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专题提升十五 巧用旋转进行证明与计算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母题答图
【思想方法】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所以借此可以在较复 杂的图形中发现等量(或全等)关系,或通过旋转(割补)图形, 把分散的已知量聚合起来,便于打通解题思路,疏通解题突破 口.
【中考变形】
1.如图Z15-2,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
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
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
F,连结OC,FG,则下列结论:①AE=
BD;②AG=BF;③FG∥BE;④∠BOC =∠E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D )
图Z15-2
A.1
B.2
C.3
D.4
2.如图Z15-3,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
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
图Z15-7
(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②, 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 如图③,请你求出CF的长. 解:(1)AD与CF还相等. 理由:∵四边形ODEF,四边形ABCO为正方形, ∴∠DOF=∠COA=90°,DO=OF,CO=OA, ∴∠COF=∠AOD,∴△COF≌△AOD(SAS), ∴AD=CF;
∵在Rt△ABC中,∠ACB=90°,∠B=30°, ∴∠A=60°, ∴△ACD是等边三角形, ∴∠ACD=60°, ∴n=60; (2)四边形ACFD是菱形.理由如下: ∵△ACD是等边三角形, ∴AC=CD=AD,∠ADC=60°. 又∵∠ACB=90°,∴∠DCB=30°, ∴∠DCB=∠B,
专题提升(十五) 巧用旋转进行证明与计算
【教材母题】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如图Z15-1). (1)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C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30°,作出旋转后的图形; (2)经第(1)题旋转所得的图形与△ABC之间有没 有互相垂直的边?证明你的判断.(浙教版九上 图Z15-1 P110第5题) 解:(1)如答图所示; (2)AD⊥BC,DE⊥AC,AB⊥AE.证明略.
B∠PA=BBPP=′,∠CBP′, AB=BC,
中考变形2答图
∴△ABP≌△CBP′(SAS), ∴AP=P′C. 又∵P′A∶P′C=1∶3,∴AP=3P′A. 连结 PP′,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P′P=45°,PP′= 2PB.
∵∠AP′B=135°, ∴∠AP′P=135°-45°=90°, ∴△APP′是直角三角形.设 P′A=x,则 AP=3x, 根据勾股定理,得
4.如图Z15-5,在Rt△ABC中,∠ACB=90°,∠B=30°, 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度后,得到△DEC,点D刚好落在AB边上. (1)求n的值; (2)若F是DE的中点,判断四边形ACFD的 图Z15-5 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度后,得到 △DEC, ∴CD=CA, ∴△ACD是等腰三角形.
∴CD=DB,∴CD=DB=AD=12AB. ∴△DEC 为直角三角形,DE=AB. ∵F 是 DE 的中点, ∴CF 是直角三角形 DEC 斜边上的中线,
∴CF=12DE, ∴AC=CF=DF=AD, ∴四边形 ACFD 是菱形.
5.[2015·南充]如图 Z15-6,点 P 是正方形 ABCD 内一点, 点 P 到点 A,B 和 D 的距离分别为 1,2 2, 10,△ADP 沿点 A 旋转至△ABP′,连结 PP′,并延长 AP 与 BC 相交 于点 Q.
则P′. 3∶2
图Z15-3
B.1∶2 D.1∶ 3
【解析】 如答图,连结AP, ∵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 ∴BP=BP′,∠ABP+∠ABP′=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CBP′+∠ABP′=90°, ∴∠ABP=∠CBP′. 在△ABP和△CBP′中,
∵∠BPQ=45°,PB=2 2,
∴PE=BE=2, ∴AE=2+1=3,
∴AB= AE2+BE2= 13,
∵∠EBQ=∠EAB,cos∠EAB=AAEB=
3, 13
∴cos∠EBQ=BBEQ=
3, 13
∴B2Q=
3, 13
∴BQ=23 13,
∴CQ=
13-23
13=
13 3.
【中考预测】 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 2和 3 的两个正方形放置 在直线 l 上,如图 Z15-7,他连结 AD,CF,经测量发现 AD=CF.
图Z15-6 (1)求证:△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BPQ的大小; (3)求CQ的长.
解:(1)∵△ADP沿点A旋转至△ABP′,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PD≌△AP′B, ∴AP=AP′,∠PAD=∠P′AB, ∵∠PAD+∠PAB=90°, ∴∠P′AB+∠PAB=90°, 即∠PAP′=90°, ∴△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P′= AP2-P′A2= (3x)2-x2=2 2x,
∴P′B=PB=2x, ∴P′A∶PB=x∶2x=1∶2. 故选 B.
3.如图Z15-4,△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D=∠BCE=90°,AE交DC于点F,BD分别交CE, AE于点G,H.试猜想线段AE和BD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图Z15-4
解:猜想 AE=BD,AE⊥BD. 理由如下: ∵∠ACD=∠BCE=90°, ∴∠ACD+∠DCE=∠BCE+∠DCE, 即∠ACE=∠DCB. ∵△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CD,CE=CB, ∴△ACE≌△DCB(SAS), ∴AE=BD,∠CAE=∠CDB. ∵∠AFC=∠DFH,∴∠DHF=∠ACD=90°, ∴AE⊥BD.
(2)由(1)知∠PAP′=90°,AP=AP′=1, ∴PP′= 2,
∵P′B=PD= 10,PB=2 2, ∴P′B2=PP′2+PB2, ∴∠P′PB=90°,
∵△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PP′=45°, ∴∠BPQ=180°-90°-45°=45°; (3)作 BE⊥AQ,垂足为 E,
【思想方法】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所以借此可以在较复 杂的图形中发现等量(或全等)关系,或通过旋转(割补)图形, 把分散的已知量聚合起来,便于打通解题思路,疏通解题突破 口.
【中考变形】
1.如图Z15-2,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
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
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
F,连结OC,FG,则下列结论:①AE=
BD;②AG=BF;③FG∥BE;④∠BOC =∠E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D )
图Z15-2
A.1
B.2
C.3
D.4
2.如图Z15-3,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
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
图Z15-7
(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②, 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 如图③,请你求出CF的长. 解:(1)AD与CF还相等. 理由:∵四边形ODEF,四边形ABCO为正方形, ∴∠DOF=∠COA=90°,DO=OF,CO=OA, ∴∠COF=∠AOD,∴△COF≌△AOD(SAS), ∴AD=CF;
∵在Rt△ABC中,∠ACB=90°,∠B=30°, ∴∠A=60°, ∴△ACD是等边三角形, ∴∠ACD=60°, ∴n=60; (2)四边形ACFD是菱形.理由如下: ∵△ACD是等边三角形, ∴AC=CD=AD,∠ADC=60°. 又∵∠ACB=90°,∴∠DCB=30°, ∴∠DCB=∠B,
专题提升(十五) 巧用旋转进行证明与计算
【教材母题】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如图Z15-1). (1)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C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30°,作出旋转后的图形; (2)经第(1)题旋转所得的图形与△ABC之间有没 有互相垂直的边?证明你的判断.(浙教版九上 图Z15-1 P110第5题) 解:(1)如答图所示; (2)AD⊥BC,DE⊥AC,AB⊥AE.证明略.
B∠PA=BBPP=′,∠CBP′, AB=BC,
中考变形2答图
∴△ABP≌△CBP′(SAS), ∴AP=P′C. 又∵P′A∶P′C=1∶3,∴AP=3P′A. 连结 PP′,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P′P=45°,PP′= 2PB.
∵∠AP′B=135°, ∴∠AP′P=135°-45°=90°, ∴△APP′是直角三角形.设 P′A=x,则 AP=3x, 根据勾股定理,得
4.如图Z15-5,在Rt△ABC中,∠ACB=90°,∠B=30°, 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度后,得到△DEC,点D刚好落在AB边上. (1)求n的值; (2)若F是DE的中点,判断四边形ACFD的 图Z15-5 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度后,得到 △DEC, ∴CD=CA, ∴△ACD是等腰三角形.
∴CD=DB,∴CD=DB=AD=12AB. ∴△DEC 为直角三角形,DE=AB. ∵F 是 DE 的中点, ∴CF 是直角三角形 DEC 斜边上的中线,
∴CF=12DE, ∴AC=CF=DF=AD, ∴四边形 ACFD 是菱形.
5.[2015·南充]如图 Z15-6,点 P 是正方形 ABCD 内一点, 点 P 到点 A,B 和 D 的距离分别为 1,2 2, 10,△ADP 沿点 A 旋转至△ABP′,连结 PP′,并延长 AP 与 BC 相交 于点 Q.
则P′. 3∶2
图Z15-3
B.1∶2 D.1∶ 3
【解析】 如答图,连结AP, ∵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 ∴BP=BP′,∠ABP+∠ABP′=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CBP′+∠ABP′=90°, ∴∠ABP=∠CBP′. 在△ABP和△CBP′中,
∵∠BPQ=45°,PB=2 2,
∴PE=BE=2, ∴AE=2+1=3,
∴AB= AE2+BE2= 13,
∵∠EBQ=∠EAB,cos∠EAB=AAEB=
3, 13
∴cos∠EBQ=BBEQ=
3, 13
∴B2Q=
3, 13
∴BQ=23 13,
∴CQ=
13-23
13=
13 3.
【中考预测】 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 2和 3 的两个正方形放置 在直线 l 上,如图 Z15-7,他连结 AD,CF,经测量发现 AD=CF.
图Z15-6 (1)求证:△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BPQ的大小; (3)求CQ的长.
解:(1)∵△ADP沿点A旋转至△ABP′,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PD≌△AP′B, ∴AP=AP′,∠PAD=∠P′AB, ∵∠PAD+∠PAB=90°, ∴∠P′AB+∠PAB=90°, 即∠PAP′=90°, ∴△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P′= AP2-P′A2= (3x)2-x2=2 2x,
∴P′B=PB=2x, ∴P′A∶PB=x∶2x=1∶2. 故选 B.
3.如图Z15-4,△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D=∠BCE=90°,AE交DC于点F,BD分别交CE, AE于点G,H.试猜想线段AE和BD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图Z15-4
解:猜想 AE=BD,AE⊥BD. 理由如下: ∵∠ACD=∠BCE=90°, ∴∠ACD+∠DCE=∠BCE+∠DCE, 即∠ACE=∠DCB. ∵△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CD,CE=CB, ∴△ACE≌△DCB(SAS), ∴AE=BD,∠CAE=∠CDB. ∵∠AFC=∠DFH,∴∠DHF=∠ACD=90°, ∴AE⊥BD.
(2)由(1)知∠PAP′=90°,AP=AP′=1, ∴PP′= 2,
∵P′B=PD= 10,PB=2 2, ∴P′B2=PP′2+PB2, ∴∠P′PB=90°,
∵△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PP′=45°, ∴∠BPQ=180°-90°-45°=45°; (3)作 BE⊥AQ,垂足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