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如何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现代文阅读是最容易却又最令人感到困惑的。
现代文阅读题历年来都是语文考试中仅次于作文的重头戏,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形成新观念,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写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要项。
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是:读为写服务,写是读的终极目的;写比读难,写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据此观念,进而提出:以写作为中心,中学只要抓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自然会形成。
一句话:重写轻读。
写和读,固然有密切的联系,写以读为基础,读因写而得益。
但是,写与读毕竟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独立能力。
“读是用眼睛来听”、”写是用笔去说”,(叶圣陶)即读是人们用视觉来感受信息,写是人们通过信息载体——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
显然,阅读是一种感受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吸收范畴;写作是用知识信息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属于表达范畴。
没有吸收,何来表达?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易,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难。
写作虽说无定式,但有范文可仿,有模式可套,有丽词可采,有佳句可用。
阅读却无可仿可套可采的东西,连剽窃也不可能,因为扑入视野的文字材料,是千变万化的,只有靠理解的向导才能步入灵活多变的意境。
书本是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最重要形式。
阅读是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阅读的目的不全是为了写作。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知识目前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
全世界
一年新出的书就有五十多万种,在知识成倍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怎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善阅读、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我们要从培养适应未来建设需要的新智能型人才的战略高度着眼,狠抓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答题
一般情况下,看完了两遍材料,也明确了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最关键的即是如何有效地答题,尽可能地多得分数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针对不同文体进行问题的解答。
大致而言,说明文的阅读材料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的层次、把握说明的结构、掌握说明的方法。
议论文的阅读材料要从标题或首尾段落确定中心论点、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的过程、解答关键字词句要结合、联系上下文段、要能根据材料补充论点或论据,并且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记叙文的阅读材料要通过进一步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勾画出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在头脑中弄清基本层次、概括文段中心、能进行续写或者仿写。
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文体,都应要高度重视“首尾段”、“段首尾”和过渡段;提示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概括性词语如“总之”、“纵观”、“同样”、“综上所述”等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信息的集中地,是解答问题关键之所在。
三、善于摘取和加工原文进行作答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
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仅供参考。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
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途径,引申为意见。
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
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
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
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
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
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
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会发生偏差。
对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出题的思路可谓千百万化,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确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只要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就是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