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翟永明诗中“没有杀人 者也没有幸免者”《女人》 呼应 • • • • • 与残雪的小说《突围表演》 互文 X女士的困境是艺术的创 造与审美、艺术的传统与现代, 灵魂的虚无感与自我意识的困境 等等。
• 如果说男性主要是被社会权力 秩序围困的话,女性除了被社 会权力秩序围困之外,还被男 权文化、男权话语以及无处不 在的目光所围困,因此,女性 所处的包围圈更大。
• 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 一书的翻译,奠定了妇女一词 的政治意义。社会主义的妇女 观,主张妇女应该投身到社会 革命、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 洪流中,在社会、阶级、集团 的解放中解放自己。其话语属 于政治文化话语体系。
妇女文学与女性文学 • “妇女文学”这个词在我国二三 十年代就已出现,如谢无量 《中国妇女文学史》、梁乙真 的《清代妇女文学史》、谭正 璧《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后 改名为《中国女性文学史》)。
• “女性”以区别于旧式女人的作 为人的主体性为本质内涵, “妇女”则是一个被国家权利 政治化了的意识形态话语。” ——刘思谦
女性文学与女性写作
• 大约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出 现了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新类型 • “女性写作”是又一个与“女性文 学”几乎并用的术语,只是出现得 较晚,在80年代的女性文学研究、 评论文章中几乎没有踪迹,到90年 代才大量可见。
西方女权主义三个阶段
• 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 第二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初至60年代) • 第三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 • 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 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 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 等。她们主要要求从经济方面 诉求妇女解放,对后来的女权 主义运动,尤其是社会主义女 权运动影响很大。
•
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 重评文学史;探求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 特有的创作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 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 作方式。女性主义批评在发张过程中广泛改 造和吸收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 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 批评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增 强了它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 弗吉尼亚· 伍尔夫在谈论女性写 作时认为女性写作面临着更多 的困难,其中之一便是对现存 的男性句式的转换,“直到她 写出一种能够以自然的形式容 纳她的思想而不至于压碎或歪 曲它的句子”。
后现代女权主义
• 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 范围的哲学思考,社会主义和性 自由的色彩更浓厚。 • 在男女两性的关系上强调和谐。 • 主张用女性的话语创建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
• 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1987) 孙绍先是 有感于当时“女性文学”概念使用混乱而 提出的,当时“女性文学”多指的是女性 作家的文学活动。孙绍先认为,有不少女 性作家为父系文化所同化,其作品几乎是 父系文化观念的翻版。他由此提出了应从 女性文学走向女性主义文学,而女性主义 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以探讨女性问题为中心 的作品,不管其作者性别如何。
• 从倾向上看: • 女权主义倾向于强调社会政治 • 女性主义倾向于强调社会文化 • (中国化了的理解)
女权主义关注的主要问题:
• 女性境遇的考察:
•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境遇悲 惨,而这不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 女性的性别或者女性的社会地位、 身份或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等的 现实给予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 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 《一间自己的屋子》, 对意识流 文学形态进行了人本主义阐释, 指出了女性作家与她们的生存 空间,尤其是创造性地提出“双 性同体”既是女性创作 的最佳状态,也是消 除男女差别的最好 途径。
•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等作品 中所揭露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女 性的压迫、女作家同男权世俗 观念的抗争不仅是物质方面的。 她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超前意识 更奠定了女性 文学批评的发展趋 势。
弗吉尼亚· 伍尔芙
• 弗吉尼亚· 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 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 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 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 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 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 间》。《墙上的斑点》中应用了意识流的 技巧。
• 刘思谦把女性文学、妇女文学和女性主义文 学看作是中国女性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 的三种形态,刘认为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大约 出现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女性主义文 学是那些“对中国妇女尤其是中国知识女性、 职业女性的精神成长和主体性建构进行了默 默和艰苦的探索”的作品,代表作家有张洁、 张辛欣、残雪、陆忆敏、萨玛、王小妮、伊 蕾、翟永明、张烨、张真、叶梦、斯妤、铁 凝、蒋子丹、方方、徐坤、徐小斌、陈染、 林白等。从刘文列举的作家看,全部是女性。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专题研究
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
• 女权主义: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
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 政治运动。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 首先是争取选举权。 Feminism一词,最早 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 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 权主义。
妇女文学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 “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 子) 同本义〖marriedwoman〗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 者。——《说文》 女子谓之妇人。——《广雅》 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礼记· 曲礼》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唐· 杜甫《石壕吏》
•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创作”;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 代文学史教程》第二十一章中把“女性写作 空间的拓展”看作是“新的写作空间拓展” 的一种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 杨匡汉、孟繁华主编的《共和国文学50年》 列专章“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张炯编著《新 中国文学史》专列题为“女性文学的强旺” 的一编。以上四种教材,两种称“女性文 学”,两种称“女性写作”。在意义上似乎 可以互换。
西克苏斯
• 在《突围》(Sorties)中,西 克苏列出了这些二元对立的概念: • 主动/被动 太阳/月亮 文化/自然 白天/黑夜 • 思想总是通过二元的、有等级区 分的对立而产生。
• 这些二元对立中的每一对,都 源于男与女这一基本对立,从 这里获得灵感。在男女对立中, 男人是主动的、文化的、光明 的、高的或一般来说与正面的 事物相联系,而女人则是与所 有被动的、自然的、黑暗的、 低的或者一般来说与负面的事 物相联系。
• 《周易》把“乾”比作阳性、 男性、主动的,把“坤”比作 阴性、女性、被动的。 • 乾:主 坤:顺
• 伊蕾写于1986年的组诗《被围困 者》,呈现了女性被围困的现实 处境、女性对被围困的感觉(房 间/墙/栅栏/锁链/禁锢),以及幻 想的解决方式(逃亡/疯狂/爆炸/ 死亡冲动),创造 了女性作为“被围困 者”的形象 。
• 在西方,始提出“女性写作”的“法国女权 主义者主要从后弗罗伊德主义的代表雅 克·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解构主义者雅 克· 德里达、罗兰· 巴特的理论中吸取营养, 注重对语言的象征系统的质疑,提出了‘女 性写作’的问题。她们认为,女性写作能够 在语言和句法上破坏西方式的叙述传统,这 种毁坏性便是妇女作品中的真正力量。同时, 这种‘女性写作’不一定出自女性作者之手, 一些男作家,比如乔伊斯的作品也属于‘女 性写作’的范围”。
来自百度文库 •
娜拉会走到哪里去?出走是一次行动不是 归宿,中国的娜拉大抵只能走到悲剧里去。 • 有个自尊心十分强烈的,带着妻儿大呼 一声“走,我们走!”走是容易的,甚至是 包涵着快感的,然而走到哪里去?张爱玲在 接下来的戏剧里为那高呼要走的寄人篱下者 写下这样一句台词:“走,到楼上去。” • 楼上楼下都呆不下去的时候去哪里?只 能幽我一默“走,到厨房去。” • 女人啊,中国的女人,你要想成为一个 传说中的好女人,就围着锅台转吧。无处可 去时,厨房也不失为一个避难所,在餐桌上 读写或者大哭一场。
•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 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 妇女的物质上的地位。 • 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 主要在“人”、“性”方面诉 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 整个男性社会。
• 例如:美国的凯特· 米丽特《性 政治学》(1970年)第一次引 入“父权制”概念,认为妇女 受压迫的根源是 • “父权制”。 将女性与男性 完全对立起来。
• 女性存在的缺失: • 女性遍布于世界与社会的各个 角落,但女性是非存在的,只 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这 种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 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
• 女性权力的实践: • 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法律权 利等
• 女性安全保障: • 在家庭或公共场所里,女性经 常受到男性的攻击与骚扰,男 性中心单一性别统治,用强制 性的和暴虐的方式对待女性和 弱者,导致了女性的性恐怖主 义灾难;
女性主义
•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 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 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 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 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 架构,强调性别分析。因此产生了女性主 义一词。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 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 泛指妇女,常指成年女子〖woman〗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 车行》 • 妻子〖wife〗 •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十 七为君妇。——《乐府诗集· 焦仲卿妻》 • 又如:新妇(新娘);夫妇(夫妻);妇子(妻与子);妇氏(妇家。 妻子的娘家);妇翁(妻父) • 儿媳〖daughter-in-law〗 • 子之妻曰妇。——《尔雅》 • 父殁而子嗣,姑死而妇代。——《论衡· 偶会》 •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 ——《玉台新咏· 古诗 • 为焦仲卿妻作》 • 又如:妇姑(婆媳)
• •
易卜生(1828—1906) 《娜拉》
• 托尔斯泰(1828—1910) • 《安娜· 卡列尼娜》
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 • 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 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 制度瓦解,各种矛盾凸显,女 权主义勃兴。 • 主要流派有“激进主义女权主 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女权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女性意识
Feminine Consciousness
•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 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 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 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 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 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 验。
女性文学的内涵
• 英美派: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进而提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注重女 性文学本身的传统,在具体的批评 和解释外,他们还致力于文学史的 书写。她们发掘、研究女作家的作 品,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评价她们 的意识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妇女 文学传统的建立,让女性“浮出历 史地表”。
• • • • •
英美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模仿期 (1840—1880) 反叛期(1880—1920) 自我发觉期(1920至今) 勾画了女性作家从隐姓埋名地跟 男性一起写作,发展到对社会和 文学进行批判,进而建立了以女 性自身经验为基础的文学艺术的 轨迹。
• 女性文学,就是指文学作品以 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 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 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 姿态。 • 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作家的 创作。
女性主义批评
•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是以 女性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 象包括女性形象、女性创造和 女性阅读等。要求以女性视角 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对 男性文学歪曲女性形象进行批 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