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拓展—戴珣 101606035 摄影 摄影导师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 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 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 精神与气质。
媒体创新本身也成为上海世博会向世人展示的 一大内容。“当电脑空间的新媒体支配我们的 科技想象的时候,多元文化主义似乎也吸引了 我们的文化关怀。” 新媒体艺术在当代城市 的空间文化职责就是在可视可感的世界拓展可 能性和多样性。新媒体艺术成为不同文明、不 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渠道与机制,带来了 文化间的相互融会与整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 结构以及世界的文化格局也带来了深刻的影 响。
一、新媒体艺术装点城市公共空间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夜晚进入世博园,感觉仿 佛来到了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
日本产业馆
日本产业馆在自己场馆门口通道20米上空,建了一个巨大的LED天花板壁画,画 家绢谷幸二为日本产业馆创作的“日月天空飞翔”图在空中闪烁,十分耀眼。缤 纷的色彩与丰富的画面,使这件公共艺术品不是路过时瞥一眼就能体会到的,人 们驻足静心观赏,就像到美术馆参观,必须付出时间换取心灵的收获。相比白天 看到的静态的展馆,夜色里被灯光照亮的展馆给观众一种别样的感觉。
百度文库
瑞士馆的红色“帷幕”
瑞士馆的红色“帷幕”晚上随风发光;阿联酋馆“流动的沙丘”到了夜 晚犹如深海中一只徐徐升起的水母 。
企业联合馆
外观半透明的长方体建筑,以蝴蝶元素贯穿始终,通过灯光变幻展示出 魔方的效果。 长方形的联合馆外观呈半透明状。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天 地人合一”的中国传统道家和谐思想以及“庄周梦蝶”的浪漫哲学故事, 借古观今梦未来。
四、新媒体艺术助推审美创造生活化
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为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 生活化。艺术在传统美学中审美的非功利性说 切断了美与生活的联系,然而当代消费文化的 发展借助传媒的力量,使得艺术走下了神圣的 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人可以享 受把玩的事物。
新媒体艺术作品与传统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它体现 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或者说“审美创造生活化,艺术 就在生活中”。新媒体艺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眼 花缭乱,审美不但已经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演 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德国哲学家韦尔施认为,西方 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审美化过程,以至于当代社会的形式越 来越像一件艺术品,“近来我们无疑在经历着一种美学的膨胀, 它从个体的风格化、城市的设计与组织,扩展到理论领域。越来 越多的现实因素正笼罩在审美之中,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逐渐被 看成一种审美的建筑物。” 借用艺术来美化生活、装饰生活成为 一种时尚,审美创造生活化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正潜移默化地改变 着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公共艺术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城市公共空间本身是简单而僵硬的, 需要运用活跃的元素让它动起来,同时还要有公众参与其中,用互动 设施将空间和观众联系起来。参与使大众了解公共艺术,也只有在参 与过程中才真正实现了公共艺术的价值。公共艺术的现代传播,不同 于传统博物馆式的单向的、静态的展示,而是趋向与观众产生不同方 式的交流、接触,形成某种直接介入和对话的互动过程,“公共艺术 需要大众参与,才能为大众所享有和共有。”?新媒体艺术的多媒融 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特征赋予公共空间的艺术广泛参与体验的审美特 征,随着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在设计中的 广泛应用,为公共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以及材料来源。 视觉图像资源的范围得到空前拓展,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看”事 物的方法和角度。它并不是传统艺术的“读图”或简单的“图文并 茂”,其传播的信息结构是立体的,传播渠道是网络多元的。对于大 众而言可以受到多感觉通道的冲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 和体验的审美经验的获得。
南非"非洲印象"
埃及 体验古老国度的智慧
神秘的金字塔、不腐的木乃伊、迷人的尼罗 河……这个曾经孕育了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 的国度,让无数的历史爱好者痴迷。在世博园, 埃及馆邀请参观者进行一次旅行,领略其首都 “世界之母”开罗的迷人风情。
埃及国家馆日活动上,艺术家转动的裙摆,一眨眼变换成 两层共同起舞,令游客赏心悦目。
课题名字: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 设计的拓展 姓名:戴珣 学号:101606035 专业:摄影 导师:摄影导师组
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人类提升生活品质并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一 种行为活动。设计在现代城市中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渗透 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生活空间。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向社会所 有公众开放的空间,其最高级的物质文化形式就是公共艺术,是 公共空间审美文化形式。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水平、信息交流 技术以及互动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迅速进入到公共空 间,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还从人们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带 来了一种现代生活的新时尚。 城市和城市文化在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城 市文化的内涵得以构建、优化和提升。面对着城市的多样性、互 动性、高度集中性,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也是幻想的、多元的, 更具活力、更加富有创造性。城市的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公共 空间”不放,针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精神塑造过程中如何运用新媒 体艺术创作手段来为创造公共环境美、公众生活方式美、公众生 活美,在现阶段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意义。
阿联酋馆
阿联酋馆“流动的沙丘”到了夜晚犹如深海中一只徐徐升起的水母
。
石油馆
石油馆外形建筑被喻为“油立方”,表皮材料为大面积异型PC板组合 LED精细成像,是全球首创,也是石油馆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夜幕下, 石油馆将会呈现出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光影效果。
波兰馆
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 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 暗错落的效果。展馆内部空间灵活,墙体可作为屏幕,播放反映波兰城 市生活的影片。建筑本身融入了波兰人对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绎 “波兰在微笑”的主题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幅“中国画卷”和 “鸟巢”上方裙边环绕屏幕都成为开幕式的亮 点。作为开幕式的高潮之一,“体操王子”李 宁的“飞天点火”过程也结合了新媒体艺术互 动表演,为全球数十亿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 体验和享受。
奥运开幕式"中国画卷"
奥运开幕式"中国画卷":揭幕中国新媒体艺术时代
“体操王子”李宁的“飞天点火”
走进这幅多媒体版的长128米,高6.5米的《清 明上河图》,人们会发现面前是“流动”的: 小桥下河水潺潺,帆船在河面上飘动而过;街 上行走的是摇着扇子的市民,肩挑担子的小贩, 市集上鸡犬相闻、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 声、光、影,动态地交织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北 宋市井生活图。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 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 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 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 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 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 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 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 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城市公共空间无疑具有维护文化多样化、多元 性的使命,使得人类文明更加精彩纷呈。“跨 文化传播过程充分融入数字化信息高新科技, 而数字化高新科技则反过来促进了跨文化传播 形式的多样性。” 在未来多元化和个性化的 城市发展空间中,通过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 与文化元素的结合,维护、继承、发展多元文 化,营造多元文化竞相发展和相互交融的良好 环境,多元文化的交融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新 媒体艺术景象。
这些各具特色的大型灯光艺术秀、动感雕塑、水体景观等公共空 间的艺术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专业技能、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了 创新空间,其独特的品质弥漫渗透进整个空间,通过创作一个个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环境视觉艺术而赋予空间灵魂与生命力,使空 间显得生机勃勃。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可以促进丰富多 彩的城市生活,并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智慧以及对居住城市的美学 认同和情感记忆,形成关于城记忆的恒久印象。 都市文化的新潮流、新时尚常常都是由年轻一代引领和开创 的。新媒体艺术语言的日新月异、千变万化,正迎合了年轻一代 追求个性、向往新奇、表现自我的时尚化趋向。新媒体艺术时尚 化的特征正在成为当今都市文化时尚趋势的一种表征。后世博时 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借鉴世界各国城市的创新、创意展示, 借助新媒体艺术之手,把一座城市看作“整体艺术作品”,②以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展示空间,在细微处精雕细琢,运用各种新媒 体艺术手段来和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彰显自身独具品格的都市 风情。
多元文化在世博会的浓缩
世博“节目单”上,各类文艺活动超过2万场 次,每天达100多场的演出让人们相信,全球 多元文化的和谐欢聚将在这里精彩呈现 。 世博会期间,每天都将有“移动的风景线”频 繁穿梭于美丽的世博园——两条线路、三支巡 游队伍,将浓缩世界风土人情,展示各国独特 的音乐、舞蹈、服饰等,以不同的主题与表演 形式为人们播撒欢乐。
巴西馆“千姿百态多媒体技术 ”
巴西馆给人印象最深的将是互动展示,即观众 可对一个个由等离子显示屏合围而成的立方体 随意翻动,进而观察屏幕上山川、花鸟、人物 的不同方面。人们通过立体、多面的感知,最 终对巴西真实的自然产生丰富的想像。千姿百 态的多媒体技术就如同热带雨林中的树木和花 卉一样,遍布巴西馆各个展示空间,让人目不 暇接。
新媒体艺术在其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呈现的过程中, 公众参与其中,与介质及他人进行互动。与传统艺术作品 相比,通过参与作品,导致大众意识的转化,并衍生出全 新的视觉与思维经验。大众经由与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 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乃至意义。公共空间为大众所享 用,通过大众的参与和解读,转化为大众自身生活文化内 容的一部分。新媒体艺术介入公共空间,更有利于公共艺 术作品表达广大受众的社会共识、审美情感及公众所关注 的社会普遍性的问题,更便于与公众达到对话、互动效应。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聚会”的巴西里约热内 卢狂欢节,将把自己的精华节目带来上海。展 现巴西民间文化,为上海世博会营造欢乐的气 氛。
南非"非洲印象"
21世纪是“太空”时代,从太空中俯瞰地球,非洲就 像一座海中小岛。 在这个岛屿上有5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有许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又拥有不同的文化。Hands on Promotions 系列演出给观众带来的是不同特色的非洲节目,代表 着非洲的多元文化。但是,正因为这种多元文化都是 源自非洲大陆,展现的都是非洲这块热土上独特的艺 术魅力,传承的都是非洲人民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 因此它们又具有类似甚至相同的风格和特点,是不可 割裂的文化载体。来自南非的这个表演团体,就是想 让世博参观者能够手牵手,心连心,一同感受来自非 洲的如火激情。
三、新媒体艺术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仍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它是当代世界文化的大聚会, 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各参展国家的城市将最先 进的科技创造,最成功的文化实践,最富创意的建筑 和设计,最有前景的城市生活,以及人们对全球未来 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展现在我 们面前。各参展国以不同的方式阐释着“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各种文化得以展示和共享,并 在交流、碰撞、互补、融合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展示 内容与形式也都体现出了多姿多彩的特征。
二、新媒体艺术增强大众的参与性
从前人们去音乐厅听音乐或去美术馆欣赏绘画作品,是经历了一 次审美体验的过程,观赏者会被画中所呈现的艺术世界所打动, 或许绘画中的形象唤起了他对相关形象的回忆,感到心潮澎湃; 或许会对作品的形式不满意,希望修改或补充它。但所有的情感 活动只能发生在观赏者内心,不会影响到作品本身,创作者也无 法接收到相应的反馈信息。成功的艺术家的确能利用卓越的才能 打动观众,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 体验。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给人一种近乎完美的身心 体验,观众会为之欢欣,也会为之涕下。遗憾的是,已经发布的 作品就是一个既成事实,它本身或许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是 无法改变。美术馆等场所会设立解说员,通过这种方式与观赏者 沟通;电影院改善欣赏环境,提高音响的质量;电视节目设置短 信平台,电视连续剧根据观众的反馈设定结局等,都是在大众 “参与”方面做出的努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改变艺术品单 向传递这一事实,在传统艺术中,“互动参与”一直是审美体验 努力追求却无法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