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一专题致橡树导学案 语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 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四、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立为: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二、课内阅读
阅读《致橡树》选段,回答6~9题。
6.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橡树》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4、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12.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火炬 伟岸 终身D.仿佛 衬托 凌霄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 像________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________你的威仪。
③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
A.攀扯 衬托 终身B.攀援 衬托 终身
学习难点为:
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为: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介绍作者有关 情况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三、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

□赵丽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
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
幸好,那并不是真的,
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
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
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
任你遨游,任你飞翔!
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
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
10.填空。
(1)诗歌的开篇 ,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________的“网”延伸到________的“网”,由________的“网”延伸到________的“网”。
(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一、积累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炫耀(xuàn)痴情(chī)慰藉(jiè)
B.戟(jǐ)硕大(shuò)霹雳(pī lì)
C.流岚(lán)虹霓(ní)单调(diào)
D.铁干(ɡàn)火炬(jù)坚贞(zhē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攀援 炫耀 致意B.雾蔼 坚贞 寒潮
9.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C.攀援 烘托 终生D.攀扯 烘托 终生
4.舒婷,原名________。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__________(时代)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5.“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________手法,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