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通识课专题—诗圣杜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疟疾三秋孰可忍? 寒热百日相交战。
•
头白眼暗坐有胝[zhī] ,肉黄皮皱命如线。
•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
• ☆入仕困顿、朝政腐败:
•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指李林甫专权)。
•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辛酸。
•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己困顿而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多艰,百姓困顿: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背景解读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 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 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 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 大历元年(766),杜甫在云安养病半年,然后迁到 夔州,即今四川奉节。 他在夔州仍经常卧病在床,这《秋兴八首》就是在 这时写的一组七律。
诗圣——杜甫
诗史 & 诗圣
★
杜甫
• 一、“诗圣”杜甫
•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县),自称少陵野 老,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
•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 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峰, 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诗圣_”。
•夔州:今奉节,古时候称夔州。 •四川省重庆市奉节县。奉节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 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直辖市的东大门, 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恩施,西连云阳县,北接巫 溪县,长江横贯中部,是陕南、渝东、鄂西和湘北 最便捷的水上出口通道,更是连接湘鄂渝陕南北经 济走廊的枢纽。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 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 长191公里,长江三峡也是万里长 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2、十年困居长安生活(746—755)
2. 长安十年(35岁—44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应制举落第(747)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进赋自荐(751、754) 授官兵曹参军(755)——《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 咏怀五百字》
“塞上风云接地阴”——【陈泽州注】塞上,即指夔 州(巫山),《夔府书怀》诗“绝塞乌蛮北”,《白帝城 楼》诗“城高绝塞楼”可证。蔡琰《胡笳》:“塞上黄蒿 兮,枝枯叶干。”庾信诗:“秋气风云高。”汉武帝《论 淮南王书》:“际天接地。” 【钱笺】江间汹涌,则上接风云;塞上阴森,则下连波浪。
此所谓悲壮也。
江间波浪兼天涌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 ,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 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 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 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 沉。
◆文本注释
“江间波浪兼天涌”——虞炎诗:“三山波浪高
。”《庄子》:“道兼于天。”
《又呈吴郎》(767)
•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 《登高》(约767年)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文本注释【钱谦益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李密《感秋》诗:“金风荡佳节,玉露凋晚
林。”沈约诗:“暮节易凋伤。” 阮籍诗:“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 林。” 【钱笺】《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宋 玉以枫树之茂盛伤心,此以枫树之凋伤起兴也。
☆巫山巫峡气萧森——梁元帝诗:“巫山巫峡长。”张协诗:
《秋兴》八首
杜甫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 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原名子阳城,为西汉 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所建。白帝城是观“夔 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 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 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 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古诗“悲秋”传统
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 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 春。”
欧阳修《秋声赋》: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 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wò)然丹者为槁木 ,黟(yī)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 秋声!”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 天地之间充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 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 ;“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八首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 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 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 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 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 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特别是《望岳》中“会当凌绝顶 创作:这一阶段 ,杜甫写下了《望岳》、《画鹰》、《房兵曹胡 马》等名篇,预示了这位青年诗人将来在诗歌史 上的前途和地位 ,一览众山小”两句,展示了杜 甫阔大的胸襟,积极进取的精神。
☆《 望 岳》(约740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
江间波浪兼天涌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颈联由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秋景触动的羁旅 情思;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 ,“孤舟”承“江间”句。
“漂泊西南天地间” 的十一年,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留下 的作品有430余首,占其《杜工部集》存诗总数(1400首)的三分 之一以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荒楚郁萧森。” 【钱笺】《水经注》: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
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 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节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___《兵车行》
•
朱门酒肉嗅,路有冻死骨。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约751年)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4年身经丧乱,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诗史诗篇: 北迁羌村(755)——宁武投效(756)——陷贼 居京(756)——潜逃凤翔(757)——出仕左 拾遗——贬华州司功参军(758)——弃官赴秦 州(759)——《月夜》、《春望》、《北征》 、《羌村》、《三吏》、《三别》
唐代区域地图
《春望》(757年) • 杜甫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4.漂泊西南时期(760—770)
人生最后的11年:“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49岁——草堂生涯(760) 50岁——入严武幕(761) 50岁——检校工部员外郎(761) 55岁——移居夔州(766) 57岁——漂泊荆湘(768) 59岁——卒于水舟中(770)
◆唐朝政治形式的变化(安史之乱前夕) A土地兼并加剧 B军事形式变化(边防驻军增多,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玄宗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亲佞远贤 D宦官专权日甚
★杜甫长安的生活处境
• ☆生活困顿、寄人篱下:
•wenku.baidu.com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 ☆ 身体困顿、病痛饥寒:
•
杜甫草堂——少陵草堂
一、杜甫经历及思想
★杜甫人生经历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6)35岁前 “群书万卷常暗诵”——吴越、齐赵、梁宋三次漫游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744、745)——《望岳》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作者晚岁心境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 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 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 ,悲壮苍凉,意境深闳。既抒发了诗人漂泊之感 、故国之思,也深深地寄托着对李唐王朝盛衰的 感叹与悲哀。
◆诗题——“秋兴”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杜甫《登高》: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文本浅析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并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语汇密重,用“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 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 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明·王嗣奭[shì]《杜臆》
《秋兴》八章,以第一起兴,而后章俱发隐衷, 或起下、或承上、或互发、或遥应,总是一篇 文字。
又云:首章发兴四句,便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 象。后四句、乃其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后 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