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尔泰认为理解不是直接的,它是理解者通过自身心理过 程的体验来重建这一过程 3.语言诠释学 (1)对语言及文本在理解上的争辩 (2)效果历史意义和视界融合
成
(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
一、教育原则 —民主主义 二、教育即生活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四、做中学的知识实践观 五、课程应考虑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的结合
(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观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
它能发展接近儿童世界的课程 2. 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
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 2.由动机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
(1)采用参与的方式提供学生、社区家长对学校 的隶属感 (2)给予专业成长的机会、认可与挑战性的工 作,提高其工作动机
(二)社会建构理论
以维果斯基( L.S.Vygotsky)的学说为代表 社会文化脉络、情境学习、内化作用、
的经验。 3.客观而普遍的法则与绝对真理,将排除其他可
能同时存在的多元声音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 校本课程发展是基于对个人及对社会的责任
(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 1.强调主体性与互为主体性 2.重视抉择 3.课程本质为意义的赋予
(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应藉由“吾 -汝”关系的建构所形
心理学基础
(一)动机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归属感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2.贺兹柏格(Frederick Herzberg )的二因动 机理论 有一套外在的工作条件 有一套内在的工作条件
(一)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由动机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1.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 (1)系统 系统是整合部分到一个整体中的关系网络
环境是干扰系统维持的变项
开放系统的概念出现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复杂性的差异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系统 机械系统 有机系统 社会系统 心理系统
(social systems) 互动系统 组织系统 社会系统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 ? 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 ? 强调动态、循环与开放的课程观 ? 反对学科本位,主张跨学科的课程统整 ? 重视文化多元课程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 后现代社会中的课程发展应强调局部论述、去中
心性 (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
1.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动态、循环、开放的课程观 2.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意义形成”的课程发展历 程——不确定性使意义在不断的参与中形成
(三)后现代主义
(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 1.校本课程发展乃采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去向 2.校本课程发展使经验统整的课程 3.教师的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 4.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教师角色转化
它是发展生活教育、与经验连接的教育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1. 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主义 2. 注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 3. 重视不确定性,消弭主客观的对立 4. 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是语言论述的结果 5. 重反省、诠释与创新 6. 教育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且重转化性的质变
(三)后现代主义
立在事物对他们的意义上( 2)事物的意义在个人与他人的 社会互动中浮现出来( 3)事物的意义乃经由个人的诠释过 程而确定 ? 互动中行动者的诠释
(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 1.由符号互动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学生需意识到课程对其有意义时,学习才有意愿,校本课 程发展即致力于发展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 2.由符号互动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 (1)校本课程是透过各行动者持续的“自我互动”诠释 而形成 (2)校本课程发展讲透过与他人的互动过程建立其课程 的“意义”网络
(庐曼社会系统论的概念架构)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2)复杂性 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态的全部
(3)自我指涉 指涉(reference)是指区分和指陈二元素
所组成的一种运作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社会系统的特色 1.社会系统是混沌复杂的 2.社会系统是自我组织的 3.沟通为自我组织系统的基础 4.社会系统关注差异
最近发展区、鹰架支持
(二)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社会建构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学习需从社会文化脉络而来 2. 社会建构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
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以社会文化及儿童经验为主
社会学基础
(一)符号互动论
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 ? 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 ? 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互动 ? 自我互动 2.布鲁默(Herbert Blumer) 象征互动论 ? 象征互动论的三项基本前提( 1)人类对事物行动的基础建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庐曼的社会系统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
(1)校本课程发展具有混沌复杂的特性 (2)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对话 —沟通再制的巡回 2. 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如何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发挥自我组织、自我创生的功能
(三)诠释学
1.一般诠释学 创始人:施莱尔马赫。 为一种“消除误解”的理解理论 2.体验的诠释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四、校本课程评价 五、校本课程开发存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 ? “自上而下”课程管理的质疑 ? 教育民主运动的深入 ? 教师角色更新的需要 ? 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一)存在主义
? 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 意识总能意识到什么 1.对自己有责任 2.对社会有责任
? 马丁布伯:“吾—汝”关系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课程观 ——格玲学校课程观 1.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挣扎年代,传
统的课程往往无法引发他们的兴趣。 2.学科教材可借助适当的解说而增添学习者经历
成
(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
一、教育原则 —民主主义 二、教育即生活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四、做中学的知识实践观 五、课程应考虑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的结合
(二)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观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
它能发展接近儿童世界的课程 2. 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
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 2.由动机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
(1)采用参与的方式提供学生、社区家长对学校 的隶属感 (2)给予专业成长的机会、认可与挑战性的工 作,提高其工作动机
(二)社会建构理论
以维果斯基( L.S.Vygotsky)的学说为代表 社会文化脉络、情境学习、内化作用、
的经验。 3.客观而普遍的法则与绝对真理,将排除其他可
能同时存在的多元声音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 校本课程发展是基于对个人及对社会的责任
(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 1.强调主体性与互为主体性 2.重视抉择 3.课程本质为意义的赋予
(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应藉由“吾 -汝”关系的建构所形
心理学基础
(一)动机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归属感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2.贺兹柏格(Frederick Herzberg )的二因动 机理论 有一套外在的工作条件 有一套内在的工作条件
(一)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由动机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1.社会系统中的相关概念 (1)系统 系统是整合部分到一个整体中的关系网络
环境是干扰系统维持的变项
开放系统的概念出现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复杂性的差异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系统 机械系统 有机系统 社会系统 心理系统
(social systems) 互动系统 组织系统 社会系统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 ? 反泰勒目标模式的后设论述 ? 强调动态、循环与开放的课程观 ? 反对学科本位,主张跨学科的课程统整 ? 重视文化多元课程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就校本课程发展必须存在的原因而言 后现代社会中的课程发展应强调局部论述、去中
心性 (二)就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而言
1.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动态、循环、开放的课程观 2.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意义形成”的课程发展历 程——不确定性使意义在不断的参与中形成
(三)后现代主义
(三)就如何运作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而言 1.校本课程发展乃采用多元文化课程的去向 2.校本课程发展使经验统整的课程 3.教师的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 4.校本课程发展重视教师角色转化
它是发展生活教育、与经验连接的教育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1. 反中心性的色彩,避免独断主义 2. 注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 3. 重视不确定性,消弭主客观的对立 4. 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是语言论述的结果 5. 重反省、诠释与创新 6. 教育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且重转化性的质变
(三)后现代主义
立在事物对他们的意义上( 2)事物的意义在个人与他人的 社会互动中浮现出来( 3)事物的意义乃经由个人的诠释过 程而确定 ? 互动中行动者的诠释
(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与校本课程发展: 1.由符号互动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学生需意识到课程对其有意义时,学习才有意愿,校本课 程发展即致力于发展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 2.由符号互动论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 (1)校本课程是透过各行动者持续的“自我互动”诠释 而形成 (2)校本课程发展讲透过与他人的互动过程建立其课程 的“意义”网络
(庐曼社会系统论的概念架构)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2)复杂性 复杂性指所有可能性或可能状态的全部
(3)自我指涉 指涉(reference)是指区分和指陈二元素
所组成的一种运作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社会系统的特色 1.社会系统是混沌复杂的 2.社会系统是自我组织的 3.沟通为自我组织系统的基础 4.社会系统关注差异
最近发展区、鹰架支持
(二)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社会建构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学习需从社会文化脉络而来 2. 社会建构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
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以社会文化及儿童经验为主
社会学基础
(一)符号互动论
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 ? 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 ? 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互动 ? 自我互动 2.布鲁默(Herbert Blumer) 象征互动论 ? 象征互动论的三项基本前提( 1)人类对事物行动的基础建
(二)庐曼的社会系统论
庐曼的社会系统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
(1)校本课程发展具有混沌复杂的特性 (2)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对话 —沟通再制的巡回 2. 由庐曼的社会系统来看如何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发挥自我组织、自我创生的功能
(三)诠释学
1.一般诠释学 创始人:施莱尔马赫。 为一种“消除误解”的理解理论 2.体验的诠释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四、校本课程评价 五、校本课程开发存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挑战 ? “自上而下”课程管理的质疑 ? 教育民主运动的深入 ? 教师角色更新的需要 ? 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一)存在主义
? 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 意识总能意识到什么 1.对自己有责任 2.对社会有责任
? 马丁布伯:“吾—汝”关系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课程观 ——格玲学校课程观 1.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挣扎年代,传
统的课程往往无法引发他们的兴趣。 2.学科教材可借助适当的解说而增添学习者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