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展时期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1914年,法国加莱举办了主题为“儿童 创造性的自我表现”讨论会,这个讨论会标 志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 • 新教育联谊会主要关注儿童的创造性、自我 表现、自由发展及儿童中心主义。二战前, 新教育联谊会主要讨论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的社会功能等问题,新教育家们更强 调学校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在建立新的民主秩 序中的作用,注重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民主态度和社会意识。
罗素
(三)方法以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 最为典型代表有三人:德可乐利、蒙台梭利 和凯兴斯泰纳。
德可乐利,比利时教育家、心理家和医生,他的教育思 想受到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主义、生物学、格式塔 心理学和技能主义学的影响。他研究了低能儿童的心理和教 育问题,1907年他在布鲁塞尔市创办了生活学习,将其教育 方法适用于正常儿童,最后总结出了德可乐利教学法。 德可乐利的教学思想: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认为儿 童的认知具有整体化的特点,重视环境的作用,强调二者的 融合;要求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出将班级分解为能力 小组实施主动的、个别化的、适合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学校课 程。 他的课程论思想以“兴趣中心”为其主要特征。 人的四种原始需要:供养自己、保护自己免遭自然力的伤害 、对抗危险和对敌人的自我防卫、活动。 四种主要的兴趣中心:食物、躲避自然灾害、防御敌人以及 劳动和相互依赖。
1.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
•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 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 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 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 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 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运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 性不;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 实验室是在实验室里进行,而教育实验则是在真正 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5.主张实验、 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 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学制、课程和教 学改革的依据。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学习目标
• 1、了解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 • 2、熟知新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儿童研究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观念、代表 人物和主要实验 • 3、了解西方主要国家中等教育综合化的改 革历程和特征 • 4、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确立的过程 、主要特征性和历史意义 • 5、掌握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理解教育变 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兴起时期(1889-1914) 乡村寄宿学校 医生教育家学校 劳动学校等新学校的创立发展 国际新学校局的建立 新教育运动理论的初步形成 代表人物:雷迪、巴德利、利茨、德摩林、费里埃尔
发展时期 (1914-1944) 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 《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 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变 代表人物: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爱伦。凯、梅伊曼和拉伊 衰落时期 (1944-1966) 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 对教育重建问题的关注 代表人物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蒙台梭利和罗素
教学方法也根据单元学习分为三种:观察、联想和表达。
德可乐利
玛丽亚· 蒙台梭利(意大
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 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 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 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四 的 三 重 二 一 罗 育间 ,罗
是 给 幼 儿 以 更 多 的 注 意
蒙 台是 梭教 利育 教方 学法 法自 。由 化 。 他 高 度 赞 扬 推 崇 自 由 原 理 要是 位教 置育 。内 容 使 用 化 , 主 张 数 学 和 自 然 科 学 摆 在 是 教 育 制 度 民 主 化 , 教 育 机 会 均 等 的 理 想 。 素 提 出 的 现 代 教 育 发 展 的 四 大 趋 势 ; ”与 其素 、妻 思是 “子 想英 爱多 受国 的拉 蒙的 教开 台哲 育办 梭学 ”了 利家 、皮 的、 和肯 影数 个希 响学 人尔 ,家 主学 他、 义校 于逻 , 辑 强 学 调 家 ” 和 自 教 由 育 教 年家 1927——1934
实验教育学的影响及其评价?
(二)自由和民主精神
• 新教育运动强调通过自由的教育发展儿童 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和独创精神,培养适应民主社会发展需要的、 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强调尊重儿 童及其个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鼓励儿童自 主地活动、自发地学习;反对体罚,强调培养 民主、自由、合作的观念和儿童的责任心和进 取心;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改变教育中的权 威主义,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这就是在教育 中体现自由和民主精神,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 代表人物是爱伦.凯和罗素。
(1899爱伦 ·凯《儿童的世纪》 爱伦 ·凯 (Ellen Key , 1849—1926) ,瑞典 杰出的女教育家、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出 年 ) 、《妇女运动年》 (1902 年 ) 、《未来学 校》,《恋爱与结婚》、《二十世纪的儿童世 界》等。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是激进的国会议 员。她自幼生活在富有自由思想的家庭环境中 ,所受的教育完全是由家庭实施的。自幼爱好 文学,曾广泛地涉猎了进化论、优生学、哲学 、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1872 年她 随同父亲周游了欧洲的许多国家,对其思想影 响较大。回国后潜心于卢梭、达尔文、尼采、 斯宾塞、洛克等人著作的研究。 1874 年开始 在家庭杂志发表妇女问题与儿童教育方面的文 章。 1879 年就职于一女子学校,后在斯德哥 尔摩平民大学承担瑞典文明史讲座达 20 年之 久。她一生主要从事写作、教学和社会宣传活 动,其中心内容是妇女解放和儿童的权利及教 育问题。主要著作有《儿童的世纪》
• (二)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形成期 (1883-1919) 帕克的库克师范 学校的实习学校 等进步主义学校 的建立 进步教育理论初 步形成 儿童中心论观念 的确立 拓展期 (1919-1929) 进步教育协会建 立,进步主义教 育原则形成 转变期 (1929-1938) 研究重心从初等 教育转移到中等 教育,八年研究 成功 进步主义教育思 潮的分裂 研究中心从儿童 转移到社会改造 上 衰变期 (1938-1957) 进步主义教育协 会更名为美国教 育联谊会
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的背景 ⒈思想背景:①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进步观 念和进步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②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 化论的影响; ⒉社会背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弊病 ,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物,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 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 会新的需要; ⒊现实背景:当时教育不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854~1932),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倡导 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为德国的职业教 育奠定了基础。劳作学校精神体现在:劳作课 作为必修课程、实践兴趣的教学原则、性格 教育为教育目标。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及 劳作学校精神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 示在于,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 ,职业教育改革要遵循实践兴趣的原则,关注 学生的内存价值与性格教育。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他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把教育作为德国资产 阶级陶冶人民性格和严格控制思想的重要工具。公民教育包括3方面 :①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② 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③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 和道德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忠诚与牺牲精神。凯兴斯泰纳将国 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增设实习工场、校园、烹调室、缝纫室、 实验室等,系统地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技能。在劳作学 校里,把劳作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聘请受过训练的教师进行具 体指导。凯兴斯泰纳的教育主张与实践基本适应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培 养大批生产上有技术、政治上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型劳动力的要求 ,因而获得皇家实用科学院第一奖。著作有《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 育》、《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 学校要义》、《性格与性格教育》等。 凯兴斯泰纳 确立了劳作学校三项基本的任务:①进行职业的陶冶 或职业陶冶的准备; 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③个人所在团体的伦理化 。
(一)兴起时期
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霍迪于1889年创办的 ,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被认为是欧洲 教育的发端,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影响:对新学校运动产生了惊人 的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被雷迪的新学校理论所吸引, 最终成为新教育运动的骨干力量,他们建立了类似的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传播和发展了雷迪的新教育思想 。英国、德国、法国随后也建立了新学校。
三、新教育运动的意义
• 新教育运动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了 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重新认 识;新教育家们创办的一系列新学校为现代 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新教育运动 中形成的思想和发展的实践,对20世纪欧美 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构成了20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的重要起点。 • 另外,新教育家们的思想重点在于儿童个人 的发展,他们所关重的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 大众教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 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动性与教师工作 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等。
本章重点和难点
• • • • • • 1、新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 2、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 3、杜威的教育思想。 4、新传统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 5、综合中学运动的特性。 6、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确立。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
• 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 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 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 运动。 • 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 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 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 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 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 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 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 ,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 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 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蒙 台 梭 利
凯兴斯泰纳Kerschensteiner,Georg,(
(三)衰落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联谊会召开的 会议着重讨论战后教育的改革问题。这标志 着教育联谊会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也意味 着新教育运动本身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 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 终结。
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科学方法和精神 新教育运动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教育本身的研 究和实验,在教育和教学中鼓励教师、学生使用 科学方法进行教与学,深刻地体现了科学的特征 。最为典型的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理论。
乡村寄宿学校的特点:
1.新学校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利 于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智慧和体力的发展。 2.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 般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治权,师生之间、学 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亲 密无间的关系。 3.新学校把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德育寓于民主生 活之中,是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4.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重视学习现代语言和 最先进的自然学科知识,重视活动和经验,鼓励合作的团体学 习活动;教学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课程设置主要 考虑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5.办学目的是为资产阶段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招收对象仅限于中 上层阶级子女,规模小,学费昂贵,学校完全独立于国家教育 系统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