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1、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材从实践探索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方法。
在“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章节中,勾股定理知识将得到更重要的应用。
2、教材特点:
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
(对勾股定理是通过问题引出加以探索认识的。
②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勾股定理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③对实际问题的选取,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④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章安排了两个阅读材料和一个课题学习)
⑤注意训练系统的科学性,减少操作性习题,增加探索性问题的比重。
(二)单元教学目标(包括情感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
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4、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宣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5、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
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勾股定理并掌握勾股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从多个角度(代数、几何)探究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3、在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中构造适用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
(四)单元教学策略
1、教学步骤:
①整个章节的教学可分四步:探索结论——验证结论——初步应用结论——应用
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②在探索结论阶段,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
③初步应用结论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
第三边。
④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分两类: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2、实施建议
①注重使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等过程;
本章从实践探索入手,创设学习情境,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及它的逆定理,并运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注重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体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本章从勾股定理的探索就来源于生活,而本章勾股定理的应用又直接应用于生活。
因此,在探索、验证、应用等各阶段都应更多地设置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现
实情境,使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情境类比较好地进行勾股定理应用的建模过程。
教学时可更多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
③尽可能地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体现其文化价值;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丰富,在教学中,应注意展现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应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育学生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打下基础。
④注意渗透形数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章内容又恰是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的较为理想的材料,因此,应强调通过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有关问题。
3、课时安排
全章教学时间为9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勾股定理 3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课时
第17章小结复习 2课时
课题:勾股定理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知道勾股定理的结果,并能运用于解题
教学难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迁移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同学们,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吗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吗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吗.
看书、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当学生量出AB 的长为5cm 时 提问:为什么呢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2、例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
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小结:
命题1: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 。
那么222c b a =+
三、交流展示: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同学们,试一试
3、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
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
积相等。
左边S=4×2
1ab +c 2 右边S=(a+b )2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4×2
1ab +c 2=(a+b )2 化简可证。
这样就证明了命题1的正确性我国把它叫勾股定理
四、归纳小结:什么叫勾股定理怎样证明
1、a 2+b 2=c 2。
A B
b
b
b b a a A B
2、4×2
1ab +(b -a )2=c 2 五、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 (1) 夯实基础部分
六、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 (1) 夯实基础部分
七、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 (1)
例1 例2 命题1: 小结:
八、教学反思:
课 题:勾股定理(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2、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树立数形 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什么叫勾股定理怎样证明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看书、讨论 归纳解题方法:怎样用勾股定理来求 Rt △的边呢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教授订正 或举例说明
三、交流展示:
例1(补充)在Rt △ABC ,∠C=90°
(1)知a=b=5,求c 。
⑵已知a=1,c=2, 求b 。
(2)知c=17,b=8, 求a 。
⑷已知a :b=1:2,c=5, 求a 。
(5)已知b=15,∠A=30°,求a ,c 。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 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
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
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
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
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
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
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
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
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⑴求等边△ABC 的高。
⑵求S △ABC 。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
欲求高CD ,可将其置身于Rt △ADC 或Rt △BDC 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
D
B A
A
B
AD=CD=2
1AB=3cm ,则此题可解。
四、归纳小结:
用勾股定理计算时,要先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之后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计算。
五、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 (1) 夯实基础部分
六、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 (1) 夯实基础部分
七、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2)
命题1: 例1
例2 小结:
八、教学反思:
课 题: 勾股定理(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2、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什么叫勾股定理怎样证明
问题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呢 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 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看书、讨论 归纳解题方法 p25例1、例
2、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
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
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三、交流展示:
例1(教材P25)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一块长3 米、宽米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
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
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
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25)一架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为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强下滑米,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米吗
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3,AO=,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B 。
D A B
C
(2)在△COD中,已知CD=3,CO=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D。
则BD=OD-OB,通过计算可知BD≠AC。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和BD的关系,给AC不同的值,计算BD
四、归纳小结:
1、用勾股定理计算时,要先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之后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计算。
2、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勾股定理 (1) 夯实基础部分
六、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勾股定理 (1) 夯实基础部分
七、板书设计:勾股定理(3)
勾股定理例1
例2 小结:
八、教学反思:
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2、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的探究,.理解原命题、逆
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什么叫勾股定理如果把命题一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会得到什么命题呢讨论、交流、得出命题二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同学们想一想:命题一命题二有什么关系看书、讨论归纳p31 (32)
三、交流展示:
2、同学们: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归纳。
分小组发言,教师订正
3、同学们:看书 p32面的内容后,你能证明命题二是真命题吗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
得出结论。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
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例2(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n2-1,b=2n,c=n2+1(n>1)求证:∠C=90°。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
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
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边最大。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⑶由于a2+b2= (n2-1)2+(2n)2=n4+2n2+1,c2=(n2+1)2= n4+2n2+1,从而a2+b2=c2,故命题获证。
四、归纳小结:1、命题一命题二 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一、必作题: 1.判断题。
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⑷△ABC的三边之比是1: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c2= 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C.如果(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A:∠B:∠C=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二、选做题:
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8,b=15,c=17
B .a=9,b=12,c=15
C .a=5,b=3,c=2
D .a :b :c=2:3:4
4.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1、a=3,b=22,c=5;
2、 a=5,b=62,c=1。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夯实基础部分
七、布置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夯实基础部分
八、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命题1: 命题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1 例2 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
知识与技能: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2、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什么叫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怎样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呢在前面我们以经学习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例1(P32)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15、b=8、c=17
2、a=1
3、b=1
4、c=15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看
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
看书 p32 、讨论归纳理解例1解题方法。
了解勾股数。
三、交流展示:
例2 课本(P3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E
⑶依题意可得PR=12×=18,PQ=16×=24, 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 2+PR 2=QR 2,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3(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例2、 例3两题 分小组讨论 ,小组发言,后全班展示
四、归纳小结:1、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2、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3、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当堂训练:
一、必作题 :
二、填空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 后,又走了60m ,再走100m 回到原地。
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 后,又走60m 的方向是 。
2、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夯实基础部分
七、布置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夯实基础部分
八、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
例1 例2 B A
C
D
a
b
c
例3 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17章 勾股定理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复习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能进行相应的计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2、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树立数形 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什么叫勾股定理怎样用面积法证明
1、勾股定理的证明(面积法)
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表示: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如何表示:根据大正方形面积等于四个小直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两边,求第三边
(2)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问题;
(3)作数轴上的2、3、5,……等;
(4)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探究:
1、(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13,则以两直角边所作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2)由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3,4,5,6 若取其中三根木棒组成三角形,有( )种取法,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3)某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分别是另一直角三角形勾股的n 倍,则这个三角形与另一直角三角形的弦之比是______
2、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各边扩大N 倍,它还是直角三角形吗______
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各边加上一个N ,它还是直角三角形吗____
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各边都求平方根,它还是直角三角形吗____
选择一个进行证明,(并展示)
三、交流展示:
3、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小组交流,讨论补充,先确定最大
边(如c )验证2c 与22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c =22b a +,则△ABC 是以∠
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c ≠22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4、怎样求几何体的表面距离最短(教师画图) 小组交流,讨论补充,
1、几何体的表面路径最短的问题,一般展开表面成平面。
2、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勾股定理求解。
四、课堂练习:能力培养与测试 品味中考真题 第1-8题
五、归纳小结:这节课你学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知识不熟练
六、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品味中考真题 第9-13题
七、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 单元学科能力测评(二)
八、板书设计: 第17章 勾股定理复习
1、勾股定理的证明(面积法)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几何体的表面距离最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