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新进展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一实验结论不仅为现代湿润创面处理理论奠定 了基础,同时亦促进了湿性伤口愈合在护理技术 方面的应用。不过专家也指出,所谓“湿润的环 境”并不意味着就是“潮湿的愈合环境”,过量 的渗出液会造成伤口周围皮肤浸渍。真正的“湿 性伤口愈合”指的是伤口局部的湿润,不会形成 结痂。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传统伤口处理方法及弊病
方法: ❖ 保持开放伤口,促进伤口结痂 ❖ 伤口干燥
弊病: ❖ 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 患者疼痛 ❖ 敷料与创面粘连,
更换敷料时再次性机械损伤
伤口愈合概念-湿性愈合
❖ 1962年,英国皇家医学会Winter博士在动物实验 中证实——在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是干性 环境下的2倍,首次提出了湿性愈合理论。
ຫໍສະໝຸດ Baidu
海绵类敷料
银离子抗菌敷料
适应症: 各种局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优点:释放银离子杀菌,控制局部伤口感染,加速愈合 ❖ 广谱杀菌,无耐药性产生 ❖ 大量吸收渗出液,减少伤口浸渍 缺点: ❖ 不能用于银过敏及磁共振检查的病人,使用时间不超过2
个月 ❖ 不能用在良好生长的肉芽伤口上 ❖ 会有轻微伤口着色现象,生理盐水可以容易清洗消除
水凝胶敷料
藻酸盐敷料
适应症: ❖ 部分到全层损伤的伤口 ❖ 中到大量渗液 ❖ 坑洞或窦道 优点: ❖ 能吸收自身重量17-20倍的渗液 ❖ 形成凝胶覆盖伤口,移除敷料时不损伤伤口 ❖ 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自溶性清创 ❖ 止血 ❖ 易于使用及移除 ❖ 能填充死腔
藻酸盐敷料
缺点: ❖ 不能用于少量渗出或干性焦痂 ❖ 需要二层敷料 使用方法: ❖ 按伤口大小裁剪 ❖ 使用薄的水胶体敷料作为二层敷料,保持伤口湿润及少量
伤口湿性愈合=适度湿润的环境+ 密闭的环境
湿润平衡
❖ 慢性伤口的过多渗出液会干扰重要的细胞介质 (如生长因子)的正常活动;
❖ 处理的目标在于:促进伤口的湿润平衡,选择适 合的敷料
吸收饱和或敷料粘性过强停留在伤口上的问题
❖ 伤口浸渍 ❖ 敷料渗漏 ❖ 损害周围正常皮肤
❖ 水胶体敷料 ❖ 水凝胶敷料 ❖ 藻酸盐敷料 ❖ 海绵类敷料 ❖ 银离子抗菌敷料 ❖ 含生长因子类敷料
伤口护理新进展
——湿性愈合
伤口护理的历史发展
❖在远古时代人类已经懂得用树叶、尿液、粪 便、蜜糖去处理伤口。
❖ 公元前460-377年,希腊人Hippocrates提 出关于伤口需要保持清洁及干燥的概念.
❖公元129-199年,Galen提出脓液产生是伤 口愈合过程所必须的,此理论影响深远至十九 世纪。
☺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
☺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 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少疼痛
☺ 降低感染几率
密闭型敷料,对外界微生物具阻隔作用 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
传统创面处理下(干性):7.1%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
适应症:
❖ 部分或全层损伤 ❖ 坏死或脱皮性伤口 ❖ 小到中量渗液 ❖ 烧伤和放疗损伤 优点
❖ 吸收小到中量渗液 ❖ 不粘连伤口 ❖ 移除时不损伤伤口 ❖ 胶状的水凝胶能填充坑洞伤口 ❖ 减轻局部症状,减轻疼痛 ❖ 水合作用,促进自溶性清创
水凝胶敷料
缺点: ❖ 不能用于严重渗出伤口 ❖ 需要二层敷料 更换频率: ❖ 通常12-48小时 ❖ 根据伤口条件或渗液情况
湿性敷料的种类
适应症: ❖ 表浅的,中等深度的伤口 ❖ 小到中等量渗液 ❖ 有脱皮或坏死组织的伤口 优点: ❖ 不透过细菌 ❖ 促进自溶性清创 ❖ 去除敷料时不损伤伤口 ❖ 自粘性,不需二层敷料 ❖ 提供小到这中等量的吸收 ❖ 可用于绷带下
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
缺点: ❖ 不用于大量渗液 ❖ 不用于感染伤口和骨、肌腱暴露的伤口 ❖ 不透明,不能用于需密切观察的伤口 ❖ 可能在移除时引起周围脆弱皮肤损伤 ❖ 敷料边缘易卷 使用方法: ❖ 需要覆盖伤口周围2cm的范围 更换频率: ❖ 通常3-7天 ❖ 根据伤口条件及渗出情况
伤口护理的历史发展
❖ 十三世纪,Theodoric曾提出反对Galen,他认 为脓液会延长伤口愈合期,他极力提出用酒来清 洁伤口,将伤口内的异物清除及清创.
❖ 十六世纪,Pasteur发现微生物的存在,确立了 微生物是伤口感染的学说,并引用高温方法消灭 微生物。
❖ 1915年,优锁溶液(EUSOL)面世,用于感染 伤口的清洁并被广泛采用。
微生物等侵入,预防交叉感染 ❖ 轻便、使用方便、顺应性好,可适合身体各个部位 ❖ 快速而强大的渗出液吸收能力,减少伤口浸渍 ❖ 使伤口保持湿润,加速伤口愈合,避免更换敷料时再次机
械性损伤 ❖ 泡沫垫缓冲外界压力
缺点: ❖ 无粘性产品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 因不透明,不方便观察伤口 更换频率: ❖ 根据伤口性质 ❖ 清洁伤口可保留4-5天 ❖ 严重渗出伤口需频繁更换
伤口愈合传统概念-干性愈合
❖ 传统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 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 利用 需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而大气氧是不能直接 被伤口所利用的 。
❖ 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不仅容易使伤口脱 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造成愈合速 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也无 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伤口愈合。
与渗出液水合释放纤维蛋白溶酶 溶解小血管周围的纤维鞘,恢复正常营养交换 其中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加速清创
☺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维持细胞和酶的活性 使细胞的快速移行
☺ 保留渗出液内的生长因子并促进其释放
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 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渗液 ❖ 直接用于大量渗液伤口 ❖ 渗液大量伤口外层敷料使用吸收垫 ❖ 可条形藻酸盐填充坑洞伤口 ❖ 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移走敷料 使用方法: ❖ 通常12小时到4天 ❖ 根据伤口条件及渗出情况
海绵类敷料
适应症: ❖ 部分到全层损伤的伤口 ❖ 中到大量渗液 ❖ 吸收排出物 优点; ❖ 表面半透膜的阻隔性能,可防止环境颗粒性异物如灰尘和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传统伤口处理方法及弊病
方法: ❖ 保持开放伤口,促进伤口结痂 ❖ 伤口干燥
弊病: ❖ 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 患者疼痛 ❖ 敷料与创面粘连,
更换敷料时再次性机械损伤
伤口愈合概念-湿性愈合
❖ 1962年,英国皇家医学会Winter博士在动物实验 中证实——在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是干性 环境下的2倍,首次提出了湿性愈合理论。
ຫໍສະໝຸດ Baidu
海绵类敷料
银离子抗菌敷料
适应症: 各种局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优点:释放银离子杀菌,控制局部伤口感染,加速愈合 ❖ 广谱杀菌,无耐药性产生 ❖ 大量吸收渗出液,减少伤口浸渍 缺点: ❖ 不能用于银过敏及磁共振检查的病人,使用时间不超过2
个月 ❖ 不能用在良好生长的肉芽伤口上 ❖ 会有轻微伤口着色现象,生理盐水可以容易清洗消除
水凝胶敷料
藻酸盐敷料
适应症: ❖ 部分到全层损伤的伤口 ❖ 中到大量渗液 ❖ 坑洞或窦道 优点: ❖ 能吸收自身重量17-20倍的渗液 ❖ 形成凝胶覆盖伤口,移除敷料时不损伤伤口 ❖ 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自溶性清创 ❖ 止血 ❖ 易于使用及移除 ❖ 能填充死腔
藻酸盐敷料
缺点: ❖ 不能用于少量渗出或干性焦痂 ❖ 需要二层敷料 使用方法: ❖ 按伤口大小裁剪 ❖ 使用薄的水胶体敷料作为二层敷料,保持伤口湿润及少量
伤口湿性愈合=适度湿润的环境+ 密闭的环境
湿润平衡
❖ 慢性伤口的过多渗出液会干扰重要的细胞介质 (如生长因子)的正常活动;
❖ 处理的目标在于:促进伤口的湿润平衡,选择适 合的敷料
吸收饱和或敷料粘性过强停留在伤口上的问题
❖ 伤口浸渍 ❖ 敷料渗漏 ❖ 损害周围正常皮肤
❖ 水胶体敷料 ❖ 水凝胶敷料 ❖ 藻酸盐敷料 ❖ 海绵类敷料 ❖ 银离子抗菌敷料 ❖ 含生长因子类敷料
伤口护理新进展
——湿性愈合
伤口护理的历史发展
❖在远古时代人类已经懂得用树叶、尿液、粪 便、蜜糖去处理伤口。
❖ 公元前460-377年,希腊人Hippocrates提 出关于伤口需要保持清洁及干燥的概念.
❖公元129-199年,Galen提出脓液产生是伤 口愈合过程所必须的,此理论影响深远至十九 世纪。
☺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
☺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 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少疼痛
☺ 降低感染几率
密闭型敷料,对外界微生物具阻隔作用 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
传统创面处理下(干性):7.1%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
适应症:
❖ 部分或全层损伤 ❖ 坏死或脱皮性伤口 ❖ 小到中量渗液 ❖ 烧伤和放疗损伤 优点
❖ 吸收小到中量渗液 ❖ 不粘连伤口 ❖ 移除时不损伤伤口 ❖ 胶状的水凝胶能填充坑洞伤口 ❖ 减轻局部症状,减轻疼痛 ❖ 水合作用,促进自溶性清创
水凝胶敷料
缺点: ❖ 不能用于严重渗出伤口 ❖ 需要二层敷料 更换频率: ❖ 通常12-48小时 ❖ 根据伤口条件或渗液情况
湿性敷料的种类
适应症: ❖ 表浅的,中等深度的伤口 ❖ 小到中等量渗液 ❖ 有脱皮或坏死组织的伤口 优点: ❖ 不透过细菌 ❖ 促进自溶性清创 ❖ 去除敷料时不损伤伤口 ❖ 自粘性,不需二层敷料 ❖ 提供小到这中等量的吸收 ❖ 可用于绷带下
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
缺点: ❖ 不用于大量渗液 ❖ 不用于感染伤口和骨、肌腱暴露的伤口 ❖ 不透明,不能用于需密切观察的伤口 ❖ 可能在移除时引起周围脆弱皮肤损伤 ❖ 敷料边缘易卷 使用方法: ❖ 需要覆盖伤口周围2cm的范围 更换频率: ❖ 通常3-7天 ❖ 根据伤口条件及渗出情况
伤口护理的历史发展
❖ 十三世纪,Theodoric曾提出反对Galen,他认 为脓液会延长伤口愈合期,他极力提出用酒来清 洁伤口,将伤口内的异物清除及清创.
❖ 十六世纪,Pasteur发现微生物的存在,确立了 微生物是伤口感染的学说,并引用高温方法消灭 微生物。
❖ 1915年,优锁溶液(EUSOL)面世,用于感染 伤口的清洁并被广泛采用。
微生物等侵入,预防交叉感染 ❖ 轻便、使用方便、顺应性好,可适合身体各个部位 ❖ 快速而强大的渗出液吸收能力,减少伤口浸渍 ❖ 使伤口保持湿润,加速伤口愈合,避免更换敷料时再次机
械性损伤 ❖ 泡沫垫缓冲外界压力
缺点: ❖ 无粘性产品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 因不透明,不方便观察伤口 更换频率: ❖ 根据伤口性质 ❖ 清洁伤口可保留4-5天 ❖ 严重渗出伤口需频繁更换
伤口愈合传统概念-干性愈合
❖ 传统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 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 利用 需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而大气氧是不能直接 被伤口所利用的 。
❖ 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不仅容易使伤口脱 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造成愈合速 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也无 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伤口愈合。
与渗出液水合释放纤维蛋白溶酶 溶解小血管周围的纤维鞘,恢复正常营养交换 其中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加速清创
☺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维持细胞和酶的活性 使细胞的快速移行
☺ 保留渗出液内的生长因子并促进其释放
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 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渗液 ❖ 直接用于大量渗液伤口 ❖ 渗液大量伤口外层敷料使用吸收垫 ❖ 可条形藻酸盐填充坑洞伤口 ❖ 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移走敷料 使用方法: ❖ 通常12小时到4天 ❖ 根据伤口条件及渗出情况
海绵类敷料
适应症: ❖ 部分到全层损伤的伤口 ❖ 中到大量渗液 ❖ 吸收排出物 优点; ❖ 表面半透膜的阻隔性能,可防止环境颗粒性异物如灰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