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及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及挑战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观点,这不仅对我国课程改革有重要影响,也给我国教师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对于教师形成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自身角色,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但是,教师在多元智能教学中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师角色、传统评价方式的制约。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努力突破这些因素的束缚。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启示;挑战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是加德纳通过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这一重要的理论。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他提出人的智能结构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范畴: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自知——自我认知能力,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交往——人际关系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他相信,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的智力通过后天培养是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

方式各有特色。根据加德纳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学校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仅仅依靠数学或语文成绩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个方面落后而责备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优质智能,并依此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带动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相对于许多只能测量人类能力狭小范围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诠释,而且让我们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不再是一种理想。

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获得发展的,承认智力具有生物基础,具有发展的潜力,也承认文化在智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社会对特定能力给予的文化上的价值也就成为人们谋求发展在该领域的能力的动力。文化影响了每一个个体,这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证明通过教育,儿童的智力是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因此,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就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和接受,是其发挥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第一,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智能特点,都有优势智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位学生都是优秀的,都能够在某一领域有所发展。第二,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是强调智力的多元性、差异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将学生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产品”。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树立多元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反对运用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来考查学生的成绩;认为教师在考察学生时,不能只注重学生语文和数学两方面的成绩,只运用简单的试卷考试就评定学生能力的高低,应该采用多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第一,教师是学生智能特征的发现者。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发展需要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能优势。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智能要得到充分发展,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及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在这样开放的学习场景中,学生不能茫无目的地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智力是具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一些学生可能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优势,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继续努力,同时,对于那些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帮助,积极与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带动学生弱智智能的发展。

3.教师应该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充分运用自身的智能优势。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不是一个教师只负责一项智能,而应该负责多项智能的培养,因此,就需要教师自己要运用、发挥并发展多种智能,为多元智能的教学创造条件。其次,教师在反思中提高自己。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教师要同时兼顾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为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智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组织,自我设计,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最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在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教师综合能力的发挥,教师可以尝试集体教学,共同合作,各尽其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施多元智能教学教师面临的挑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优势智能的学习情境,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将教育内容统一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进而弥补学生的弱势智能。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或多或少的冲突,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设计缺乏变通。教学过程过分程式化,按部就班,不能与学生的需要相呼应,也不能随机应变。第二,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发展的功能,语文重视语言的训练,却忽视人文的陶冶和学生的真情实感。第三,教师

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学习结果,却忽视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忽视“过程”的价值。第四,教师对于课程的掌控欲望过强,把学生的服从、所谓“配合”看作教学的条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互动”的价值。第五,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单一,很少鼓励多元智能成长的意识和努力。2.传统教师角色的制约。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智能特征的发现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但是,中国自古以来,教师在学生心中是权威,教师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受控者。这种观点制约着教师在多元智能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改变。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认为自己的角色是传授者,把学生当成是整齐划一的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而不是通过观察学生的智能优势,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第二,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上的控制者,而不是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掌控学生的一切行为,为了课程进度不受到影响,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传统评价方式的制约。多元智能理论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可以说是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因为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树立多元的评价观,而传统的评价制度却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除了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艺性科目,绝大多数科目仍然是纸笔式的考试,但纸笔考试反映出来的能力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也许对有的学生说,二者是一致的,但对不少不擅长纸笔测试(即语言或数学逻辑智能处于弱势)的学生来说,肯定是不一致的。这使多元智能教学和单一的评价形式之间出现矛盾。学习时采用多元智能,考试却采用少数智能,平时的学习成果,在这种考试中往往不能反映出来,使教师的成就感不强,这常常会影响教师的改革积极性。第二,测验的统一性。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考试的内容、标准、尺度是统一的。这就可能出现学生在某方面发展得很好,但在统一的考试中却不一定好,这也会影响教师或学生的积极性,尽管这不是普遍的、必然的。

指出多元智能理论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了告诉教师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难免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带来的启示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师需要接受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视野,挖掘自身的潜能,敢于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的转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只要教师坦然地面对挑战,必将成功的战胜困难,适应新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迎来美好的教育生涯。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9—60.

[2]牛实华,白晶.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素养形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3]刘竑波.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J].中小学管理。200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