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之历史比较语言学

合集下载

中外语言学简史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

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

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

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

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

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西方语言学史 重点

西方语言学史 重点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1.定义:又称比较语法。

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即共同始祖语)。

2.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条件(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1806年德国阿德隆《米特里达脱斯》五百多种语料[俄] 《全球语言比较词汇》近三百八十种语言材料(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英] 威廉-琼斯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

1807年[德] 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1808年德国学者施莱格尔(F. V on Schlegel)出版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认为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尽管这部书对语言科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但施勒格尔和琼斯一样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

3.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原因(1)方法基础19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引起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彻底变革。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从先进的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

(2)材料基础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由莱布尼茨开始的。

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学者和传教士进行。

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

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工作。

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做过分类的尝试。

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19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

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已经由搜集材料的科学变成整理材料的科学。

(3)直接原因。

促使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现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相似性。

西方语言学流派(网络收集〉

西方语言学流派(网络收集〉

西方语言学流派目录一、传统语言学 (1)(一)古希腊语言学 (1)(二)古罗马语言学 (2)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3)(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 (3)(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3)三、现代语言学 (4)(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4)(二)布拉格学派 (4)(三)哥本哈根学派 (5)(四)英国语言学派 (5)(五)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6)四、当代语言学 (7)(一)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7)(二)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 (7)(三)序位语法和层次语法 (8)(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8)(五)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 (9)语言学流派 (10)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 (10)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 (11)语言学流派布拉格学派 (12)西方语言学流派之转换-生成流派 (14)语言学流派社会语言学 (16)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17)语言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语言问题的研究。

中国、印度和古希腊,是语言学的三个摇篮,18世纪以后,俄国和苏联的语言学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在世界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限于篇幅,本书只介绍西方语言学的发展。

纵观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可将其大至分为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和当代语言学四个阶段。

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西方语言学史

西方语言学史

他利用他在世界上的崇高学术声望和广泛联 系,采用通信及其他方法调查世界各地语言, 得到各地学者、传教士、旅行家、外交官甚 至皇帝的支持,收集了大量语言材料。 在莱布尼茨的影响下,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 亲自主持了一项大规模的世界语言调查,并 编辑出版了《全球语言比较词汇》(17861791),包括280种语言。1800年,西班牙 传教士海尔伐斯出版了《各民族语言目录》, 包括300多种语言标本。

因为从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到人类的起源和演 化,再到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有很多类 似之处。于是语言学家从生物学中引入了历 史比较的科学思想方法,用来研究人类语言 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最直接动力是梵语的 发现。18世纪,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而学习 梵语,发现梵语有许多词语跟拉丁语相似, 二者的语法结构也很相似。这种远在亚洲的 语言与拉丁语的相似现象引起了欧洲学者的 兴趣,一些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梵语。
拉斯克等人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定理论方法 基础以后,一大批语言学家都用历史比较的 方法来研究语言,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其中对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是德国的施莱歇尔。他被认为是自然主义学 派的代表。 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1821-1868) 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印欧语言比较语法纲要》(1861)。


实际上格里木是受拉斯克的启发才确立语音演 变规律的,他在拉斯克发现的语音对应规则的 基础上,扩充了比较的语种和词语的范围,加 以系统比较,概括出一条条对应规律。如原始 印欧语的浊塞音b、d、g变成了日耳曼语的清塞 音p、t、k,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变成 了日耳曼语的清擦音f、th[θ]、h[x],原始印欧 语的送气浊塞音bh、dh、gh变成了日耳曼语的 浊塞音b、d、g。这种语音演变规律的发现有重 大意义和影响,它是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发展演 变是有规律的,后来学者研究印欧语言的亲属 关系时,都是以这一规律为研究基础的。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史》第三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四、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对比
西方 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 研究内容 构拟共同语—亲属 关系—描写语言历 史演变 研究视角 以“句”(形式、 意义)为单位,以 语法为主体

中国 以客观材料为依据,使 用严谨的科学考究法 音韵(古音校订古书)、 训诂(诠释经典著作)、 文字(研究汉语词源) 以“字”为单位,以字 的形、音、义结合为主 体
• 19世纪中西语言研究,无论在宏观上,还 是微观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尽管中国 语言研究历史比国外早;中国古代语言研 究也作出了不少贡献,但由于中国长期处 于封建统治之下, 闭关锁国,致使中国现 代语言学的产生比国外晚了一百年,直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才宣告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

• 社会条件:18c末19c初,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 然科学突飞猛进,出现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比 较自然地理学等比较学科,引发了比较语言学。 • 直接条件:(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 • [德]帕勒斯《全世界语言的词汇对比》三百八十多种 • [德]阿迪龙《米特里德Mithridates》五百种语言方言 (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 威廉·琼斯: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有亲缘关系。



• 4.[德]施莱歇( Schleicher 1767-1835)

日耳曼语族的谱系图Language Family Tree










• 2.[德] 格里姆(Grimm1785-1863) 著作:《德语语法》 “语音演变规律”(音变) “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印欧语(希腊语、日耳曼语) 不仅有共同的词汇和共同的形 态,语音的变化很有规律。

西方语言学史-第二章

西方语言学史-第二章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概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1.定义:又称比较语法。

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即共同始祖语)。

2.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条件●(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1806年德国阿德隆《米特里达脱斯》五百多种语料●[俄] 《全球语言比较词汇》近三百八十种语言材料●(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英] 威廉-琼斯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

●1807年 [德] 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1808年德国学者施莱格尔(F. Von Schlegel)出版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认为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尽管这部书对语言科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但施勒格尔和琼斯一样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

3.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原因●(1)方法基础●19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引起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彻底变革。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从先进的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

●(2)材料基础。

●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由莱布尼茨开始的。

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学者和传教士进行。

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

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工作。

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做过分类的尝试。

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19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一、简介•一、显现背景19世纪初期的语言学曾受到三种因素的阻碍:历史主义观点在科学中的贯彻,浪漫主义思想的进展和欧洲学者对梵语的研究。

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从哲学、社会学和法学中传入语言学的,语言学家们开始普遍地采纳历史主义的原那么来讲明各类语言现象。

浪漫主义的思想引发了学者们追溯语言过去的历史的爱好,增进了对各类活语言的古代进展历史的研究。

对梵语的研究不仅使欧洲学者们熟悉了古印度的语言,而且还促使他们开始把欧洲语言同梵语进行对照。

二、历史线索12世纪冰岛的第一名语法学者:提出英语和冰岛语的亲缘关系13-14世纪但丁的《论俗语》:区分了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和希腊语族16-17世纪斯卡利格:打破扭曲语言历史研究的两个教条;把语言分为十一族,包括四大族、七小族17-18世纪莱布尼茨:坚持世界语言单源说,成立芬兰语和匈牙利语历史关系,为原始母语构拟了两个分支(雅弗语和阿拉米语);提出一些使历史语言学研究取得成效的原那么;促使编写各语言辞书语法书、绘制语言地图、创建通用字母,促使俄统治者普查境内非欧洲语言。

1786年英人威亷·琼斯: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的论文,确信了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诸语言在历史上的亲缘关系。

标志着历史语言学的真正开端。

19世纪德国施莱格尔兄弟:开展印度和梵语的研究和教学。

小施莱格尔1808年发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聪慧》。

3、显现标志1786年,威亷·琼斯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的论文。

二、代表人物拉斯克(丹麦)、格里姆(德国)、葆朴(德国)[沃可托夫(俄国)],还有缪勒、波特等人。

后期代表人物是施莱歇尔。

拉斯克、格里姆和葆朴是科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BopP,1791—1867)出版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较较》一书,他以为这几种语言都出于一种一起的原始语言,只只是梵语比其他语言保留有更多的原始形式。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xx锵《历史语言学》知识要点1.普通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简称历史语言学。

2.个别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一个个具体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比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

3.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一个特殊部门。

它用比较的方法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的亲疏远近,重建原始语,把各亲属语言纳入母女繁衍式的直线发展关系之中,从而提出语系、语族之类的概念。

它是在印欧系语言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

它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研究语言历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语言演变的规律。

语言发展的规律有两种类型:解释性的、预测性的。

语音演变规律属于预测性的,其他属于解释性的。

5.历史语言学的材料有两大类: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材料,一是文字、文献的材料。

前者主要用来建立史前时期的语言史,后者主要用来建立有史时期的语言史。

6.语言史的研究方法:一是前瞻法(从古到今、以古证今法),一是回顾法(从今到古、以今证古法)。

其中回顾法共包含四种: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扩散理论、变异理论。

回顾法是历史语言学的主要方法。

7.历史比较法: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重建原始语。

对应关系主要是语音对应关系。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8.内部拟测法:结构语言学家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从系统内部那些不符合系统结构的差异因素入手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创造了内部拟测法。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9.扩散理论:从空间角度和参差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10.变异理论:针对当前正在变化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

11.语言年代学:以核心词汇为材料,对已经消亡的语言事实进行研究。

12.语言的分类:一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一是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一是语言的地域分类。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目录
• 引言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论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应用领域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与局限 •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是语 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比较不同语言间的语音、词汇、语 法等方面的异同,来探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亲属关系。
借词研究
分析语言间的借词现象,以探讨语言接触和交流的历史。
词源探讨
追溯词汇的起源和发展,揭示词义的变化和引申过程。
语法比较法
形态比较
比较不同语言间的形态变化,以揭示语法结构的异同和演变规律。
句法比较
分析不同语言间句法的结构和特点,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语法范畴比较
比较不同语言间的语法范畴,如时、体、态等,以深入了解它们的 语法系统和表达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了语言翻译实践的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语言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分析, 翻译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来传达原文的信息。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历史比较语言学揭示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 同的文化,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演变的认知机制。
引入社会学、人类学视角
02
考察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丰
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维度。
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03
利用计算模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语言演变
的建模与预测能力。
计算语言学在历史比较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ComparativeLinguistics)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语言学研究,致力于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变迁过程,利用语言的归类方法以及其它比较方法来检查和解释语言的演变,进而推断语言的共同历史起源。

历史比较语言学涉及日常语言的共同特征以及它们的变化,以及各种语言系统的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语言的成因,还可以追溯言语的进化历史,更好地理解人类共有的语言特征。

基本原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发展而来,而这些不同的语言都是由更早期的共同语言派生出来的。

例如,现代的英语、法语和德语都是派生自古英语,这种古英语又派生自更早的日耳曼语,而日耳曼语又派生自更早期的印欧语。

因此,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由比较语言分析原理开展的,这一原理认为语言之间虽然有某些类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不同之处。

研究方法为了证明某种语言衍生自另一种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者利用古语言学来对比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分析后结果可以用于证明语言的衍生源,而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一方法的应用就要结合语音、语法、词汇、话语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在该地区的用法等因素,最后总结从更早的共同语言衍生出来的表达规律,形成一种比较语言学分析框架,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则。

举例以英语为例,英语是古英语的继承者,其中最显著的语言特性是拉丁词汇和古英语词汇的复合。

拉丁词汇来源于古罗马人所使用的拉丁语,而古英语词汇则来源于古英语。

这种混合的结果使得英语有同一类的词汇,但由于表达的规范、文化的差异以及地理的因素,它们的意义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happiness”(幸福)一词由拉丁词汇“happy”(高兴)和古英语词汇“ness”(状态)组成,而“joy”(欢乐)一词则是由古英语词汇“ge”(快乐)和“efu”(物体)组成的。

小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种扩展语言学研究,它涵盖了从语言的进化历史到共同语言特征的跨学科研究。

西方语言学史

西方语言学史

以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虽然归纳出一些语 音对应与演变规律, 音对应与演变规律,可是总有一些超出这些 规律的例外现象,有人宣称“ 规律的例外现象,有人宣称“没有一个规律 是没有例外的” 而按自然科学的原则, 是没有例外的”。而按自然科学的原则,只 要有例外,规律便不能存在。 要有例外,规律便不能存在。 青年语法学派提出“ 青年语法学派提出“语音变化规律没有例 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 外”,“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并 类推作用”等解释例外现象。 用“类推作用”等解释例外现象。 他们认为所谓例外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规则, 他们认为所谓例外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规则, 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源头, 或者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源头,或者是没有找 出变化的条件, 出变化的条件,或者例外是由于受类推作用 的影响。 的影响。
希腊语 phérō(我负担) ei-mi(我走) (我负担) (我走) dídō-mi(我给) (我给) bhárā-mi é-mi 梵语 dádād-mi 表示第一人称的词尾,梵语都是mi, 表示第一人称的词尾,梵语都是mi,希腊语 有的是mi,有的是o,显得不规则。 有的是 ,有的是 ,显得不规则。薛勒指 实际上原始印欧语本来就有两种词尾mi 出,实际上原始印欧语本来就有两种词尾 和o,其他许多印欧语也是如此。而梵语的 ,其他许多印欧语也是如此。 bhárā-mi反而是受 反而是受é-mi、dádād-mi等词的 反而是受 、 等词的 影响,错误类推造成的。 影响,错误类推造成的。
“格里木定律”提出以后,很快被人们发现 格里木定律”提出以后, 有例外。例如印欧语的t, 有例外。例如印欧语的 ,在有些日尔曼语的 某些词中,没有变成θ,而是变成了d。 某些词中,没有变成 ,而是变成了 。 后来丹麦学者维尔纳( 后来丹麦学者维尔纳(Karl Verner,1846, 1896)发现造成这种“例外”的原因是重音 )发现造成这种“例外” 位置的影响。印欧语的p、 、 , 位置的影响。印欧语的 、t、k,由于重音位 置的不同,在日尔曼语中有两种对应形式: 置的不同,在日尔曼语中有两种对应形式: 在重音之前时变成清擦音f、 在重音之前时变成清擦音 、th[θ]、h[x],在 、 , 重音之后时变成浊塞音b、 、 。 重音之后时变成浊塞音 、d、g。 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维尔纳定律” 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维尔纳定律”。

历史比较 语言学

历史比较 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原则的学科。

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种语言会演变为数种语言。

就是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研究这类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作为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者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

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变的学科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欧洲,研究重点是印欧语系诸语言的语音系统。

1786年英国学者W.琼斯在对梵语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指出,梵语同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非常有系统的对应关系。

例如下表3组词在3种语言中的读音非常相近,就词首辅音而言,“三”在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中都是t,“父亲”都是 p。

——————————————————————意义梵语希腊语拉丁语三 trayas treis trēs父亲 piyar pater pater哥哥、弟弟 bhrater phrater frater ————————————————————————这种系统的对应现象非常普遍,绝不可能归结为偶然因素。

琼斯同时认为,要解释这种现象,只有认为它们共同源自现在也许已经消亡了的某种语言。

接着,丹麦学者R.K.拉斯克、德国学者F.博普、J.格林等人在更多的语言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并且根据这些系统的对应关系,推测了它们的共同起源──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同时把原始印欧语同后来语言之间的关系用简洁明确的定律形式表现了出来,例如:原始印欧语*bh-----------------|-----------------| |梵语bh 希腊语ph 拉丁语f也就是说,假定原始印欧语有个*bh音(*表示没有文字记录,只是凭现有材料推想构拟出来的),它在梵语中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在希腊语中变成了ph,在拉丁语中变成了f,以这种方式来解说“哥哥、弟弟”在上述语言中的系统对应现象。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在语言学历史上,有三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其中,___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人物。

1786年,他在加尔各答“___”宣读了一篇论文《三周年演说》,指出梵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包括德国语言学家___、丹麦语言学家___和德国语言学家___。

他们分别在1816年、1818年和1819年发表了重要著作,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对应规则和语音上的形式对应关系,并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对于确认印欧语亲属关系、了解民族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揭示语言间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根据格里木的解释,日耳曼语族中自成一体的三组音与更早的原始印欧语的发音进行比较,发现它们都曾发生过音变。

具体情况如下:原始印欧语的浊塞音b、d、g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塞音p、t、k。

例如,拉丁语中的duo(二)、genu (膝)在古冰岛语中变成了tveir、___。

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清擦音f、th、h。

例如,拉丁语中的pater(父)、tu(你)在古冰岛语中变成了faðir、þu。

原始印欧语的送气浊塞音bh、dh、gh变成了日耳曼母语中的浊塞音b、d、g。

例如,梵语的___(兄弟)在英语中为___。

___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法”,开创了构拟重建的方法。

19世纪中叶,历史比较语言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变迁、历史发展和语言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是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结合,又称作文化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态、句法、词汇和变化等角度来分析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变化现象,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原理,也为社会实践所需要的语言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因此,历史比较语言学被认为是语言学的核心部分,也是语言学研究的前提。

历史比较语言学可以从语言演化的角度来比较不同语言系统之
间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把语言系统放在时间线上,从而比较随着历史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以传统的比较法为例,研究者根据不同语言中出现的共同特征把它们放在一个语言家族中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定语言家族的最早祖先和最近的特征,从而了解语言家族的发展史。

除此之外,历史比较语言学还可以研究借溯及贡献的演化过程,即从古老的一种语言贡献新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到另一种语言,这种演化过程发生在和受影响语言之间。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探究出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关系和发展史,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中使用的语言。

另外,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使用某一语言的发展变化,从而为语言学家和社会实践者们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原则,以更好地发展和改进某一语言。

总之,历史比较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性地研究语言
变化与发展的框架,其实践价值不…言而喻,其研究结果可以为语言学家们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社会实践者以及语言教育者们提供科学的方法原则。

如今,历史比较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研究成果也将在未来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引言: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揭示出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中,人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于我们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和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建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重建古代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通过对现代语言的对比分析,研究者可以推测出这些语言的古代形态,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共同点,逐步构建出古代语言的原貌。

例如,通过对印欧语系中各个语言的比较,人们成功地重建了原始印欧语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词汇。

二、揭示语言的家族关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语言之间的家族关系。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确定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祖先,从而划分出不同的语系和语族。

例如,通过对亚洲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认定汉藏语系的存在,并进一步将其分为汉语和藏缅语族。

通过研究语言的家族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渊源和联系。

三、揭示语言演化的规律历史比较语言学还揭示了语言演化的规律。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语言的演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例如,一些音变规律在不同语言中得到了验证,如韵尾的变化和辅音的演变等。

这些规律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证明语言的共同起源历史比较语言学还为证明语言的共同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许多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这些共同点不仅揭示了语言之间的联系,也支持了人类语言具有共同起源的理论。

例如,通过对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的比较,人们发现了许多相似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证明了这些语言的共同起源。

五、推动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果也对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发现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语言的学习和教学。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汇的扩散首先从少数特殊的词开始,然后逐渐扩及整个相 关的词语。波浪理论和方言地理学指语言的外部扩散和地理扩散,而词汇扩 散则指语言系统内部词的变化和传播。词汇扩散理论立足于语言共时系统中 的变异,指出语音是突变的,词汇是渐变的。它建立在音变规律的基础上, 不同的是,它是以词汇的逐渐扩散形式进行的。它对传统音变理论的贡献在 于:增加了或者说考虑到了正在变化的阶段,即处于未变和已变阶段的过渡 阶段;通过对处于正在变化阶段中的复杂语言现象的分析,增强了音变理论 的解释力。总之,从语音共时系统中的微观变异入手,使人们看到了音变规 律的微观演变(扩散)机制,而这正是以往的历史比较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语言变异理论 异质有序论:语言是以各种变异形式存在的,纷繁的变异形式表面上是杂 乱无序的,实际上是与各种社会因素有着规律性的联系。如果某种变异成分 在言语社团中被社会的某一群人所接受并开始传播,这时无序状态便进入有 序状态,这样语言的演变就开始了,即语言变异和不同言语社团之间存在的 相关关系是导致音变的基本原因。语言学家通过对变异现象的系统观察,把 变异和社会因素有机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许多能够解释语言演变规律及演变 线索,“用现在说明过去”。总之,变异理论通过语言共时状态中的变异现 象,观察并推测语言发展的过程,为观察语言中共时和历时、系统和变异、 语言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种有机途径。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理论 1、波浪理论和方言地理学 ①波浪理论。认为原始印欧语在分化以前就曾经存在着方言分歧,各方言相互影 响,各自的特点就像石子投入池塘后形成的波浪一样,向其它方向扩散,使 后来的不同语族形成了许多交叉的特点。波浪理论以方言间的空间连续性传 播为依据,加深了人们对音变规律的认识。 ②方言地理学。法国方言地理学家齐列龙提出“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认为 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是以词为单位的,语音特征相同的一系列词由于各种复 杂的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每个词都按自己的方式扩散,这样就可能使扩散 所至的另一方言出现不规则——有的语音从A扩散而来,有的从B扩散而来。 这样语音对应就被打乱了。 ③两种理论模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词汇在地域上的扩散来说明语音变 化的不规则性,并得出了方言之间的接触没有规则性的结论。与新语法学派 “语音规律无例外”是观察和理解语音演变的两个不同角度,前者立足于地 域传播,后者立足于发音习惯。从本质上说,波浪理论和方言地理学只是解 释了连续空间传播的事实,其断定的“语言(方言)接触没有规则”也只是 在相邻空间连续接触这一特定范围内才有意义,即只是解释了方言接触的一 部分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
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

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

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用"波浪说"对此作了修正。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前面提到的"维尔纳定律"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

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收集了丰富
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谱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