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简介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授学》(《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1632年出版。共三十三章。
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
《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大教学论》这本书,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人,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的问题并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人。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让我对夸美纽斯的“节制”这
一品德有了清晰的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中国报告网)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关于《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反思:
本学期在学习上最大的印象莫过于是“教学设计”,无论是杨九民老师的教学系统设计,还是蒋玲老师的教学论,亦或是吴军其老师的技能训练,最终都
落脚到了教学设计上面。以至于在开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几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搞混。
这学期的学习,无论是教学系统设计还是教学论都很强调小组协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注重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发言。这两门课在我看来是比较成功的,每次上课的时候课堂讨论氛围都很好,学生踊跃发言的情况让人觉得很振奋。本学期教学论的学习我想用以下关键词来总结:博客,讨论,小组,任务,展示。回顾我们这学期的学习,不难发现,几乎每节课的上课都离不开这些词语。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我觉得个人做得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博客了吧,没能及时的记录学习。教学论的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理论,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每一个理论都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突显出它的意义。
这学期,课堂上除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习来自于同学们。在不同的同学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思想,也总是在感叹我们专业的同学都越来越专业化了。每一次讨论,大家都很积极的起来陈诉自己的观点,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辩论的局面,每一次认真听完各位同学的说话后都觉得另有收获,也会激发自己更多的想法。这就是所谓思维的碰撞吧,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在专业技能,学习理论上又有了新的收获,对自己作为未来教师又多了几分自信,同时也看到了新的挑战。光学习好理论其实不难,难得是去运用,去实践。很多理论的运用中,我们总会加上一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合理的运用。道理我们都懂,话也都会说,但是怎样才能合理的去运用呢?这是一个问题,是个难题。
在教学论的学习中,我们做过很多任务,教材对比,课程标准对比,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设计,突发事件等,这些都涉及到小组的协作,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运用过程。我是比较赞同小组协作,任务驱动这种方式的教学的。譬如说,我学完教学论这门课,我可能记不住具体的知识点,但是我能记住我做过的任务,而从任务中变可以反映出教学的内容。知识点是死的,但是任务的运用是活的,而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也是要会运用么?通过任务驱动变能很好的达到运用的效果,而且记忆深刻。小组协作学习则能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而且大家可以相互督促,各擅所长。当然,既然是协作学习,小组的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论,我们有7名同学一组,按最优化分组,小组的成员显得有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