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பைடு நூலகம்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状语后置
5. 何以战
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翻译: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子将安之?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5. 杀人以梃与刃
翻译: 1.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中考文言文11个句式
中考文言文11个句式
1、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
2、被动句:句子表达者不是接受者以外的接受者以外的行
为主体。
3、省略句:由于表达的需要,句子中缺少一些词语。
4、倒装句:语序颠倒,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5、疑问句:表达者有疑问,需要接受者回答。
6、祈使句:表达者向接受者发出请求或命令。
7、选择句:表达者提出两个或多个选项,让接受者选择其
中之一。
8、并列句:表达者列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情况或行
动。
9、递进句:表达者提出一个比前一个更进一层的意思。
10、转折句:表达者先提出一个意思,然后通过“但是”、
“然而”等词语转折到另一个意思。
11、条件句:表达者提出一个条件,让接受者根据这个条件
采取行动或作出决定。
这些句式在中考文言文中都有可能出现,需要考生认真掌握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中考对于初中文言文的考查是重点之一,其中文言文句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能在翻译和答题时更加准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句式,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也”式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者,……”式“粟者,民之所种。
”4、用“乃、则、即、皆、诚、为”等词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5、无标志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见……于……”式“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2、“为……所……”式“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3、“受……于……”式“受制于人。
”4、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
”三、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2、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自”是代词,作宾语前置。
(3)用“之”“是”把宾语提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3、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马说》)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
4、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四、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省略情况:1、省略主语“(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
被动句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别人,士兵们大多愿意被他 所用。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问句二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术不也是很精湛的吗?
反问句三
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 览物之情,得无亦乎? 欣赏景物的情感,恐怕会不同吧?
练习
练习 此画斗牛也!《书戴嵩画牛》
“……担也中“肉尽表,判止有断剩骨。止”通“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这画上画的是斗牛啊!
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
(《马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马说》)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观啊。
判断句三
三.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春秋》 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一、判断句
3.借助“……,……者也”表示判断。 例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一、判断句
4.借助“……,……也”表示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句式(60张PPT)
3.定语后置
一般简单句:定+主+谓+宾 定语后置:主+定+谓+宾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之子孙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4.用“于”表被动 例:“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邻居左右及身边的人所接纳。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句,需要 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 卖盐中被起用。
下列文言句式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A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 敬希见谅。 C 为仲卿母所遣。 D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倒 装 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 (定)宾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 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文 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置; 二、宾语前置; 三、定语后置; 四、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
判
省
被
倒
断
句
判 断 句
什么是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
(1)“......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辨析及练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宾语要由动支配,谓语陈说什么谁。
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例:1、不知木兰是女郎。
2、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一)主语+“者”表停顿,谓语+“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五行者,金、木、水、火、土。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二)“乃”“则”“即”“因”“皆”“悉”“是”“此”“为”“非”等词语表判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2、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被动句(一)有标志词的被动句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
例: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二)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文言文句式
结论:
现代汉语中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结构 动词+宾语 介词+宾语
而古代汉语常是 宾语+动词 宾语+介词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 词或者介词前面的句子,叫宾 语前置句。
探究:宾语前置第一种类型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操何 1、大王来何操? 何操 适奚 2、彼且奚适也? 奚适 3、何以战? 何以战 以何战 4、吾谁与归? 谁与归 与谁归
综合练习
1、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2、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 有实在意义。 3、“唯(惟)……是……” 是固定格式。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为标 志的宾语前置。
小试身手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B
)
A、无乃尔是过与?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宋何罪之有 ? D、何厌之有?
小
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小 结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
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 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形式。分三种情形: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单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综合练习
一、找出下列短文中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2.“……是……”格式。
如: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
《陋室铭》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1页(共8页)特别提醒: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文言文字词归类考点5文言句式(5种句式翻译)
专题讲与练
3. 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 _莲__,__是___花__中__的__君__子__。__(__“__…__…__者__也__”__,__表__判__断__,__翻__译__时__在____ _主__谓__之__间__加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战于长勺。(状语后置) _在__长__勺__(__和__齐__军__)__交__战__。__(__状__语__后__置__,__应__为__“__于__长__勺__战__”__)___
专题讲与练
判断句 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者,……)
_日__行__千__里__的__马__,__吃____次__有__时__能__吃__下__一__石__粮__食__。__(__主__语__后__面__用___ _“__者__”__表__停___顿__,__谓__语__后__不__加__“__也__”___,__这__种__判__断__句__式__“__者__”___ _不__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战,勇气也。(……也) _作__战__,__靠__的__是__勇__气__。__(__“__…__…__也__”__,__表__判__断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总复习专题15 文言文特殊句式-【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助“……者,……也”“……,……者也”“……,……也”“……者……”等词语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例2:“夫战,勇气也”。
(《曹判论战》)例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例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例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例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例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8:舍鱼而取熊掌这也。
《鱼我所欲也》例9: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例2:斯是陋室《陋室铭》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止曾笑耳!”(《狼》)。
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例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例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例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例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例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例11:臣本布衣。
《出师表》例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的省略句。
例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句。
例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例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问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问题(共17题)一、复合题(共17题)1.文言句式。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句,应为“有翼然亭临于泉上者”)(2)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应为“太守与客来于此饮”)(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句,应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③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承宫樵薪苦学》【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B.险躁则不能治性则:于是,就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明:精通D.门下生共禁,乃止乃:于是,就(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而欲笞之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3) 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意与日去太丘舍去C.因留宫门下未若柳絮因风起D.为人牧猪可以为师矣(4) 下列句中与“承宫,琅邪姑幕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投以骨(《狼》)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5) 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个选段都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好学才能成才。
中考常见文言文句式
……于……
……被……
受地于先王 译: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固 何……之有
定
结 构 孰与
即“有何……”, 孔子云:何陋之有?
表示反问
译:
即 “与 … … 相 比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表示选择 译:
如……何 得无……乎
表示诘问。常 在前面加“其” 字增强反诘语 气 表示语气较强 反问
其如土石何? 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不亦……乎
表示较委婉的 吾射不亦精乎?
反问
译:
况……乎
表示反诘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译: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岂……哉
表示反问或推 岂知予者哉?
测语气
译:能算记九 上 愚公移山八 上 核舟记八下
邹忌九下
愚公移山八 上 出师表九下
周处七上
黠鼠赋 了解 唐雎不辱使 命九下非考 陋室铭七下
邹忌九下
愚公移山八 上
岳阳楼记九 下 卖油翁七上
送东阳马生 序九下非考 送东阳马生 序九下非考
句式 特征 判 ……者,……也 断 句
……者也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句义
例句
班级:
……是…… ……是……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姓名:
夫……也
……是……
夫战,勇气也 译:
……也
……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则……也
……是……
核舟记八下
得道者多助 八上 陋室铭七下
出师表九下
邹忌九下
口技七上 曹刿论战九 下 邹忌九下 愚公移山八 上
装 宾语前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专题复习
感谢观看
过关斩将
4.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 ) 句意: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过关斩将
5,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何陋之有。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过关斩将
【解答】本题考查句式辨别。 A.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B.正常语序:有何陋;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正常语序:剑,敌一人,不足学,学敌万人。 故选:C。
定语后置 就是把定语放到宾语的后面。
通常以“之···者···”为标志
现代汉语:孩子们+演唱+(欢快的)歌曲
定语后置:孩子们+演唱+歌曲(欢快的)
定语后置
例1:马之千里者。(《马说》) 现代汉语:“千里之马者” 翻译:千里的马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现代汉语: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状语后置
例2:具告以事。(“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移到具告 的前面) 现代汉语:以事具告 翻译:把事情全都告诉他,(把项羽要来打刘邦的事情全都告诉了 张良)
第四小节
过
关
斩
将
过关斩将
1.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______”后置) 句意:告诉了天帝这件事。(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
过关斩将
文言文-倒装句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什
倒
分
过
么
装
是
句
类
关
倒
的
学
斩
装
类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句式及练习老师一份
第一讲——初中中考常考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能早些重用您,如今危急了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像是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失其所与,不知。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适宜派遣。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呢?是因为尊重大国的声威而表示敬意。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之所以分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不过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之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范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正好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告辞什么呢?】2、倒装句式:〔1〕宾语前置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慎重,约束自己。
】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2、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①时人莫之许。
(《隆中对》)②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安、恶、焉】+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③吾谁敢怨?(《捕蛇者说》)④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宾语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③唯利是图。
3、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一、倒装句倒装句的主要类型:(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强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
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3、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四)介宾结构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二、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
(同上)三、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左传•曹判论战》)2.省略谓语。
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
例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省略宾语。
有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
(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 )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竖子不足与( )谋。
(同上)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省略介词。
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例如: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