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
心肺听诊
听诊心脏杂音、心音强弱 及心律是否整齐,肺部是 否有啰音。
其他体征
观察患者是否有水肿、发 绀等其他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电解质平衡 。
心肌酶学检查
检测心肌损伤的标记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有助于 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手 段,通过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变化,发现心律失常的证据。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室性心动过速概述 • 诊断方法 •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 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 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与康复
01
室性心动过速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 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而规则的室 性心律失常。
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室性 心动过速可分为非持续性、持续 性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 类型。
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 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控制心率和改 善症状。
非药物治疗
包括电复律、导管消融、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 ,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有助于康复。
患者教育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 严重时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和猝死。
体征
脉搏短绌、低血压、心音分裂等,部 分患者可无任何体征。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 病等器质性病变,以及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非器质性病变。
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救治体会
关 键 词 : 动 过 速 , 性 ; 律 失 常 ; 发 性 ; 心 病 心 室 心 特 冠
中 图 分 类 号 : 5 1 7 R 4.1 文献 标 识 码 : B
口服胺 碘酮维 持控 制心率 。
文章 编号 :0 23 2 ( 0 7 0 - 8 2 1 0 —4 9 2 0 ) 90 8 0
2 1 发生 机制 I T约 占 V . V T的 1 % … , 0 目前 多采 用 Ma h r- c l si 出 的根据 V ik提 u T发作 时 1 联 心 电 图形 态特 点 和 V 2导 T 起源部 位分 为右 室 型 I T和左 室 型 I T 。 右室 型多 起 源 V V
V 、 呈 r V S形 , 、 、V Ⅱ Ⅲ a F呈 r S形 ,呈 r I S形 ,V 呈 R aL s形 ,
图 1 室性 心 动 过 速发 作 时 l 2导 联 心 电 图
连 续描 记各 导联 中均 未见 窦 性 P波 ( 图 1 , — 见 ) R R节 律 规
整, 初诊 为阵发性 室上 性 心 动过 速 。急诊 予 普 罗 帕酮 7 g 0m 静 脉注 射 , 心率 下降 至 10 mi, 未转 复 为 窦性 心 律 , 入 6/ n 但 收
步深 入 , 发病 机制 、 源 部 位 和 临床 治疗 等 方 面 的研 究 都 其 起
有 了很 大进 展 , 已成 为可 以 治愈 的 V T之 一 。我们 收治 了 1 例 I T患 者 , V 现报 道如下 。 1 病 例资 料 男 ,5岁 。因胸 闷 、 2 心悸 2小 时入 院 。患者 于 2小 时前
维普资讯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疗指南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疗指南【概述】1.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指起源于希氏束以下水平的心脏传导系统或心室、至少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6个和(或)以上的心室搏动。
非持续性VT临床表现、预后意义及处理原则相当于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临床上VT是指持续性VT,即持续超过30秒,或伴有血流动力不稳定者。
2.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持续和非持续VT;单形和多形VT;器质性和正常心脏结构VT。
常见的可逆因素包括:心肌缺血、药物(尤其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尤其是低钾、低镁)。
【临床表现】VT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故症状多种多样。
通常表现为心悸伴有心排出量减少和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眩晕、意识改变(如焦虑)、视觉障碍、出汗、先兆晕厥和晕厥,或者血流动力学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少数较慢频率的VT患者,尤其无器质心脏疾病者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或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无休止性VT长期发作导致原先正常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称为心动过速介导性心肌病。
【诊断要点】1.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是VT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VT频率在100~250次/分之间,持续性VT多数在180次/分,小于100次/分者通常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单形性VT的RR间期相对规则,多形性VT则可以极不规则。
多数VT的QRS波群时限大于120毫秒,起源于高位室间隔或束支的VT也可小于120毫秒。
仔细阅读记录图有时可见室性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常用采用Brugada标准鉴别宽QRS心动过速的方法为:所有胸前导联均无RS 形,诊断VT(否则进行下一步,以下同);心前区导联QRS有RS型,且RS大于100毫秒,诊断VT;存在房室分离,诊断VT;胸前导联V1和V6形态符合VT诊断标准,即V1呈RS型,RS大于70毫秒,V6起始为正向波,R/S大于1即诊断VT。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演示文稿
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和心脏 病发作的风险。
心脏起搏器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0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情绪等
。
心理治疗
02
对于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
电复律
其他诊断技术
其他诊断技术包括核素显像、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核素显像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或瘢痕的存在及其位置。
这些技术通常用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精确诊断的情况 。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帮助确 定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03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控制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 和症状,减轻心脏负担,降低
定期检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
注意事项与风险评估
注意观察病情
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病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 就医。
避免自行用药
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产生 副作用。
风险评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便 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05
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非药物治疗成功案例
• 患者年龄:65岁 • 性别:男性 •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 主诉:心悸、气促、头晕 • 检查: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 • 治疗:药物治疗(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 结果:药物治疗成功控制症状,患者恢复良好
病例二:手术治疗成功案例
• 患者年龄:42岁 • 性别:男性 • 病史:无 • 主诉:心悸、头晕、晕厥 • 检查: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结构正常 • 治疗:导管消融手术 • 结果:手术治疗成功,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1EPSRFCA
□心电、血压和血氧饱 和度监测
临时医嘱:
□描记12导联心电图
□Holter
□信号平均心电图(按 需)
□平板运动试验(按需)
□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 检测(按需)
□心脏卬⑺(按需)
□抗心律失常药(按需)
□补充电解质(按需)
长期医嘱: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心电、血压和血 氧饱和度监测
临时医嘱:
□心理及生活护理
□心理及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相关治 疗和检查活动
变异
口无口有,原因:
口无口有,原因:
口无口有,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天(手术日) 术前术后
住院第4天 (手术后第1天)
诊 疗 工 作
□ ^WECG
□术后伤口观察。
□术后给予抗菌药物
(必要时)
□EPS + RFCA术后患者 有植入ICD指证,转 入“建0植入术流程”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
项,预约复诊时间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居
口准备出院带药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 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心内科护理常规
□全麻下建0植入术后护
理
□一级护理
临时医嘱:
□调整抗心律失常药
□X线胸片
□Holter
□术后ICD程控
出院医嘱:
□ICD植入术的患者出院(或住院第9
□心悸、心慌
□漏搏感
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
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
晕厥前症状
□头晕
□乏力
□虚汗
□面色苍白
静脉麻醉后直流电转复
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指心电图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一般100~200次/min,在30秒内自行终止。
2.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同一心电图导联中QRS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秒,或虽然少于30秒,但伴随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
分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形态可以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超过100次/min的室性心律失常。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发生在QT间期延长患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常围绕心电图等电位线扭转,被称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
TdP常与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延迟复极密切相关,因此,发生TdP时应积极寻找并纠正相关诱因。
4.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
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指24小时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超过3次,并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
二)流行病学1.NSVT:临床上常见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在结构性心脏病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都较常见,也可见于表面健康的人群。
在伴有心悸症状的所有患者中,约有6%为NSVT。
由于大多数NSVT患者无症状,仅有50%左右的NSVT患者可重复记录,所以难以得到可靠的NSVT流行病学资料。
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约有3%的健康、无症状的个体发现有NSVT,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别。
有报道显示11%的表面健康的老年人有NSVT。
多数情况下,NSVT发生短暂,无临床症状。
因此,临床上对NSVT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甄别这些看似正常而实际上有潜在疾病的人群,并对合并有NSVT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NSVT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性猝死(SCD)危险性增加的信号,所以对于NSVT患者,治疗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比治疗心律失常更重要。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
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室速的临床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
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秒,能自行终止)的患者通常无症状(图3-3-24)。
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
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
【诊断要点】1.听诊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
如发生完全性室房分离,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变化,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
当心室搏动逆传并持续夺获心房,心房与心室几乎同时发生收缩,颈静脉呈现规律而巨大的a波。
2.室速的心电图特征为: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规则,但亦可略不规则;④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对确立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区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
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图3-3-25)。
3.下列心电图表现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①室性融合波;②心室夺获;③室房分离;④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即全部向上或向下。
【治疗要点】1.首先判断血流动力学状态。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VT,简称室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的快速连续性室性异位激动。
自发者异位激动须连续》3个,程序电刺激诱发者须连续》6个,且频率》100次/分。
90%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见于冠心病及各种心肌病。
10%左右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1 .原有心脏病的症状及体征。
2.大多数为阵发性,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
发作时的临床表现随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频率、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以及心功能的状况等因素变化而不同。
少数症状轻微,多数突发心慌、胸闷、恐惧、颈部发胀及跳动感、眩晕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肺水肿、晕厥,甚至导致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而猝死。
3 .体征:心率波动在150〜220次/分,节律多较规整。
颈静脉搏动强弱不等,间歇出现较强的颈静脉搏动。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与房室分离有关的炮轰音。
可出现低血压。
4 .心电图:(1) 宽而畸形的QRS波连续出现》3次,节律基本规则,频率》100 次/分, ST-T 与主波方向相反。
(2) P 波与QRS波无关系,形成房室分离;室率>房率,但因P波常融于QRS波中,难以辨认。
(3) 完全性或部分性心室夺获;窦性激动可完全夺获心脏,表现窄ORS K,其前有P波P-R >0.12 s ;窦性冲动与异位激动同时兴奋心脏时表现为部分夺获,图形介于室性与窦性之间称室性融合波。
5 .分类:临床上常将室性心动过速分成以下类型:(1) 根据室速的QRS波群形态分成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 根据室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分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前者为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短于30 s ;后者为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超过30 s 或虽未达到30 s 但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立即终止发作者。
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及处理
2.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有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基础心脏病、纠正诱发因素。
➤有血液动力学障碍者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可首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也可电复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①首选胺碘酮,静脉胺碘酮应使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方法; ②利多卡因只在胺碘酮不适用或无效时,或合并心肌缺血时作为次选药;近年 来由于其疗效及安全性的问题,应用减少。
室速的鉴别:
I 导 主波向下、AVF 主波向下,几乎就能肯定是室速。
胸导所有导联方向基本一致,要么全向上、要么全向下,或者 V6 S 波很深比 R 波还长,几乎就能肯定是室速。
如果 AVR 导联是一个单向 R 波(就是无 q,无 S 波)或者有一个宽大的 Q 波,几乎就能肯定是室速。
房室分离,或者出现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
aVR )和 终末40ms(Vt)的 电压变化之比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1.非持续性室速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一般不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除注意纠正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外,一般不需特殊急诊处理,症状明显者 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应寻找并纠正可能存在的病因及诱因。在此基础上,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 善症状和预后。
定义: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 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称为室速。
➤非持续性室速:连续3跳或3跳以上、持续时间<30 s、心动 过速频率>100次/分的室性心律失常;典型的非持续性室速是 短暂的,持续3~10个心搏,心室率一般在100~200次/分之 间;可以显示为单形性,也可以是多形性。NSVT是临床上常见 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室速和/或心动过速时因血 流动力学不稳定需在30 s内终止的室速。 ➤单形性室速:QRS波群为同一种形态,周期长度稳定。 ➤多形性室速:QRS形态和周期长度差异很大,R-R间距周期 在600~180 ms。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的科普知识课件
室性心动过速的定义和类型
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主要分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 过速。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通常需要医疗干预,而阵发 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自行停止。
室性心动过速的定义和类型
老年人为何易发室性心动过速 ?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及电解质失
室性心动过速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 力,增加跌倒和意外的风险。
老年人需要关注自身症状,及时就医。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与影响 精神心理影响
持续的心脏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
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ECG)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工具 ,可以实时监测心脏电活动。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老年人注意饮食、锻炼和管理压力,以降低 心动过速的发作频率。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整体心脏健康。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 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潜在 问题。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衡等因素,易发室性心动过速。
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人, 风险更高。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与影响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与影响
常见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伴随心悸、胸痛、乏力、头晕 甚至晕厥等பைடு நூலகம்状。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 和心脏的整体健康状况。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与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
室上性心动过速危险吗,持续发作危害大
室上性心动过速危险吗,持续发作危害大
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是一些器质性的心脏病引起的,例如冠心病,心肌病,急性的心肌梗塞,这一疾病如果反复的发作危害是很大的,会影响到生命安全,要及时药物治疗。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危险吗
1、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可见于风
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
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2、发作特征为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min,室上性者心律绝对规则,而室性者可有轻度不齐,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对室上性者常可奏效。
3、多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持续发作较
久者可有休克、心衰。
冠心病者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扭转
型室性心动过速常呈短阵反复发作,可引起反复晕厥或抽搐。
★二、发作期的治疗:
(1)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潜水反射、刺激咽部、颈动脉窦按摩、压迫眼球等令其终止发作。
(2)升压药:苯肾上腺素或甲氧胺,收缩压≯20.8~23.4kPa 为度,一旦心动过速终止,则停用药。
(3)洋地黄类药。
(4)心得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及心衰者禁用。
(5)异搏定:该药起效快,5分内转复率92~96%。
副作用
为血压下降,心脏骤停、房室传导阻滞。
应备有10%葡萄糖酸钙,以拮抗其严重不良反应,小婴儿慎用。
(6)心律平:该药起效快,转复率高,较安全。
(7)ATP:开始剂量宜小,尤其是年长儿。
(8)食道调搏和电击复律。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作者:侯俭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1期【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类型;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情况,持续单形室速和多形室速是最重要的危及患者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虽然发作时血流动力学可暂时无明显影响,但对心功能影响很大,也可能造成继发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了也要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需要就地处理,早期治疗。
1 持续单形室速1.1 心功能正常者:药物可用普鲁卡因酰胺、索他洛尔,也可选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如普鲁卡因酰胺、索他洛尔或胺碘酮。
1.2 心功能不正常者:首选胺碘酮(150 mg,10 min内静注)或利多卡因(0.5~0.75mg/kg静脉推注),然后电复律。
1.3 如有晕厥、休克或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已发生室颤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应先考虑给予电复律。
1.4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速不用电复律。
2 多形室速2.1 正常QT间期治疗缺血,纠正电解质紊乱。
药物可用β-阻滞剂、利多卡因、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或索他洛尔。
如心功能受损,则只能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并积极准备电复律。
2.2 QT延长 QT间期延长所致尖端扭转性室速是多形室速的一种特殊类型,可自行终止但反复发作,易转变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
治疗措施首先要停止使用可致QT延长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可用镁剂、异丙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利多卡因,可考虑临时起搏。
2.3 对于顽固室速/室颤的治疗显然此类患者的心律失常不容易控制,即使按上述的用药方法,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奏效,需要频繁的电复律。
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不同患者的药物剂量反应有较大的差异,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低氧血症等,要注意寻找并纠正这些原因。
在宣布胺碘酮无效的问题上应谨慎,首先应确定是否用足了剂量,如果无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坚持使用下去,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后才能有效。
其次可考虑联合用药,在急性期,有报道联合使用利多卡因、美西律等。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心电图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方法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心电图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方法室性心动过速(VT)是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最常见原因,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急诊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时所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及相应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室速的诊断标准是典型室速根据发作时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结合其基础心脏情况即可以诊断。
症状室速的临床表现与室速发作时的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状态有关。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有时可以没有症状,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发作时常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或低血压、心绞痛、晕厥等。
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
心电图表现图1 QT间期正常的多形室速心电图表(1)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2)QRS波形态畸形,时限>0.12 s,ST-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根据QRS波形态分为单形或多形室速。
(3)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4)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5)部分患者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至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
室性融合波的QRS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存在为诊断室速提供重要依据。
(6)室颤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7)室速/室颤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3次。
图2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图3 室速电风暴心电图表现室速和宽QRS型室上速鉴别宽QRS型室上速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室内差异性传导以及房室正路逆传型AVRT。
1. 鉴别诊断的原则(1)首先判断血液动力学状态。
若不稳定,直接电复律。
(2)血液动力学稳定者,询问病史,查阅可及的既往病历材料,了解既往发作情况、诊断和治疗措施。
陈旧心肌梗死伴有新发生的宽QRS波心动过速,极可能为室速。
(3)通过12导联心电图寻找房室分离证据。
室上性心动过速识别与处理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识别
症状表现
心悸:感到心 1 跳加速,心慌
呼吸困难:呼 2 吸急促,喘不 过气
头晕:感到头 3 晕目眩,站立 不稳
胸痛:胸部疼 4 痛,可能伴有 压迫感
出汗:大量出 5 汗,可能伴有 寒冷感
焦虑:感到紧 6 张、焦虑,可 能伴有失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持续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持续时间更长,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包括: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 种快速、不规则的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可以 分为单形性室性心 动过速和多形性室 性心动过速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 速是由单个异常电 活动引起的,而多 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是由多个异常电活 动引起的
室性心动过速可能 导致心悸、呼吸困 难、头晕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心 力衰竭和猝死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表现为心房不规则、快速跳动。
心房颤动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 疲劳、头晕等。
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增加,常见于老年人。
等副作用
导管消融术
01
原理: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使异常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02
适应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03
优点: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
04
风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预防与预后
生活习惯调整
心功能状况以及是否
合并其他心脏疾病。
3
室性心动过速
LOGO
五) 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系由触发电活动的早 期后除极所致(3~4位相间),特点如下: (1)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2) 呈多形性室速; (3) 室律常≧300次/分; (4) QT间期、T/U波正常; (5) 室早联律间期短,通常在于280~320ms。 总之形成特殊的短联律、正常QT间期型室速有RonT现象 。临床有反复、频繁的晕厥发作。
室性心动过速
董红雨
LOGO
定义与分类
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NSVT是指 心电图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 一般100—200次/min,在30 S内自行终止。
2.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是指 同一心电图导联中QRS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
间>30 S,或虽然<30 S,但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 性心动过速
3.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再发。
5.预防猝死。
LOGO
(二)直流电复律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
I.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室颤动/无脉 室性心动过速的抢救和某些无法同步的室性心动 过速。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需持续心电监护。 2.同步直流电转复:适用于伴心绞痛、心力衰 竭、血压下降等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的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如无 效,可重复电转复(最多3次)。再次复律应增加电 量,最大可用到双相波200 J,单相波360 J。转复过 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呼
LOGO
常用药物
1 利多卡因 50mg(1mg/kg)静脉注射,再以1~4mg/min维持。 2 胺碘酮 静脉用安全有效,3mg/kg静注,可重复2~3次,亦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26+(37.34/37.9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外治疗指南
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黑蒙、晕厥等。
2.心电图表现:
(1)异位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2)至少连续发生3次。
(3)频率100-250次/分的心动过速。
3.持续性室速是指持续至少30秒以上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
4.特发性室速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发生的室速。
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亦称为腺苷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亦称为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分支性室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外治疗指南,治疗持续性室速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1.查找引起室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异常和药物中毒等)。
3.经导管消融(见附件1)。
4.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器械治疗。
5.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47.20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2.除外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可逆性室速。
3.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诊处理(急诊室)。
1.明确持续性室速的诊断。
2.明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确定终止室速的方式(见附件2):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意识不清者,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终止室速;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意识尚清楚者,给予静脉诱导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效果不好可择期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初步筛查引起室速的基础疾病,确定治疗方案:
(1)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药物毒性等诱因的患者,室速终止后给予补充电解质、停药观察等治疗后进入“药物治疗流程”;
(2)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室速的患者,室速终止后进入“急诊PCI手术流程”;
(3)一过性缺血导致室速的患者,室速终止后进入“择期PCI手术流程”;
(4)特发性室速患者进入“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手术流程”;
(5)伴有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有ICD置入指征的室速患者,进入“ICD置入术手术流程”。
(七)术前准备(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术/ICD置入术)1-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
(八)选择用药。
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如合并高血压病者降压治疗)。
2.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和口服)。
3.用抗凝药物者(如华法林)术前需停用3-4天,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前12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控制INR在1.5以下。
4.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7天以上。
5.必要时术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九)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根据病情需要)。
明确患者室速的基础疾病后,可选择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术或ICD置入术。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ICD置入术需要诱发室颤者)。
2.手术置物:ICD置入术中需要“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3.术中用药:诱导麻醉药,局部麻醉药。
(十)术后恢复3-7天。
1.需复查心电图。
2.ICD置入术者出院前,需复查心电图、胸片、Holter、起搏器程控。
(十一)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手术伤口愈合良好。
3.置入的ICD工作正常。
(十二)变异及原因分析。
1.电生理检查发现不适于行经导管消融术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及择期行ICD置入术。
2.消融术部分成功,另需药物治疗及ICD置入术以确保患者长期的安全性。
3. 置入ICD的患者需要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服药期间出现血压、心率较大波动,需要延长时间观察调整用药。
4.需要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发作的患者,因药物导致心率降低而需行永久起搏器置入以保证远期预后。
5.其他情况,包括手术并发症等。
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术(EPS+RFCA)(ICD-9-CM-3:37.26+(37.34/37.94))
患者:性别:年龄:病例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0天
*注:本流程只适用于需要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以及ICD置入的患者、非危重抢救的室速患者。
如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室速应采用急性心肌梗死流程或择期PCI流程。
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34/37.94)患者:性别:年龄:病例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0天
*注:本流程只适用于需要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以及ICD置入的患者、非危重抢救的室速患者。
如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室速应采用急性心肌梗死流程或择期PCI流程。
附件1.室速的EPS+RFCA常见适应证
附件2.持续性室速临床症状分类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