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解读
一、必修地理Ⅰ的结构分析:
地理Ⅰ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五部分。
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地理Ⅰ”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Ⅱ”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Ⅲ”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也要从地理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
所以,本模块有利于学习以上的选修模块。
二、必修地理Ⅰ的“课标”要点: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3、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大气运动,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
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认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必修一各章知识体系
第一章的知识体系: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
特殊: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
(2)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
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
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大。
6、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个氢核在高温高压下核聚变一个氦核)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稳定、无污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
(4)影响: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地区);引起电离层的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正相关、负相关)
9、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看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看顺时针)
(2)周期:23时56分4秒(转动360º)一个恒星日
(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º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题:广州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的线速度大于上海的线速度
10、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
(3)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如下图: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º´N或70ºS。
(4)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5)常见日照图的判读
①确定南、北极: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者为北极,顺时针自转者为南极。
②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③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正相对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④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没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在极昼、极夜的区域则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⑤确定昼夜长短: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进行判断。
⑥确定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2.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为使用方便,全球共分为24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相邻时区时间差1小时。
如图4-8。
区时的计算
例题:东八区为10点时,东三区的区时是几时?(5时)
某经线所在的时区:经线度数除以150,余数以7.5为界
例题:东经50度在东三区。
12、四季更替的成因:地球的公转
1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º,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º。
14、二分二至的判断
15、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的内部圈层(通过地震波
...):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地幔、地核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壳
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地幔上部)
第二章的知识体系:
1、理解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可吸收大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的损失。
例:为什么冬春季节霜冻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C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见书必修一P40图2-2-1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5、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一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如东亚季风);二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南亚季风:北半球——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6、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图)
气候类型详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的表格。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典型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
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
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
南北纬回归线
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
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
南部
★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
南北回归线之
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
岛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
南北纬30°大
陆内部和西岸
信风带和副热带
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少
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
部
亚热带★亚热带季
风气候
南北回归线~
南北纬35°大
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
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
燥,冬季温和
多雨
地中海沿岸
图1
夏季
冬季
第三章的知识体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②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塑造地表形态
目前人类主要从地表径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
时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如修水库和植树造林
空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洋流的类型:根据水温状况可以分为寒流、暖流。
根据洋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逆时针
①中低伟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南纬400海区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5、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寒流降温减湿(沿岸寒流——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
成)
3.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秘鲁渔场)
6、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
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
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
用率.
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
资源需求量增大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第四章的知识体系:1、岩石按成因分为: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分层结构、含有化石)——石灰岩 变质岩——大理岩、片麻岩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请说明图1-4中各个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断层——块状山地 3、地质构造
褶皱
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侵蚀、堆积地貌)
例: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长江三峡——流水的侵蚀作用; 桂林山水——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三角洲、冲积扇、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流水的沉积作用 五大湖——冰蚀作用;沙丘——风的沉积作用; 第五章的知识体系: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作用: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4、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一: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体现二: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体现三: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
5、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水分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分、热量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6、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地制宜....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表1. 气候分布规律图 表2. 陆地自然带
背斜
向斜
大陆西部 大陆中部 大陆东部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针叶林水资源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侯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大陆西部 大陆中部 大陆东部 温带
荒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 带 荒 漠 热 带 草 原
热 带 雨 林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
绿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6、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如平原,河谷、山间盆地
山区的公路呈“之”字形分布,铁路沿河谷分布。
还要避开断层。
原因:平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