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工程大学

旭日杯课外实践论文大赛

队名:shanshan

队长:雷蓉

成员:雷蓉阳梦芸周沛渊

中国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

摘要:我国有着辽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变迁中,不同区域逐渐形成并拥有别具一格的文化资源优势,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学习吸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时应当广泛发展,全面吸收各方面知识。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自古有之,隋唐以来我们便有了科举制度,在那个年代,当朝统治者都希望通过这种严格的方式选拔出所需的人才,而当代中国的社会国情更是决定了应试教育体系的必然性。然而21世纪企业不再局限于对人才专业化高水平的要求,日益多方位、多元化、全面性发展。当前我国待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很大。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会面临这些问题,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现状,但是我们可以完善自我,在学好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注意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向“十”字型人才发展。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应试教育中国社会现状兼并融合“十”字型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的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本。应试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二)中国应试教育的定义

中国的应试教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科举制度,对中国人学习、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近代考试体制(1904——清朝末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近代几乎是统治阶级(大部分满清权贵)愚民政策的代言人,极大地扼杀了那时年轻人的创新精神,特别注重八股文等与时事无关痛痒的考察。那时读书人都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主义思想,把当官看作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而且那时的知识,重人文、轻科学。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这种教育制度于流行于东亚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的新加坡等。

应试教育是目前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选拔办法,就目前来说,反对者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来。这就是千百年来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应试教育是

以客观知识和分数为标准选拔的。相对于其他主观的所谓“素质”来说,它是最为客观的,较好地防止了徇私舞弊,搞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只要你肯努力读书,积极上进,就能得到提拔重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的利弊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广博性所要求的“一”字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注重要求人才具有高水平专业化知识,即“|”字型人才。然而,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无论是“一”字型还是“|”字型都已满足不了这个高素质人口增长的经济稳定发展时代。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我国传统文化中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使人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始终是应弘扬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仍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儒家认为如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必须当官,“学而优则仕”是唯一的途径。这就形成了国民重视读书的传统。上大学几乎成了每个人的企盼,这无疑促进了人们对知识的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我

们可将其视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行为的雏形。传统教育以讲授为主,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完整的知识系统,通过反复训练,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我国基础教育成绩裴然。传统文化讲求“克己”、“慎独”,在其影响下,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养成学生自我约束,爱护集体的习惯和服从的习惯,这使我们的学生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磨炼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奋斗的毅力。传统文化影响下“温故知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十分宝贵的教学思想,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虽然,传统文化的影响,也确实有可贵的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但封闭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我国教育弊端种种,有其落后腐朽的一面。

我国传统文化在心理倾向方面,尊老敬贤,尊师重道。崇尚权威,唯书唯上。从学校到家庭,“看管教育”、“就范教育”、“授受教育”,只要求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求知过程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于自己的思考,否定了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性。忽视了人的认识潜能,抑制了创造思维的发展。整体上缺乏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材培养目标,缺乏批判精神、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是故中国人在国际上总是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金牌,却与诺贝尔奖项无缘。传统文化对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潜在控制作用非常巨大,统一的教育体制,限制了地方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灵活机变。始于隋朝直至明清的1300年中我国漫长的使用科举选拔的人才方法及民众头脑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