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前言
本文档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的全册教案总结,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教学参考。

教案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排列,每个章节都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信息。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课:物质的组成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能够区分纯物质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组成是由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区分纯物质和混合物。

教学方法:
-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评价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检测学生对物质组成和分类的理解。

第二课: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离
教学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掌握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常见分离方法。

教学方法:
-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展示不同分离方法的应用。

- 独立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分离方法。

评价方式:通过实验操作和应用题,检测学生对分离方法的掌握情况。

...
(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继续编写每个章节的教案)
...
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的全册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教案提供的指导,进行系统、全面的物理教学。

希望本文档能为教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通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汇总

通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汇总

通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汇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如长度、时间、速度等,能准确进行测量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的计算、光的反射和折射等重要知识点。

难点: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如密度、压强等,以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考虑到学生可能在理解复杂公式和进行实验操作时遇到困难。

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运用问题导向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物理实验视频、动画演示等,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

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今天的物理课呀,可有意思啦!老师先给大家放一个超有趣的物理现象视频。

(打开视频,视频中展示一个巨大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飞速行驶)大家看,这个磁悬浮列车是不是特别神奇呀?它为什么能悬浮在空中呢?这背后可藏着好多物理知识呢。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物理的奥秘吧。

(观察学生们的反应,确保大家都被视频吸引)“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起来呀?”(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二)知识讲解好啦,同学们,刚刚看了那么神奇的磁悬浮列车,大家都很好奇它为什么能悬浮起来对吧?其实呀,这就涉及到咱们今天要学的物理知识啦。

咱们先从生活中的电器说起吧。

大家看,咱们家里的电灯为什么会亮呢?(指着教室里的电灯)这是因为有电流通过灯泡呀。

那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跟咱们之前学过的电压和电阻有关系啦。

就像水流需要有高低差才能流动一样,电流也需要有电压差才能流动。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全册)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声现象2. 第二章光现象3. 第三章物态变化4. 第四章测量5. 第五章运动和力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回声与超声波等。

2. 第二章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紫外线等。

3. 第三章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特性,以及物态变化的规律。

4. 第四章测量: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等。

5. 第五章运动和力: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物态变化的规律等。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的传播和折射、物态变化、测量方法、运动和力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光具、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等,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光的传播、折射和平面镜成像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和解题,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声音的传播距离、光的折射角度等。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光的传播、折射和平面镜成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特点是什么?(2)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是什么?(3)物态变化的规律有哪些?2. 答案:(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最新部编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机械、光学、能源和天文学。

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突出了实际应用,发掘科学的内涵,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将简单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物理
学兴趣和好奇心。

3. 着重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检验的能力,促进自主研究
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物质的宏观特性及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2.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及用语,具备查阅物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本教材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探究研究”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法、交互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其中,实验教学法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五、教学建议
1.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学乐趣,激发研究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物理活动,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研究实践活动,比如科学实验、制作物理模型等。

六、教学评价
本教材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依据。

应通过平时的学习笔记记录、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小组合作项目的展示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1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1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围绕第一章《力学》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1节《力概念》、第2节《重力》、第3节《摩擦力》和第4节《力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概念,掌握力三要素。

2. 使学生解重力概念,学会计算物体所受重力。

3. 帮助学生解摩擦力产生原因及影响摩擦力因素。

4. 让学生掌握力合成与分解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教学重点:力概念、重力和摩擦力影响因素、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斜面、小车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力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力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力作用效果,引导他们思考力概念。

3. 讲解力概念:介绍力定义、单位、三要素等。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

5. 讲解重力:介绍重力概念、计算方法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7. 力合成与分解: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掌握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8.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力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概念:定义、单位、三要素。

2. 重力:概念、计算方法。

3. 摩擦力: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4. 力合成与分解:原理、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概念及三要素。

(2)计算一个物体所受重力。

(3)分析摩擦力影响因素,举例说明。

(4)力合成与分解应用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概念、重力、摩擦力和力合成与分解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力合成与分解应用题存在困难,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力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声现象等,能够准确描述相关物理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运动现象等。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要概念和公式,如速度公式、声音的特性等。

难点: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和准确性。

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相对运动、声波传播等概念时遇到困难。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学习声现象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

结合小组合作方式,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

比如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计时,有人负责测量距离等。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物理现象,如播放动画解释相对运动,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今天的物理课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超有趣的小视频。

这个小视频里呀,有一个神奇的现象。

大家看,视频里有一个小朋友在玩滑板,他从一个斜坡上滑下来,速度越来越快。

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呀,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会直直地落向地面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呀?(停顿,等学生回应)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奇妙世界。

(二)知识讲解1. 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如果不蹬脚踏板,车子会慢慢停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摩擦力呀,就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它们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比如说,我们走路的时候,鞋底和地面之间就有摩擦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进行新课激发兴趣(一)光源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二)光的传播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让学生讨论回答。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合作)分析实验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A.光手电、水B.激光手电、汽水瓶C.激光手电、玻璃砖D.激光手电、白纸E.激光手电、平面镜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案名称: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结合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基本物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2. 课堂讲解: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基本物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活动难点: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和竞赛,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2. 课堂讲解: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时,我力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能1.1 动能1.2 势能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章:声音与振动2.1 声音的产生2.2 声音的传播2.3 乐音与噪声2.4 振动与波第3章:光的传播与反射3.1 光的传播3.2 光的折射3.3 光的反射3.4 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光的折射与透镜4.1 光的折射现象4.2 透镜的分类与特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4.4 眼睛与眼镜第5章:电磁现象5.1 电流与电路5.2 电压与电阻5.3 欧姆定律5.4 电磁铁与电磁波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

3. 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了解透镜的分类与特点,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认识电磁铁与电磁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现象。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教案内容:第6章:力的作用与运动6.1 力的概念与作用6.2 牛顿运动定律6.3 摩擦力与重力6.4 压强与浮力第7章:温度的测量与热量7.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7.2 热量与热传递7.3 热机与热效率7.4 生活中的热量现象第8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8.1 物质的性质8.2 物质的变化8.3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8.4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9章:天体与宇宙9.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9.2 恒星与行星9.3 地球与月球9.4 天体运动规律第10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1 机械与电气10.2 光学与声音10.3 热学与力学10.4 现代科技与物理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机械运动与力1.1 速度与速率1.2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1.3 重力与质量2. 章节二: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2.2 牛顿第二定律2.3 牛顿第三定律3. 章节三:能量与能源3.1 动能与势能3.2 机械能守恒定律3.3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的掌握、物理规律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小车、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机械运动、力、能量等概念。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概念、定律、公式、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机械运动的速度与速率的计算。

(2)力的作用效果及其计算。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4)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科学的发展,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知识点的连贯性:确保各章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3篇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确实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外表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外表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外表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局部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目录:一、引言二、机械运动三、声现象四、物态变化五、光现象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 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

二、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速度。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三、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过程】1. 讲解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声音的传播。

2.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让学生通过实例区分和理解。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声音特征的理解。

四、物态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

2. 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

2.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过程】1. 讲解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态的变化。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通过实例区分和理解。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物态变化的理解。

五、光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2.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光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光的反射。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2.难点(1)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个、几条橡皮筋、一块硬纸板、一个瓶盖、一个回形针、绵线。

演示实验:大号墨水瓶、红玻璃管、红墨水、弹簧拉力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内容1.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

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演示玻璃瓶的形变。

仁爱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仁爱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仁爱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物理上册的全部基础知识和概念。

- 能够运用物理原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仁爱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材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力和恒力学2. 第二单元:机械能和能量转化3. 第三单元:波机制4. 第四单元:量和单位5. 第五单元:静电学6. 第六单元:电流与电路7. 第七单元:电磁感应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呈现物理概念和原理。

- 实验演示: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观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探索。

- 课堂练:布置课堂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评价-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日常评价,以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

-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单元测试评价: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评价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仁爱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实验器材和材料-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计划1. 第一周:第一单元教学2. 第二周:第二单元教学3. 第三周:第三单元教学4. 第四周:第四单元教学5. 第五周:第五单元教学6. 第六周:第六单元教学7. 第七周:第七单元教学8. 第八周:复和总结教学安排- 每周三节课,每节课45分钟。

- 每周一次实验课,课时根据实验内容决定。

- 每周布置适量的作业,完成后及时批改和反馈。

教学支持- 学校实验室和设备支持- 教师的指导和辅导- 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和支持以上是《仁爱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的基本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安排,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物理上册的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1章学案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

3、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重点:1. 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关于回声的有关计算。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学习活动:(一)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2、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3、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声怎样向外传播的?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5、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___________________(三)声速阅读课本P15“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②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一般情况下,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填大、小)四、应用训练: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3、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_____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更小于_______中的速度。

六、达标检测: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2、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传播声音快 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C.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真空不能传声。

5、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间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奇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6、20XX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某科幻电影中,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情景:一外星人驾驶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故障,以极快的速度撞上月球,撞击瞬间,火光冲天,撞击声震耳欲聋。

问题:你认为上面这段文字中,叙述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用笔在不正确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违背了哪些物理规律或者与哪些物理知识不符。

第2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三、学习活动:【前置测评】1、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它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3、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活动一】阅读课本p16“人耳的构造”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①画出人耳感知声音的流程图:②人失去听觉,可能是哪部分出现了问题?③失聪的人一定感知不到声音了吗?【活动二】(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阅读课本p17“骨传声”这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声音通过,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②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他是采用方式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的.【活动三】自学课本p18科学世界中的内容,小组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什么是双耳效应?②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判断 ,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③如何让声音的立体声效果更好?四、应用训练:1、一般人们不用坚硬物掏耳朵,是为了防止,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耳膜穿孔,这时会造成,可以通过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2、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C.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D.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指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3、下列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与外界声音一样响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给大脑C.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转化为信号传给大脑D.人如果没有耳廓就不能听见声音4、蛇没有耳朵,可它能发觉敌人的进攻,每当这时它总是将头贴在地面上,这是利用了。

五、课堂小结:1、说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2、聋哑人是靠什么感知声音?3、“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好还是差?六、达标检测: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人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D.饼干太干了2、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A.传到声音 B.修补人的耳部结构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以上说法都正确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部分出现故障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4、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内功深厚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来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5、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以上答案都不对6、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地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B.音声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C.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D.同学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在剧院里,我们听到音乐有丰富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

9、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10、轻叩自己的牙齿,自己能听到叩齿声,但是别人却听不到。

自己能听到的原因是因为叩齿声能通过传给听觉神经,从而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11、月球上没有空气,请你设计至少一种方案,使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能在月球表面顺利交谈。

第3节声音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重点:1、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三、学习活动:(一)体验与思考:聆听与感受:试唱乐谱1.2.3.4.5.6.7.i。

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

感受两个现象:1.从低音“叨”到高音“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2.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总结一下:音调是指。

响度是指。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有的振动。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请大胆猜想:【进行实验】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总结: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