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思想一二论
浅析《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浅析《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4e392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8.png)
浅析《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其中蕴含了深刻智慧和众多逻辑性思考理论。
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境界来探讨万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周易》思想的深入分析,阐述其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首先,分析了《周易》中要求人们以变求静的智慧,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其次,介绍了《周易》思想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参照物,以探寻未知的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介绍了《周易》思想在历史和理论上的重要性,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综上所述,《周易》的思想可以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有助于中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正文】一、《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神秘、晦涩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充满智慧与洞见。
从古至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赞叹《周易》的博大精深,深刻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周易》观念有助于科学技术发展《周易》认为“变而求静,可以为天下治”,即改变就能获得平静,从而拯救天下。
这体现了变革的重要性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变革和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可以让社会更加发达和繁荣。
因此,《周易》的观念可以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周易》思想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参照物《周易》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和境界探讨变化及其规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性思考理论,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参照物,以探寻未知的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3、《周易》思想在历史和理论上的重要性《周易》思想从历史和理论上来看,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如果当代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周易》思想,不断借鉴它的观念,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帮助中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浅析《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浅析《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dd85dc650e2524de5187ee6.png)
指导 性 。
《 周 易 》 是现 存 的一部 中 国古 代 集 卜 筮 与哲 学 于 一 身 的 儒家 经 典 著作 ,它包括 《 易经》和 《 易传》 ,前 者 是 注重 卜 筮 ,后 者则 注 周知 的成 绩与 突破 ,引人 深思 。虽然 中国现 在 全球 范 围经 济 上 已经 重 于哲 学 。孑 L 子的 《 易传》 全 面改造 了 《 周 易》 ,使 《 周 易》 的 是处 于第二 位 ,可是 与美 国还是 相 差 甚远 ,原 因 究竟 何 在 ,是 中 国 “ 阴阳之 道 ” 被人 们 所 认 识 ,从 而 经传 结合 在 一 起 形 成 了 《 周 易》 人 对 自己的文化 的 误读 吗 ?是 的 ,尤 其 是 对 《 周 易》 文化 的误 读 , 哲 学 。《 周 易 》 还 是 中 国哲学 的重要 源 头之 一 ,其 主要 是 人 在 《 周 认为是 “ 天人 合 一 ” 的思想 阻碍 当代基 础科 学 发展 ,显 然这 是 片面 易 》 哲 学 中是 主体 ,且 人本 身就 是研究 目的 ,说 明 《 周 易》 是注 重 的 。我 们都 知道 自从 五 四运 动之 后 ,中国学 习西 方开 始 ,很 多事 物 人 本身 的 。《 周 易 》 完美 地诠 释 了中 国哲 学 中的 “ 天人合 一 ” 境 界 、 都 是按 照西 方 的模式 照搬 的 ,并 没有 根 据 中 国的 国情 相结 合 ,还 有 仁 义理 想 、阴 阳理 论 以及 “ 儒 道 互 补 ” 的方 法 论 ,其 中 “ 天人 合 些学者的崇洋媚外以及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的尤其是打倒孑 L 家 ” 的优越 思想 对 现在 的科学 发展 有一 定 的启示 。 店更 是影 响 甚大 ,又例 如汉 代 以后独 尊 儒术 罢 黜百 家 ,以及 秦 始 皇 既然 《 周 易》 思 想 中存 在具 有 指导性 的优越 思 想 ,为何 有 人质 焚 书坑儒 都对 文化 的发 展带 来 了一定 的影 响 ,笔 者认 为 西方 的启 蒙 疑 《 周 易》 对基 础科学 发展 存在 消极 影 响 ,在 研究 《 周易 》 的过程 运动 与春 秋 战国 时期 的百家 争鸣 有类 似 之处 ,正 如我 们 在说 亚 里 士 中发 现其 相关 思想 却启 发 了西方 伟 大 的科学 家 和 思想 家 。西 方启 蒙 多德 的时候 总会 与孑 L 子 相提 并论 ,历 史是 人 创造 的 ,总 是存 在 相 似 运动 、法 国大 革命 以及美 国独 立 战争 以后 甚 至是 在 第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性 ,前人 的思 想总是 给 我们启 示 。我不 免想 到 在 古代 社 会科 学 并 不 之后美 国、 日本等 国的基 础科 学 的提 升原 因 是 与本 国借 鉴 了 中国 的 是如 现代 发达 的情况 下 为何会 有 金字 塔 的产 生 呢?或 许 那 时古 人 的 思 想有 关 。我们 所 知的伟 大 的通 才—— 莱 布 尼 茨 ,其著 名 的 二进 制 智慧 要 比我们更 加 的优越 吧 ,这仅 仅是 我 的猜 测 ,有 些 事情 还是 需 的发 明受 到 《 周 易》 的六十 四卦 的启发 与影 响。在 当时 欧洲 与 中 国 要历史 学 家 的论 证罢 了。其实终 归 还是 与 文化 自觉有 关 吧 ,我们 并 学 术交 流不 发达 的情 况 ,他也是 通 过与 白晋 的传信 得 知 他 的二 进 制 没有把 真正 有意 义 的文化 继承 下来 ,继 承 的是 一 些糟 粕 罢 了 ,但 是 早 就在 《 周易 》 的 卦 中显 现 了 ,对 此他 系统 地 研究 了中 国哲 学 。不 文 化用 好 了是精 华 ,用 不好 是糟 粕 ,我们 不应 只 是 批判 而 是 继承 发 过 遗憾 的是 由于当 时学术 交流 不发 达 ,他 的思 想 与 中 国哲 学思 想 的 展 。既然 《 周 易 》有 那 么多 的积极 价值 ,作 为 中 国文化 的精 髓 ,为 微 妙触 碰也 仅 仅 限于 此 了。相 对 论 的提 出 者 爱 因斯 坦 也 曾说 《 周 何 不将 优 秀的思 想用 于 当代 科技 发 展 中哪 ?正如 前 面我 提 到 有人 认 易 》 也对 其有 影 响 ,也 就 是 说 阴 阳理 论 与 相 对 论 有 着 普 遍 的 同 质 为 《 周易 》 的相 关思 想阻 碍 了科 技 的发 展 ,我认 为这 是 片 面 的,原 性 ;黑格 尔也 说 《 周 易》 对 其有 影 响等等 。但 为何 《 周易 》 会 对 西 因 《 周易 》 思想 是有 积极 价值 的 。有 人认 为 周易 是神 秘 文化 ,江 湖 方科 学 的发展 产生 过影 响却 没有 对 中 国基 础科 学 产 生影 响 ,这 是有 卜 卦之 书 ,显 然这 是对 周易 不正 确 的认识 ;也 有 人说 周 易 就是 算 命 定 的原 因 的。这 是 由于我们 几 十年 来有 一 种 思维 定 势 :把 复 杂 的 之学 ,如果你 不 会 用 它 来 算命 就 不 是 真 正 的 学 易 ;也 有 人 将 《 周 社 会 、政 治问题 归结 为文 化 问题 ;把 现实 世 界 的社 会 、政 治 问 题归 易》 的六 十 四卦与风 水学 ,宿命 论 学 联 系 起 来 搞起 了迷 信 。在 此 , 结为 历史 文化 问题 。就 如 《 周 易》 来 背近 代 中 国基础 科 学落 后 的罪 我认 为 《 周 易 》 是哲 学 范 畴 ,是 引 导我 们 的书籍 。此 外 , 《 周 易》 责就属 于 这样 的思 维方式 。在 唐代 以前 中国 的经 济 、科 学 、文 化还 的思 想结 合 了儒家 和道 家的精 华 ,是真 正意义 上 的儒道互 补之 书 。 是 很强 大 的 ,也 可 以说在 明代 时期 郑 和下 西 洋 的时 候 ,中国 当 时 的 易道 有 法 可 循— —易 道 阴 阳,所 谓 易 道 要 抓 主要 矛 盾 ,即 天 国家优 势 显 著 。而 近 代 落 后 的 主 因 是 外 患 ,是 侵 略 者 、是 殖 民强 道 、人 道 、地道 中 的人 道 。 “ 天人 合 一 ” 思 想 之 中 的天道 与 人道 是 盗 。在外 敌侵 略之 前 ,中国已有 了 近代 化 萌芽 ,是 外 国侵 略者 阻 断 统 一联 系 的整体 ,天 道乃生 生 之德 ,人 道乃 遵 循 生生 之 发展 ,维 护 了中国 近代化 进程 ,也 可 以说殖 民侵 略 影 响 了科 学 进程 。难 道 我 们 社 会秩 序 ,支持社 会分 工 ,同 时也遵 守 天道 所 赋予 人 的 善与 德 ,让 就能 把罪 责归 结于 文化 上 吗?难 道 《 周 易》 这 样 的优 秀 文 化就 要遭 万物和谐生生之长。 《 周易》 中的 《 易传》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到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2d3f95a8102d276a22fcb.png)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
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
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
今名书,义取周普。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正义·序》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由于《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所以,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
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如果说作为一个占卜的操作系统,《易经》逐渐只为一小部分巫觋拥有于民间,那么作为一个关于世界意义的解释系统,它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观念内容则几乎为全部的思想大家所重视。
它不仅为道家所传袭利用,也为儒家所继承发展。
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乃至重功能轻实体,重直觉轻分析的思维特征无不与《易经》所包含的原始思维及巫文化因子有关。
朱熹称颂:“至哉易乎!其道至大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论《周易》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论《周易》生态环境保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e7338d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5.png)
论《周易》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周易》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周易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知识,已经影响了中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事业、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甚至经济管理等领域。
尤其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中,《周易》对人类表现出了异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发现,《周易》中悠久的智慧,尤其是关于自然界的谆谆教诲,无不体现了“顺其自然”的教育思想,从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及责任感。
有关“德”的概念,更是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其载体是“阴阳”、“五行”之和应,体现了能量守恒的生态思维。
此外,《周易》所提倡的“无坏不准”、“守礼以行”等思想,都印证了“养护环境、维护和谐”的宗旨,而“以和为贵”、“以保全一切”的思想指向了更高层次上的思考,即如何通过和谐来实现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调节和保护。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周易》积极提倡的自然保护思想,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更能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实现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文就概括了《周易》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以期为现代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出更多的建议,以期构建一个新的、美好的社会环境!。
《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742aac33186bceb19e8bb99.png)
NO. 4 A ug us t 2 01 5
●
人 文 新 论
《 周 易 的“ 天人 合 一 ’ ’ 思想 及 其 当代价 值
王 超
( 南开 大学 马克 思主 义教 育 学 院,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 天人 合一 ” 是《 周易 》 一 书的重要思 想 , 其 形成过程 体现 了中国古人逻 辑思想 的演绎发展 , 见 证
第 4期 2 0 1 5 年 8月
华北 电力大 学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l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e r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Th e Thi n ki n g o f Ha r mo n y Be t we e n t he He a v e n a n d Hu ma n i n
Zh o u  ̄i a n d i t s Re a l i s t i c I n s p i r a t i o n
了 中华 儿 女 在 中华 大 地 上 生 生 不 息 的 生 产 与 生 活 过 程 。《 周易 》 的 思 想 蕴 含 着 中 国 古 代 人 民 丰 富 的 传 统 智 慧 。通 过 对《 周易 》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的考 察 , 人 们 能 够 更好 地 认 识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精 髓 , 把 握 中 国 古 人 的 思 维 模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周易的经验性质周易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人民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是其时代发展的产物系辞下言易为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然后始画八卦周易系辞下而成因此观物取象成为周易的形成方式观天象察地理可以归为一类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考察而取诸身和取诸物则体现了古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人文环境的把握并由此形成互为影响的天地人三者统一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9c2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3.png)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浅谈《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
![浅谈《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fae834d227916888486d7c9.png)
浅谈《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作者:冯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8期摘要:《周易》是个很深奥的一门学问,它历经沧桑给我们揭示出许多深奥的问题。
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些问题的出路,当然也有微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卦就是说人际关系的,它这一卦就是说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以一颗赤诚的心和包容的心态。
关键词:比、归顺、诚信、诚心、包容作者简介:冯婕,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邢台人,2009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人们都说《易经》是由那一组、组平凡而又神奇的数字组成的。
而《易经》又是一部占卜书籍。
很奇妙的是,《周易》是用一组组数字表达那些深奥、难以捉摸的东西,甚至还有那么未知的东西。
所以自古以来,《周易》都是以神秘著称。
许多哲学家们都是把《周易》奉为神圣的地位。
对它大都报以肃然起敬的姿态来解读。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从出生到死亡各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轨迹,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你的家庭背景,你的社会环境决定你的将来的性格及各方面的品质,从而决定你的人生。
用周易算一个人的一生的话,肯定是一个人人生就对应一组自己独特的数字。
《周易》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总汇,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占卜用书,也是一部周密的,严谨的宇宙生命体系。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我国文化的根基。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记载了下许多古代为人处世,行军打仗,出行、经商等许多做事的方式。
这些都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人处世之道并且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在上古时期,战争被看作举足轻重的事情,古把战争称作“王者之事”,并把它升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头等大事,战争有胜败之分,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兴衰,因此统治者把战争看的很重,还为此占卜吉凶,请求上天的指示。
简论《周易》的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论《周易》的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7014232f60ddccda38a027.png)
简论《周易》的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王文清《周易》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就其改革思想来说,主要体现在64卦的《革》卦中。
《革》卦的卦形是下离上兑,离为火,兑为泽(水),上下水火相克相息,故有变革之象。
《杂卦传》说:"革,去故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郑玄的话说:"革,改也。
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说:"革者,改变之名也。
兑泽在上,离火在下。
火然则水干,水决则火灭。
……故其卦为革也。
"总之,《革》卦是讲社会改革、变革及革命之事理的。
今天,我们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探讨一下《周易革》卦所含扩的《周易》丰富而深刻的改革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革》卦辞说:"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其《彖》辞说:"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日革。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
其悔乃亡。
无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其《象》辞说:"泽中有火,革。
君子以治历明时。
"先看《革》卦辞。
所谓"巳日",学者们解说不一,我们认为,"巳"即"祀","巳日"即"祭祀之日"。
古代举行祭祀是一种庄重的大事,故"巳日"象征改革要选择适宜的有利时机进行?quot;乃孚",孚,诚信;"元亨",大通;"利贞",利于守持正固。
由此可知,《革》卦辞是说:实行改革,应在必要的适当时机进行,才能获得群众的依赖与支持;还必须守持正回、坚守正道,这样悔恨灾祸就会消亡,改革最终将人成功。
再看《彖》辞。
先是对《革》卦卦名进行解释。
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
![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6814cfaf90f76c661371a5b.png)
枣庄学院学报
J 0UR L 0 A HU NA F Z OZ ANG U VE Ⅱ l NI RS Y
J n2 o u .0 9
V0 . 6 NO. 12 3
论《 易》 和 谐 教 育 思 想 周 的
戴 永 新 王景 艳 ,
教 育 思 想 , 见 在 六 十 四 卦 中 , 自身 修 散 对 养 、 庭教 育 、 及 社会 的人 伦 、 序都 要 家 以 秩
深 刻 的 论 述 , 充 分 彰 显 了 教 育 思 想 的 和 并 皆 £。
一
族 辩 物 ”, 区 分 辨 别 群 体 及 各 种 事 物 , 即 以
种 求 同 存 异 不 是 “类 族 辩 物 ”, 是 “以 同 而 而 异 ”, 就 是 程 颐 所 说 的 “于 大 同 之 中 , 也 而 知 所 当 异 ”[ 。 同 人 卦 意 在 “和 同 ”, 强 调 从 异 中 求 同 , 卦 意 在 “合 睽 ”, 调 睽 强 同 中存 异 , 是 教 育 人 们 , 会 上 生 活 与 人 都 社 交 往 , 需 要 求 同存 异 。 都 为 了实 现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周 易 》教
[ 中图分类号 ] 5 9 G 2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04— 0 7 2 o ) 3 0 1 0 lo 7 7 (0 9 o —0 8 — 3
根 系 相 连 相 牵 为 喻 , 明 只要 志 同道 合 之 说
和谐 , 一 个 古 老 而 又 现 实 的 哲 学 范 是 畴 , 指 各 部 分 之 间 配 合 的 匀 称 、 当 、 是 适 协
南 ”,《彖 辞 》:… 解 ,利 西 南 ’,往 得 众 也 。 ”… ’ 卦 爻 辞 以 西 南 象 征 众 庶 , 明 。 说
解读《周易》
![解读《周易》](https://img.taocdn.com/s3/m/6b934542cc175527072208b6.png)
解读《周易》解读《周易》虽然我们的先哲们生活在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各个方面极不发达的古代,然而,他们凭借着自已朴素、直观而又敏锐的眼光,利用着自已在那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铸成的灵感力量和理性力量,在探索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力量的奥秘方面闪现了耀眼的智慧光芒几年前,有感于国外《周易》热,而有些同胞却误解《周易》,在继承上存椟弃珠,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学术上缺文少辞,一直想写篇关于对《周易》看法的文章,由于自身的惰性也实因工作繁杂而没能提笔如今,当我触及这颗闪耀着绿色灵光的神奇瑰宝时,不禁被一道博大精深的智慧源泉所沉醉,深感这是一部伟大的圣典,是一座有待开发的神秘的精神宝藏。
几千年来,《周易》一直被认为文字古怪、深奥难懂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为它自已是由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组成,这座殿堂一直到现代都还发着神秘的幽光”。
《周易》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最终破译它所包含的巨大的精神魔方。
其实,《周易》并非突然横空出世的天书,最初是源于农事和军事的需要,朝庭专门设置一批官员,研究和捕捉天文、地理、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异常征兆,预测其发展变化的大规律、大法则和大趋势,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上千年的总结、归纳、分析、类比、抽象、演译、验证,最后由《夏易》、《商易》升华成《周易》即“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连山》、《归藏》和《周易》有很大差别,后世易学主要是指《周易》。
他们的这种能力和行为,就是拿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也无不为之赞叹。
可以说,《周易》是我国先哲们创造的一种精神和智慧的珍品,它表现出的一种在总体上把握宇宙规律和世界发展的模式,以及探知物质世界未来发展的神奇性,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一连串不尽的思索和不竭的启示。
《周易》的精华所在在于其思想,而其思想则主要寓于64卦的结构之中。
一、《周易》的辩证思维。
《周易》处处展示的辩证法的风彩是无比绚丽多姿的,只要翻开《周易》,其中辩证的警句、名言、寓句、喻句、词句随处可见,信手摘取如下:“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物极必反,阴盛阳衰,盛极必衰”;“祸福相袭,居安思危”;“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友,发于事物,美之至也”;“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倾后,先否后喜”;“无为而治,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寒暑相推而岁生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生利焉”。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5424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2.png)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篇1:《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
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
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
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
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
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
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
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一《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chaos)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27a1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5.png)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6e6f0c5d5bbfd0a79567323.png)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具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内涵。
本文试图从《易传·说卦》谈起,对《周易》的仁义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时下流行的厚黑哲学进行一定的反思。
【关键字】仁义厚黑正文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周易》长期被尊为儒家五经之首、三玄之冠,甚至被认为是包罗万象、囊括了天地、人间所有知识,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清朝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总篆官纪晓岚曾对《周易》作总评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所以说,《周易》这部古老经典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推求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来弄明白社会人生各种问题的。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下》)按照《系辞》的观点,《易》卦自创始之日起,就有许多道德的含义。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定天下之疑。
”(《系辞上》)《周易》既然有这么大的功效,所以“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系辞上》)一、《周易》的仁义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是中国上古时代道德范畴的用语。
“仁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互相帮助;义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相负责。
”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同学派又按各自的立场对仁义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例如儒家把仁解释为“亲爱”(《礼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墨家则把仁解释为“兼爱”。
但在民间,人们仍按其本意来理解它们。
《周易》则是在原初比较广泛的道德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的。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传·说卦》)无论我们个人的生活,或在社会生活中,天地阴阳之变,都要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在义之中表现“理”,就是理于义。
“穷理”,穷什么理呢?穷道德之理,穷那个“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那个理。
《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
![《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efa87d3ba0d4a7302763a3f.png)
《周易》比卦以和为贵的思想 《周易》 是个很深奥的一门学问, 它历经沧桑给我们揭示出许多深奥的问题。
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些问题的出路,当然也有微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都说《易经 》是由那一组、组平凡而又神奇的数字组成的。
而《易经》又是一部占卜书 籍。
很奇妙的是,《周易》是用一组组数字表达那些深奥、难以捉摸的东西,甚 至还有那么未知的东西。
所以自古以来,《周易》都是以神秘著称。
许多哲学家 们都是把《周易》奉为神圣的地位。
对它大都报以肃然起敬的姿态来解读。
每个 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 从出生到死亡各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轨迹, 这个世界上每个 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你的家庭背景, 你的社会环境决定你的将来的性格及各方面的品质, 从而决定你 的人生。
用周易算一个人的一生的话, 肯定是一个人人生就对应一组自己独特的 数字。
《周易》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总汇,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占卜用书,也是一 部周密的,严谨的宇宙生命体系。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我国文化 的根基。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它描述了宇 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 记载了下许多古代为人处世,行军打仗,出行、经商等许多做事的方式。
这些都 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人处世之道并且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在上古 时期,战争被看作举足轻重的事情,古把战争称作“王者之事”,并 把它升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头等大事, 战争有胜败之分, 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兴衰, 因此统治者把战争看的很重,还为此占卜吉凶,请求上天的指示。
古人几乎把战 争当作一种神圣的仪式来对待,从上天的意志、天时地利的客观条件,一直到军 队组织、战略措施、赏罚制度等规则。
最后总结经验 ,写下占卜过程的记录,成为《周易》中有关战争内容的来源,因此我们可 以看到《周易》中有很多卦辞、爻辞是讲王者之道。
《周易》德福思想论
![《周易》德福思想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269af19b89680203d825d0.png)
《周易》德福思想论丁晓慧,解光宇(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摘要:《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德福思想内涵丰富,对儒家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以德祈福”使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期德福共享。
“继善成性”说也被后来的儒家学者吸收并发展。
关键词:周易;德福;善恶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029-02一、德福思想的理论渊源“福”这一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人们对“福”也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其中有“五福”之说,即寿、富、康宁、攸好德和寿终命,五福说把“福”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获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途径。
周人还把“德”与“得”并称,认为武王所具有的获得天下的方法、才能、品德等主观因素就是德,有了这些“德”,才得以灭殷,才能得天下。
能够保民安康或者与天相配,是君王有福的表现。
由此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
德与福的关系,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以德祈福论。
《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也就是说,天道是赐福善良而降祸于淫恶的。
上天降罪于夏朝,以彰显它的罪恶行径。
《国语·周语上》说:“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要兴旺,它的国君就得明察一切、中正无邪、精诚廉洁、仁爱谦和,他的政德足以上达神灵,他的恩惠足以团结民众。
有意志的天道或神明秉公执正,扬善罚恶,主宰着人的祸福。
人的祸福完全凭借上天的安排。
天道或神明能够感知到人的德行的善恶,所以人所遭遇的祸福都是因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而得到因果报应。
那么,基于此,人就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德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一来,人的“吉凶祸福不决定于神秘的联系”[1],而是依靠人自身德行的善恶来决定的,好的德业、善的德行会得到上天赐予的福,而邪恶的德行则会遭致灾难。
这样一来,德性的善恶就至关重要,人们可以通过对自身德性的修为来祈得幸福。
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
![论《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9b8d3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5.png)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和谐教育思想。
首先,《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应当从天地万物中学习,调和自然,和谐社会。
其次,《周易》强调“和而不同”的思想,即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主张,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
最后,《周易》强调“恭敬而不屈”的思想,即尊重师长,尊重长辈,学习礼仪,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总之,《周易》的和谐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恭敬而不屈”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eef763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熠熠生辉的哲学著作。
其中的辩证统一、矛盾转化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这部著作的核心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周易》全篇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易传》是对64卦的阐释与补充。
首先《周易》揭示了世界的物质属性。
不论八卦还是阴阳五行,都在揭示世界的物质属性的同时,还揭示了物质运动、转化的规律。
《周易》的太极图,就反映了阴阳互根和物极必反的规律。
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相克相生既反映了事物强弱的相对性,又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
中医的辩证施治正是以阴阳五行的相克相生理论为基础。
五行对五脏,即:金对肺、木对肝、水对肾、火对心、土对脾胃、肾阳不足引起肝阳上冲是水不含木的表现,肝病首要表象为食欲不振是木克土的表现,这些都需要辩证施治。
《周易》中包含的阴阳五行思想既体现在64卦中相邻两卦互为倒置的次序,又通过易象的变化说明五行相克相生的哲理。
在著名的太极图中,更是形象地表明了阴阳互相转化、此长彼消的原理。
图中黑白相环,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洛书原理》指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五行,五行既萌随含万物。
”在另一幅太极五行图中,更是准确地描述了五行的方位,即:木在东,金在西,水在北,火在南,土居于中。
阴阳是一对矛盾,五行是矛盾的属性,五行相克是矛盾的斗争性,五行相生是矛盾的同一性。
《周易》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如何兴邦安国到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绝妙的辩证法。
且看《周易》是怎样论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64卦中的第49卦为《革卦》,50卦为《鼎卦》,51卦为《震卦》52卦为《艮卦》。
不仅这四卦的排列顺序颇具匠心,而且其反映的因果律、辩证关系更是与今天党中央提出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战略决策入出一辙。
论《周易》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及其影响
![论《周易》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fa62e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f.png)
论《周易》中“天⼈合⼀”思想的意义及其影响摘要:《易经》中含有我国最早出现的 “天⼈合⼀ ”观念,孔⼦作《易传》深刻发掘和发展了这些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摘要《周易》的 “天⼈合⼀ ”思想包括四个主要内容,在我国传统的 “天⼈合⼀ ”思想系统中占有⾄关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周易》;天⼈合⼀;天之道;⼈之道关键词“天⼈合⼀ ”,是中国传统儒学中表现⼈与⾃然关系的⼀个核⼼命题。
它强调⼈与⾃然,即⼈类这个主体与⾃然界客体之间的协调统⼀。
在现代⼯业⽂明和科技⽂明所产⽣的负⾯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重新检讨 “天⼈合⼀ ”思想的精神与特点,对于构建⼈与⾃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天⼈合⼀ ”这四个字成为⼀个语词出现得很晚,到北宋的张载才明确提出来。
但 “天⼈合⼀ ”的观点却很早就有了,最早明确地出现于《周易》中[1]。
《易经》虽然没有明确表述天⼈关系,但已经蕴涵着⾃然界与⼈类社会融为⼀体的观念。
卦辞、⽘辞尽管有许多地⽅记述的是⼈事,但也有许多地⽅记述的是⾃然现象,不但将⼈事与⾃然现象合在⼀起来说明吉凶,⽽且算卦时也往往拿卦辞、⽘辞中所谈的⾃然现象来回答求问的⼈事问题,把⾃然现象和⼈事视为同类。
孔⼦作《易传》,将《易经》中固有的 “天⼈合⼀ ”的内蕴准确地阐述和发挥了出来,其中包含着⼀系列朴素⽽⼜精辟的思想。
⾸先,⼈是⾃然界的⼀部分,这是《周易》追求天⼈合⼀的逻辑起点。
天、地、⼈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周易》的哲学思想⽆不通过天、地、⼈三个概念构成的命题表达出来。
根据《易传》的解释,⼋卦的性质、六画卦的构成和六⼗四卦的排列结构都体现着天、地、⼈三者的关系。
⽐如⼋卦中乾的性质是“健 ”,健也就是天的性质;坤的性质是 “顺”,顺也是地的性质。
尽管⼋卦取象可以灵活多样,但乾、坤两卦取象天地是主要的。
⼋卦重为六⼗四卦,三画卦变为六画卦,也正是为了表达天、地、⼈的意义。
六画卦的初、⼆、三、四、五、上六画中,五、上在上代表天,初、⼆在下代表地,三、四在中间则代表⼈。
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
![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1c26a267cd184254b3535f8.png)
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作者:康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周易》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的思想博大精深,遍及人生方方面面的哲理。
而蕴藏于其中的阴阳思想是全书的基石,因为《周易》就是以阴阳交互变化运行于六十四卦中。
它深刻地反映了前人的高度智慧,体现了前人的卓越成就。
关键词:《周易》;阴阳;变化作者简介:康亮(1987-),女,汉族,湖南省双峰县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06-0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思想底蕴深厚,《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历史上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艺、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
《周易》不仅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重视社会伦理的儒家思想,还是重视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周易》既吸收了道家思想,同时又坚持儒家的仁道。
在此基础上,它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生命体,在阴阳交互运动中使这一生命体永恒地处于“生生不息”的和谐状态中。
阴阳思想在我国产生很早,但确切的年代不可考。
在考古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阴”、“阳”二字出现。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殷周之际,阴阳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
与《周易》大约同时或稍后的《诗经》和《尚书》中,都已经有了“阴”、“阳”的字眼。
但是《周易》全书中没有直言阴阳思想的语句,甚至只有在“中孚卦”的九二爻辞中说“鸣鹤在阴”,这才出现了“阴”这个字,而“阳”字并未出现过,更不用说“阴阳”连用的情况了。
那么,《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是怎样显现出来的呢?为什么甚至还有人认为没有阴阳思想就根本不用谈易道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是通过卦象表现出来的。
浅析《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
![浅析《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73ef5eaeff9aef8941e06f0.png)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
据专家考证,《经》产生于殷周之际,而《传》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用以解释《经》的。
长期以来,《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因其中蕴含着较完整的美学思想,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其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
一、天、地、人三才――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易传》以为,天地人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人与天是相应的,只不过表现不同。
比如,“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及万民”(《易彖传颐》)。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易彖传恒》)。
这叫顺乎天而应乎人。
《易传》认为,八卦、《周易》的造作,是伏羲等古之圣人仰观俯察,根据天地人之道与性“则之”“效之”“象之”而成的,目的在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体天地之撰”,以崇天之德,广人之业。
它的理论前提就是“天人合一”思想。
惟其如此,它才能“观变于阴阳”,“幽赞于神明”(《易传说卦传》),“彰往而察来”“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易传系辞上传》),从而“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传彖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思想一二论
摘要:《周易》是周代人问吉凶的卜筮之书,现存《周易》一书中,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经》,大体记载周人卜筮的卦辞、爻辞;另一部分是所谓《传》,记载后人对《经》文的解释,和阐发《经》的基本思想等。
《周易》中包含很多重要的思想,阴阳互用的辩证法思想,太极的整体思想,人生论,生生不已的运动思想等等,现就将《周易》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简要介绍一二。
关键词:《周易》;道;人格追求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248-01
《周易》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用的不是语言符号,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表示音节、字义、概念,不是语言。
用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完整圆融的系统,把具体世界和价值世界囊括无遗,除《周易》这个哲学体系之外,找不出第二个。
孔子把《周易》的非语言符号称作为象。
“它不是具体的形象、影像、画象,它是由具体达于抽象的象,是超越语言和任何具象的象。
它具有普遍意义,能反映具体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各类关系以及形上之道。
”而能够把象数与易理连接起来的只有圣人,因为只有“圣人”才能探测天地万物的秘密,才能“观象设卦”,“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才能创造出各种器物“以为天下利”。
“圣人”通过“易”来与神秘的世界沟通,同时也通过“象”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系辞上》借孔子之口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就是说,圣人通过画卦象来体现他的意思,通过设卦爻来体现人们的所作所为,通过对卦和爻的说明来表达他的思想,通过卦爻的变化使各种事物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体现神妙的作用。
一、《周易》之道
《周易》的道是非常道,有德有舍,与物不可须臾离。
此道不是道家的常道,也不是太极。
《系辞传》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是《周易》道概念之根本定义。
《周易》的道是有价值意义的。
天之道、地之道等自然界的道,是具体世界中客观存在的,本无价值可言,然在《周易》里,任何道都有价值意义。
《系辞传》紧接着“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后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两句。
宇宙万物处在永恒的生生不已的变化之中,变化即流行,流行表现为过程,过程始而有终,终而复始,亦即元亨而利贞,贞下又起元,这就是继。
继必流行畅通,无窒无碍,这就是善。
一阴一阳之继继不断的流行,实无道德价值可言,《周易》却以为它是人间道德的一个根源,故大象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语。
《周易》凡言道皆有善义,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彖传》),“坤道其顺乎”(《坤·文言》)。
孔子本人亦如之,如“就有道而正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朝闻道,夕死可矣”,天道地道皆善,人间最高的修行目标也就是仿效这个善,成就这个善。
故《乾·文言》说只有圣人能“与天地合其德”。
二、《周易》之人生论
《周易》由天道说起,而其终极关怀在人间。
《周易》最令人折服的一点是它把人立于顶天立地的地位。
人在《周易》中是主体也是客体,首先是主体。
人是主体,且人本身就是目的。
人为了完善自己才须修养,修养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
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是也,这是《周易》人文精神之根本处。
《周易》要求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是“君子”,高层次的是“圣人”。
君子相当于孔子自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水平,“而立”是知礼,礼是仁义的形式,知礼即能行仁义。
“知者不惑”,“不惑”是知者的表现,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已有相当的认识。
这种能做到仁且知的人就是《周易》中每每提到的君子。
而高层次的“圣人”理想人格,其规定性,仁义礼已不是问题,主要问题是知。
在知的修养上圣人要高过一般的君子。
一般的君子知仁知义知礼即可,当然还要知天命。
圣人则是大知的人,是“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的人,是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的人,所以圣人能作《易》。
圣人的知需达到“精义入神”,“利用安身”,“穷神知化”的程度,能知晓天下之全,洞察天下之微,把握天下之变,以至于在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上取得相当的自由。
孔子自述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是圣人的境界。
三、《周易》和谐思想的影响
《周易》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它就像一
条线贯穿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
举凡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有和谐思想的存在,古人用一个“和”字表达这一思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周易·睽·大象》有“君子以同而异”,后世人活而用之,凝练成“求同存异”一语,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传统用于处理民族关系与他国之间的思想方针。
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以求同存异、团结交融为主流,避免国家发生混乱,使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有效地保障。
由于它的影响,中国人形成了“和为贵”、以和为善为美,以民族团结为上、社会稳定为上、国家统一为上、世界和平为上的传统。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等.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