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题及解答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
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
答: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
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3.自律规范
答:就是道德规范,它与法律规范相比有三个特点:1)非制度性规范2)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手段3)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只要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来维持。

4.良心
答: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上的自我评价能力。

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
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
中的反映。

6.热爱学生
答:热爱学生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和教育学生。

其二:它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热爱学生就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7.人生观
答: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人生目的
答:是一种追求,是需要实现的目标,人生意义则强调人生与个人的关系或者给个人带
来的满足感。

9.人生意义
答:是主体对自己的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10.人生价值
答: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的需要
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11.人生理想
答: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
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12.人生态度
答: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
答: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成就或境界。

14.教育价值
答: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
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

15.道德修养
答:指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
改造、自我完善,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和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及其行为实
践。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区别之所在:
1)崇高性。

一方面教师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
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对提高新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奉献性。

教师的职业不仅崇高伟大,而且是最富于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职业。

一方面,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了一种甘当人梯的职业心理,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间接性的价值,因而教师的工作一般都是没有显扬的默默无闻。

3)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的传授,另一种是品德的培养。

传授知识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学问的尊重和勤奋钻研,品德的培养要求教师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为学生树立模范和学习的榜样。

4)主导性: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把形成学生正确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主要任务。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也各有千秋。

这就是说,在教育对象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很多都不是由于教师劳动所引起的,这就形成了教育对象身上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内容除了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塑造,品德的培养,行为的训练等等。

大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还有结合教学和实习,承担培养和提高大学声以及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

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第一,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向性。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将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传授给学生,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同时,教师也在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得到自我充实和发展。

第二,劳动内容的重复性和连续性。

由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都要经过反复教育的。

同时,由于专业和课程的稳定性,在培养一批批的学生时,对每一批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不断往复递进的过程。

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
答: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

2)道德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
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次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答: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

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

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

另外,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在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被推翻,但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尚处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因此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如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依赖意识等依然存在,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消除。

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
答:1)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
2)个人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物都必然具有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前者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后者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

人的行为总是围绕人的生命活动和与生命活动有直接联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道德对个人有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作用。

当道德失去了这种个体功能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失去意义,其社会功能就无从谈起了。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建立在个体功能之上的。

6.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品质。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也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高尚性。

所谓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的道德品质。

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职责,因此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对教师的道德水准提出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要求。

第二:道德行为的榜样性。

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在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青少年一代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教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令人尊敬和以为表率的特殊地位,而且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朝夕相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榜样的力量。

第三: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其广泛性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又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

其深远性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处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以至一生做人的品质,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后代,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
答:1)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教师职业具有崇高性,它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肩负三大重任,即: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教师职业劳动具有
示范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3)教书育人的任务所决定——教书育人使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书,做好人,必须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所决定——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高要求,教师职业行为的榜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深远性,都将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8.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两者是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根本要求和最好准则,较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普遍性,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较之原则,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更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会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

而规范表现出了更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联系表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互补。

两者虽然含义不同,确实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而贯通与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

,若没有这一贯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失去了本质属性。

反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

道德原则的自我开展和具体体现,没有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内容也失去了其丰富性和具体性而徒有形式。

其次是性质上的同一性,两者都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无论是原则的指导还是规范的约束,都具有灵活性而不是绝对的。

9.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知道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而是典型的职业性。

最符合的就是乐教敬业。

乐教即是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所谓敬业,即是尊重职业,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10.乐教与敬业的关系是什么?
答: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

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

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乐教是敬业的前提和动力,敬业是乐教的体现和升华。

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即使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

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

11.乐教敬业原则提出的意义何在?
答: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

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

所以规范是很多的。

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
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规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服从,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13.人生目的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各有其什么特点?
答: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前者一生的目标很明确,并下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走,生活节奏较紧张,感觉有点累,但却能得到充实和成就的补偿,后者没有很明确的目
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生活往往平平常常,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但有时也能从轻松自如中找到平衡。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性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前者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精神动力,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感受人生的高峰体验,但也有可能因为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路途中美好的景色。

后者则看中人生的过程,对结果并不太在意。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前者的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如成名成家,虽有些偏狭,并且冒着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风险,但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为生活及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最为直接的动力。

后者的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或者社会的,如国家强盛。

社会人生胸怀是宽阔的,境界是崇高的,但是迄今的社会历史还是局限于少数道德楷模。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

前者追求的目标侧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如吃喝玩乐。

后者则追求精神方面的,如求知,修身,审美等心灵的愉悦。

14.教师的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
答:
15.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有什么不同?
答:基础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感情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劳动对象——学生正确的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基于血缘关系性质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

它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专一的,感情化的,是相对狭隘的爱,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容易产生脚之不足,爱之有余。

要求不同: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处于理性。

而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出于感性和自己的需要
特点不同:教师热爱学生的特点:职业性,原则性,全面性和无私性。

而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具备这些特点。

往往容易产生两个极端。

或者过分严厉,不是打就是骂,或者表现为宠爱和溺爱。

三、论述题
1.你认为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答:1)职业倦怠;工作倦怠。

2)从教不廉。

补课、家访、吃请等。

3)价值取向功利化。

用金钱、利益和荣誉来作为工作的动力和思想。

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满堂灌、关注分数忽视成长。

4)缺乏合作。

由于竞争等因素,交流少,相互进步的思想淡泊等。

5)只教书不育人。

只看到教材没有看到学生。

措施:(1)应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必须在师德建设中加强制度伦理设计与安排(2)应当建立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监督机制,这一机制具有教育、预防、补救和改进的功能,其方式主要有高校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教师自身职业良心自律监督。

外在与内在的这两种监督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作用,就能够有力地监督和调控高校教师是的行为。

2.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答: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对教师来说,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

(后面部分自己发挥)
3.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人生态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

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我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主体精神转变为客观的价值事实依赖于主体实现目的和理想的实际行动,而主体能否采取实际行动,则要看他有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

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遭遇失败不放弃,身处逆境不丧志,靠的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对于教师本身而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如,接任一个文化基础差,纪律差的班级,遇到难以管教而且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自己的科研工作遇到挫折,资金设备问题等,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难以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好。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风貌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积极乐观,他或她一定也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这种人生态度转达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

试想,一个整日忧心重重,悲观失望,自私自利的老师势必给学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你是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
答: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

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心目中。

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

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