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江苏新高考方案将要出台,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务处将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强化管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智慧教学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养成,关注差异,共同发展;以教师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能力,锻造一流教师团队;以质量为本,强化教学质量意识,落实目标过程管理。努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二、具体工作

(一)夯实教学常规,加强常规管理

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学期,教务处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狠抓集体备课实效性,通过集体研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教务处将夯实集体备课继续作为常规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将针对以往集体备课检查发现的备课肤浅、方向偏差、人浮于事等问题加大检查和整改力度,通过派单集体备课和教务处常态化抽查的形式,重点检查集体备课的效果,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务求高效,重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要做到“四有”、“五统”,即“有记录、有落实、有检查、有指导”和“统一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例题、统一作业、统一考试”,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总结前一周的教学得失,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研究后一周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时进度、教学方法、资料使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重点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效率问题。②确定后一周的备课任务、主备教师,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的内容,说明设计的意图、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安排测试命题人员。各备课组在备课策略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研讨,整体把握,形成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课型范式;二是合理分工,集体备课前专人形成初案;三是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群策群力,形成共案;四是根据学情二次备课,形成个案和课后反思。教务处将加强检查力度,每周督查并整改,逐月点评。另一方面,为推动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和规范化,教务处将适时、定期推出集体备课示范课,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我校集体备课质量进一步提高。

2.推进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搭建各类平台,提供各种机会,大力组织并推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常态化合理化开展调研听课、学科组内研讨课活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意识,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听课、评课活动,浓郁学科研讨氛围,提升学科教研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3.控制好作业训练。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务处要求合理布置作业,各科作业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各科作业要求全部使用智学网,教务处通过现代技术,做好各年级各科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监控工作。

4.强化常规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常态化的对“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参加集体备课、调研听课、检查备课笔记和听课笔记、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学生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说话,对于执行不到位的教师,要求其整改并进行二次检查;坚持召开好每月一次教学点评会、学科主任备课组长例会,总结点评教学常规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强化整改的力度,确保整改到位。

5.推进学业大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的使用。教务处除要求各学科各备课组日常作业和考试全部使用智学网外,重点关注错题纠偏工作。各主要学科、备课组每周及时下载学生共性错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实现精准纠偏。教务处及时关注各备课组、各教师学业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的使用情况,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统计数据,加强对使用情况不理想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督促,直至整改到位。

6.推荐分类辅导。分层抓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尤其是临界生、学困生和优等生这三类学生群体。各年级要在每次考试后做好跟踪分析,推进各年级提优补弱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7.加强考试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各类考试,坚持阶段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加强考试管理,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及对日常教学的导向作用。各备课组、教研室和教务处要逐级把好命题、制卷的质量关,做到范围适当、难易适度、卷面规范、校对无误,使考试能真正发挥检查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考试期间,严格各项监考规定。每次考试后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和跟踪管理,对于考试存在问题的教师、班级和备课组进行专项调研,真正找出问题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提升质量。

8.严格资料征订。教务处内部安排专人负责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工作,组织各学科、各备课组根据市教育局和新华书店提供的省市教材教辅征订目录填写征订单并上报教务处,严格执行一教一辅制度和学校教辅用书订购审批制度,各学科主任把关,教务处审核。各备课组、各学科、各年级部不得擅自组织学生购买教辅用书。违规代购的,追究当事人责任并按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严肃处理。

(二)强化质量意识,抓好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学校声誉,关乎学校命运。本学期,教务处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抓好教学工作。加强对高三高考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研究和指导,高二学测考试一次性通过率99%以上;高考本一率有突破,高分人群有亮点,大市综合排名名次前移;加强对新高考方案的研究,探索新高考方案下我校的教学模式;加强对优生的培养,促使创新班、实验班学生学力提高。主要工作如下:

1.强化高三教学质量,抓好高三教学工作

(1)落实领导蹲点工程,追求高考效益最大化。委托“毕业年级教学领导小组”组织并召开好班级任课教师质量分析会:逐个详细分析学生成绩变化;交流学生学习习惯、作业态度、学业增长点;分学科列出重点关注人群;制定可行的提高措施;搞好师生对口帮扶,激发学生对困难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班主任发挥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努力调动本班级科任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发挥教育合力,尽力拓展学生成长空间,使高考的名校录取率、本一上线率有明显的提升。

(2)理清学科思路,优化复习方略。指导2019届高三年级科学合理组织好二轮、三复习以及考前冲刺等复习活动。复习课要坚持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培养并重,以学科重点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提高为主线,努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各科复习建议采用“小专题复习+小专项练习+综合训练+阶段检测”的模式,在课堂教学形式上积极推进以任务驱动为抓手的课堂组织形式,实施“摸底训练-学生自纠-教师点拨-巩固检测-师生反思”的复习方略,在语数外等科目开展针对我校学生问题和高考要求的微专题式的复习,提高复习精细化和针对性。

(3)采取“紧逼盯人”战术,提高各类人群上线率。一是遴选关键人群,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持续跟踪分析;二要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的分层教学策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阶段性目标。高三年级要采取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措施,对年级优生实施领雁计划,开展个性化的提优补弱活动,以提高优生总分。

(4)加强考试研究,实现高效复习。各学围绕《考试说明》组织讨论,及时反思教学得失,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各备课组要准确把握考试动态,及时关注外界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高考命制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全体教师要把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作为提高复习效率的突破口;广泛收集各种试题信息,筛选、重组、演变出适合学生的课堂训练;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订正、反思和总结时间。

(5)加强各类管理。第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各类会议、活动、班级布置统一高三师生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努力方向;第二是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复习效益。常态化开展听课活动,引导教师在课堂复习时杜绝简单炒冷饭现象,根据考试说明,结合学生存在问题开展课堂复习,注重学生知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注重学科能力的提升;第三是加强学生管理,激发学生动力。重点关注临界生、学困生、问题学生和优秀学生,实行盯人战术,优化领航计划,推进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努力实现本一率和高分段人数进一步提升;第四是加强班级、备课组管理。推进均衡发展。年级部实行教学质量过程考核,通过学生调查、推门听课、个别谈话、参加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对薄弱班级、薄弱备课组的介入管理;第五是做好晚自修的管理和周六自修的管理。晚自修和周六自修不能简单的看着学生做作业,值班教师要对班级弱科生、临界生实行承包制度,利用自修时间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年级部实行过程考核;第六是加强作业管理。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各科作业,要求教师精选精练,保证作业质量;另一方面严控作业量,年级部做好各科作业量的统计、反馈、整改工作,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自我复习和睡眠时间;第七是加强考试管理。指导各备课组、各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加强高考研究和考试信息的收集。合理安排每周语数外的科目考试和错题重做。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实现考试数据、高考信息、复习资料的互通。

(6)坚持团队作战,确保落实三项责任制。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目标责任制、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目标责任制和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目标责任制。班级任课教师之间加强协作,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年级部深入班级和备课组,加强对各班、各备课组的督查,协调好各班、各科目之间的关系,确保均衡发展。

2.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1)推进学科公开课研讨活动。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在校内遴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分学科利用学科活动时间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学科一位教师开课,学科内其他教师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