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方针与原则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方针与原则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方针与原则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从根本上杜绝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国家实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

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

第三级预防,是在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治疗。

包括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针对整个的或选择的人群,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能起根本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且效果更好。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一、职业危害预防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一)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将国家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等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护”的准则,可在职业病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要求,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需求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及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国家实行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这些措施均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

(二)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程度,控制职业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三氯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的有机化合物,在职业环境中的使用也很常见。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害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来保护从事这类工作的职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关于三氯乙烯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一些措施及建议。

1. 知识培训:对从事三氯乙烯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危害性知识培训,包括对三氯乙烯的理解、毒性危害特性以及防护措施等内容。

培训应包括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应急处理方法等。

2. 工作环境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改进工作环境,尽可能减少三氯乙烯的释放和扩散。

例如,采用密闭式操作和装置,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加强通风排风等。

3. 个人防护装备:职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密闭式防护服、呼吸器、酸碱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等。

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同时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4. 危险源隔离:将三氯乙烯相关工作的场所与其他工作区域、休息区域隔离开,以防止三氯乙烯的扩散。

同时,应尽量减少职业人员暴露于三氯乙烯的时间。

5. 定期体检:从事三氯乙烯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与三氯乙烯接触相关的健康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6. 应急处理措施: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明确各种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

职业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技能。

7. 管理控制:建立科学的三氯乙烯管理制度,包括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8.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产生职业危害。

9. 监测控制:对三氯乙烯的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对超标场所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0.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事三氯乙烯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避免食物、饮水污染等。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3篇)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3篇)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涉及一系列措施和管理策略,旨在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病防护:制定职业病防护方案,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和监测、职业病预防培训、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等。

2. 安全教育和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知识、防护装备使用方法等。

3. 职业防护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危害特点,配备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

4. 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合理布局工作区域,控制噪音、震动、光照等危害因素。

5. 危险品管理: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存储和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

6.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

7.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强化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8. 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和逃生路线,并定期组织演练。

9. 环境监测和改善:定期进行工作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二)一、前言公司为了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了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司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对该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危害评估公司在开展各项工作前,都会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人为性等各种危害因素。

评估过程中,首先是明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可能对员工造成的伤害,其次是评估员工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公司在各个工作区域设立了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网、安全防护栏等。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有害物质、有害环境或特殊工作条件下,导致工人身体或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权益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1 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职业病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工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如肺功能障碍、肝肾损伤等。

1.2 职业病对工人心理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在有害环境中或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工人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工作倦怠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1.3 职业病对社会的危害职业病不仅对工人个人造成危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此外,职业病还可能导致工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2.1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危害源,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和环境的机会。

2.2 强化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在工作场所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屏障等,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同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2.3 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职业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向工人普及职业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引导工人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三、职业病预防的重点领域3.1 尘肺病的预防加强对尘肺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估,控制尘肺病的危害源。

提供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和防护眼镜。

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对尘肺病的认识。

3.2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加强对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评估,控制有害物质对皮肤的接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是现代工作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也不断增加,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预防与管理职业危害,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每个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认识职业危害的特点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职业危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长期、潜在性:职业危害通常是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中产生的,在工人没有发现异常之前,可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多样性、复杂性:职业危害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同的职业危害。

3. 相对隐蔽性:由于职业危害是长期暴露产生的,工人往往不能立即感知到危害的存在,从而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根据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对工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2. 化学因素:包括粉尘、气体、液体等对工人呼吸道、皮肤和内脏产生有害影响的因素。

3. 生物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4.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内容单调重复等造成工人心理不适的因素。

5. 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如起重设备的倾覆、传动装置的伤害等。

三、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的原则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职业危害,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多层次预防原则: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首先是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技术手段控制危害源的产生,然后是通过个人防护措施和个人行为的改变控制危害的传播和影响。

2. 防控全面性原则: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应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涵盖从危害源的产生到工人接触危害物质的全过程。

3. 防控科学性原则: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进行科学监测、评价和管理,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⑷振动危害个体防护 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手套 防寒服装
⑸高频电磁场的个体防护 远距离防护 ⑹微波辐射个体防护 辐射最小位作业 防微波专用衣帽和防护眼镜
热水浸手
⑺电离辐射个体防护 ①外照射防护 距离防护 时间防护 缩短每个人的连续暴露时间 ②内照射个体防护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机体内
核心是把工作的重点不断前移,发现病因,找出规律, 从源头上加以严格控制
仅依靠临床被动治疗 疫情不能有效控制,只会迅速蔓延
传播蔓延
SARS
易感人群
传播蔓延
SARS
易感人群
SARS
……
临床治疗已发病例 + 预防措施阻止新病例 快速控制疫情
密切接触者 预防措施 临床治疗 SARS 临床治疗
SARS
新发SARS
2.执法 ⑴预防性卫生监督 以职业卫生法规为依据,运用预防医学和相关学科技 术,对厂矿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续建的建设项目中 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所进行的卫生监督,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 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 康
内容 ①审核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②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进行审查 ③监督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④监督建设单位进行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
规范用人单位
规范执法行为
规范技术服务
标准与技术规范
职业病危害分类 危害项目申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
事故处理 监督程序 处罚办法
健康监护 职业病诊断鉴定 技术服务机构 职业危害评价 职业卫生监测 ……
职业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 接触限值 诊断标准 检验方法 放射卫生防护 听力保护规范 ……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____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危害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以应对____年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

1. 制定全面的职业危害评估计划: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一项全面的评估计划至关重要。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逐一评估不同危害源的潜在风险,并确定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

2. 强化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有关职业危害的数据和信息。

借助新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职业危害的实时监测和快速预警。

监测结果将用于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和决策。

3. 加强职业危害教育培训:职业危害教育培训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

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4. 推动职业危害信息共享:建立职业危害信息共享平台,各类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分享职业危害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通过共享信息,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新出现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员工。

5. 提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职业危害防护装备也在不断创新。

在____年,应注重研发和推广更先进、更高效的防护装备,如智能防护面具、抗菌防护服等。

同时,应加强对防护装备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6. 制定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

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和评估力度,确保其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落实。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7.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危害一: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1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矽肺等。

1.2 中毒性疾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1.3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或特定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二、危害二:职业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生产力下降:职业病会导致劳动者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减低,从而影响生产力。

2.2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职业病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3 劳动力流失: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三、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3.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防护的责任和义务。

3.2 职业病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生情况,为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预防措施二: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

4.1 职业病知识普及:开展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健康检查和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4.3 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防护技术和工艺。

五、预防措施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5.1 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5.2 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职业病防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职业病危害防治与控制培训内容

职业病危害防治与控制培训内容

1.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有,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伤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普通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者病态状态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 115 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 1997 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 71 %,中毒占 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 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是指为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对职工的影响。

这些职业危害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一、化学物质的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替代品:在工作环境中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选择替代品来降低危害。

2.严格控制接触:通过工艺改进、工作方式设计等措施,尽量减少职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机会。

3.加强通风排风:在作业场所中设置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4.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职工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面具、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有害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危害。

二、物理因素的防治措施1.噪声防护:设置隔音设备,尽量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对职工的影响,职工需要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进行保护。

2.光照控制:根据工作环境的需求,合理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职工视力的影响。

3.温度调控: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确保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职工的危害。

4.粉尘控制:使用防尘设备、清洁措施等,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对职工的危害。

三、生物因素的防治措施1.职业病疫苗接种:对于接触生物危害的职工,提供相应的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个人防护措施:职工需要佩戴合适的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生物危害的传播和感染。

3.定期体检:定期对接触生物危害的职工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四、人因因素的防治措施1.职业培训:对从事特定工作的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健康监测:对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

3.工作时间和强度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对职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

以上是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措施,但具体的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的特点来制定和实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企业 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 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应急流程、应急物资等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 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发 生职业危害事件时,能够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
有效处置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 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意
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
2
3
加强培训: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
03
检查频率:根据 职业危害程度和 员工健康状况确 定检查频率
04
检查结果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采 取相应措施,如 调整工作环境、 提供防护设备等
实施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
监测目的:了解职业危害的现状和趋势,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内容: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等 监测方法:采用科学、规范的监测技术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评估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对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防治重点和措施
职业危害的影响和后果
01
02
03
04
健康受损:职业 危害可能导致各 种职业病,如尘 肺病、噪声性耳 聋等
工作效率降低: 职业危害可能导 致员工身体不适, 影响工作效率
企业形象受损: 职业危害可能导 致企业形象受损, 影响企业声誉
法律风险:职业 危害可能导致企 业面临法律风险, 如赔偿、罚款等
02
04
推动职业危害防 治领域的国际合 作与交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
0
严厉打击
2
0
建立职业危害监测和预警机制,
3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员工
0
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1. 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因素所产生的身体和心理损害。

职业危害的存在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常见的职业危害2.1 物理性危害•噪音: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引起听力损害。

预防方法包括戴耳塞或耳罩、合理调整工作环境噪音水平等。

•振动:频繁接触强力振动会引起手臂、手腕、肩膀等部位的振动伤害。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带有减振器的工具、减少振动暴露时间等。

•辐射:长期暴露在放射性辐射源旁会对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预防方法包括加强防护措施、控制辐射源的使用等。

2.2 化学性危害•挥发性有机物:吸入大量挥发性有机物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

预防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提供通风系统等。

•重金属:长期接触重金属会对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产生毒性。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有害气体:与有害气体接触会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气体防护设备、提供通风系统等。

2.3 生物性危害•病原体:与病原体接触会导致传染疾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加强个人卫生等。

3. 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3.1 个体防护•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耳塞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可能的职业病。

3.2 工作环境改善•控制噪音、振动等物理性危害源的产生,如增设隔声物、减振器等。

•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3.3 岗位培训和教育•向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提高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个人行为和习惯改变•吸烟和酗酒会加重职业危害对身体的影响,应尽量戒烟和限制酒量。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受到有害因素或工作方式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粉尘、烟尘、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石棉肺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和伤残。

3. 职业性听力损失: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

这种损失通常是不可逆的,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聪。

4. 职业性骨骼疾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姿势不良的工作,会导致职业性骨骼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背痛、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

5. 职业性神经系统疾病: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职业性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精神障碍和智力下降。

二、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责任,保障工人的健康权益。

2.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职业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因素。

3. 提供个人防护用具: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服等,减少有害物质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4.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采取正确的工作姿势。

5. 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用人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如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替代品等,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职业危害防护和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和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和防护措施职业危害防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是指具体的防护方法和措施,用于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威胁。

下面将从职业危害的分类、防护原则和常见的防护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职业危害防护和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的分类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产生的伤害和危害。

根据引起职业危害的因素的不同,职业危害可分为以下几类:-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 化学因素:如有毒气体、有害化学物质等。

-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 粉尘、烟尘和纤维尘等颗粒物。

2. 职业危害防护的原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 预防为主:在工作过程中,尽量消除或控制产生危害的因素。

- 综合防护: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形成相互补充、综合防护体系。

- 个体防护:为工作人员提供个人防护器具,如呼吸器、安全帽等。

- 公众参与: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3. 常见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常见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防护:使用隔音设施、减振垫等措施来降低噪音和振动的影响;使用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来防止辐射的伤害。

- 化学因素防护:在有毒气体的工作区域内设置通风设施,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使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来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 生物因素防护: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

- 颗粒物防护:戴上防护口罩、防尘眼镜等来避免吸入粉尘、烟尘和纤维尘等颗粒物。

除了以上的常见防护措施以外,职业危害防护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可能的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措施制定。

在实施防护措施时,我们还要加强监测和检查,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职业危害防护和防护措施是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工作。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 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19立方米的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

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

1.2 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包括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 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 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 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粉尘极细(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 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

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微米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 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一、职业危害预防措施1.危险源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危害,包括化学品、物理因素(噪音、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人为因素(操作不当、失误等)等。

2.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基于危险源的评估结果,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危害源的风险。

比如在化学品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操作、通风设备、防护设施等来减少化学品的泄漏和接触。

3.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要求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例如,在高噪音环境下,应提供耳塞或耳罩;在有辐射的场所,应提供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

4.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机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包括对危险源的认识、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及设施、正确操作和排放物处理、应急情况的应对等。

5.定期进行危害评估和监测:通过定期进行危害评估和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评估和监测可以针对空气质量、噪音、振动等进行,并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1.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针对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模拟训练,以确保员工能够熟练应对危险场景。

2.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在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如急救箱、灭火器等,并培训一定数量的急救人员,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及时报警与应对:建立健全的报警机制,使员工能够及时报警并向相关人员求助。

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行动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4.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应急措施。

5.提供心理辅导和康复服务:对于受到职业危害影响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康复服务,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以上是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的一些基本内容,每个工作场所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培训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 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用人单位
知情权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 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 品,改善工作条件
批评、检举和控告
劳动者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 护措施的作业 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民主管理
职业病防治法框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前期预防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法定职业病 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 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 前提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
前期预防(续)
建设项目管理
职业危害严重 的项目
可行性论证
初步设计
施工
竣工验收
职业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 业主
三同时
政府监管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立法意图 明确劳动过程中职业病防治要求 明确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保护劳动者健 康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 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职责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
控制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 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作业 按照职业病名单实施管理 适用于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 组织(用人单位)
理论上说,不包括没有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
前期预防
立法意图:控制危害产生源头 主要内容
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同时” 国务院对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实行特殊管理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
职业病危害防治概述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对粉尘、放射性、急性职业危害的特别 规定
控制职业危害转移的规定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
用人单位 劳动者
主体责任: 落实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要求 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条件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 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 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控制 依法、如实向劳动者告知职业病危害 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 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诊断与报告 依法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
立法意图 体现保护受害者和职业病患者权益 理顺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体现公平、 公正、公开原则,与现有医政管理法律 法规衔接 与现有职业病待遇规定和社会保障立法 相衔接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
职业病诊断
诊断机构条件
具有医疗机构执 业许可的医疗卫 生机构
经省级以上卫生 行政部门批准具 有职业病诊断资 格
提纲
一、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内容 二、行业特点 三、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目的
▪ 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 职业病
▪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 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
▪职业卫生保护、劳动法规定健康保护 ▪拒绝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知情权,索取职业健康档案 ▪急慢职业病医治及费用支付 ▪孕妇、哺乳期的女工,有权拒绝对胎儿和婴儿、本人有害的作业 ▪享受适当的岗位津贴、疑似职业病的告知、诊断和鉴定 ▪职业病的待遇和工伤社会保险、医疗和生活保障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和破产时应妥善安置 ▪职业病人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病待遇不变 ▪民事赔偿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职业病危害防治概述
包括前期预防与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两部分。 前期预防: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家库 诊断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
定申请 两级鉴定,省级鉴定终结 回避原则
用人单位举证责任
提供诊断所需的现场危害监测资 料
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
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
保障方面的规定
疑似职业病人获得诊断保障 职业病人待遇保障
就医、治疗、康复、工作安排 经济补偿 费用承担责任 用人单位变更时职业病人的安置
诊断人员 执业医师 依法取得职业病 诊断资格 三人以上集体诊 断
一级诊断
劳动者有选择诊断 地的权利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
诊断原则
职业史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 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情况
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 结果等
《诊断证明书》
诊断医师共同签署 诊断机构审核盖章
诊断争议鉴定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义务
法律责任
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卫生服务机构)
行政法律责任
罚种: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 业、责令关闭、责令限期治理、没收违法所得、取消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资格等等
主要内容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 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作业场所危害控制制度
作业场所危害监测评价、危害警示标志、危害控制 措施
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
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体检规定 紧急情况下应急体检规定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
作业管理制度
原材料和设备使用管理、内部规章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