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柱子与点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柱子与点板

在实验室的一个多月学习的最多的就是过柱子跟点板了,过柱子与点板其实原理是差不多的,都是根据极性的不同从而达到判别的效果。

过柱子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1、选柱子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

2、拌硅胶

在产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硅胶,在旋转蒸发仪上旋蒸至干

3、装柱子

装柱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法装柱,另一种是湿法装柱。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而我们在实验室一般都是用干法装柱,首先称量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 0.2--0.4,杂质相差 0.1 以上) , 就可以少用硅胶。将硅胶倒入柱子当中,拍打柱子的外壁使硅胶压紧,接着加入拌好的硅胶,同样拍打外壁压紧,其上再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有吸水的作用),再在其上加上一些棉花,防止倒入吸附剂时将柱子冲空。

4、选择吸附剂

一般根据药品点板时选用的溶剂极性的1倍的吸附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二氯甲烷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Rf 值在 0.2-0.3 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5、压实

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6、收集及检测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收集来的溶液进行及时的检测,检测的方法就是TCL薄层色

谱,一般点3个点,两个收集的溶液的点(不能点的太浓影响观察的效果),这两个点其中一个与原料点的两个点中的一个点重合(这样更有利于对照)。将点好的板放在合适的展开剂中跑板,在点爬到2--8毫米时,将板放在荧光灯下观察,直到原料点消失,说明收集完成。

7、处理

将收集来的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抽滤,烘干,装袋,检测产品纯度。

点板(TCL)

最近刚进实验室,用TLC对反应进行检测,但是关于展开剂的资料不多,我们实验室大多就是两个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其他的就很少了。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在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一般步骤

1、割板

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一开始比较生疏,割坏了好多板。)

2、点板

我们在实验时经常是点三个点从左往右依次是原料点,原料点+产物点,产物点。(这么做是为了更好的判别反应的进程,判别反应是否完成)

3、选择合适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通常是要试验好几次,先是大致了解产物的极性,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选择合适的溶剂。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

强极性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极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常用混合溶剂:

石油醚/乙酸乙酯1:1,2:1,3:1,5:1

二氯甲烷/甲醇1:1,3:1,5:1

有的时候也直接选用乙酸乙酯,或者直接用甲醇

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

(摆放板时要注意板要摆正,不能歪在试剂瓶中,另外在试剂瓶中放一下片滤纸)

4、读板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点,那是由于各个物品在溶剂中的极性不同,它跑的位置也不相同,打击性的物质一般在下面,小极性的一般在上面。如果产品点与原料点对照产生了新点,那么那个点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生成的杂质,再通过比较从而确定产物的性质。

有的板在荧光灯下没有反应,这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染色剂,如将板放进碘缸里面熏一会在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