治疗咳嗽的短文,仍有言犹未尽之感,近阅郭贞卿先生《治咳九法》,颇有所获,介绍与大家共享。

1 宣法:肺气通于肌表和上焦如雾的生理作用,称为宣化作用。

肺气之壅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邪束闭肌表,二是它脏累及于肺如肝气郁滞。

此时当用宣法。

常用药物:桔梗、苏叶、陈皮、前胡、麻黄、浙贝、香附、薄荷、荆芥、枇杷叶等。

2 降法: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就会导致咳嗽,这与肺气不宣有病机上的不同。

在外感性的咳嗽中往往是既不宣又不降;而在内伤性的咳嗽中,主要是肝气、胃气引起肺气不能肃降。

常用的药物有:苏子、杏仁、桃仁、旋覆花、白前、半夏、瓜蒌、槟榔、厚朴、射干、葶苈子等。

3 清法:清有清热、清火、清燥、清肺、清心、清肝、清胆等的不同。

总的来说有清养和清泄。

常用的药物有:桑白皮、栀子、黄芩、知母、桑叶板蓝根、地骨皮等。

4 温法:咳嗽使用的温法有肺、脾、肾三者之分。

常用的温肺药:干姜、白芥子、紫菀、款冬花、桂枝、百部、薤白等。

常用的温脾药有:白术、附子、干姜、党参、黄芪、甘草等。

常用的温肾药:附子、肉桂、仙灵脾、枸杞子、菟丝子、锁阳、肉苁蓉等。

5 补法:咳嗽的补法,主要是补肺、脾、肾三脏之气血阴阳。

主要的治则是:培土生金、补肺益肾、补肾纳气、滋阴保肺等。

一般的补气药物有黄芪、党参、人参、、山药、蛤蚧、白术等。

6 润法:润有润养、润燥、濡润等的含义。

有凉润、温润之分。

凉润中有甘寒、咸寒之别;温润中有辛润、甘润之别。

常用的凉润药有:沙参、玉竹、麦冬、天冬、梨皮、生地、玄参等;常用的温润药物有:熟地、首乌、当归、枸杞子、黑芝麻等。

7 收法:收法主要用于久咳不愈或肾气浮散等。

但咳嗽剧烈时,也可一用来帮助减轻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五味子、乌梅、百合、五倍子、柯子、白果、白及等。

8 汗法:此法为解表法,有辛温和辛凉的区别。

名老中医经验集江育仁(4)

名老中医经验集江育仁(4)

名老中医经验集江育仁(4)名老中医经验集-江育仁(4)前人也有“疳积”之名,《幼科释谜》说:“泻痢频并,名曰疳积。

”其涵义不清,仅指疳疾与泄泻、痢疾同病的并发症。

江氏根据疳证发展至中期,出现脾虚夹积的病程特征,表现脾虚而积滞内停,壅滞气机,阻滞肠胃的临床证候,称为“疳积”。

疳积属脾虚夹积,其中以食积与虫积多见。

因滞积不化使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之功能失司,从而脾失健运,形成积滞。

特别是虫积在内,内耗津液,外消肌肉,故面黄肌瘦,肚腹膨大。

病属本虚标实,证情较为复杂。

辨证时首先辨别其有积无积,可验腹之满与不满,腹满者多为有积;此外,须详辨虚实,如腹柔软者属虚,硬满或触及包块者为实。

疳积治法重在消积理脾。

“积为疳之本,疳为积之标”,积是疳的前因,疳是积的后果,所以有治疳先治积之说。

根据临床观察,疳积患儿多伴有虫积,如正气尚盛时,可先驱虫积,但必须在消积的同时顾护脾气。

有形之积非消不去,消积的目的也在于保持正气,故治疗法则,应以“消”为主。

方药:疳积散(经验方)。

常用药:苍术、鸡内金、胡黄连、蟾皮、砂仁、肉豆蔻、香附、六曲、麦芽、榧子等。

脘腹胀满而痛者,加木香、大腹皮;烦躁不安,揉眉挖鼻者,加决明子、钩藤;胁下痞块坚硬者,加山甲片、丹参;嗜食异物,夜间磨牙,或腹中虫瘕聚散,大便排虫者,加使君子、苦楝根皮、雷丸、槟榔等。

在使用消积之法时,须注意积去药停,及时扶益脾胃之气,切勿攻伐太过。

对体弱者,可在消导之中佐以扶正健脾之品,免犯虚虚之戒。

3干疳证候: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呈皮包骨头样;大便稀溏或便秘,时有低热,精神委顿,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啼哭时无力无泪,口唇干燥。

后期严重病例可全出现紫斑,舌淡嫩或红,苔光或花剥,脉多沉细无力。

第四卷370“干疳”之名,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干疳诸方》,其中说:“夫小儿干疳者,……皮肤枯燥,发竖毛焦,乳食虽多,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好睡昏昏,月往月来,转加瘁,故号干疳。

中医文献江育仁“运脾法”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机理与验方

中医文献江育仁“运脾法”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机理与验方

中医文献江育仁“运脾法”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机理与验方江育仁“运脾法”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机理与验方作者:孙远岭关键词:江育仁运脾法中医药疗法儿童营养性疾病江育仁教授系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专家组成员,我国唯一的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60余载,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倡导的“运脾法”在儿科治疗营养性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兹略作介绍。

一、机理探讨(一)治病求本,是运脾法的基本法则小儿的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易患脾胃疾患,导致营养来源不足。

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因此必须掌握病情的实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方不致误事,由此江老倡“运脾”一法治之。

运脾法,并非独立的一种治法,而是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运者,有行、转、旋、动之义,皆动而不息之意,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之意。

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

运与化,是脾的功能,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

故欲健脾,则法不在补而贵在运也。

(二)运脾主药“苍术”的选用“运脾”一名,始见于张隐庵之《本草崇原》,书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

”其补脾与运脾之区别,在于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

叶天士曾指出:“脾为柔脏,惟刚药可以宣阳驱浊。

”苍术性味微苦,芳香悦胃,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虽历来认为辛味刚燥,久用有劫阴之弊,然其正合脾之习性,脾运失健患儿,又少有伤津之明征,所以用药在1个月以上,尚未发现有伤阴耗液之弊端。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

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

’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

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

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

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

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

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

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

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

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

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

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不和。

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一)

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一)

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一)【关键词】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运脾法“脾为后天之本”,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加之病后失调,喂养不当,精神调护失当或环境突然改变等,均可引起小儿不思进食,甚或拒食,从而形成小儿厌食症。

因此,在儿科临床上调护脾胃气机之“运脾法”更为常用且有效。

1运脾法之意重在助运运脾法是江育仁教授针对小儿脾胃病的发病特点提出的有效治疗方法。

运脾法是指解其脾困、运其脾气的治疗原则。

“运脾”一词,见于张隐庵《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

江育仁认为,运脾法,并非独立的一种治法,而是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

运者,有行、转、旋、动之义,皆动而不息之意。

运与化,是脾的功能。

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

故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

运脾的作用在于解除脾困,舒展脾气,恢复脾运,达到脾升胃降,脾健胃纳,生化正常的目的。

临床对脾运失健引起的病症如厌食、疳气、贫血、泄泻等有较好疗效。

运脾法体现了中医着眼于调整机体平衡统一,恢复脏腑功能协调,健运脾胃,充其后天之本的医疗特色。

2运脾法之用药重在灵动从现代小儿脾胃病的病因特点看,饮食不足者少,伤于饮食者多,造成滞胃困脾,受纳运化失职,这类病证只能用解其脾困、运其脾气的法则治疗,若不适当地施以补益,则犯有“实其实”之戒,反臻病情加重,即使对于那些已属脾胃虚弱的病证,也应采用补运兼施法治疗,否则易以造成补而不受。

运脾法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法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俟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运脾之药宜以轻灵为要:一为用药的药性宜轻平清灵,如陈皮、枳壳、藿香、川朴花等;二为用药药量宜轻灵,轻灵则能鼓动气机,过重则反克伐小儿脾胃升发之气,欲运脾而反伤脾。

另外,薏苡仁、茯苓、山药等具有健脾扶运而无耗阴碍胃之弊,谷芽、麦芽、神曲等运脾而不伤正,均为小儿“运脾”之较好选择1]。

殷明从食积论治小儿咳嗽经验

殷明从食积论治小儿咳嗽经验

小儿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外感和内伤之分。

由于小儿先天肺脾不足,故外感与内伤因素经常互为夹杂,致使咳嗽迁延反复。

殷明主任为江苏省名中医,第一、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诊治小儿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临证中,殷师擅从食积论治小儿咳嗽,疗效颇佳,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食积咳嗽,脾虚为因食积致病内因责之于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健则中焦得运,气血生化充足,五脏得润,四肢得养。

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发育不完善;同时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多。

一方面脾胃不足,另一方面需求旺盛,与成人相比,小儿脾胃更易受损;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杂食生冷无度、过食肥甘厚味,容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食积为滞,饮停生痰,滋生他病。

食积已经成为小儿临床常见的致病因素。

殷师认为,食积咳嗽的特点是午夜晨起为著,正如古人谓“五更嗽”,“食积之火,至寅时流入肺经”。

食积症状早于咳嗽出现,则考虑为食积咳嗽。

食积咳嗽也可能因感受外邪而诱发,故需辨清外感证候与食积证候,还需辨清实证、虚证的夹杂关系。

实证多表现为咳嗽痰多,咳甚呕吐食物痰涎,进食后亦易出现咳嗽,腹胀口臭,手足心热,睡眠不宁,大便酸臭,舌苔厚腻,脉多滑数或指纹沉滞;虚证除咳嗽、咳痰外,多伴有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脉细弱等。

2 食积咳嗽,注重消导食积咳嗽,由于饮食内伤,痰浊内生,脾病犯肺,母病及子,故而用一般宣肺止咳药效果不佳。

《医学入门》提出:“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谓:“积嗽者,因小儿食积生痰……便溏者,以曲麦二陈汤消导之。

”殷师认为,这种咳嗽应从食积论治,治宜消积、祛痰并治,除积是本、治咳为标,积消则咳止,再进以调理脾胃之剂,辅以饮食调养,肺病治脾,母子同调,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色。

江育仁辨治小儿急惊风的经验

江育仁辨治小儿急惊风的经验

中医大家江育仁辨治小儿急惊风的经验汪受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江育仁教授是自成一家的中医儿科一代大师,在中医儿科基本理论和脾系疾 病、肺系疾病、传染病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时代要求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形成 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江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

他从热、痰、风辨证论治小儿急惊风,提出疗 惊首重解热、豁痰开窍宁心、虫蛇搜剔息风的三大法则,在急惊风急症、重症治疗中方药应用 纯熟,经验丰富,疗效满意。

关键词急惊风辨证论治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 272.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2-397X (2016) 11-0001-03江育仁教授江育仁(1916—2003),男,江苏常熟人,主任中医师,教授。

全国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

他是江 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创 始人之一。

江育仁教授出身吴门医派,又曾在孟河医 派丁氏创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深造,师承近代儿科 名医徐小圃,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他从医执教70 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儿科领军人才,在中医儿科基 本理论和脾系疾病、肺系疾病、传染病等多个领域提 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时代要求的理论并付诸实践, 开创了中医儿科一代新风,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 色的江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

他特别擅长于小儿麻 瘆、流行性乙型脑炎、疳证、泄泻、厌食、哮喘、反复呼 吸道感染、癫痫等疾病的诊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 践,提出了“小儿为‘稚阳’之体”、“脾健贵在‘运’不 在‘补”’、“小儿疳证分疳气、疳积、干疳证治”、“流行 性乙型脑炎从热、痰、风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不 在邪多而在正虚”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

本文 仅就其从热、痰、风理论认识小儿急惊风,相应提出 疗惊首重解热、豁痰开窍宁心、虫蛇搜剔息风的三大 法则,用于急惊风急症、重症治疗常用方药,尤其是 动物药、矿物药在急惊风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江育仁 教授亲诊的临床验案介绍于下,与同道共享。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摘要】江育仁教授提出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思想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进一步阐明,值得我们后学者认真学习。

本文从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及脾胃病证临床诊治等方面对其进行讨论,以其对临床有一定指导参考价值。

【关键词】运脾法小儿江育仁“是病皆因五脏生,不知脏腑亦徒然”,辨证治疗小儿疾病首先应要“知脏腑”,只有“知常”方能“达变”。

1 小儿脾胃的生理特点明代医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中写道:“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

”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当代的中医学者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江育仁教授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后指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司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是脾的生理功能。

然而“小儿脾气未充,运化力弱,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营养的需求量又高”,“喂养方法不当,饮食过量与不足,或突然改变饮食品种,增加过高的营养物质,超过正常的脾胃耐受能力,就会影响和导致脾失运化,而发生种种脾胃病变”。

所以,小儿对脾气运化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脾气不足,表现出脾常不足的特点。

这与万全提出的小儿“脾常不足”之说相一致。

2 小儿脾胃的病理特点对于小儿脾胃病的病理特点,江育仁教授的观点为:“脾运失键,胃不受纳,造成厌食;食积中焦,运化失司,是为积滞;气机不利,脾胃壅滞,引起腹痛,升降失常,浊气逆上,产生呕吐;脾失升清,合污下流,形成泄泻;脾运失职,气血不充,发生贫血;运化无能,精微不敷,久延成疳”(《江育仁学术经验选集》)。

脾主运化,脾健则运。

脾病证候的表现虽各不相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

如果一旦脾气失运、不运、运迟、运弱,皆能发生种种脾胃病变。

“治肺八法”

“治肺八法”

“治肺八法”有一首歌叫会呼吸的痛,而呼吸则离不开肺,肺一刻不工作,人体就难受至极。

那么如何使肺有条不紊地工作,且看叶天士“治肺八法”。

《素问》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又说:“百病皆生于气。

”调治肺气,叶氏有一定治法可循。

肺为身之华盖,又称娇脏,外邪入侵,首当其冲,内伤及肺,缠绵难愈。

叶氏治肺之法,详别寒热虚实之异,细察内伤、外感之别,遴选方药,灵活变通,自成一体。

现就叶氏治肺医案,筛选、归纳,谨宗叶氏心法,列治肺八法。

1.温肺散寒法(《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某案》)【主治】肺受风寒,畏寒发热,咳嗽头痛,鼻塞涕清。

【处方】川桂枝10g,淡豆豉12g,紫苏梗10g,光杏仁10g,生甘草10g,生姜3片,红枣3枚,葱白3个。

【加减】有汗者,去苏梗、豆豉、葱白,加白芍;口渴者,去桂枝,加天花粉。

【体会】此为桂枝汤合葱豉汤去芍药加紫苏梗、杏仁之复方。

桂枝汤和营解表,因无营虚自汗,故减去白芍之酸敛,合葱豉汤透发其表,入苏梗之辛散,辛散即是汗药,再加杏仁微苦微辛,引入肺经以调肺气。

治肺受风寒初感,无温邪引起者,最为适宜。

2.宣肺利湿法(《临证指南医案·喘门·某案》)【主治】肺气膹郁。

喘肿交作,大便不爽,小便短少等。

【处方】净麻黄5g,光杏仁10g,薏苡仁15g,白茯苓12g,生甘草3g。

【加减】喘急不得眠者,加葶苈子、大枣;小便少者,加车前子、泽泻;脉细恶寒身痛者,加桂枝、附子。

【体会】此为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之方)。

麻黄、杏仁既能宣肺平喘,又有利水作用,合薏苡仁加茯苓则利水作用尤著,故能治喘肿交作。

肺合大肠,肺气不宣,则便通不爽;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阻痹,气化不行,小便也会短少。

治肺之法,贵乎清轻,清轻上浮,能达于肺。

所谓“宣辛则通,微苦则降,若气味重浊,直入中下,便非治肺之法”。

叶氏自注之言,确有至理。

3.肃肺降气法(《临证指南医案·肺痹门·王案》)【主治】咳嗽气逆,胸脘胀闷,或嗳气呃逆,大便不通,小便不利,胃纳减少等。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江 老从 医 6 0余年 , 中医儿科 急 性 热 病 、 胃 对 脾
、… 一


疾病 、 系疾病等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 富的一床 肺 }
经验 6 代 主持 制订 的麻 疹 肺 炎辩 证 诊 治 标 0年
推行 于全国 以热 、 风理论指 导滇行性 乙望照 炎 痰、
“ 。“ 运 运 , 行 、 、 、 有 转 旋 动之义 , 动而不 息之特征 运 与 有 化, 是脾的 主要 生理功 能 , 运者 运其精 微 . 化者 化其 水谷, 运 化水 谷以敷布全 身。从现代 小儿脾 胃病的病 固特 点看 , 饮食
不 足 者少 , 于 饮 食 者 多 , 成 滞 胃困 脾 . 纳 运 化 失 职 , 伤 造 受 这

歪垄墅奎: 垂 匝 虞: 墨熊趟曼 乓喜 粤
感染防治的科研 , 究成果分别获得了 茅省 技 研
进 步奖和 江 苏省 卫 生厅 科研 成果 奖 江老执 教 4 0余栽 ,99 开始培 养 中 医儿科 学 17 年 顾 士研 究 生 ,97年 创建 了全 国 第一 夸 中医 儿科 博 18 士点 , 为全 国培养 了一 大 批 中医儿 科 学 术 带 头人 和
儿科之圣 , 北宋医家钱乙特别重视小儿脾 胃 中论 及脾 胃病 变提 出 了“ 主困” 脾 的重
要 学术 思 想 , 认为 脾 胃病 的 证 候 特 点 是 脾气 困遏 , 化 失职 . 运
升 降失司 :他所创立名方益黄散 , 广泛 用于食不 消、 吐泻 、 疳 证、 慢惊等多种疾 病 , 方组成 以陈皮 、 该 丁香 ( 香 )青皮 理 术 、 气 助运 为主, 加炮 诃子暖 胃 , 甘草 和 中, 旨在于舒 展脾气 , 主 恢 复脾运 钱氏另一名方异功散 , 是在 补脾 的四君 子汤中增 加 陈皮一昧, 使之成为补运兼 施之方 , 产生“ 补脾而 能流动不 滞” 的功效一清代 名医陈 复正将 仲景 枳术汤 易为 丸剂 . 内加

老中医江育仁医疗经验

老中医江育仁医疗经验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江育仁汪受传郁晓雄韩新民陆力生殷明整理编者按江育仁,男,1916年生,江苏常熟人。

少年即从师学习中医,后又在上海中国医学院学习,并跟上海名医徐小圃重点学习儿科专业,于1938年毕业。

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专业。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并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辞典》。

江氏在从事医疗、教学、科学研究60年的历程中硕果累累:指导过一批中医儿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了大批的中医药人才,曾主编《中医儿科学》、《实用中医儿科学》等大型丛书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等12部著作。

本文着重介绍江氏倡导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和对乙脑、疳证、麻疹肺炎分型、中医分证等学术观点,并介绍了防止呼吸道反复感染和如何运用温法、上病取下法、以及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多种疑难病等方面的临床经验。

江氏提出发展中医学首先应着眼于培养一支卓有基础,勇于创新的新生力量,他们必须能“医”、能“写”、能“讲”、能“科研”的主张,这些看法在文中亦有阐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江育仁,男,又名骏声,1916年生于江苏省常熟。

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生从事儿科工作,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江育仁14岁时患了一场大病,当时医生诊断为“伤寒症”。

虽请医服药,但病情却日渐加重。

家人曾三次登门请求一位名医诊治,而那位名医却拒不应诊。

江已病得昏昏沉沉,几将无望。

幸得亲戚请来一位专治伤寒的大夫,经他精心治疗,连如何煎药、喂药、护养等,也交代得第四卷363清清楚楚。

病愈后全家对那位医生感激得“恩同再造”。

那场大病之后,激起了江育仁学医的决心,父亲对他说,学医可以,但一定要当个好医生,如果光有医病的本事,而没一颗“割股之心”也是枉然。

江育仁学医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常熟县儒医李馨山,他是晚清末科秀才,擅内、妇、儿科,为琴东西石桥王似山世医的高足(王似山即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博士的尊翁)。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介绍当代著名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教授治疗肺系病证的常用八法,即肃肺、宣肺、开肺、清肺、润肺、补肺、温肺、泻肺的适应病证、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肺系疾病;治肺八法;江育仁江育仁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

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成就卓越。

特别对儿科急性热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并发肺炎等危重病证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哮喘、癫痫等疑难病及脾胃系统疾病亦具有较深的实践体会和研究。

肺系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病证,江育仁教授往往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患儿不同的体质、年龄,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有幸曾随江育仁教授临诊,总结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介绍如下。

1 肃肺用于外感风邪初期肺气失肃证,症见流涕、咳嗽、有痰不多、无热不喘。

因肺为娇脏,居于上焦,不耐邪侵,稍感外邪,清肃之令不行而病。

此虽肺卫同病,但以肺为主,表邪不著。

治疗应宣肃肺气,稍佐疏解,常用桑叶、杏仁、前胡、桔梗等药物。

如发热咽痛,可加牛蒡子、连翘、玄参、薄荷;乳蛾红肿,加用淡射干;乳蛾红肿糜烂,可加土牛膝根、紫花地丁、黛蛤散。

2 宣肺宣肺法用于风邪犯肺重证。

本证既有卫表不和,又有肺气不宣,表里俱重。

特点是往往有发热、咳而不畅,但临床并未见有肺闭症状。

治疗重点是宣泄散邪,可选取牛蒡解肌汤,常用药为牛蒡子、荆芥、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玄参、栀子。

此时邪仍在表,用药切禁苦寒,以防冰伏遏邪,邪之不克。

3 开肺用于风邪外感,肺气郁闭证。

症见咳喘,或先咳后喘,重则气急鼻煽,三凹征明显,涕泪全无。

特点是咳多于喘,咳声不畅。

此有寒闭与热闭之分。

高热吐黄色黏痰,舌红苔黄腻者,为痰热闭肺,治拟凉开,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

发热、喉间痰吼,痰色白黏,舌淡苔白腻,为寒邪闭肺,治拟温开,方选三拗汤、华盖散加味。

儿科泰斗江育仁经验方

儿科泰斗江育仁经验方

儿科泰斗江育仁经验方儿科泰斗江育仁经验方一、加味异功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怀山药、炮姜、禹余粮、升麻、甘草。

服,一日1剂。

功用:健脾止泻。

适应证:脾虚泄泻,大便溏薄、色淡黄或清稀。

方解:小儿“脾常不足”,极易患消化道疾病,其中腹泻最为多见。

该疾若失治,或误治,或饮食调护不当,常导致反复不愈,脾之气阳受损。

异功散本为四君子汤加陈皮而成。

四君子汤为补脾益气之主方,加陈皮一味,使之补而不滞,再加山药、炮姜温扶脾阳,佐禹余粮甘涩固下,升麻升提脾气,更增健脾止泻之功。

二、和脾片组成:苍术、苡仁、茯苓、怀山药、广陈皮、神曲、麦芽、胡黄连、车前。

剂型:片剂(每片含05g)或汤剂。

用法:1~3岁2~3片,3岁以上4~6片,一日2~3次。

亦可按常规量煎服,一日1剂。

功用:健脾化湿消运。

适应证:小儿脾虚食积、腹胀便溏、五心烦热。

方解: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恶湿。

脾胃有病,水饮入胃不能输布,则水湿不化、积滞内停。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本方以苍术、苡仁、茯苓、陈皮健脾燥湿为先,加神曲消食行气、麦芽和中健胃、车前子利水止泻、胡黄连清虚热消疳热杀虫,是一张专治疳热、厌食、腹胀、便溏之良方。

三、肥儿片组成:木香、砂仁、神曲、麦芽、鸡内金、青皮、槟榔、使君子。

剂型:片剂(每片含05g)或汤剂。

用法:1~3岁2~3片,3岁以上4~6片,一日2~3次。

亦可按常规量煎服,一日1剂,分3~4次服下。

功用:杀虫消积。

适应证:肠寄生虫引起的形瘦面黄、喜食善饥,或纳呆腹大、腹痛等。

方解:小儿疳积,常由虫积引起,本方槟榔、使君子乃杀虫要药,配神曲、麦芽、鸡内金行气消积,木香、砂仁、青皮理气醒胃消胀,故对肠虫症引起之疳积尤为适宜。

现代研究证实,木香、青皮有舒张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故能止痛。

四、Ⅰ号止泻散组成:苍术炭、山楂炭。

剂型:散剂。

用法:1~3岁05~1克,一日3~4次。

功用:利湿止泻。

适应证:婴幼儿消化不良,属于湿性腹泻,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汤样便者。

扶脾养胃法治疗复感儿外感咳嗽浅识

扶脾养胃法治疗复感儿外感咳嗽浅识

扶脾养胃法治疗复感儿外感咳嗽浅识
江乐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1(023)007
【摘要】@@ 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称为复感儿和易感儿.患儿每次发作,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尤以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病症引起的咳嗽最为多见.笔者所述的外感咳嗽即以这类疾病引起的咳嗽为主.
【总页数】2页(P521-522)
【作者】江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江育仁教授"运脾法属于和法"之浅识 [J], 孙浩
2.扶脾养胃方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166例 [J], 李保萍;刘文
3.扶脾养胃法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J], 赵钟文;吴宽裕;乐宇民;郑顺姑;朱敏;陈娟;江敏;肖建平
4.健脾养胃颗粒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J], 刘晶
5.扶脾养胃汤治疗小儿伤食症586例 [J], 汪宗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育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经验

江育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经验

江育仁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经验
汪受传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3(34)4
【摘要】肺炎为儿科常见疾病。

若是邪毒炽盛,或是正气不支,病情转化迅速,易于出现内闭、厥脱等重症。

江育仁教授认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辨证治疗,以掌握正邪之间的关系为关键。

【总页数】3页(P206-208)
【关键词】肺炎;中医药疗法;江育仁;儿童
【作者】汪受传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05
【相关文献】
1.江育仁辨治小儿急惊风的经验 [J], 汪受传
2.江育仁教授儿科急重症运用大黄的经验 [J], 陆力生
3.江育仁教授"运脾学说"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与指导意义 [J], 孙轶秋;韩新民
4.江育仁小儿重症肺炎治验 [J], 陈锐
5.江育仁教授运用苍术调治小儿脾胃病经验 [J], 史正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经验介绍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介绍当代著名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教授治疗肺系病证的常用八法,即肃肺、宣肺、开肺、清肺、润肺、补肺、温肺、泻肺的适应病证、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肺系疾病;治肺八法;江育仁
江育仁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

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成就卓越。

特别对儿科急性热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并发肺炎等危重病证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哮喘、癫痫等疑难病及脾胃系统疾病亦具有较深的实践体会和研究。

肺系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病证,江育仁教授往往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患儿不同的体质、年龄,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有幸曾随江育仁教授临诊,总结江育仁教授治肺八法,介绍如下。

1肃肺
用于外感风邪初期肺气失肃证,症见流涕、咳嗽、有痰不多、无热
不喘。

因肺为娇脏,居于上焦,不耐邪侵,稍感外邪,清肃之令不行而病。

此虽肺卫同病,但以肺为主,表邪不著。

治疗应宣肃肺气,稍佐疏解,常用桑叶、杏仁、前胡、桔梗等药物。

如发热咽痛,可加牛蒡子、连翘、玄参、薄荷;孚L蛾红肿,加用淡射干;孚L蛾红肿糜烂,可加土牛膝根、紫花地丁、黛蛤散。

2宣肺
宣肺法用于风邪犯肺重证。

本证既有卫表不和,又有肺气不宣,表里俱重。

特点是往往有发热、咳而不畅,但临床并未见有肺闭症状。

治疗重点是宣泄散邪,可选取牛蒡解肌汤,常用药为牛蒡子、荆芥、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玄参、梔子。

此时邪仍在表,用药切禁苦寒,以防冰伏遏邪,邪之不克。

3开肺
用于风邪外感,肺气郁闭证。

症见咳喘,或先咳后喘,重则气急鼻煽,三凹征明显,涕泪全无。

特点是咳多于喘,咳声不畅。

此有寒闭与热闭之分。

高热吐黄色黏痰,舌红苔黄腻者,为痰热闭肺,治拟凉开,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

发热、喉间痰吼,痰色白黏,舌淡苔白腻, 为寒邪闭肺,治拟温开,方选三拗汤、华盖散加味。

不管是热闭还是寒闭,选用以上方剂都要重用麻黄。

江育仁教授的老师、上海名中医徐小圃常用乡间天浆壳2〜4只单煎急救,以解燃眉,确能发挥开肺启闭之功。

4清肺
用于肺炎中期或麻疹中后期肺经有伏热者,属肺有余热,但热度不
高。

症见发热不高,咳嗽,痰不多,微热稍汗,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拟清肺泄热。

方选千金苇茎汤加蛤壳、黄芩、海浮石、马兜铃。

麻疹中后期,疹已透发、发热咳甚、痰多口渴、呼吸急促者,为肺热渐甚,可去桃仁,加桑白皮、黄芩、浙贝母以加强泻肺清热化痰之效。

如痰邪壅肺、发热有汗或无汗、咳喘气粗、口渴者,此为肺热盛,方选麻杏石甘汤。

痰多者加葶苈子、紫苏子、瓜蒌皮。

热高者加金银花、连翘、虎杖、鱼腥草。

5 润肺
亦称养肺法,适用于热病后期,肺胃阴伤证。

症见干咳无痰,或有痰不多,咯吐不爽,睡时汗出,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拟养阴润肺,方选沙参麦冬汤。

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者,可用青蒿鳖甲汤。

兼有气虚,症见自汗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者,可加太子参、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

6补肺
亦称敛肺法,用于肺气虚证。

多由慢性肺病、久咳不已、肺气耗散、肺气不敛所致。

症见呛咳少痰,喘促自汗,气短懒言,易患感冒,迁延不愈,纳食不香,舌淡苔薄白。

治拟补气敛肺为法。

方选六味补气汤加味,常用药为党参、白术、云茯苓、黄芪、五味子、甘草。

多汗易感者加白芍、炙桂枝、防风、煅龙骨、煅牡蛎。

有痰者加杏仁、款冬花、桔梗。

兼有阴虚
者加乌梅、麦冬、阿胶、罂粟壳。

7温肺
用于肺寒证。

此证非有寒邪,即有饮邪,或二者兼而有之。

症见咳
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咳喜热饮,舌淡苔白滑。

治疗应温肺散寒,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

偏于寒饮伏肺、咳喘痰鸣、喉间水鸡声者,用射干麻黄汤、三子养亲汤。

兼有风寒外束、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者,用小青龙汤。

下焦阳虚水泛、肺气不降者,用苏子降气汤,其中肉桂温肾纳气,散寒化饮,可用粉剂冲服。

8泻肺
用于肺实证。

因邪气壅塞,肺气上逆而为病。

症见呼吸急促,喉间痰声,喘多于咳,甚则摇身撷肚。

治疗应泻肺化痰,降气平喘。

肺有热、喘不剧者,用泻白散。

痰鸣喘促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青礞石、沉香、桑白皮以降气化痰。

桑白皮有泻肺降气、利水化痰之功,当为必用之品。

江老指出,泻肺与开肺的适应症相同点都有喘,但开肺以咳为主,咳多于喘;泻肺以喘为主,喘剧于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