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诊疗常规
轻微核黄疸治疗方案
![轻微核黄疸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b75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3.png)
一、引言核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差,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进而引发脑部损伤。
轻微核黄疸是指胆红素脑病早期阶段,此时及时治疗可以降低疾病进展为重度核黄疸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轻微核黄疸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轻微核黄疸的诊断标准1. 出生后24小时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05.2μmol/L(12mg/dl);2. 出生后24小时内,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153.9μmol/L(9mg/dl);3. 具有典型的核黄疸临床表现,如嗜睡、反应差、肌张力降低等。
三、轻微核黄疸的治疗方案1. 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轻微核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
通过蓝光照射,将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促进胆红素从血液中排出。
(1)治疗方法:将新生儿置于蓝光治疗箱中,全身裸露,只覆盖会阴部。
光照强度为4-6管荧光灯(每管100W),距离婴儿皮肤约33-50cm。
每日照射时间为12-24小时,根据胆红素水平调整照射时间。
(2)注意事项:光照过程中,注意保持婴儿眼睛、生殖器和会阴部遮盖,防止紫外线损伤。
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调整光照时间。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苯巴比妥和益生菌。
(1)苯巴比妥:具有促进肝脏酶活性,加速胆红素代谢的作用。
一般剂量为每日5-7mg/kg,分两次口服,持续3-7天。
(2)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胆红素排泄。
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剂量根据产品说明。
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轻微核黄疸的发生率。
若母乳喂养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如缩短每次喂养时间、增加喂养次数等。
4. 早期干预轻微核黄疸的早期干预对预防脑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体温稳定;(2)观察婴儿神经系统表现,如哭声、肌张力、反射等,及时发现异常;(3)定期进行听力、视力等检查,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a67f9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2.png)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要点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未来展望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 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 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 肤、巩膜和黏膜黄染的 现象。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溶血性黄疸或光疗无效的患儿,可 采用换血疗法,以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
03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 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新 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孕期和哺乳期应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引 起新生儿黄疸的药物,如抗生素、维 生素K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新生儿黄 疸诊疗水平的提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一步排查引起黄疸的 病因,如溶血、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等。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血清 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等。
诊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 疗方案,如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等。
光疗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
评估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判断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黄疸诊疗常规
![新生儿黄疸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ba0fce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9.png)
新生儿黄疸诊疗常规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85-119umol/L(5-7mg/dl),成人超过34umol/L(2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诊断要点】一、新生儿黄疸分类1.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1);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
2.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1)、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5u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2umol/L(2mg/d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二、皮肤黄疸的程度(目测):头颈部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约103umol/L(6mg/dl)躯干上半部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约154umol/L(9mg/dl)躯干下半部及大腿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红素水平约205umol/L(12mg/dl)肘、膝关节以下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在154-257umol/L(12-15mg/dl)手、足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257umol/L(15mg/dl)【处理要点】1.药物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标准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accf4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8.png)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标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而导致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和白眼球发黄。
蓝光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促进胆红素代谢,加速黄疸的消退。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标准:
1. 蓝光治疗适用于黄疸程度较重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的2倍以上。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依据不仅是血清胆红素水平,还应结合新生儿黄疸的时间、年龄、出生体重、早产程度、肝功能和围产期缺血缺氧等因素综合判断。
3. 蓝光治疗的时间应在新生儿黄疸出现后第一周内进行,黄疸程度越重越应尽早开始治疗。
一般需要每天治疗1-2次,每次20-30分钟。
4. 蓝光治疗可以不用暂停新生儿的喂养,但需要注意照射时保护新生儿的眼睛、生殖器和肛门。
5. 蓝光治疗后,需要定期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治疗效果。
如有必要可继续进行治疗或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总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达到有效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措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对照表及如何判断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对照表及如何判断黄疸是否需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9c1ba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7.png)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对照表及如何判断黄疸是否需要治疗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对比表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诞生后体内胆色素代谢特别,导致皮肤、眼睛和黏膜颜色变黄的现象。
正常状况下,新生儿体内代谢胆色素的酶活性低,胆色素转运力量差,因此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生理现象。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对比表:<th诞生后天数</th <th总胆红素(bilirubin)正常值</th 1天5mg/dl以下2天10mg/dl以下3天12mg/dl以下4天15mg/dl以下5天及以上15mg/dl以下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对比表是以新生儿诞生后的天数为横轴,以总胆红素为纵轴,依据新生儿生理黄疸的常规发生和消退规律而制定的。
通过对比新生儿的总胆红素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初步评估新生儿的黄疸病情。
如何推断黄疸是否需要治疗黄疸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色素代谢以及转运途径的发育不成熟所致,一般状况下可以自行消退,但假如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则需要准时诊治。
以下是推断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治疗的方法:(1)评估黄疸的程度。
评估黄疸的程度需要观看新生儿皮肤、眼睛和黏膜的黄染状况,并检测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一般来说,假如在诞生后24小时内新生儿消失黄疸,或诞生后3天内黄疸快速加重,或黄疸程度过重,则需要准时治疗。
(2)查找潜在的病因。
有些新生儿黄疸并非生理性黄疸,而是由于其他疾病所致,如溶血性黄疸、肝功能特别、感染等,此时需要针对潜在的病因进行放疗。
(3)治疗方法选择。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光疗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靠药物抑制胆红素生成,而光疗治疗则是通过特别波长的蓝色光照耀在新生儿身上,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预防新生儿黄疸预防新生儿黄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舞母乳喂养。
母乳蕴含多种有益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关心新生儿排出胆色素,减轻黄疸程度。
(2)增加新生儿进食的频率。
新生儿假如进食不足,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黄疸消散。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eb76f5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e.png)
美国儿科学会破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黄粗玷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强儿可出现产虫高胆红素血在达至引起胆红素脑病,炉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找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Bi,避免胆红素腑病发’1.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年来努力的方向.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新生儿黄通干预指南[I],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开的新生儿黄1«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制订了我国的黄报干预推荐方案(2)。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从人的So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生[3J.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年文献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依业;.对1994年指向进行了更新审机和修订,2004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黄也够床诊疗指南[4、51,该指两演濯了成功母乳喂养、黄妇出现时间、黄疟高危因泰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货的流程图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索水平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的借鉴.一、指南的关键部分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跖胆红素肌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的前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期要性,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I)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祭:2)建立格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案:3)生后24小时内测法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或经皮胆红於(饮B)水平;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痘程度容垮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旭红来水平: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嘤养的H产儿,容易发生严很高胆红素血症,应该予以更严密的监测:7)在出院前,应该时发生产虫高胆红素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合适的随访: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20(耳年指南中制定了个非常口.观的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该流程图中,对TSB和TcB 的监测和对高服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贯穿始终,并强调严密的随访和适时的干预.二、关于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的区别核黄疸坳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羟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锹的情形,在给床上核黄疗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常混为一谈。
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
![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417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8.png)
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bilirubin)代谢紊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造成皮肤和眼角膜黄疸的一种疾病。
在新生儿中,黄疸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干预。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早期评估:医务人员应该对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评估,包括检查黄疸程度、皮肤颜色、眼角膜黄疸和一些相关的症状。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
2.黄疸指数监测:使用黄疸指数来监测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黄疸指数是通过测量新生儿皮肤的黄疸程度来确定的。
根据指数的高低,可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3. 母乳喂养:对于出生后24小时以上的新生儿,鼓励进行早期的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一种成分,称为母乳黄素(breast milk jaundice),可以帮助新生儿排出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的程度。
4.频繁喂养:建议新生儿进行频繁喂养,以增加其排便次数。
排便有助于排出体内的胆红素。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至少要有6次以上的排便。
5.光疗治疗:对于黄疸指数较高的新生儿,可以采取光疗治疗。
这是通过让新生儿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帮助其排出体外。
光疗通常使用蓝光或黄光来进行。
6. 负压包围:对于黄疸指数很高或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可以考虑使用负压包围(phototherapy plus exchange transfusion)。
这种方法将光疗和输血结合起来,以更快地清除体内的胆红素。
7.家庭护理指导: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家庭,医务人员应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
这包括了解黄疸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如何观察黄疸的程度、喂养的建议等。
此外,家庭也应该了解有关黄疸并发症的信息,包括脑黄疸等。
8.定期复诊:在干预期间,医务人员应安排定期的复诊,以监测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
根据情况,医生可能需要调整干预措施或进一步评估。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f6ac1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f.png)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它是因为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的。
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前三天内开始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疸的程度会逐渐加重,直到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消退。
如果黄疸程度过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光疗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标准。
一、光疗的适应症1、黄疸程度达到或超过胆红素血清总浓度超过342μmol/L (20mg/dL),或者黄疸程度持续48小时以上。
2、早产儿黄疸程度超过胆红素血清总浓度超过256μmol/L (15mg/dL)。
3、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快速上升,或者黄疸程度超过胆红素血清总浓度超过171μmol/L(10mg/dL)。
4、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超过胆红素血清总浓度超过136μmol/L(8mg/dL)。
5、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黄疸程度超过胆红素血清总浓度超过171μmol/L(10mg/dL)。
二、光疗的方法1、光疗设备:使用特殊的光疗设备进行治疗,设备的光源是蓝光,波长在400-500nm之间,光强度在30-40μW/cm2/nm之间。
光源的位置应该在新生儿的头部正上方,距离头部约30-40cm。
2、光疗时间:治疗时间应该根据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和体重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光疗时间为12-24小时不等。
如果黄疸程度较轻,可以治疗12小时,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可以治疗24小时。
3、光疗距离:光疗距离应该是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黄疸程度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光疗距离为30-40cm。
4、光疗难度:光疗期间,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包括心率、呼吸、体温、皮肤颜色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停止治疗,进行必要的处理。
三、光疗的效果经过光疗治疗后,新生儿的黄疸程度会逐渐减轻,一般情况下,黄疸会在48-72小时内消退。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可能需要多次光疗治疗。
四、光疗的并发症1、眼睛受损:光疗设备的蓝光会对新生儿的眼睛造成损伤,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可以使用眼罩或遮光布等进行遮挡。
儿科黄疸儿童的诊疗常规
![儿科黄疸儿童的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6e0f9f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d.png)
儿科黄疸儿童的诊疗常规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TB)为1.7~17.1μmol/L(0.1~1mg/dl),其中80%为未结合(即间接)胆红素(UCB)。
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称为显性黄疸。
【病因】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具体分类如下(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伯氨喹、蛇毒、毒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引起的溶血。
2.肝细胞性黄疸各种使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均可导致黄疸发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胆汁淤积或肝外性胆汁淤积。
肝内性胆汁淤积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前者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
后者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睾酮和口服避孕药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所引起。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黄疸,本组疾病临床上少见。
(1)日尔贝综合征:系由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黄疸。
这类病人除黄疸外症状不多,肝功能也正常。
(2)杜宾约翰逊综合征:系由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某些阴离子(如靛青绿、X线造影剂)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发生的黄疸。
(3)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系由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未结合胆红素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导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而出现黄疸,本病由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甚高,故可产生胆红素脑病,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e2549427d3240c8547ef8c.png)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生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
1。
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0μmol/L(12.9mg/dl);(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2.病因(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
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治疗原则1。
病因治疗。
2。
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
必要时应用蓝光疗法.3。
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4.降低游离胆红素:适当的输入人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5~7mg/dl)时,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黄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18mg/dl)时,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以上.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06652d0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a.png)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新生儿黄疸是指婴儿出生后皮肤和眼巩膜呈现黄色的症状。
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在生理上会导致胆红素代谢的紊乱,造成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形成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根据胆红素血清浓度来确定的。
在新生儿黄疸检测中,通常会使用皮肤黄疸测量仪或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来确定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黄疸会在生后2-3天内出现,然后逐渐消退。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范围:1. 生后24小时内:在生后24小时内黄疸水平通常较低。
此时,新生儿的胆红素血清浓度应该在8 mg/dL以下。
2. 生后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在此期间,黄疸水平逐渐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胆红素血清浓度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逐步增加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生后48-72小时是黄疸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新生儿的胆红素血清浓度应该在12 mg/dL以下。
3. 生后72小时以上:大约在生后3-5天后,黄疸开始逐渐减退。
胆红素血清浓度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通常情况下,在生后一周内新生儿的黄疸会完全消退。
胆红素血清浓度在这个时期内应该在6 mg/dL 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字是一般情况下的正常范围。
如果宝宝的黄疸超过了这个范围,那么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特别是在胆红素血清浓度超过15 mg/dL时,就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此外,有一种称为生理性黄疸的现象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
生理性黄疸是指不需要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的黄疸。
它通常在生后2-3天内出现,然后在第一周内逐渐消退。
胆红素血清浓度可以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总结起来,在新生儿黄疸检测中,胆红素血清浓度是评估黄疸的关键指标。
正常值的范围会根据宝宝的生后时间逐渐变化。
了解黄疸的正常值范围有助于家长正确评估宝宝的健康状况,并在需要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a76c397f111f18582d05a75.png)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新生儿黄疸[诊断]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的特殊性引起的黄疸。
(2)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
一般情况好,无其他临床症状。
(3)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新生儿黄疸干预水平(见表2-1足月新生儿黄疸推荐干预方案)。
表2-1 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总血清胆红素水平(mg/dl)时龄(h)考虑光疗光疗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24 ≥6 ≥9 ≥12 ≥15~48 ≥9 ≥12 ≥17 ≥20~72 ≥12 ≥15 ≥20 ≥25>72 ≥15 ≥17 ≥22 ≥25注:1mg/dl=17.1μmol/L2. 新生儿非生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6mg/dl(102.6μmol/L)。
(2)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干预值。
(3)血清结合胆红素>2 mg/dl(34.2μmol/L)。
(4)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5 mg/dl(85.5μmol/L)。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进行性加重。
(6)黄疸退而复现。
3.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母亲孕、产史及孕期合并症、孕期用药),各种围产因素(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产时用药、出生时有无窒息),感染因素,父母血型、籍贯及家族史。
(2)详细了解生后喂养方式、喂养量,呕吐情况、生理性体重下降情况。
黄疸出现时间,进展情况;胎便排出的情况和胎便排完时间,尿量或尿次;目前大小便颜色。
(3)体格检查1)皮肤黄染的程度轻度:巩膜和面部的黄疸,胆红素水平约6~8mg/dl (102.6~136.8μmol/L);中度:肩部和躯干的出现黄疸,胆红素水平约8~10mg/dl (136.8~17.1μmol/L);重度:下肢有明显的黄疸,胆红素水平10~12mg/d l(17.1~205.2μmol/L);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12~15mg/dl(205.2~256.5μmol/L)。
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
![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99b15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5.png)
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全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
黄疸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2-3天内开始出现,一般会在1-2周内自行消退。
但在少数情况下,黄疸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会进一步加重,需要进行治疗。
1.提高哺乳频率和质量:哺乳是促进新生儿胆红素排泄的有效方法。
母乳喂养对于预防和治疗黄疸尤为重要,母乳中含有盐基物质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因此,建议增加哺乳次数,确保充分摄入足够的母乳。
如果母乳喂养不足或不可行,可以考虑其他喂养方式,如人工喂养或乳制品。
2.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适当的日光浴或者使用特殊的蓝光灯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的水平。
光疗主要通过光线的作用使皮肤和黏膜中的胆红素转变成可溶解的状态,进而排出体外。
光疗的具体方法和时间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中并不常用,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
对于较严重的黄疸患者,如早产儿或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和草药,这些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定期监测: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需要定期检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
通常情况下,胆红素水平会在治疗后逐渐下降,直至正常范围内。
监测胆红素水平的频率和方法应由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8a31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e.png)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常合并在新生儿其他疾病中,具备以下特点之一:发生时间早、进展速度快、程度重、直接胆红素增高、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
【诊断提示】1.病因详细了解有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缺陷或形态异常、红细胞增多症、感染、体内出血等)、胆红素结合障碍(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异常)及胆红素排泄异常(感染、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黏稠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方面的病因。
2.临床表现(1)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生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102μmol/L;黄疸进展速度快,胆红素每日增高>85μmol/L;黄疸程度重,足月儿>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超过生后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2)黄疸严重者可因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核和脑干神经元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3)常可见引起黄疸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3.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及胆红素分类检查;必要时查母子血型;寻找宫内感染的证据,做TORCH 筛查;进行红细胞形态及酶学检查;部分患儿需行遗传代谢病筛查。
【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祛除病因。
2.药物治疗苯巴比妥每日5mg/kg,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为预防胆红素脑病可用白蛋白1g/(kg·d),连用2~3d;也可用血浆代替10~20ml/(kg·d);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者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1~2g/kg;中药以茵陈蒿汤为主:茵陈9g,栀子6g,黄柏6g,郁金6g,茯苓6g,白茅根9g,大黄3g。
3.光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
多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光疗总瓦数200~400W,注意保护眼睛及生殖器,无光疗条件者,给予日光照射。
儿科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常规
![儿科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07a13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a.png)
儿科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常规一、生理性黄疸【概述】生理性黄疸多见于生后1周内,系由于新生儿特定的生理特点引起,对机体不产生严重危害,常于2~4周内自行消退。
【诊断依据】1.无特殊引起胆红素升高的病理因素存在。
2.出现时间:生后2~3d,于4~5d达到高峰,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生后4周。
3.以前以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肛mol/L(12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μmol/L(15mg/dl)为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近年发现生理性黄疸与多种因素(如喂养、种族等)有关,出现时间可早在24h内,最高水平可达15mmol/L,故认为应更新生理性黄疸的概念,新的标准正在制定中。
4.患儿除皮肤黄疸外,一般状态佳,反应良好,进乳正常【治疗】1.不需特殊治疗,适当提早喂养,促进胎便及早排出。
2.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适当采用光疗。
二、新生儿溶血病【概述】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以Rh血型系统及ABO血型系统不合引起为主。
本病的特点是在生后早期即出现严重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易于发生胆红素脑病,故需引起密切注意。
【诊断依据】1.母婴血型不合(ABO,Rh血型系统多见),母亲多有流产、死胎病史。
Rh溶血病第二胎发病,ABO溶血病第一胎即可发病。
2.生后24h内出现黄疸伴贫血、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重者有胎儿水肿。
3.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4.血常规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形状常为小圆形。
末梢有核红细胞增多。
5.血清学检测: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表示患儿红细胞被血型抗体致敏(Rh溶血病常为阳性,ABO 溶血病采用改良法才能获得阳性结果);抗体释放试验使患儿红细胞上致敏的抗体释放以鉴定其类型,可作为确证试验;检测血清中游离血型抗体类型可辅助诊断并初步估计溶血的程度。
【治疗】1.光疗:首选蓝光,双面光优于单面光,可间断光疗或持续照射24~72h,光疗期间注意增加25%~30%的液体量。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表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5873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e.png)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表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表新生儿黄疸是指婴儿诞生后由于肝功能不健全或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的皮肤和眼睛黄疸的病症。
为了确保婴儿的健康和平安,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用于指导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表的主要内容:1. 黄疸程度分级:-无黄疸:婴儿皮肤和眼睛呈自然肤色。
-轻度黄疸:黄疸仅在婴儿面部或胸部可见。
-中度黄疸:黄疸扩展到婴儿四肢,但未达到腹部。
-重度黄疸:黄疸遍布全身,包括腹部。
2. 胆红素水平测量:-血清胆红素:通过血液样本分析,测量婴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一般以毫克/分升(mg/dL)为单位。
3. 光疗治疗方案:-光疗起始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婴儿黄疸程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打算开头光疗的时机。
-光疗持续时间:依据婴儿黄疸程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打算光疗的持续时间。
一般状况下,光疗持续时间为24小时。
-光疗频率:依据婴儿黄疸程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打算光疗的频率。
一般状况下,每日光疗2-3次,每次持续2-4小时。
-光疗设备:使用特定的光疗设备,如蓝光疗法或白光疗法,确保照耀的光谱和强度符合治疗要求。
4. 光疗期间的监测和护理:-皮肤爱护:使用特别的眼罩和爱护垫,以爱护婴儿的眼睛和皮肤。
-温度调整:确保光疗环境的温度相宜,避开婴儿过热或过冷。
-水分补充:在光疗期间,保持婴儿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表是医学界为了治疗新生儿黄疸制定的指导方案。
通过依据黄疸程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确定光疗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实行适当的监测和护理措施,可以确保婴儿获得平安有效的治疗。
医护人员应依据该标准表的指导,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并削减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家长也应乐观协作医疗团队的治疗方案,确保婴儿能够顺当康复。
《新生儿黄疸光疗指南》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渐渐上升,给新生儿健康带来了肯定的威逼。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专家们研发出了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光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谢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
3. 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
4.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
5. 患儿有宫内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
6. 患儿有内出血病史。
7. 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内、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
8. 黄疸退而复现。
检查
1. 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
2. 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
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
3.血培养、肝功能、转氨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
6. B型超声。
诊断
1.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确诊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的致病原因。
2. 需与生理性黄疸鉴别,以及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及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病因鉴别。
治疗
1. 光照疗法。
2. 药物治疗: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
输白蛋白、血浆、纠正酸中毒。
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原发病。
肝泰乐、胆酸钠保肝、利胆。
中药退黄。
3. 一般治疗:保温、供氧,尽早开奶,尽快排出
胎便,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竟争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或白蛋白竟争结合位点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