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合集下载

语言学语言的起源和演变

语言学语言的起源和演变

语言学语言的起源和演变语言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基石。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了语言的起源和演变,探索了语言与人类思维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分类和语言的演变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语言的起源1.人类早期语言的模式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期的语言模式可能是基于声音和手势的结合。

在语言学中,这种语言模式被称为口语暗示表达法。

人类初步使用声音和手势进行交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寻找食物和避免危险。

2.语言的符号化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语言逐渐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发展为符号化的语言。

符号化的语言使用有特定意义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使得人类能够表达更加复杂的思想和抽象概念。

这个过程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时代。

二、语言的分类根据语言学的研究,世界上的语言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语系分类、结构分类和地理分类等。

1.语系分类语系分类是按照语言的历史渊源和相似之处进行分类。

根据语系分类的标准,主要可以将世界语言划分为印欧语系、汉藏语系、日语琉球语系等。

语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结构分类结构分类是根据语言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中,最经典的结构分类是根据语言中的词序类型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SVO)型、主谓宾(SOV)型和主宾谓(VSO)型等。

结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语言中的基本结构规律以及不同结构类型的差异。

3.地理分类地理分类是按照语言的地理分布进行分类。

根据地理分类的标准,可以将世界上的语言划分为亚洲语言、欧洲语言、非洲语言等。

地理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特定地理环境下语言的演变和变异。

三、语言的演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断地演变和变化。

语言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中的词汇不断增加和变化。

新的事物、观念和文化现象的出现,需要语言去表达和描述。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言学基础知识语言学是一门探索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它涉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和理解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相关理论,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一、语言学的定义和概念语言学可以被定义为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变化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而语言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解释语言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音调等音声特征;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的搭配规律;语法学则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短语组织;语用学则关注语言的使用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二、语言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层面和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分类。

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语言问题的研究领域。

这包括语言教学、翻译研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2.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它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语言形态、语法、词汇等,揭示语言的历史变化规律。

3.形态学:形态学研究词汇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律。

它关注词的形态形式、词根、词缀等,以及它们在句中的使用方式和句法功能。

4.句法学: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

它关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短语、从句和主句等句法单位。

5.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素、音节和音调等音声特征。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语言的发音规律,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音位差异和音变规律。

6.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的表义关系。

它关注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中的暗示、隐喻和逻辑关系。

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语言学概要

语言学概要

一章、导论一、什么是语言学(一)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

1、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语言。

语言学的任务是从理论上阐释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查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语言学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语言和掌握语言,可以指导学者们进行语言方面的研究。

语言学研究必须以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2、语言学的建立:语言学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很早就开始了。

(1)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古代印度和希腊的学者就开始研究具体语言的某些语法问题了。

在古代的中国,先秦时代的学者关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已有了比较高的水平,荀子,孟子关于语言现象、语言本质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

但是,这个时期的语言研究或者是为了经典著作做注释而进行的,或者是在阐释哲学思想时涉及到语言问题的,就是说,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形成。

(2)此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考释、研究字形、字义和字音为主的“小学”传统;小学有着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在清代乾嘉年间发展到了顶峰。

在西方,18世纪之前的语言学研究主要也是围绕古代文献的研究展开的。

以上阶段的语言学研究,从对想到方法都不同于后来独立的了的科学的语言学,所以认为属于前语言学阶段,一般称为“语文学”。

(3)欧洲一些语言学家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学的来源和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从而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

(4)后来,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逐渐形成,理论体系逐渐建立,到了19世纪上半叶,语言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19世纪以来的语言学流派:(1)历史比较语言学: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探讨他们的联系与发展规律为特征,有不少语言学家醉心于构拟原始语言。

历史比较语言学把“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引入语言学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也暴露了许多局限,他过分偏重于历时的语言学研究,忽视了共时分析,使关于语言的结构描写和系统考察成为薄弱环节。

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与演变

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与演变

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与演变人类语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逐渐演变并分化出各种不同的语系和语言家族。

本文将从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分类以及语言的演变等方面来探讨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与演变。

一、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科学界争议的话题。

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人类的祖先在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非语言交流逐渐演化出语言能力。

可能的语言起源方式包括模仿声音、手势交流、表情和符号等。

然而,确切的起源过程仍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二、语言的分类在语言学中,语言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基于语言的结构和语法特点来划分语言。

这将语言划分为琐、声调、屈折、语素和语序等几种不同类型。

此外,语言还可以根据所属的语系或语族进行分类,比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非洲尼日尔-刚果语系等。

三、语言的演化语言是一个活的体系,不断地在演化和发展中。

语言的演化过程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语音演变是指语音的变化和发展,比如发音的变化、音位的变化等。

词汇的演变包括词汇的创新、扩大和减少等。

语法的演变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变化,比如语序的变化、句法结构的变化等。

语用的演变指词语的使用和意义的改变,比如词义的转移、词性的变化等。

四、语言的多样性人类语言的发展也使得世界上出现了众多不同的语言。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有约7000种语言。

这些语言包含了不同的语言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征。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一些大语言也开始进一步影响其他小语言,导致一些语言濒临灭绝。

五、语言的保护与维护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和濒临灭绝的情况,保护和维护语言变得非常重要。

很多政府、学者和语言爱好者都致力于语言的保护和振兴工作,通过制定法律、推动教育和宣传活动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和传承。

此外,语言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言的保护与维护。

语言学的学科认识

语言学的学科认识

语言学的学科认识摘要:语言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无论从语言现象的特征看还是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看,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关键词:语言学性质学科地位桥梁Abstract:what is the discipline of linguistics. No matter in terms of the feature of language phenomenon or in view of the linguistics development history. Linguistics in science systerm ha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position .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bridgeKey words : linguistics nature Status of science bridge正文:一、语言学的含义和发展历程语言学,顾名思义,研究语言的科学。

它以语言为研究,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语言学的研究以十九世纪形成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语文学和语言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即语文学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的语文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世界语言学三大发源地。

中国古代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对“名”与“实”关系的讨论;《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为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秦汉之间的《尔雅》、汉代的经学、西汉末的《方言》、东汉的《说文解字》;东汉末的《释名》标志着训诂学和文字学的建立。

东汉末年出现反切,三国时期开始编纂韵书,南北朝时期发现四声,隋朝《切韵》、五代时出现《韵图》、宋代之后开始对上古音进行研;清代,以古音为基础“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得到全面发展。

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纵观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用“五段两线三解放”来概括。

一、“五段”: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1、语文学阶段——语文学阶段又称传统语言学阶段,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具有附属地位的语言学。

语文学的三个源头为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这些原则非常适用于语言这个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认识语言的系统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把语言看作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用实验技术和归纳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

实验语言学将语言结构划分出词句层次、音节层次和音素层次等等。

4、形式语言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的崛起,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语言学的一统天下。

转换生成语言学是注重语言形式和内容或者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相互联系和转换的语言学。

是在美国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演变、习得和使用等方面。

随着人类对语言的兴趣不断增加,语言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开始,介绍其发展历史。

一、古代语言学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出现之前,人们就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古代语言学中,语音学和文法学是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则和语法结构。

他们发明了象形文字,并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记录和分析工作。

此外,古埃及的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词源学和语义学等方面的问题。

古巴比伦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法学方面。

人们开始记录并研究巴比伦的文字,分析其语法规则和词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欧洲语言学的兴起欧洲语言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学派。

18世纪末,德国的弗朗茨·鲁登多夫·冯·格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比较语言学理论。

他认为各种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起源,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初,英国的威廉·琼斯提出了印欧语系的理论。

他通过对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认为这些语言可能有同一个祖先。

法国的索维尔、丹麦的鲍尔、俄国的布洛卡等语言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研究了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三、现代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他们发现语音是由不同的音素组成的,通过对不同语言的音素进行比较,揭示了语音的普遍规律。

在语义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他们发现词汇的意义是由词义和语境共同决定的,通过对语义的分析,揭示了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1、语言学史:(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的上半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三大派别(1)布拉格学派,特鲁别茨柯的《音位学原理》(2)哥本哈根学派,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和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3)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鲍阿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三)20世纪后半期的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理论面面观》2、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3、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阐述语言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语言学的学科分类:1、从研究的侧重点上,可以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科学原理。

研究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叫应用语言学2、从研究对象范围来看,可分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3、从研究对象存在的时间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截取语言发展中某一横截面,进行静态的研究,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律,不涉及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演变问题。

共时语言学关心的重点是平面的语言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语言的体系性。

历时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对语言的纵向研究。

4、从语言学研究内容上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5、语言和言语及其关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使用的符号系统。

所谓言语就是说(写)或者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区别:1、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

2、语言是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3、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

4、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1.语言类型学的发展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当时的语言学家施列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根据语言在形态方面的特征,把语言分为附加语(affixal)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两种类型。

后来施列格尔的兄弟奥古斯特?施列格尔(August von Schlegel)又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三种类型:“无结构”语(nostructure),典型的如现代汉语[2?39]。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 ilhelm von Humboldt, 1836)又在以上学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类型:多式综合语( incor-porating language)。

如北美的一些语言,把动词和它的宾语整合成一个词汇形式。

多式综合语的词根上可以黏附多个语素用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一个动词词根上面可以黏附表示“时”、“体”、“态”、“式”、“人称”、“数”等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很复杂的“词”。

同样,名词的词形也有类似的语素组合形式,具有“数”、“格”等语法功能的语素与名词词根整合为一个词汇形式。

实际上,奥古斯特?施列格尔的三种类型“无结构”(no structure)、“附加”(affixal)、“屈折”( inflec-tional)即相当于奥古斯特?施莱希尔的孤立语( iso-lating,例如汉语、越南语等),黏着语(agglutinative,例如蒙古语、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例如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

萨丕尔(Edward Sapir)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寡将语言分为“分析语”(analytic) ,一个语素对应于一个词;“综合语”(syntheti c),少量的语素构成一个词;“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tic),数量上较多的语素、一些特定词根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词。

语言学的学科分类

语言学的学科分类

应用语言学
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与有关学科结合起 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应用型学科。
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学科分类
四、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根据西方座标,以历史语言学的出现为分 界。这之前属于传统语言学研究,这之后 进入现代语言学研究时期。
传统语言学还不是完全独立的学科,往往 处于附属地位; 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学科,随着现代科 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 义学派
[俄]特鲁贝茨科依《音位学原理》 [丹麦]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导论》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美]赵元任《国语入门》(《北京口语语法》)
《中国话的文法》(《汉语口语语法》) [法]特思尼耶尔《结构句法基础》
结构主义三大流派
4.转换生成学派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传统语言学以书面语为主,而现代语言学 重视口语研究。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
传统语言学主要为经典作注和语文规范研 究,而现代语言学主要是分析语言结构 和探索语言规律。
五、语言学流派和主要语言学家
1.历史比较语言学
通过语言关系的比较研究构拟共同母语, 以探索语言的演化规律。(19世纪)
初始阶段,英国的琼斯首先提出梵语和希 腊、拉丁语具有亲属关系。丹麦的拉斯克 、德国的格里姆和葆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的奠基者。格里姆定律:凡语音演变的规 律皆有例外。
19世纪中期,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 尔和施密特。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新语法学派”时 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布鲁克曼、奥斯特 霍夫和维尔纳。维尔纳定律认为:凡语音 演变的例外皆有规律。
语言学常识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标签:语言学, 发展史阶段 ] .才小貓、 2009-07-29 15:47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满意答案好评率:85%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主要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历史语言学等多个分支。

下面将会对这些分支进行详细介绍。

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语音的音素系统,包括音素的分类、音素的发音、音素的音位学特征等。

语音学可以分为两类:描述性语音学和实验性语音学。

描述性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音位学特征,并用音标来描述不同语言的音位系统。

例如,国际音标就是描述性语音学的重要成果之一。

描述性语音学对于语音合成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性语音学主要是基于实验数据,研究语音的物理和生理基础,例如语音的声波、共振、喉部构造和喉部的生理特征等。

实验性语音学对于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规则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句子结构、成分关系、语法范畴、语法规则等。

形式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则的结构和逻辑的学科。

形式语法学主要关注的是语法的形式和逻辑结构,例如短语结构文法和依存句法等。

形式语法学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功能语法学是研究语言规则的功能和交际的学科。

功能语法学主要关注的是语法的功能和语言的交际意义,例如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等。

功能语法学对于语言教学、语言翻译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句子的语用特征以及逻辑语义学等。

四、语用学五、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演化和历史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变异等。

历史语言学可以分为两类:比较历史语言学和语言学家历史语言学。

比较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和演变的学科。

比较历史语言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比较、语言的起源和演变、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等。

比较历史语言学对于语言文化研究、语言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上就是语言学的分类。

不同的语言学分支相互依存,构成了整体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对于理解人类语言这一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导言 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 (1)

导言 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 (1)



3)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建立比较法,注意古今语言、当代不同语言的对 比,重视“活”语言;运用进化论观点考察历史来源 和亲属关系,作了谱系分类。
使语言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
(2)缺点:对口语的重视仍然不够,侧重古语及其
发展;将语言事实作孤立的分析,忽视了语言各要素 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语言整体的系统性考察→已经不 能适应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创始人是马泰修斯,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 依、雅柯布逊等。
马泰修斯 (1882-1945) 捷克斯洛伐克 语言学家
特鲁别茨科伊 (1890-1938) 俄国语言学家
雅柯布逊 (1896-1982) 美国语言学家, 原籍俄罗斯
(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
2.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丹麦学派)
代表人物:布龙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 主要成就: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 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语音 和语义构成的符号。成立哥本哈根语 言学会,创办《语言学学报》。

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 公元前 1 世纪左右狄奥尼修斯 · 特拉克斯著。描述 了希腊语的结构,确定了句子和词这两个基本的语法 单位。研究了八种词类 (静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 前置词、副词、连词)被称为“语法的最伟大的权威”。 公元2世纪,狄斯考鲁写了《论句法》,分析描写 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分了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句法成 分,弥补了《语法术》只侧重于词法的不足。 古希腊语言学的重大贡献是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 类的划分。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 的基础。
现代语言学之父

索绪尔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
20 世纪最著名、影响 最远的语言学家之一。 他的学说被誉为“哥 白尼式的革命”,导 致了欧美结构主义语 言学派的诞生和发展, 并使语言学成为一门 真正独立的、十分专 门的科学。

语言学及其发展

语言学及其发展

语言学及其发展
一、古代语言学有三大传统:古代西方传统,古代印度传统和古代中国传统。

3.中国古代语言学
中国古代语言学分为:1.语言哲学、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2.语文学研究。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

近代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注:(1).共时研究是把语言作为在特定时期的交际系统进行研究,历时研究则是对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

(2).语言的内部因素是指构成语言系统的结构要素,外部因素是指语言与相关事物现象的关系。

(3).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

注重形式,忽略意义。

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四、当代语言学(一)生成语言学
(二)功能语言学
2.韩礼德的语言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状况取决于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的功能。

语言功能是千变万化的,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元功能或纯理功能。

元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种。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2 结构主义语言学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3 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及在语言描写中摒除语义或功能因素等;但在语言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问题上,乔姆斯基所持的观点与结构主义却大相径庭. 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研究对象仅限于分析和描写实际话语(即语言行为)的作法.因为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总是有限的,而人们能说出的话却是无限的;只研究那些实际出现了的有限的话语是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 从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结构的描写和分类作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而乔姆斯基认为,描写和分类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等都是为试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而提出来的. 以乔姆斯基为中心,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自从1957年创立以来,经历了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和管束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虽遭受过不同学派的批评,学派内部也屡起争端,先后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如支配与约束理论派,普遍短语结构语法派,词汇——功能语法派等,但至今转换生成语法仍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4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本身存在着形式与功能两个不同的方面.转换生成语法侧重的是对语言的结构(即形式)作出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的描写.从60年代末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转向了语言功能,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 语言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方法最早可见于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关于语言内部功能的研究之中,而功能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韩礼德(M.A.K Halliday),法国的马丁内(A.Martinet)等人. 功能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因此,语言研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意义,而且更要注重词句的社会和文化的情景意义,即语言各单位在完成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即描述语言被用来施行哪些社会功能,以及如何被用来施行这些功能的;二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即揭示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的形式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路子.二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对促进现代语言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语言学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了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的结果.。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研究语言的结构、使用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主要发展阶段以及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论述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用于交流和表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最早的语言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古代文明,他们对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语法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19世纪,语言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发展,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来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亲缘关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穆勒和法国学者弗朗茨·鲍亨斯基等。

20世纪初,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到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方面。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使其成为一门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学科。

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学的跨学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言学不仅与语言学科相关,还与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诸如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新的分支。

其次,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中文语言学是研究汉语(中文)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中文语言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探讨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古代中文语言学古代中文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经典文献《诗经》、《书经》、《礼记》等的析词释义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其中,孔子的弟子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提到了汉语言的四种言辞,即谓、讳、诎、讼。

这些研究对后来中文语言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汉代,古代中文语言学进入了新阶段。

当时的学者开始关注讼谏文风的规范和修辞的运用。

同时,书法、韵律和音韵学也成为热门课题,韩愈、柳宗元等人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唐代,中文语言学进一步发展,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问世,更加系统地总结和记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韵律规则。

二、现代中文语言学的崛起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中文语言学开始逐渐形成。

20世纪初,研究者开始对话语和交际行为进行探索,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1930年代,中国语言学学会和中国方言学会相继成立,为中文语言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

20世纪50年代后,中文语言学进入了繁荣期。

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迅速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中国学者给予了重视汉语声调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在词汇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大量中文词汇的搜集和分析,揭示了词汇的构词规律和意义变化。

三、当代中文语言学的挑战与发展当前,中文语言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为中文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中文语料库的构建和语言模型的训练更加高效。

此外,中文语言学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中文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和翻译需求也在增加。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和使用的学科。

它的实质
是对语言的客观实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它的物质结构、形态结构、语义结构和功能结
构等。

语言学的分类是指将语言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分支科学,以便系统和有效地研
究语言。

语言学分为结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都从不同视角对语言进行研究。


构语言学是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本身的基本组成、形态结构、语义结构和功
能结构等内容,其分支学科包括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篇学、语用学等。

应用语言
学是从语言外部出发,描述语言在社会、文化等环境中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分支
学科,包括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言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等。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还包括语言发展及其用途、视觉语言学、文体学以及翻译学等跨学
科研究。

例如,视觉语言学研究语言与世界的表现形式如图像、色彩及物体之间的关系,
探讨如何使用特定的语言特征(如字体和动画)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文本;文体学研
究文本的内容和内在结构,探索文体特色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之间出现时的微妙变化;翻译
学则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探讨语言转换中特定文化和情感概念的变化。

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包括语言结构和功能、语言历史、应用语言学、语言
情感和文体研究、语言学理论以及母语与外语语言能力的建立等研究内容,涉及多种学科
的内容,因此不同的语言学学派也有所不同。

总之,语言学是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

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

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

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

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

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后来的“变则论”者斯多葛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

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

在古希腊时期,对传统语言学作出较大贡献的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The Alexandrian School)的特拉克斯(约公元前一世纪)。

他在名为《读写技巧》的只有15页的小册子中,把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八大类。

这本小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语法学家在分析其它语言时,仍将词分为八大类,尽管所用的术语略有不同。

特拉克斯对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法上。

最早对希腊语句法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的是公元二世纪在亚历山大里亚从事著述的狄斯考鲁。

他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入手,再分析描写其它词类与名词和动词的关系。

同时,对动词与名词或代词在人称和数的一致关系、对一类词代替另一类词的替换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他的句法分析和描写为后来区分主语和宾语、区别主从结构等奠定了基础。

(二)古罗马语言学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希腊的统治地位逐渐由罗马帝国所代替。

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已相当稳固。

在罗马帝国统治西方文明世界的年代里,研究语言的空气比较活跃,并已经了解到古希腊的两次有名的大论战,也了解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和他们的成果。

瓦罗(公元前116—27年)曾对“变则派”和“类推派”的观点进行过详细地叙述和说明,同时也对拉丁语法作过大量的分析。

他把语言研究划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三大部分。

在西方语言学史上是他首次把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区分开来,并发现拉丁语的名词除了有希腊语名词的五个格之外,还有一个夺格。

昆提利安(公元35—95年)是一位对教育比较关心的学者,在语法方面也有过一些论述。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合乎推理、应仿效权威和引经据典。

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意义比其形式重要得多,因此词汇的选用应遵循自然逻辑和类推这一基本原则,即应合乎推理。

要判断现行的用法是否正确,则应求助于那些受过教育的权威人士,看是否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

如果学者之间对某一用法意见不统一,就应在古代的经典中查找证据。

这些主张无疑对后来的传统语言学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制定语法规则、对某一用法进行硬性规定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这些原则。

在所有的拉丁语法学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属多纳图斯(约公元四世纪)和普里斯基安(约公元五世纪)。

普里斯基安所著的一套18卷的语法书可视为拉丁语法的代表作。

在这部巨著中,普里斯基安运用特拉克斯和阿波洛纽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拉丁语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描写。

他基本上全盘借用了希腊学者的语法体系,只是由于拉丁语没有冠词而将其改为叹词,甚至连瓦罗区分开的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也没有被他接受。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拉丁语法学家都同普里斯基安一样,注重用希腊语法的模式来分析拉丁语法,而对语法理论少有建树。

他们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拉丁语法。

普里斯基安的拉丁语法虽然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但它对传统语法的传播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后来的好几个世纪中,拉丁语法一直袭用这一模式。

在中世纪,其它语言的语法书相继问世,12世纪中叶就已经有希伯来语语法、阿拉伯语语法、古爱尔兰语语法等。

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

但所有这些语法都是以希腊语法或拉丁语法为模式的。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就与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古印度语言研究在历史比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蓬勃发展,富有成效。

巴尼尼(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梵语语法《八章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

在巴尼尼之后,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更加兴旺,先后出现了十多种语法派别,尽管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巴尼尼语法著作的烙印。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方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研究;二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

虽然直到18世纪末西方学者才开始大量接触到古印度学者的语言研究成果,但正是因为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所作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其它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其为可能。

虽然语言学界公认19世纪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时期,但早在12世纪,冰岛一位姓名不明的学者就根据词形的类似来确定冰岛语与英语的关系,进行了语言的比较研究。

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俗语论》问世。

虽然这是一本讨论方言问题的著作,但也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不同语言是同一源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说话人的移居而造成的。

16世纪的斯卡利格(1540-1609年)和17世纪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都对语言的起源问题感兴趣,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的语系。

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人收集有助于比较研究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德国人帕拉斯的《世界语言比较词汇》就是一例。

18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梵语。

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中,英国学者W. 琼斯爵士(1746-1794年)在1786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显著。

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

从而正式揭开了语言学史的新的一页。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

1808年, 施勒格尔(1772-1829年)发表了题为《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的学术论文。

他强调语言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在词汇及语法关系方面有着亲缘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一术语。

19世纪初从事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中,最著名是丹麦的拉斯克(1787-1832年)与德国的格里木(1785-1863年)和葆朴(1791-1867年)。

拉斯克在1811年出版了一本讨论古北欧语的语法书,1830年又出版了一本讨论古英语的语法书。

在这两部书中他首次使用语音对应关系来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词源形式。

后来的“格里木定律”中的各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由拉斯克首先提出并用例子加以证明的。

格里木1822年出版的《德语语法》(第二版),用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字母,阐述了德语与其它印欧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他所发现的这些语音对应规律被后人称为“格里木定律”。

葆朴的语言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语言的原始语法结构。

他在《比较语法》一书中宣称,他的目的在于对有关语言进行比较描写,探索支配这些语言的规律及其屈折变化的起源。

就是在探索原始语法结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比较语法的原理。

有人在评价他发现比较语法原理时认为他的发现可以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

19世纪中叶的语言学家几乎都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其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施莱歇尔(1821-1868 年)。

在他众多的著述中,最主要的当属《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该书于1861年出版,后来曾再版过四次,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施莱歇尔根据语言的共有特点而将其分为不同的语族,并用谱系树形图来表示语言的历史渊源和体系。

他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语言的生命同动植物的生命一样,都有成长期和衰老期,因此语音的变化是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的,这些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发展史,研究语音的变化规律。

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语音。

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青年语法学派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青年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叶,并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