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9 登勃朗峰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结合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 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第一处景物】 美不胜收 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景物的美。
【第二处景物】 威严,独踞苍穹 远观勃朗峰,“独踞苍穹”的“踞”形象 地写出了其威严的特点。
【第三处景物】 奇特
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 指”“形如塔糖”,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
(提示:结合第2—6自然段)
第2自然段 写脚下峡谷: 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 写勃朗峰:白雪覆盖, 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 写勃朗峰周围的 山峰:浅棕色的 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
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 峰巅:色彩斑斓,彩 霞满天,白云缭绕, 变幻无穷。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 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作者是如何将 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变化无穷却又转 瞬即逝的,抒发了对美丽事物容易消失而不 可复求,要格外珍惜的感叹。
品味语言
3.“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 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 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智慧学习; 2、预习新课《壶口瀑布》。
阿尔卑斯山
勃朗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银白色山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西欧第一高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 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 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 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拓展延伸
你知道登山运动的来历吗? 1786年8月8日,法国医生巴卡罗与石匠巴尔玛结 伴,第一次登山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 (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年科学家德·索修 尔率领的十九人登山队再度登上勃朗峰,世界登 山运动从此诞生。因此项运动首先从阿尔卑斯山 区开始,故也称为“阿尔卑斯运动”。从1786年 至1865年间,阿尔卑斯山脉海拔3000—4000米以 上的高峰,相继为登山运动员登上,国际登山史 上称此一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 国作家,幽默大师,19世纪后期美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 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 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 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 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 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 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 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 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 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 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 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 他欧洲旅行游记其中的一篇。
知识链接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 欧第一高峰,海拔4 807米,法语意为“银 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冬季 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 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 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 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为登 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 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 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 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 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 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 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登 上山→散文笔法→山中奇景→无限感慨 勃 朗 峰 下山→小说笔法→奇人奇事→传奇色彩
浓墨重彩 简笔勾勒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作者上山时,是以写景散文的笔 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 陡峭,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
(2)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 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
状元成才路
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 感染力和一种传状元成才路 奇色彩。
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幽默讽刺的风格,写法多变,妙趣横 生;语言诙谐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富有鲜明的色彩和感染力,引出无限感慨。
2.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 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讥讽 对“车王”和“勃朗队长”:欣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 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 的车夫之王啊。”“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 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 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 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 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 人交谈。
神态描写:
出发前,“把握十足”; 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 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文体知识
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 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 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 文情并茂的特点。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 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 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 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
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 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
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 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 云的纤巧,轻柔,美丽。
威严, 独踞苍穹
第一处 景物
第二处 景物
美不胜收
第三处 景物
作者认为,车王能超过游客车队,我们住进 上等的房间,一是因为车王车技非常敏捷,二是 因为“喝得酒气醺醺”,借着酒的力量,车才驾 驶得又快又好,而这些冥冥之中,仿佛又是上天 的有意安排。语言幽默诙谐。
深入理解
1.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 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感受?这样的笔法有什么好处?
字词正音
翌日( yì ) 尘埃( āi ) 络绎不绝( luò yì) 辚辚(lín ) 焦炙( zhì) 俯瞰( kàn ) 巉峻(chán) 独踞( jù ) 苍穹( qióng ) 霓裳(cháng) 骤然(zhòu) 纷至沓来( tà ) 皑皑( ái ) 拾级( shè ) 颠簸( bǒ )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6段):作者登山的见闻与感悟。 第二部分(第7~11段):作者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整体感知
3.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请你梳理出作 者登勃朗峰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wenku.baidu.com
黑首
沙蒙尼
马蒂尼
阿冉提村
途经勃朗峰
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 物的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词语解释
翌日:次日。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 拾级:逐步登阶。 巉峻:险峻陡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过程。
19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 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 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 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 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 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 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 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 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 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品味语言
2.“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 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 多少呢?”
奇特
轻柔 美丽
第四处 景物
3.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 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 点?
(提示:结合第7—11自然段,找出描写车夫 的句子。)
语言描写: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 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 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 啊。你看着吧!”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 开描写,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 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朋友作为“勃朗 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
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 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 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 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 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 镇定自若,关心他人的特点。
行车情景: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 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 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 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4.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 试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