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产生途径及其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产生途径及其对策研究
人们对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需要充分的认识,要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还应正确理解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积极有效控制和预防审计风险,在揭露会计舞弊时,还要促进企业审计活动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为广大投资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标签:审计风险;控制防范
社会审计的范围已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渐渐的拓宽,因为人们对于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越来越大。而审计风险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增加的。
1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途径
审计风险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重大漏报或错误。详细审计方式是在独立审计初期的审计方法,目的在于揭错查弊;抽样审计是随着业务活动繁杂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出现的,根据会计报表项目余额抽取部分会计资料为样本,而根据审计结果推断出总体,这种方式难免会以偏概全。当前,审计责任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同时又出现了既揭示会计准则遵行性又披露错误和舞弊双重的审计模式,这样就意味着正在不断的扩大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风险。第一,从注册会计师的本身来看,审计风险会贯穿于其审计活动的始终。导致的选择风险则是在选择客户时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搜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完整有效资料的证据风险;在拟定审计的计划时有计划不完整而引致作出错误的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表述不准的报告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选择不当和样本数量的抽样风险;派遣审计人员时,有委派人员不能够胜任而导致的能力风险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而每一种风险都不会是由一种因素集合而成。第二是会连累到审计人员在审计单位经营失败。每个人都知道,在借给企业或资本投入后,就将会面临着某种程度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面临经营风险,例如竞争激烈、决策失误或经济萧条等等问题;经营失败反映了经营风险的极端,就是没有办法达到投资人期望收益的状态或没有能力偿还借款。我们常见的情况有,在审计之中导致审计风险的是虽遵守公认审计准则,但由于没有能够发现错报而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而大部分会计职业界人士都会认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没有能够尽到应有的谨慎。在注册会计师时出现失误,尽管因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不能确定审计人员是否一贯地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往往都会使会计师事务所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当某一公司破产或者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时候,报表使用者就往往会指责审计失败从而来控告会计师事务所。
1.1从审计程序的层面分析
受托阶段。第一,我们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和确认我们有承办的能力,通过之后还要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仔细了解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和业务内容,这样才可能进行签约。第二,我们要对委托事项进行协商,弄清楚各自的职责范围,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
准备阶段。事务所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和情况复杂与否要根据承办项目的任务和要求,这样才可以制定好审计项目、目标、内容、方法和任务等工作计划,也才可以确定选派能胜任、专业性强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
实施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审计风险防范来说。有三个重要环节是:第一是审计人员应该严格自律,自觉执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标准。第二是审计取证,我们对于审计人员要求取得的证据要具有一定的可证性,收集的证据必须经过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审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同时还要客观真实、有力、充分、合规合法才可以生效。第三是应该规范审计工作的底稿,因为审计工作的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制作的“原始凭证”。
汇告阶段。要注意符合业务约定书约定的项目、要求和内容,要求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及建议和审计结果及依据在起草审计报告时做到客观公正、事实清楚。措辞恰当、文字简练、表达清楚则是审计依据的要求。在提交报告之前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有关重点问题、重要程序和对审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部分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1.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审计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不仅是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约束、规范和指导,同时,这个工作也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我们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心。要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就需要造就一批同审计工作相适应并且还具有一定业务技能、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审计人员。为了防止和杜绝法规运用失误而引发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不仅仅要认真学习掌握法规,还要熟悉准确地运用法规。被审计单位的严重违法、欺诈也是加重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
2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1)重视取得客户管理当局声明书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注册会计师执行的每一项审计业务都必须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同时还应该明确约定审计范围、目的、审计收费、双方的权利义务、应负责任的程度、报告的使用等事项。对于客户管理当局我们则应书面声明对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担保、诉讼、抵押、其他或有事项等等作出一定的承诺,同时还应该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在整个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找到重点审计领域,发现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计划阶段,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以便了解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我
们应该研究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复核,规划审计工作所需要人员、时间安排,研究具有潜在风险的审计领域,确定实施符合性测试的范围以及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关注领域。在具体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会发现一些反常情况,同时还要确定需进一步检查的事项。在审计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此来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和审计结论的恰当性。
3结束语
不管怎么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因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业的变化,能够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要确保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做到将每一关键控制点的责任明确到人。
参考文献
[1]易丽文,孙惠芳.浅谈审计风险产生的途径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15):141-142.
[2]杨晶杰.浅谈内部审计外包与审计独立[J].中国外资,2012,(24):210-211.
[3]赵常青.论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外资,2012,(24):251-251.
[4]孙一玲.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商情,2013,(1):130-130.
[5]林应鸿.新时期财政体制中的审计风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20-22.
[6]胥晓凤,田茂祥.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