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由于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农民群众的闭锁心理和落后的思

想观念、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喀斯特贫困”,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喀斯特贫困;原因;对策

贵州的经济发展滞后且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经济更加落后。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农民群众中存在的闭锁心理和落后思想观念及其他

一些因素的影响外,区域地理环境的劣势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

要原因。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表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山高林密,坡度陡峭,岩多土少。二是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极易

造成植被破坏,使植被退化造成水土流失而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质地貌严重

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和其他影响因素一起造成了民族聚居区的

“喀斯特贫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因此必须了解造成“喀斯

特贫困”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

法,帮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喀斯特贫困”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劣,是造成“喀斯特贫困”的主要原因。

1、土地瘠薄,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喀斯特地区岩多土少,坡度陡峭,道路

崎岖,机械化生产实现程度低甚至完全无法实现,农民只能采用牛耕马驮锄头

挖等传统耕作方式,一些缺乏牛、马等生产资料的特困户只能靠人工操作,还

有一些农民甚至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土地瘠薄和机械化生产程度低

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贵州的喀斯特腹地――瑶山和麻山地区这种

状况尤其严重,农民也最贫困,全省大多数地区都是省级或国家级贫困地区。

2、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喀斯特地质生态很脆弱,过度降水是造成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原因之一,但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长期以来过度

强调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滥砍乱伐、过度采伐森林和不

合理采石采矿等“短期行为”是造成石漠化的罪魁祸首。石漠化的直接危害是

造成只剩岩石的“光板地”或表层肥土流失的“死板地”,农民只能在石逢里

或“死板地”里种耐旱作物,产量极低,遇到天旱时还要减收,严重时甚至颗

粒无收。粮食缺乏又迫使农民进一步毁林开荒或无限制开采,造成恶性循环。

石漠化的严重后果是造成可耕土地丧失。

3、水资源缺乏。喀斯特地质虽然地下水丰富,但一般较深,不易开发。地

表上山高坡陡,石多土少,加上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蓄存雨水,地表水

流消失很快,地表水源量日渐减少,有的泉水、河流甚至完全枯竭。由于水资

源缺乏,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方只能“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很低,遇到干旱时收成还会减少,严重时甚至绝收。

4、交通不便。喀斯特地区山峰连绵,岩石陡峭,道路崎岖。改革开放以来

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仍有许多村寨不通公路,给农民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

产品等造成困难,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给农业生产机械化造成障碍,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5、信息闭塞。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落后意识的影响,民族聚居区农村文盲、半文盲居多,相当部分农民看不懂报刊杂志或读不懂科技书籍。加上交通

不便,常常报刊杂志晚到数天乃至数周,新闻成旧闻。还有部分农民不懂汉话,听不懂普通话,影响了信息交流。上述因素使农民不能或不能及时获取科技信

息和市场信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主观原因

相当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是造成“喀斯特贫困”的重要原因。

1、农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乡土人才奇缺。一些陈旧的观念和行为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低,乡土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奇缺,影响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形成愚昧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2、部分农民群众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意识,成立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主

要有封建迷信意识、传宗接代意识和小农意识,这三点制约了喀斯特地区农村

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极为薄弱。农民的个人资金更为稀缺,农民

仅靠有限且贫瘠的土地上的传统农作物收入,基本生活很难保障,送孩子上学

都无能为力。有的农民虽然还从事一点手工艺或养殖,但未形成规模、未形成

产业,其收入顶多对家庭生活有所支持,对生产资料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仍是无能为力。据统计,喀斯特民族聚居区农民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全省人均1141.73元的水平。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

业的比例远比其他地区低,并且由于综合素质低,从事技术性、智力性工作的

人极少,大多数人只能从事体力性工作,收入很低,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到抑制。此外,生产资料(如化肥、良种、农药等)的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农民增收难。由于资金缺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建设、人

力资源开发、农业生产产业化建设等都造成严重困难。

二、解决“喀斯特贫困”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好。”要加强基

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大力增强各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喀斯特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心、责任感

和紧迫感。作为地方父母官要用父母心来办这件大事,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

积极性,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这是解决“喀斯特贫困”的组织保证和

思想保证。

(二)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发展生态经济

喀斯特地区有很多特色产物,如优质中药材、优质辣椒、优质烤烟、无污

染野生蔬菜和水果、甜茶、苦丁茶、冰粉籽等,一些农民已从开发特色产品上

尝到了甜头,但大多数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形成规模和产业的少。政府

要鼓励农民大力开发最具自己特色和个性的产品,形成“一村一专、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引导他们从零星生产、加工、销售和个体单干转向规模化、产业

化生产,并形成品牌,使特色产品经济成为强势经济。政府要充分利用喀斯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