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流派(网站)

合集下载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规则、功能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

这两个流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以及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是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关注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有索绪尔、布洛赫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形式主义派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规则和结构,揭示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功能派是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功能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尔库斯、哈贝马斯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功能派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形式和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寻找语言的普遍规律。

功能派主要采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功能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密切相关,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研究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功能派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是两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关注语言的内部规律;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

在西方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和概述。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的结构是决定其意义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则和模式。

其中,最知名的结构主义学派是索绪尔学派和布洛姆菲尔德学派。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是通过某种生成规则产生的。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的产生过程是基于一系列规则和转换的,这些规则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和查尔斯·菲尔。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

与其他流派不同,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传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理解。

格里姆斯学派和奥斯丁学派是语用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交际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化研究是一门关注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和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关注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数据的分析,揭示语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威廉·拉布学派和米哈伊尔·巴哈京学派是语言变化研究的重要代表。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学派包括华兹沃斯学派和拉布学派。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语言学流派专题知识

语言学流派专题知识

构造主义语言学阶段性小结
1950年代:构造主义旳时代 研究对象:作为人类行为旳语言 研究范式:发觉程序+分布理论(如音位
旳描写) 哲学基础:行为主义 关心旳是对语言本身旳构造和系统旳描写 就语言而研究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构造主义语言学旳三个流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建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两者旳关系体现为:“外部语言学首先引起内部 语言学问题,继而成为内部语言学旳承载,内部 语言学则不失时机地转化为外部语言学旳前提。 内部语言学涉及言语体系旳恒定方面,它超越时 间和空间等诸多原因旳影响,是语言抽象旳部分; 外部语言学则观照语言旳动态方面,受制于时间 或空间,是言语体系旳具象旳部分。”“没有外 部语言学我们便不可能聚焦于内部语言学,便不 可能了解那种抽象旳‘一般’旳存在,而没有内 部语言学,我们便无从感知理论形态与实际中具 象旳言语之间旳关系,便无从实现理论旳升华与 转化。”
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任美国科学增进会委员、
美国科学院和文理科学院院士。他在29岁时出版旳《句法 构造》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旳思想,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
语言学中旳地位。由他主持开发旳人机对译系统采用了转
换生成语法原理,成功地实现了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旳人机对译,被广泛用于国际会议旳同声传译。他后来提
构造主义语言学旳三个流派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这个学派最主要旳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他于1933年出版旳《语言论》宣告了美国构造主义学派正式诞生。布龙 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制定了语言构造旳基本原则和措施,成为这个学 派旳理论指南,所以有人称该学派为“布龙菲尔德学派”。

2024版西方语言学流派课件

2024版西方语言学流派课件

西方语言学流派课件•引言•西方语言学流派概述•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西方语言学流派的比较与评价目录引言1 2 3研究语言本质追溯语言学历史培养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目的和背景课件范围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语言学流派应用和实践方法论和研究方法课件探讨各流派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包括语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和技术。

西方语言学流派概述历史背景与发展古希腊罗马语言学西方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的语言学家主要关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研究。

中世纪语言学中世纪时期,语言学成为经院哲学的一部分,语言学家开始研究语言与逻辑、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文艺复兴至19世纪语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古典文献和语言的起源,19世纪则出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结构主义语言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语言的意义来自于语言内部的结构关系。

功能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关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强调语言的使用与语境密切相关。

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赋的一部分,语言习得是通过掌握一套生成语法的规则来实现的。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语言的习得、使用和理解都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语言学的影响与贡献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语言学思想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索绪尔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等核心观点,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强调共时性研究,即研究语言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状态,而不是历时性变化。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其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的类别和流派一、语言学的类别的要求从哪些角度去认识?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于是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类。

关于语言学的类别,要注意以下几个分类角度:一是功能角度,二是研究对象,三是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分类。

一般主要是从功能角度给语言学分类。

从功能看,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其余角度的分类,我们这里综合在一起介绍。

由于分类角度不通,一门语言学科可以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中。

例如现代汉语从功能看属于理论语言学,从对象看是专语语言学,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是共时语言学。

(一)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1.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专语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与运用。

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的性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在学科体系的地位等。

我们课程性质,就是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再细分,可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语义学等,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性质。

2.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目的材料,要吸收应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接受普通语言学的指导,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专语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

它可以研究某种具体的语言,如研究汉语,叫汉语语言学,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叫英语语言学。

语言学主要学派(MainschoolsofLinguistics)

语言学主要学派(MainschoolsofLinguistics)

语言学主要学派(Main schools of Linguistics)12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12引言-弗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1857 ~ 1913)是“现代语言学”和“一把现代学科硕士的父亲。

”他的重要思想是语言学中的语言学收集(1916),这是由他的学生巴利和A. Sechehaye发表C.。

索绪尔认为,语言单位是一个标志。

语言符号的统一,不是一个符号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他称之为概念所指与能指的声音形象。

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两个。

首先,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其次,语言符号是由能指的线性性质。

索绪尔做了一个区分语言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因为它是一个连贯的、可分析的对象。

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历时与共时研究的区别是索绪尔对普通语言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12.1布拉格学派12.1.1介绍布拉格学派有特别重要的三点:(1)它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它可以利用完全可控的材料进行调查。

(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认为孤立地看待任何语言的任何元素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分析或评价。

换句话说,之间有功能性的对立。

(3)它把语言看作是使用它来为社区执行一些基本功能或任务的工具。

12.1.2音韵学和语音的对立布拉格学派最著名和最著名的是它对音位学和语音学和音位学的贡献,它对语言学的最重要贡献是它从功能的角度看语言。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Trubetzkoy认为语音属于言语,而音位属于语言。

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音位”这个概念,作为声音系统的抽象单位,不同于实际产生的声音。

在分类的区别特征,他提出了三个标准”(1)对整个系统的对比关系(2)对立分子之间的关系(3)他们的辨别力这些对立可以概括为:(1)双边反对(2)多边反对(3)比例对立(4)孤立对立(5)对立(6)渐进对立(7)均等对立(8)中和对立(9)不断的反对12.1.3功能句子观(FSP)1。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知识精讲之语言学的派别精选全文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知识精讲之语言学的派别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知识精讲之语言学的派别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知识精讲之语言学的派别1.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

奠基人为19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

(1)方法: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2)意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3)局限性:它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2.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初语言学进入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1)索绪尔语言理论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很多小系统组成;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性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意义索绪尔的学说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20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的学说为基础。

欧洲语言学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

(3)30年代有三个学派A.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B.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C.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4)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创始人是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和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该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语言论》一书的作者布龙菲尔德。

该派主张用共时研究的方法,通过可以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

(5)结构主义学派的贡献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的方法。

不仅对语言学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研究。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这是受到索绪尔(F.De.Saussure)语言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世界三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主要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1899-1965)。

早期的理论家还有H.乌尔达尔(1907-1957)和V.布伦达尔(1887-1942)。

该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是北欧的一些语言学家,活动地区基本上限于哥本哈根,学派的机关刊物是创刊于1939年的《语言学文献》。

该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

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glossematics"(语符学)。

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其后因乌尔达尔到希腊工作,学派的理论工作由叶尔姆斯列夫承担。

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

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

叶尔姆斯列夫主张以经验主义原则和演绎法看待语言,一方面认为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是互补的,可以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
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姆菲尔德、哈里斯和卡内基学派。

他们主张所有语言都有一个结构性组成,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组成部分来理解这种结构。

2.生成语法学:生成语法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
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法规则的内在结构。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乔姆斯基、查姆斯基和洛卡斯。

他们主张语言是由内在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并且这些规则可以解释语言的所有特征。

3.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使用。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哈林顿、哈斯和哈利德。

他们主张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使用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4.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莱克夫、福瑞和克罗格。

他们主张语言是认知和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认知机制来建立的。

这些语言学流派各有特点,但它们都试图解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现象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新的研究和技术的出现,语言学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西方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复杂系统的学科,也是一种描述、掌握和理解语言的方法。

它不仅研究如何使用语言和词汇,还研究如何表达意思和理解语言的特点和规则。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种开始讨论语言学的流派了,迄今不断发展和发现新的流派,形成了一个种类繁多、发展复杂的西方语言学流派。

其中,最早的流派是古希腊的古典语言学流派,以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为代表。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言语,还包括意义和逻辑。

与古典语言学相比,现代语言学流派更加重视语言和文字的语音、发音和文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更少关注意义和逻辑。

现代语言学流派有古典语言学流派和现代语言学流派,它们恰好形成了两个主要的分支,即形式语言学流派和函数语言学流派。

形式语言学是一种“内部”的研究方法,专注于语言的组成部分,如单词,词组,句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理解语言结构及其组成关系。

由19世纪犹太学者赫夫曼(Heinrich Herman)首创的犹太语研究学派是当今最重要的形式语言学流派之一。

犹太语研究学派不仅鼓励对语言的描述,而且要求你熟悉语法规则,弄清它们的细节,然后才能将它们投射到其他语言中。

运用函数语言学的办法,是把语言的理解视为一种能够发挥其功能的工具,从“外部”,尤其是社会和文化角度分析语言。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重视语言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流派,即社会语言学流派,它由史都华姆(Edward Sapir)和乔治尔(Benjamin Whorf)创立,认为语言是塑造社会结构的一种手段和表达方式,它与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利益有着重要联系。

语用学流派则把重心放在描述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功用,他们认为语言的实际用法将超越抽象的文法规则,以具体的情境为基础,而这正是语用学流派关注的:它不仅关注语言的文法结构,还关注它是如何在实际用法中表现的。

综上所述,西方语言学流派繁杂而复杂,从古典语言学流派,现代语言学流派,形式语言学流派,函数语言学流派,社会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流派等等。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可以分为多个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洛姆菲尔德。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系统,它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互相作用。

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词汇、句法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现象向分析语言结构的转变。

2. 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姆斯基。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天赋能力,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包括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生成的转变。

3. 语用学语用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格里斯。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目的是传递信息。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的情境、语言交际的效果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的转变。

4.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卡特。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使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方面,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语言规范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总之,语言学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单一的研究语言结构向多方面的研究转变,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一、术语解释1.经验主义(empiricism)it is an approach to psychology which st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theory must be related to observable facts and experiments, or which states that all human knowledge comes from experience. Empiricism contrasts with the view that many forms human knowledge are in-born or innate.2.理性主义3.行为主义(Behaviorism)it is a theory of psychology which states that human and animalbehavior can and should be studied only in terms of physical processes, without reference to mind. It led to theories of learning which explained how an external event (a stimulus) causeda change in the behavior of an individual (a response), based on a history of reinforcement. Itwas used by some psychologists like Skinner to explain first language learning, but these explanations were rejected by adherents of generative grammar and many others.4.词素(Morpheme)it is a form that has no phonological commonness with other forms. Forexample, “poor John ran away” has 5 morphemes (4 words) “poor”“John”“run”“a ”“way”, which are the ultimate constituents. It is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in a language. A morpheme can’t be divided without altering or desovying its meaning. But it can have grammatical functions. For example, in English the-s in she talks is a grammatical morpheme which shows that the verb is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present-tense form.5.归纳和演绎(Deduction and induction)Deduction: an idea that you reach about the truth of sth by using information that you already know is true, or the process of reaching that idea.Induction: a way of reasoning in which you arrive at general ideas by considering particular examples.In composition, two ways of presenting an argument are sometimes contrasted: reasoning by deduction and by induction. Reasoning by deduction proceeds from a generation to particular facts which support it, where as reasoning by induction involves moving from particular facts to generations about them.6.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It is that the categories and distinctions encoded in onelanguage system are unique to that system and incommensurable with these of others.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 was strongly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s Sapir and Whorf that the way people view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partially by the structure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as Whorf said that the linguistic system is part of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mankind.7.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The point of Sapir-Whorf’s linguistic determinism is thatone’s thinking i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his native language because one can only perceive the world in terms of the categories and distinctions encoded in the language. That is to say, the way people view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wholly by the structure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Human being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ular language servicing as medium ofexpression their society.8.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it is the study of how sentence is in spoken and writtenlanguage from larger meaningful units such as paragraphs conversations interviews etc. for example, discourse analysis deals with: how the choice of article pronounce and tenses affects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cour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terance in discourse; the moves made by speakers to introduce a new topic, change the topic, or assert a higher Role Relationship to the other participants. It is sometimes called Conversational analysis.9.符号学(siminology)it is the theory of science the analysis of system using signs or signals forthe propose of communication(semiotic systems). The most important semiotic system is human language, but there are other systems, e.g, sign language, traffic signals.10.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it describes how a language is actually spoken and /orwritten, and doesn’t state or prescribe how it ought to be spoken or written. Saussure’s separation of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 into two defined spheres of interest, earned him the reputation of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structural linguists.11.心智主义(mentalism)it is the theory that a human being processes a mind which hasconsciousness, ideas etc., and that the mind can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body.12.现实主义(positivism)it is a philosophic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characterized by an emphasis on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the only source of knowledge and designs to rebuild society on the bases of “positive knowledge” as a variation of empiricism, among the basis ideas of positivism are the idea that the world is orderly that all nature phenomenon of nature causes and that nothing is self-evident, but the laws of nature can be discover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Although few people nowadays subscribe to all of these beliefs, some depel of positivism characterizes most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all phenomenon, including language learning, logical positivism as a scientific type of positivism that rejects as meaningless all statements that cannot be empirically verified.二简答1.刺激与反应理论It is a learning theory associated with B. F. Skinner, which describes learning as the formation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responses. A stimulus is that which produces a change or reaction in an individual or organism. A response is the behavior which produced as a reaction to stimulus. Reinforcement is a stimulus which follows the occurrence of a response and affects the proporbility of that response occurring or not occurring again. Reinforcement which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a response is known as positive reinforcement otherwise is calle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If no reinforc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 response the response may eventually disappear. This is known as extinction. If a response is produced to similar stimuli with which it was not original associated this is known as “stimulus generalization”.Bloomfield used an example to explicate the S-R theory. Suppose a boy and his girlfriend are taking a walk. The girl is hungry and sees apples on the tree, she makes some sounds and the boy jumps over the fence, climbs up the tree, picks an apple and gives it to the girl, the girl eats it. And the 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3 parts: 1. The practical event prior to the act of speech; 2. Speech; 3. The practical event after the act of speech. In 1, the sight of apples on the tree, and h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y constitute the speaker’s stimulus. In 3, the boy’spractical acts are called the nearer’s reaction. The result of the girl’s act of speech is that she got an apple without having to get it from the tree herself.2.天赋假说(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it is a theory held by some philosophers and linguistswhich says that language is somewhat innate and tha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what they calls a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which is a unique kind of knowledge that fits them for language learning. That is to say, human knowledge develops from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ideas” which are in the mind at birth (i.e., innate), rather than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that ther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basic structure of language and how it is learned. This hypothesis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how children are able to learn language. The innate hypothesis approach to language is a reaction against behaviorism in psychology and empiricism in philosophy, making linguistics a branch of psychology.According to this view, Chomsky believes children are born with knowledge of the basic grammatical relations and categories, and this knowledge is universal. 1st, children learn their native language very fast and with little effort. 2nd, there are other facts that are puzzling if language is not innate. 3rd, the child learns the total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during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from limited exposure to speech.All these suggest that the ability to speak and understand spoken language seems to be a natural human activity.3.福斯的系统与结构(J. R. Firth’s System and structure)Firth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by takingup some of Saussure’s and Malinovski’s views, he carried forward their theories and put forth his own original points of view. Firth regarded language as a social process, as a means of social life, rather than simply as a set of agreed –upon semiotics and signals.Following Saussure, Firth held that language consists of two elements; system and structure. While structure is the syntagmatic ordering of elements, system is a set of paradigmatic units, each of which can be substituted by others in certain places. Thus, structure is horizontal and system is longitudinal.On the grammatical level, some sentences are the same, for example:John helped Mary; John met Mary. All these sentences have the “S+V+O” structure, where “helped”, “met”are elements of a system of verbs. Thus Firth pointed out that the system prescribes the position where linguistic elements can occur, i.e. the rules for collection. The structure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ordering, for these are relations of mutual expectancy between elements.4.共时与历时(Synchrony and Diachrony)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ynchronic study oflanguage and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Saussure.Synchronic approach which is the study of a language system at one particular point in time, while diachronic approach which studies how a language changes over a period of time.For example, we can cut a tree trunk in two ways: the longitudinal cut can stand for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for language, while a horizontal cut can symbolize the state of language at a certain time.Synchronic linguistic deals with the language system proper (itself), and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iachronic linguistic, which can be studied outside the language system.Without synchronic studies, there can be no diachronic studies. The only method for synchronic linguistic is to collect quantities of data from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nd to analyzed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reality.However, Saussure’s distinction of diachronic linguistic from synchronic linguistics is not largely accepted, because it is not easy to draw a sharp line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studies. 1. Languages are in a constant state of changing, 2. The language of any speech community is never uniform; 3. When a language changes,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one set of features are suddenly replaced by another set of features.5.功能主义语境观(functionalist context of situation)Malinovski believed that utterance andsituation are bound up inextricably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The meaning of spoken utterance could always be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The meanings are simply the human activities of specific time and place, and meanings come from the 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He distinguished 3 types of context of situation: 1. Situations in which speech interrelates with bodily activity, it means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not given b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ts referent, but by its functions. 2. Narrative situation he believed that narration can change the hearer’s social attitudes and emotions; 3. Situations in which speech is used to fill a speech vacuum-phatic communion, which refers to cases of language used in free, aimless social intercourse.In Firth’s view, meaning doesn’t simply cover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eanings, but is a large concept covering the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Firth’s study focus on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as Malinovski did. He defined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as including the entire culture setting of speech and the personal history of the participants rather than as simply the context of human activity going on at the moment, Recognizing that sentences are infinitely various, he used the notion of typical context of situation, it means that social situations determine that social rules participants are obliged to play. By context of situation, Firth met a theory of context of situation, each smaller one being embedded into a larger one, to the extent that, all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play essential parts in the whole of the context of culture.According to Halidy, “context of situation consists of 3 parts: “field”, “tenor”, and “mode””,i.e. field determines the selection of experiential meanings, the tenor determines theselec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s, and the mode determines the selection of texual meanings. So,6.T-G grammar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is also known as TG grammar. It is a theory of grammar which was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 Chomsky in 1957. It has since been developed by him and many other linguists. Chomsky attempted to provide a model for the description of all languages. A TG grammar tries to show, with a system of rules, the knowledge which a native speaker of a language uses informing grammatical sentences.Chomsky has changed his theory over the years. The most well know version was publishedin his book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in 1965. It is often refered to as the aspects model or standard theory. This model consists of 4 main parts:1.The base component, which produces or generates basic syntactic structures calleddeep structures;2.The transformational component, which changes or transforms these basic structuresinto sentences called surface structures;3.The phonological component, which gives sentences a phonetic representation so thatthey can be pronounced;4.The semantic component, which deals with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门跨学科科学,涉及语言的音韵、形态、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在语言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它们试图解释语言的起源、结构和功能,以及我们如何学习和使用语言。

本文将对一些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包括结构主义、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观点是语言的结构是固定且普遍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特征。

结构主义者相信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被描述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作用。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绪尔、布洛赫和哈里斯等。

在结构主义者的观点中,语言是受到语法和语义规则的约束的,这些规则决定了词汇如何组合成句子,以及句子如何表达意义。

他们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语法规律,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比较来揭示这些规律。

结构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非语言的使用和历史演变。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在人类心智中存在一种通用的语法结构,是所有语言的共同基础。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乔姆斯基和赫尔达利等,他们试图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和结构。

在生成语法中,语言的结构被看作是由一系列生成规则所描述的,这些规则可以生成句子的各种结构。

根据生成语法的观点,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由先天的语言结构知识所决定的,这种语言结构知识被称为“普遍语法”。

生成语法试图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揭示这种普遍语法结构,以便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本质和原理。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观点是语言和认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语言的结构和使用受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莱克夫和基特勒等,他们试图探索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认知的方式。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的产物,语言结构和语义规则受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制约。

2024版西方语言学流派[2]

2024版西方语言学流派[2]

2024/1/28
20
转换生成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语言习得研究
转换生成理论为语言习 得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和研究方法。
语言教学研究
转换生成理论对语言教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 进了语言教学理论和实 践的发展。
语言障碍研究
转换生成理论为语言障 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有助于深入了 解语言障碍的本质和治 疗方法。
词汇研究 古希腊罗马语言学家对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 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
2024/1/28
7
中世纪语言学
2024/1/28
拉丁语研究
01
中世纪语言学家主要致力于拉丁语的研究,包括拉丁语的语音、
语法和词汇等方面。
方言研究
02
随着拉丁语逐渐退出日常生活,方言研究开始兴起,语言学家
2024/1/28
方法论
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经验主义的研究 方法、重视语境和交际意图的分析。
特点
强调语言与认知的密切关系,关注语 言使用中的心理过程;重视语言的意 义和功能,而非形式结构;强调语言 的动态性和变异性。
28
认知语言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语言教学,提高学 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实地考察、语料分析、问卷调查、实验等。
2024/1/28
24
功能主义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在语言学领域,功能主义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语法、 词汇、语用等各个层面的研究,揭示语言在实际使用
中的规律和特点。
输标02入题
在翻译学领域,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 功能是翻译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翻译实践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在语言学历史上,有三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其中,___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人物。

1786年,他在加尔各答“___”宣读了一篇论文《三周年演说》,指出梵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包括德国语言学家___、丹麦语言学家___和德国语言学家___。

他们分别在1816年、1818年和1819年发表了重要著作,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对应规则和语音上的形式对应关系,并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对于确认印欧语亲属关系、了解民族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揭示语言间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根据格里木的解释,日耳曼语族中自成一体的三组音与更早的原始印欧语的发音进行比较,发现它们都曾发生过音变。

具体情况如下:原始印欧语的浊塞音b、d、g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塞音p、t、k。

例如,拉丁语中的duo(二)、genu (膝)在古冰岛语中变成了tveir、___。

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擦音f、th、h。

例如,拉丁语中的pater(父)、tu(你)在古冰岛语中变成了faðir、þu。

原始印欧语的送气浊塞音bh、dh、gh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浊塞音b、d、g。

例如,梵语的___(兄弟)在英语中为___。

___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法”,开创了构拟重建的方法。

19世纪中叶,历史比较语言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比较语言学王立(本站原创)西方学者在比较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时,发现它们的许多词发音大致相同或相关。

比如“二”,都有“t音”;“父亲”,都有“p”音。

扩大比较范围,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这不是巧合,而是规律。

根据这些语言的共同特征,提出了印欧语系的概念。

根据已知的特征,推测这些语言共同源出的原始语言——原始印欧语的语音形式。

英语“父亲”是father,与上边说的“p”不一样。

这是语音变化的结果。

原始印欧语的p变成了日耳曼语言的f,原始印欧语的"d"变成了日耳曼语言的"t"......一旦发生变化,所有的语音同样遵守变化规律。

大多数场合确实如此。

也有例外的情形,开始人们以为是规律不够科学,后来知道那些例外是受别的规律支配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风行于欧洲。

这是一门从欧洲产生的针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在我国古代新疆的吐火罗语,与意大利语接近,是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检验和挑战。

吐火罗语“牛”读“ko”,与梵语guah,德语kuh,英语cow和原始印欧语gwou同类。

然而吐火罗语在地理上是最东边的印欧语,它不属东方的S类语言,却属于西方的K类语言。

(根据“一百”一词的发音,以S开头的语言位于东部,叫S类语言,而以K开头的语言位于西部,叫K类语言。

吐火罗语“一百”读kant或kante两种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其它语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阿尔泰系分成突劂、蒙古、满-通古斯三个语族,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致性不如印欧语系那样简单。

这些民族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互相接触,语言的演化比较复杂,三个语族的共同词汇不多,便难以构拟原始阿尔泰语。

汉语古今语音发生了巨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中古有清浊对立(如b和p,g和k)现在普通话没有b和g,只有不送气的p,k与不送气的p,k的区别。

威妥玛式拼法不用b,g的方法正确,可送气符号太麻烦。

peking的P读如“拨”,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连标准音也是“泼”了。

汉语拼音方案的b、d、g是不送气的清音,使学习俄、法、意等语言的学生面对“不送气”摸不着头脑,其实汉语中就这么发音!中古只有平声,不分阴平和阳平,清音声母的字现在读阴平,如“诗”,浊音声母的字现在读阳平,如“时”。

在各大方言中,清浊音、韵母、声调的分合很不一致,历史比较语言学用于具体的一个场合可行,若全盘考虑就不那么简单了。

不少学者构拟了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如认为“各”读klak,有复辅音声母。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用保存下来的材料推断过去的语言规律和语音形式。

如果某一原始语言的特征在其子语言中没有被继承下来,构拟出的原始语言当然也没有那个特征,任何一种语言,方言都不完全一致,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都是一样,构拟一种单纯的整齐划一的原始语言,是否就说明某个地区乃至全人类是最初只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是有疑问的。

在历史研究上,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经过验证的理论,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汉藏语系各语言的关系是与中国历史密切联系的。

吐火罗语的使用者与灭阿卡德国家的古提人是同一种族,可研究者却说古提人属于闪族。

(《失落的文明:巴比伦》P.35)陕、甘一带“我”发ngĕ,本地老年人小时候的读书音也一样是ngĕ,与藏语第一人称单数说法nga是同源词,这是现实的证据,只看词典就失误了。

玛雅人跟“人”叫in,与中国多数地方的发音一样,跟普通话不同,这个词是玛雅人来自中国的又一证据。

不能用普通话代替古汉语来研究!俄罗斯语与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可以互通。

挪威语、丹麦语、瑞典语也可以互通。

这是由于不同之处有规律可循——由于历史的音变形成的差异,使用者有意无意地运用有关规律,就无师自通会外语了。

相比之下,汉语一些方言的差异倒比两种语言差异更大呢!这些事实,启示我们:成功的国际语充分抓住了语言规律,使之有利于我们使用。

学过大同语(Mondlango)之后,才会更深刻地领悟到大同语的先进性。

构拟出来的原始语言,只有历史的影子。

大同语却是现实世界的畅行无阻的通行证,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同语有大显身手的客观条件,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行动了。

学习笔记:结构主义语言学周五, 06/01/2006 - 17:19 — jing来源:∙杨再彪: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早期,索绪尔站在新语法学派的立场。

受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掀起的一种所谓"格式塔思想"影响,语言学界特别注重对语言,结构、系统和功能的研究,索绪尔对语言的观点逐渐与新语法学派发生了脱离,渐渐创立了自己一个新的学派—心理社会学学派。

“格式塔思想”转变了索绪尔当初的语言观,但由他所建立的心理社会学学派理论却直接来源于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学模式,而涂尔干的社会学学说又来源于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

心理社会学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而社会是由“观念的总体”构成的,观念又体现于人的心理,所以“社会事实”就是“集体心理现象”,语言就是集体心理现象。

1916年索绪尔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称《教程》)的问世,全方位革新了以前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语言学研究的不是各个要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的“结构”,指的就是索绪尔的“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方法(《教程》)区分语言的研究和言语的研究语言既是社会的,又是心理的,而心理总归属于个体。

以前人们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言语行为”,它分为语言和言语,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

言语包括说话者的意志组合(即心理)和语音表达,是次要的;语言是纯心理的东西,是在言语活动范围内人们的心理印象,是不依赖于个人的,是主要的。

因此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由言语构成;言语要产生表达效果,为人所理解,也离不开语言。

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属于社会部分的语言,而不是属于个人部分的言语。

指出语言研究就是要从所指和能指中找出它本身的价值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之所以这样有用,是因为它有价值。

语言的价值是在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对等关系体现出来。

通俗一点,所指就是概念,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语义(或内容),能指是音响形象,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语言形式。

一定的形式总是表示一定的语义,一定的语义要用一定的形式表达,它们之间是互相对应的。

正因为这样,语言才能完成交际的功能,体现出价值,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语言就是由所指和能指构成的符号系统。

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言语是个人的,言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时间阶段上的演变,言语是千变万化的东西,所以言语是属于历时的。

相反,语言是属于社会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比较稳定的,虽然语言在漫长的历史上有变化,但变化最终还是出自于言语上,所以语言可以看作静态的,共时的。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同时存在的语言的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是属于整个系统的逻辑和心理的关系,是最主要的,而把以前比较语法学所重视的历时研究认为是次要的。

确定语言成分的句段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聚合关系)语言各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分成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

一方面,在说话的时候,各个词(或称各个要素)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

这些个要素可能只有一个词,可能是一串词组成的句子。

总之,这些各要素之间结成的关系,就是句段关系。

句段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僻如句子层次分析、词组结构分析、词的结构分析等。

另一方面,在说话的时候,话语之外总是有一些东西出现在说话者的记忆里,这些在记忆里被唤起的东西,与说出的每个词(或称每个要素)有一些共同点相联系着,这种联系称联想关系。

联想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僻如名词的词形变化:复数、格。

动词的词形变化:进行体、完成体、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等都属于联想关系。

后来结构主义追随者把索绪尔的句段关系改称为组合关系,把联想关系改称为聚合关系,被人们所公认。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索绪尔之后,结构主义发展分成三个主要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学派。

三者都遵循语言符号系统理论,把语言看作语言学研究对象,把言语排除在语言学大门之外,这是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这三个学派的研究有各自不同特点。

概括地说,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注重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和分析。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研究成就在音位学,这方面成绩最突出是特鲁别茨科依。

他把音位定义为:在语言中相对立的不能分解为更小的辨义单位的成员。

这个定义从语音对立和辨义特征两方面相结合,今天看来一直是比较科学的。

他明确区分音今学和语音学。

指出:研究言语的能指的学科叫语音学,研究语言的能指的学科叫做音位学,语音学是纯粹的语音现象的研究,音位学是语言语音功能的研究。

特鲁别茨科依去世后不久出版的遗着《音位学原理))(有译为《音位学纲要)))是布拉格学派在音位学研究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着作。

哥本哈根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乌尔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他们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叶尔姆斯列夫的名着《语言理论导论》里。

叶尔姆斯列夫注意到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

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

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

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

认为语言学不同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研究语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常数,使之投射于现实语言中,不论有任何变化,都是适用的,永恒的。

他们极力拼弃以往语言研究中的归纳法,认为归纳只能寻找语言中的差异,而不能发现常数,只有演绎法才能找到常数。

而哥本哈根学派的所谓常数就是符号,认为只有符号是永恒的,所以要研究有关于符号的一切。

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着称。

这种理论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代表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又称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大师是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

两个人各写过《语言论》,都是语言理论的经典。

但他俩语言观有所不同。

萨丕尔持观念主义(或称心灵主义)语言观,主张把语言现象同人类心理、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强调语言有结构模式,语言的结构模式大大地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