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损伤外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低体温(1)严重的创伤失血,体液大量丢 失;(2)大量快速补液,输入过多低温液体 ;(3)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受损等因素均可造 成低温状态。低温是严重创伤和继复苏后不可 避免的病理改变。低体温指体温<35°C,可 导致全身细胞代谢障碍、严重酸中毒、致死性
心律失常、心排出量减低、血管阻力增加、氧 离解曲线左移和凝血障碍。
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
创伤是中青年人群的主要致死因素,在非
战时,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等非常多见, 常导致严重的多发伤。按照统计依次为四肢损 伤、颅脑损伤、腹部损伤、胸部损伤等。如何 有效控制多发伤的原发损伤,遏制其恶性进展 ,提高就治成功率,需要具备一套规范化的处 理方法和治疗手段。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提出 ,为此提供了指南。
• 填塞止血除有直接压迫止血的优点外,还可以 在出血暂时控制后,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以明 确止血点是否被控制或寻找出血部位进一步止 血措施,如栓塞或再次手术对止血点作确定性 处理。对合并有主胰管横断的病人,通常推荐 行远端胰腺部分切除联合脾切除,而不是做复 杂的胰肠吻合术,其原因在于近段剩余的胰腺 实质足够能避免术后可能会出现的胰腺功能不 足。
Stone等于1983年报道对14例剖腹探查时出现出血 倾向的患者,在输血等治疗措施采取后继续完 成剖腹探查手术,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死亡, 仅1例存活;而随后的17例对照组患者,出现 同样情况时立即中止手术,止血后纱布填塞腹 腔、关腹。在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后15-69h再原 切口进腹继续行剖腹探查手术,术后17例中仅 有6例死亡,11例存活。据此认为早期实施简 单的外壳手术行相关损害控制,不行一次性修 复手术,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可起到更好的作用。
• 在出血量大、出血不明的紧急情况,很难实行 准确的控制方法,可以大块纱布垫手压的方法 暂时控制止血,不可在血肿中盲目钳夹。待出 血暂时得到控制,急速补充血容量后,再在手 术野暴露良好的情况下做准确止血。如出血点 隐匿,解剖位置不清楚或广泛出血,无法进行 确切性止血,或者病人情况不稳定,不允许作 长时间的寻找控制出血点时,则可用大纱布垫 直接填塞,压迫止血。
• 1.3 胰腺损伤:胰腺损伤占腹部外伤的5%-7%,是否合 并主胰管的损伤是决定胰腺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早 期死亡的发生多与合并有腹部血管损伤有关,后期死 亡多与脓毒症有关。按照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念,有 效的外科引流是胰腺损伤最主要的术式选择。在血流 动力学不稳定、全身炎性反应很重的情况下,对胰腺 损伤的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是非常冒险的。很多病 人不能耐受如此大的手术创伤,而在简单止血、放置 有效引流管后回到ICU,积极纠正内环境紊乱,待生命 体征得到改善后再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二、严重创伤后病理生理改变
• 各种不同的严重创伤都会引起伤者一系列的应 激反应,导致伤者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复杂变化 。Kashuk等提出“血液恶性循环”理论,即患 者的生理状况是螺旋状恶化,这一恶性循环的 特点是低温、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三 联征(致死性三联征)。致死性三联征将进一 步加重大脑缺血缺氧,提升颅内压,加快病情 恶性化得进程,终将会导致患者生理机能耗尽 而临床死亡。
• 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合并脑疝者,可行 去颅骨骨瓣减压,快速清除压迫效应明显的部 分血肿,脑搏动明显回复后可留置引流,结束 手术,以缓解致死性颅内压,解除脑疝。同时 为患者持续行颅内压监测,密切监测颅内情况 。(3)ICU复苏治疗:包括液体复苏、抗休克 、防治致死性三联征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同时请多科会诊,协同处理相关科室问题。
• 2.2损伤控制外科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污染 和出血。因此,较小的小肠损伤可用可 吸收线快速修补破口。整个小肠多发性 破裂或横断时,是行Ⅰ期肠切除吻合还 是肠切口造瘘,目前文献报道尚有争议 。
• 3 腹腔血管损伤
• 对腹部血管损伤来讲,外科医生如何灵活地应用损伤 控制性外科原则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腹部血管损 伤带来的难以纠正的大出血,很快地会导致机体全身 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必须尽快手术止血;另一方面, 血管重建是非常精细、费时的手术,要求非血管外科 的创伤科医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是比较困难的。 作为外科医生,必须意识到如果没有纠正病人凝血障 碍、酸中毒、低体温,控制大出血,即使血管重建手 术做得再完美,对病人的预后都是无效的。
三、DCS在神外领域的应用背景及范 围
• 虽然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应DCS,在条件允许 情况下,一次性为患者修复损伤解决问题仍是 必要的。但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或 者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无法或无条件一次性 为患者解决问题,或患者本身无条件来承受大 型正规手术所带来的二次打击,因此,在此类 情况下,贯彻DCS理念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治, 意义非凡。
•
四、严重腹部创伤的损伤控制性 处理策略
• 严重的腹部创伤,一旦机体在低温、酸 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患者即处于生命极限状态,此时不能 忍受长时间的确定性手术的能力,最后 通过确定性手术或分次的确定性手术来 挽救患者的生命。
• 1 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
• 1.1肝脏损伤:绝大多数钝器伤导致的肝损伤都较轻( Ⅰ或Ⅱ级),因此此类病人暂不需要紧急手术,而只 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非手术治疗包括CT引导下穿 刺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血管造影栓 塞等措施。另外超过三分之二的严重肝损伤(Ⅲ、Ⅳ 、Ⅴ级)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仍需要接受急诊 剖腹止血。按照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手术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止血,具体措施包括:肝周纱布填塞、 pringle手法控制肝门三要件、较少使用的心房和腔静 脉分流等。
• 2 腹腔空腔脏器损伤
• 2.1对复合伤合并有结肠损伤的病员,按照损伤 控制性外科的理念,行肠造口术、腹腔开放, 控制腹腔感染,后将病人转至ICU行生理功能 的纠正,最后行确定性手术。这一策略代表了 目前严重结肠损伤后治疗的主流。Ott等回顾分 析174例结肠损伤的病人其中58例接受肠造口 术,另外116例行Ⅰ期肠吻合术,发现Ⅰ期肠 吻合术导致高达27%吻合口瘘的发生。
• 我们在原有的方法上加用了冲洗与负压吸引, 称之为“三明治”填塞法,取得了:(1)从 返流冲洗液瓶中观察到止血的效果;(2)将 渗出的血液、液体等引流到体外,减少了血肿
与感染的形成;(3)明显降低了感染的发生 率,纱布填塞的时间可延长至5d以上;(4) 由于生理盐水不断的滴入,纱布呈湿润状态有
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减少移除纱布时黏着的 组织创面再次出血。
• 2.2凝血功能障碍 低体温状态可导致凝血因 子Ⅴ、Ⅷ、血小板及部分凝血酶等的合成减少 ,抑制部分凝血机制的进程,导致凝血功能的 紊乱。体温每下降1°C,凝血促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促凝血酶原时间( APTT)均显著延长。而且,大量输液后的稀 释反应引起血小板及第Ⅴ、Ⅶ、Ⅷ因子减少, 与低体温呈现协同作用,加剧凝血障碍。在这 种状态下,患者根本无条件耐受大规模长时间
• (1)判断伤情:找出危机生命的主要因素行 优先处理,同时积极抗休克、体表活动性出血 的止血、骨折的简单固定、血气胸的闭式引流 等。(2)控制性手术:在患者机体无法耐受 长时间常规开颅手术的情况下,可行控制性手 术,如硬膜外及硬模下血肿患者,可快速开颅 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留置引流管,不需要追 求血肿的完全清除;凹陷性颅骨骨折手术指征 明显者可先行骨碎片清除,缓解脑受压及保护 神经功能,二期再行颅骨修复;
• 3.2 患者自身条件欠缺 部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 器官功能代偿能力已达到极限,虽有强烈手术 指征,但患者已无耐受长时间麻醉及手术打击 的能力,若冒然手术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术中或 术后死亡。故要求临川医师在把握手术指征的 同时亦需要选择合适的术式,减少手术创伤本 身对患者的二次打击,降低患者死亡率。DCS 在神经外领域对严重的多发伤救治中尚未形成 统一的指南,笔者总结如下:
• 针对腹腔不可结扎的大血管,如腹主动脉、门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髂外动静脉的损伤,按照损伤控制外 科的原则,可在血管断端插入临时分流管,同时解决 止血和维持远端肠管血供两个重要的难题。送到ICU, 积极纠正内环境紊乱,待病情平稳后,再行确定性的 血管吻合术,恢复解剖学的完整性。针对腹腔可结扎 的血管,如髂内动静脉的损伤,可快速地通过外科结 扎的方法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对肝后下腔静脉损伤, 一般地为防血肿进一步增大,按照损伤控制外科的原 则,首选肝周填塞纱布止血,待出血停止、生命体征 得到纠正维持后再移除纱布。填塞无效时,可选用胸 管或气管插管作心房-下腔静脉分流手术,其死亡率仍 高达50%-80%。
• 的手术,否则将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DIC),以致患者术中或 术后死亡,相比之下,行简单有效的较 小规模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 创伤造成的二次打击,可为患者赢得宝 贵的喘息时间,为后续治疗或行确定性 手术创造了条件。
• 2.3 代谢性酸中毒 创伤应激、失血、低氧、大 量输血、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易发生心律失 常、肾功能不全。当PH<7.25时体内产生大量 乳酸堆积,导致乳酸代谢中毒。研究表明血乳 酸水平与病死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4h 内乳酸降低者的存活率为100%,而48小时降低 者存活率仅为14%。长时间的确定性手术无疑 会进一步提升血乳酸水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
• 此后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aurgery,DCS)理念 初具雏形。随后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发现,许多严重创
伤患者往往死于致死三联征(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而非死于创伤本身,早期贯彻 DCS理念,仅行简单控制手术制止出血等问题能够大 大提高患者存活率。1993年rotondo等正式提出DCS理 论,并归纳总结出DCS三大基本步骤:(1)施行简单 化手术,简化解决相应问题;(2)复苏治疗纠正致死 性三联征,稳定患者内环境;(3)有计划地实施精确 手术,修复损伤。
一、损伤控制外科的基本理论及 观点
• 所谓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一词,最 早出自于美国海军,指一艘轮船承受损害和维 持完整性的能力,原指能使受伤的船只安全到 达目的地所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这些措施有别 于正规一、的损伤修控制理外科的。基本严理论重及观点创伤的患者,身体处于应 激状态,原发性的损伤以及身体内环境代谢的 紊乱可加重机体损伤,使患者器官代偿能力达 到极限。而立即进行的一次性的大规模修复手 术,很可能使患者身体不堪重负,成为压垮患 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 在出血量大、出血不明的紧急情况,很难实行 准确的控制方法,可以大块纱布垫手压的方法 暂时控制止血,不可在血肿中盲目钳夹。待出 血暂时得到控制,急速补充血容量后,再在手 术野暴露良好的情况下做准确止血。如出血点 隐匿,解剖位置不清楚或广泛出血,无法进行 确切性止血,或者病人情况不稳定,不允许作 长时间的寻找控制出血点时,则可用大纱布垫 直接填塞,压迫止血。
• (4)精确性手术治疗:通过前期的损害 控制及ICU复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相对 平稳,各器官的耐受潜能得到较大的提 高,有耐受常规开颅手术或其他器官损 伤修复手术的能力,在有必要的情而言之,临床救治的目的在于切断疾 病的恶性循环进程、解除致死性高颅压 及脑疝的威胁、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生 命及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而DCS所倡 导的前期实施简化手术,减缓二次手术 对患者致命性打击的理念正好与临床危 重患者的救治思维相符合,可提高救治 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3.1 手术条件欠缺 众所周知,脑细胞非常脆弱,其耐受 低氧能力极差,短时间内就可造成脑细胞的不可逆损 伤甚至死亡。对急诊开颅手术指正强烈或已脑疝形成 的患者,需立即手术挽救患者生命。但在条件不允许 ,无法行正规开颅手术的情况下,可采取先行简化手 术,如迅速开颅清除颅内部分血肿及颅内异物、去骨 瓣减压、经颅钻孔置管引流等初步处理,暂时减轻颅 内压,缓解脑受压的程度,解出危机生命的脑疝,为 患者赢得宝贵的缓冲时间以转院治疗,救治与转运相 结合,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