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笔者通过将行动研究的方法应用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得出结论——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teacher 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e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一、引言
在多年教授大学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普遍比较薄弱。

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美文化课程;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应试色彩浓重,为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词汇、语法、听力和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重要毋庸质疑,众多专家学者都曾强调过这一点。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w.Rivers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操母语者所说所写的话语的意义决不可能孤立地领会和掌握,只有在语言和文化的情景中才能学到,所以,教一种语言意味着教说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

”为了加强英美文化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应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二、行动研究概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S.M.Corey和H.Taba首先提出用行动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行动研究由王蔷、吴宗杰等人引入国内,主要用于职前师资教育,在在职教师中却没有普遍开展。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行动研究对于在职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行动研究的定义
王蔷在列举出行动研究的十个原文定义后,指出最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还是Kemmis和McTaggart提出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吴宗杰认为,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2行动研究的步骤
Kemmis和MeTaggart将行动研究的步骤总结为:1)计划。

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

2)实施。

把这个方案付诸实践。

3)观察。

观察并记录实施这一方
案的效果。

4)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在此基础上制订下一步的研究方案。

3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的行动研究实践,按其研究过程,多数是开放型的研究。

王蔷将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分为开放型研究过程和定向型研究过程两类。

开放型的研究过程适用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改善,而定向型研究过程适用于对新方法和新观点的实践。

笔者采用的是定向型研究过程,其过程为:1)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

2)制订一个实施方案。

3)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案。

4)实施中调整方案。

5)观察和收集数据。

6)分析和评价效果。

7)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定向型研究的过程,笔者设计出更加适合日常教学的过程:1)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

2)制订一个实施方案。

3)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和收集数据,随时调整方案。

4)分析和评价结果。

5)得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结论。

在行动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日志(教学日志、学生日志、对话式日志)、录像、录音、观察记录、教学观摩、学生交往关系分析、问卷、文件档案、话语分析、照片等等。

本次实践采取了其中的日志、教学观摩、问卷等方法。

三、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承担计算机专业A、B、C、D四个班级的英语课授课任务,因此笔者将四次重复课设定为一个研究周期。

上述四个班级学生是相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因此他们之间具有可比性,得出的实践结果能够说明问题。

授课的内容为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SectionA的课文《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

同一星期内,笔者分别为实验对象A、B、C、D四个班级讲授同样的课程内容,即《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

课文中提到的五大特征分别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式哥特》(油画名)、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

授课之前,笔者对该课文的授课方法提出假设性分析。

教授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胜枚举,我们参照《博采英语教师必读》一书中介绍的teacher presenta-tion、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ctivities和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等方法。

计划对不同的班级分别采用选取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出哪一种方法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第一次课(A班)。

授课时运用teacher presentation的方法,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侧重词汇、语法和语言点。

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讲授。

课后,笔者对若干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半结构访谈。

授课情况及访谈的内容记录如下(第一次课教学日志):课文内容很吸引人,而且课文中插入了五大特征的图片,虽然图片很小,也不是很清晰,但是我观察到,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紧跟教师的讲解,与学习一般的课文相比,授课效果要好一些。

通过课后进行反思,我认为这种授课方法存在不足之处:(1)课堂上学生参与少。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虽然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有机会在课上发言,而且发言时间很短。

学习课文之前,我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文化特征的讨论,但也只进行了五分钟。

(2)授课内容有局限性。

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对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的了解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五大特征分别包含丰富的背景信息内容,没有呈现给学生。

通过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半结构访谈,了解到他们对文化背景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有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第二次课(B班)。

授课时运用teacher presentation和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 结合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加入五大特征的背景信息内容。

授课情况记录如下(第二次课教学日志):在A班授课模式的基础上,缩短了课文的讲解时间,同时分别将五大特征的背景信息知识呈现给学生。

我下载打印出自由女神像的大图,向学生进一步介绍课文外的信息,包括塑像的高度、底座高度、重量、女神穿着的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女神右手高举的火炬的长度和象征意义、左手捧着的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冠冕上七道尖芒的象征意义、冠冕上用于观光远眺的25个小窗口、脚下残留的被挣断了的手铐、脚镣和锁链的象征意义、花岗岩基座上镌刻的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诗等等。

在讲解芭比娃娃时,我将家里的芭比娃娃实物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并且介绍了被营销界当做经典案例的芭比娃娃“吃美金”的低价投放连环销售的销售策略。

讲解《美国式哥特》、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时,我将打印出来的大图展示给学生看。

在讲解《美国式哥特》时,我介绍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画中男女二人着装和面部表情所代表的意义、这幅画在当时引起的争议等等。

在授课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被丰富的背景知识所吸引,紧跟着我的思路,听课效果极好,可以说享用了一顿异常丰富的美国文化的盛宴。

尽管如此,通过课后进行反思,我总结出这种授课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增加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更少了,整个授课过程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第三次课(c班)。

为了弥补前两次课共同存在的学生参与少的不足,授课时运用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activities方法。

activities包括各种由学生选择、组织的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基于学习内容的展示活动。

授课情况记录如下(第三次课教学日志):为了更好地掌握授课情况,我请了同行宋老师对我的教学进行观摩,并向她介绍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课的情况。

课前,我将授课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准备五大特征中的一个内容的资料。

结果,上课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有的小组选派两、三名代表,把整个组准备的内容呈现给整个班级。

学生们也采用了re -alobjects的方法,除了展示了笔者提供的芭比娃娃外,负责自由女神像的小组中的一名成员,竟然借到了同学父亲从美国带回来的小自由女神铜像,丰富了教学资源。

当这两样东西在学生们手中传看的时候,他们各个都睁大了眼睛,目光中充满好奇和欣喜。

课后,我和宋老师进行探讨,共同认为:尽管之前两次课共
同存在的不足(学生参与少)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但是本次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存在一些语音、语法方面不准确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只充当了教学的组织者,课程内容都是由学生负责讲解的。

2)学生们准备的背景信息不够全面,如,他们没有提及芭比娃娃的销售策略。

第四次课(D班):为了弥补前三次课共同存在的不足,授课时运用teacher 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ctivites相结合的方法。

先由学生分组展示课程内容,但是缩减了每个小组占用的时间,将共计90分钟的授课时间留出30分钟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语言点。

通过随后对学生的访谈和考核,笔者发现学生们对美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有进一步了解的要求。

同时,学生们对课文中学到的词汇、短语掌握得很好。

四、结论、检验
1结论
通过进行一个重复课周期的行动研究实践,笔者得出结论: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教师采用teacherpr 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 -based culturallearning ac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检验
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对此结论进行了检验。

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SectionA的课文《查里卓别林》时,笔者应用了上述行动研究实践得出的teacher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learning ac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准备有关卓别林的背景介绍。

其中的一组学生还准备了关于卓别林生平的PIT电子课件,根据学生的需要,笔者将上课地点安排在多媒体教室。

课上由学生做完presentation 之后,笔者进行补充,然后学习课文内容。

多媒体手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其内容、形式非常吸引人。

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们对卓别林的生平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