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之道 五行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道家100条养生法

道家100条养生法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47 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 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和健康理念。

在古代,人们认为养生是一种修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并介绍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和实践。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达到健康的目标。

中医理论中提到的“阴阳五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体的运行规律,并对养生提供指导。

1. 饮食调养:中医养生中,饮食调养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可以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食用温性的食物可以驱寒,食用寒性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毒。

合理搭配食材,根据个体的体质和需求进行饮食调养,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的流通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因此,调理气血成为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通过运动、按摩、针灸等方式,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保持身体的健康。

3. 疏通经络:中医理论中提到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它们贯穿全身,并与内脏和器官相连。

通过按摩经络,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舒缓疲劳,进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常见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拨罐等。

二、气功养生中国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姿势和意念来调和身心的养生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方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流传和接受的养生方式。

1.太极拳:太极拳是气功养生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缓慢而柔和的动作,配合深呼吸和意念的调节,帮助人们达到身心的平衡。

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呼吸和减轻压力。

2.八段锦:八段锦是另一种常见的气功养生方法。

它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可以调整呼吸和舒缓身心。

练习八段锦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淤血和湿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三、精神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的精神修养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帮助人们提升精神修养的方法:1. 冥想:冥想是一种集中注意力和调整呼吸的修养方法。

道家饮食养生之道

道家饮食养生之道

道家饮食养生之道
道家饮食养生之道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与自然共生,
强调精神意志的调控。

以下是几个道家饮食养生的原则:
1. 多样化食材:应该多吃色彩鲜艳的蔬果,如紫菜、红薯、胡
萝卜等,同时也要适量摄入谷物、肉类、豆类等食物。

2. 少量多餐:道家认为“五脏”需要经常供给营养,因此建议
每天分多次进食,让身体逐渐消化吸收,同时可以避免胃部负担过重。

3. 定时进食:道家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饮食也应顺应自然。

一般建议在清晨、中午和傍晚进食,与自然环境相符。

4. 饮食烹饪:要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减少
使用油炸、烤等深度加工食品。

5. 心境平和:饮食不仅关注于外在的物质摄入,还着重于内在
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因此,饮食时应该保持心境平和、愉悦,促进身
心平衡。

综上所述,道家饮食养生之道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强调
内在修养与外在生活方式的统一。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 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肝为刚脏。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五脏简介
元 派
➢肾的生理特性 肾主闭藏:封藏,亦曰闭藏,固密储藏,封固闭藏之谓。肾主
封藏是指肾贮藏五脏六腑之精的作用。封藏是肾的重要生理特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肾藏 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肾主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人之生身源 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 肾精充则化源足。“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五脏简介
元 派
➢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
脾气维持脏器的相对位置。 2、脾喜燥恶湿。,脾主湿而恶湿,因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称为
“湿困脾土”。“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肝的生理特性 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抑郁,遏止阻滞。肝为风木之脏,
谢谢观赏
归元派归 元 派

冬季养生特点
元 派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 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 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 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 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 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 肾的养护。
归元派归 元 派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国学文化 儒 释 道

葛洪的三十条养生之道

葛洪的三十条养生之道

葛洪的三十条养生之道 日本森下敬一博士曾言:“长生不老是不存在的幻想,但延长我们的寿命却是真实的。

延长寿命的理论和方法尽管很多,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却是公认的,即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可以延长(或缩短)人的寿命。

”而这种思想,最早却是由东晋著名道学家、思想家、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来的,他明确地说:“寿命在我,而不在神仙。

”养生之道,其“诀在于志”,寿命不取决于天命、富贵,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原则,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量调查表明,只要人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预防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从而延长自己的寿命。

这正是葛洪所说的“养生以不伤为本”、“身体不伤”方可延年的基本理念。

这种养生理念的科学性已经为长寿生物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所一再证实。

葛洪的养生理念是建立在调节日常的生活之中的,他从预防为主的角度,首先提出了“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论点,具体论述了伤身的十三个方面,即“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

这十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如果伤之太久,都会影响寿命。

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凡言伤者,亦不便觉而,谓久则寿损耳”,“积伤至尽则早亡”。

葛洪针对这不知不觉而容易产生的“十三伤”,制定了“不伤身”的“养生之方”三十条,其内容如下:唾t u ò不及b ùj í远yu ǎn ;行h áng 不及b ùj í步b ù;耳ěr 不b ù极j í听t īng ;目m ù不久b ùj i ǔ视s h ì;坐z u ò不b ù至z h ì久j i ǔ;久j i ǔ卧w ò不及b ùj í疲p í;先xi ān 寒h án 而ér 衣y ī;先xi ān 热r è而ér 解j i ě;不b ù欲y ù极j í饥j ī而ér 食s h í;不b ù欲y ù极j í渴k ě而ér 饮y ǐn ;食s h í不b ù过g u ò饱b ǎo ;饮y ǐn 不b ù过g u ò多d u ō。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通过调整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五行理论和四季调和是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文将探讨五行与四季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养生来实现身体的平衡。

一、五行与四季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包括木、火、土、金和水。

每个物质和现象都可以归类到其中一个元素中,这些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和生克关系。

与五行相对应的是四季:春季对应木,夏季对应火,长夏对应土,秋季对应金,冬季对应水。

五行与四季之间相互映照,相互制约,彼此关系紧密。

二、春季养生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也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季养生应以舒肝解郁为重点。

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生菜、芹菜、苹果等,以滋养肝脏。

同时,也可适量食用一些适应春季气候的温中除湿的食物,如花菜、茼蒿等。

在保持适度运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温,避免过度出汗。

三、夏季养生夏季对应五行中的火,这个季节阳气最旺盛,容易伤津耗气。

夏季养生应以清热解暑为重点。

饮食方面,可多喝一些利尿消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藕汤等,以帮助身体排除湿热。

同时,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保持适度的户外活动,同时避免暴晒,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很重要的。

四、长夏养生长夏是中国地域气候的独特季节,对应五行中的土。

在长夏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养护脾胃和湿气。

在饮食方面,宜多吃些花生、山药等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同时少食用油腻、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度差异,防止感冒和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五、秋季养生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是收获的季节。

秋季养生应以润燥养肺为重点。

饮食方面,可适当多吃一些滋润肺部的食物,如石榴、蜂蜜等。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尽量避免过于剧烈和激烈的运动,以免伤害肺部。

六、冬季养生冬季对应五行中的水,是一个养生利冬的季节。

在冬季养生中,人们应该注重保暖和濡润肌肤。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

1.修补免疫系统
舌顶住上颚、舌尖要顶住上门牙,然后轻轻的把肛门提起。

调整呼吸:吸气时要默念“静”这个字,呼气时要默念“松”这个字,吸气和时候相当于头部静,呼气的时候相当于头部松,然后再吸气的时候面部静,再呼气的时候面部松,每天坚持中桩半个小时,就会很少感冒。

这一天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精力都会特别好。

中桩减肥,高桩增肥。

低桩九十度,减肥效果更好,低桩用于武术训练,中桩用于养生训练。

高桩对于老年患者、慢性病的一种恢复的训练。

收势对治疮特别好、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非常好,收腹、提肛、脚要抓地。

保持三分钟
2.鼻腔调节技法——不感冒,不流鼻涕
深吸气,夹紧鼻翼,憋住,喷
2.驻颜术
首先要和意念配合。

布气磨面,把那个气灌注双手。

双手用力摩擦,双手越来越快,越来越热,然后覆盖在面部,保持三分钟,力度在适中。

不要把感觉停留在表皮,三分钟之后再转一个意念,想到自己的面部已变成12岁以前,然后又过了三分钟,自内而外的缓慢的画圆弧九周,很慢地,轻轻贴到面部。

3.睡眼
睡觉之前要烫热水澡、烫半个小时。

感觉背后有热感的时候。

4.辟谷,辟除五谷。

对于癌症和糖尿病、心脏血管。

皮肤的美容,辟谷期间在洗冷水澡。

能够减肥,一般是十五到三十斤。

十五天左右。

五谷即粟(稷)、豆(菽)、黍、麦、稻。

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俗名分别指:黄米、谷子(北方俗称小米)、水稻(俗称大米)、小麦(制作面粉主要用料)、豆类。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五行养生之道如何调节五脏功能

五行养生之道如何调节五脏功能

五行养生之道如何调节五脏功能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它描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五个内脏器官:肝、心、脾、肺、肾。

而调节五脏功能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通过介绍五行养生之道,探讨如何调节五脏功能,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1. 木:肝的调节木代表春季,以及与肝脏相关的脾胃功能。

要保持肝脏的健康,首先要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其次,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保持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

另外,适度的运动也对肝脏的调节很有帮助,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如散步、慢跑等。

2. 火:心的调节火代表夏季,以及与心脏相关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需要控制情绪的波动,避免过度激动或过度压抑。

此外,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

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如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舒缓压力,调节心脏功能。

3. 土:脾的调节土代表季节中的长夏和季节的变化,以及与脾脏相关的消化系统。

要保持脾脏的健康,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过食油腻和冷饮,同时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定时。

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脾脏功能。

此外,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推荐一些舒展身体的运动,如瑜伽或太极拳。

4. 金:肺的调节金代表秋季,以及与肺脏相关的呼吸系统。

要保持肺脏的健康,需要定期参加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肺脏的功能。

此外,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环境,减少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助于维护肺脏的健康。

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和花生。

5. 水:肾的调节水代表冬季,以及与肾脏相关的生殖和泌尿系统。

要保持肾脏的健康,需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此外,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的摄入,避免过量饮酒,对肾脏的健康有益。

另外,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之法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之法

五行养生之法
古人认为,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运行,不仅与自然界的活动有关,与人的寿命长短也有很大关系。

因此,古代养生家提倡“遵五行而生,逆五行而损”的养生规律。

五行养生之道,首先要从自我调摄呼吸开始,按照五行方式运气,区分四季寒暑,采取不同的方法。

具体为“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闭。

秋定知金肺润,冬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飧。

”古人认为,通过练习,最终可达“神和形安,气满丹田,耳聪目明,身强体健”的功效。

练习时,仰面平卧,两臂轻放体侧,双手握拳。

先进行深吸气,在吸至将满未全满之际,用口缓缓吐出,每次吐气,在吐完与未吐完之际,将气咽下,然后,再开始吸气,反复调摄吐纳。

要注意,每次吸气时,要伴随提肛收腹的动作,以使浊气上升,而吐气之时,伴以鼓腹松肛,以使清气下降。

长期练习,能促进全身气机畅通,气血贯通,养精蓄锐,固守元神。

这样,御外邪于机体之外,即可延年益寿。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虽然道教的养生方法并不神秘,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从入门功夫讲起。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的养生之道,希望你喜欢!道家的道法自然养生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依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医订下了养生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原则,在养生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

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而日常生活,则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仅指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也要有节制。

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指出:“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他是将一切生活节制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道家的丹道养生术丹道,古称至道(轩辕黄帝时期)、大道(老子时期)、医道(见于《黄帝内经》),异名而同指。

丹道一词,自东汉东汉魏伯阳真人著《周易参同契》,始大行于世。

丹,比喻无极和太极,指代宇宙的真空本体;同时,丹比喻人体的精气神,特指自性。

“丹”不是有形有象的一个物体或是气团、光点之类——世人见解大误。

所谓丹道,就是以自身“精气神”为基本修炼元素,以性命双修为修炼途径,最终大彻大悟并复归无极而太极之道体的具体学术。

它以对人体自身性命的探索为核心,包囊了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易学、科学、艺术、天文地理等人类文化精华。

丹道养生长寿术是中国道家的一大发明,是中国道家对全世界的一大贡献,道家丹道养生长寿术经历上千年发展,已经充分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改造修道者人生观,建立新行为模式道学不仅有一套人生观,而且有系统的社会伦理观。

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中和之气象,便是“载道之器”,可以授予内丹法诀,使之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导读:本文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

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随留学网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学习道教的养生之道吧!【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

(2)“断缘”。

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

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

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道以治身,佛以治心,儒以治世。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道家养生文化最为丰富。

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道家先哲渴望掌握生命规律、延长寿命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为中国养生学作出了让世人瞩目的独特奉献,随着现代养生科学的开展,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其文化内容和价值逐渐被揭示和肯定。

它以其系统而博广的义理,为人们阐释了一种科学的保健养生观。

道家的养生观是一种自然之道的养生观,是顺应自然、适性重生的生命观,重视精神养生,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老子的自然观, 如道生一, 冲气以为和, 道法自然, 神形合一, 守静笃,不妄费, 保精气等见解,都对医学的阴阳学说和人与自然一体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道家的养生观的形成起到了抛砖引玉、积极推动的作用, 是道家养生思想的先河和开创者, 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集中表达。

道家的养生思想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的方法到达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一种养生观。

1 . “道法自然〞“天人相应〞的养生观老子认为,“道〞及由它而派生的天地万物按其本性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并非人为如此的。

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力求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如果人与自然失去平衡,就可能发生疾病,导致衰老。

所以,老子在养生上竭力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的观点,即在物质世界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过程生生不息。

这一切就是现实本身所具有的自然规律--道。

可见, 任何人和事物都离不开道,这里的道既指事物发生开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又是指的客观世界本身。

五行养生法——精选推荐

五行养生法——精选推荐

五行养生法左峰教授系家传21代的中医、国家传统疗法师、中华百绝奇人奇才、全真21代掌门人。

他是五行自然养生法的研发创始人,其相关讲授内容经选择、补充,由秋水先生编辑成册。

本书为内部资料,部分内容须经面授示范方可掌握,部分方法的实施须具有功力方可奏效,因此而不得翻印,其秘方绝术不得外传。

序言五行养生法源于传统医学中的五行自然疗法,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学问。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归于五大类,即木、火、土、金、水,以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用以调整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归自然人之自然,自然之人归于自然,爱护大自然并走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回归大自然,永远是一个维护健康的口号。

天、人原本是合一的,由于后天七情六欲的干扰,环境、食品、水源、空气等污染,使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发生了缺损,渐而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衡和五行失衡,引起一系列疾病反映。

今天推出五行养生法就是为了使人类重归于天人合一的境界,运用自然方法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延年益寿。

五行养生法是运用五行学说说明人体和自然万物在属性上的内在联系,据以调整人体、保健身心、祛除疾病的方法。

愿更多的人由它而受益,得以享受健康愉悦的生活。

五行养生法简介我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于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上工治未病”,即通过相应的方法预防尚未发生的疾病和治疗处于萌芽的疾病。

至今,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对待疾病的理念,已经从医治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

于是,调理身心、延年益寿便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旋律;健康管理将是医疗事业的永久的课题。

健康管理,是对危害个人和群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预防、调理、消除,采取有效地措施、方法和手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这是人们的迫切期望。

社会中,过去曾有“人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说法,当今则普遍认为“人不患贫而患疾病”。

国内多项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居民的身体状况正在逐年下降,人均寿命有所增加,但长寿并不长乐—健康欠佳疾病缠身。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在道家养生性命双修中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身体力行的练功,千百年来没有那个人不真心修炼就会功夫的,无真师亲传此功是无法达到真境界的。

道家性命双修历来讲的是口传心受,就当今而言也是传真修之人。

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到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

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

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

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

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

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 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

道家所谓的抽坎填离,使后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阳,填到离中一阴里去。

原来后天的离南坎北,就变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

这就是道家的所谓抽坎填离,又谓坎离交垢,使后天返还先天。

养生真假李一“养生大师”的光环逐渐褪去。

张悟本“养生大师”养生神话终于破灭。

养生就是养心养身!养生无处不在,道法自然。

养生受追捧。

养生长寿之道德乃根也!”、“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做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寿延年。

修德,志为首,培养自己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修德,业为贵,要有言行一致的敬业精神。

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

身心康泰-道家的养生之道

身心康泰-道家的养生之道

身心康泰-道家的養生之道*导读:談到道家的養生之道,一般人很容易將它與道家的修煉混為一談,早期談到道家的修煉,為求羽化成仙,注重導氣之術,更至參星禮斗,……談到道家的養生之道,一般人很容易將它與道家的修煉混為一談,早期談到道家的修煉,為求羽化成仙,注重導氣之術,更至參星禮斗,守庚申,服丹砂等等。

其實真正道家的養生之道,乃求身心康泰。

這在道家經典也有詳盡記載,就我個人所推崇者即莊子(道家稱南華真經)內篇.養生主,其文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其中所謂「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以白話來說即:順著自然的督脈循虛而行以為常法,這樣就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身體,可以享盡天年。

以下就順此脈絡來論述-道家的養生之道。

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

他們的學術思想在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道家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循環的規律。

《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就是關於道的具體闡述。

所以,人的生命活動合於道而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使人長壽,這是道家養生的根本觀點。

當然,所謂符合規律,當中有陰、陽、動、靜、四時、五行等。

而前面所講「緣督以為經」即順著自然的督脈循虛而行以為常法,即包含合於陰、陽、動、靜、四時、五行等自然規律,這樣就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身體,可以享盡天年。

道家關於陰陽之論者最為詳盡,與養生之道更密不可分,參同契所謂「物無陰陽,違天背元。

」與「坎男為月,離女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體不虧傷」者是。

取坎中之真陽,填離中之真陰,便成純陽之乾,而為長生之基。

用現代的觀點來看,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

道家秘传养生功

道家秘传养生功

道家秘传养生功道家秘传养生功据说是由武当山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所创。

此功法结合了中医阴阳五行平衡和奇正相生学说。

整套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强身健体。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秘传养生功,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功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这个方法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最管用。

道家的修炼养生之道第一,是“吃”的内容、形式,素食为好,烹饪以粥为善。

在道书《积功归根五戒》中提出的第一戒律就是不得杀生,第二戒是不得荤酒,所以道士的饮食习惯是食素。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

《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

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乃: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

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

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

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

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

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

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

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

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

玄中子言: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

乃: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

《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

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

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

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之道五行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之道五行养生之道,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之道五行养生之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中国养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我国文明史的记载大都始于黄帝,《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养生(包括医学)为题的著作。

其后老庄、孔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养生著述,逐渐形成医家、道家、佛家、儒家四大养生学说体系。

因此他们的学说包含更多的养生内容。

顺乎自然: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

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五行养生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第二十一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四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六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第五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第三十八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第五十四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