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歌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里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歌剧太古典也太深奥,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音乐鉴赏”中歌剧这一块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尽量的结合作品。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设置了
能让学生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歌剧艺术。
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来看,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的程度比较好,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互动较好,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歌剧这一种高雅艺术形式的兴趣,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歌剧起源于意大利,歌剧中的唱段都用意大利文来演唱,使学生在理解歌剧的内涵及歌剧表达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歌剧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以感受、体验、鉴赏为主的欣赏课。通过欣赏(或观看)中外歌剧的选场,使学生了解歌剧这一体裁的主要特征,体验歌剧唱段的深刻内涵和韵味,从而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1.什么是歌剧?
2.歌剧当中的音乐可以分为那两部分?
3、什么是歌剧中的咏叹调?
4、什么是歌剧中的宣叙调?
5、中国歌剧的代表作?
课后反思
这次我讲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五单元第二课的
内容——歌剧。下面我浅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歌剧,本身就是一个博大、多彩的艺术领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传统教学难以实现,这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大量视听资源整合,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显得举足轻重。所以我从这节课的中心即“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入手,结合容量大、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对歌剧有一个大致了解,培养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引导学生由看、听到欣赏,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索“歌剧艺术”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教学时循循善诱。
课堂一开始我为同学们播放了歌剧《卡门》的片段让同学们说出这个片段属于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哪些艺术元素。使学生得出歌剧的定义也从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注重学生参与。
一节好的音乐欣赏课,肯定要有音乐理论作为支撑。刚刚触及歌剧这个领域,大多数学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绪,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将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三者先从概念上分析,让学生们学会分辨、理解三种不同的体裁形式,再从具体作品上让学生听辨、巩固。在选用作品方面,我们选取了三首著名的咏叹调,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得出咏叹调的作用及其对主人公情感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对咏叹调这一体裁有个全面和直观的了解。
三、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在讲解宣叙调时,我设置了一个与学生互问互答的模仿片段,使
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既增强了学生对于歌剧的兴趣,又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起来。
四、巧设对比,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学生对歌剧这一体裁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选取了《白毛女》中的选段—《北风吹》。听赏的同时,请学生们留意它与西方歌剧所存在的异同。
中国新歌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已经有了一段不短的发展历程,当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剧目。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们依据教材挑选了几首创作于歌剧发展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歌剧的代表性唱段,让学生们从中初步领略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及中国新歌剧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吸收欧洲艺术手段,表现中国社会生活的独特风貌。而且中国歌剧艺术是以欧洲“歌剧音乐”为借鉴手段来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因此,这节课听赏、分析了外国作品,又将中国的新歌剧与之进行了对比,增进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本课的歌剧选场,并随乐哼唱《斗牛士之歌》等歌剧唱段。
2、能够了解歌剧当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了解歌剧序曲的作用及定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歌剧选场的故事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
内心世界。
4、引发学生对歌剧这一音乐体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