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成为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作为我国贫困地区的重要代表之一,云南和贵州的教育扶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地域和人口等各种原因的限制,这两个省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这一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方面,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在一些知名学校,而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往往条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甚至严重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一些地处高海拔、山区、盆地的地区,交通条件差,教育资源更加贫乏。

2. 教师队伍师资不足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部分学校一些课程可能无法安排合格的教师授课,进而影响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质量。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相对较少,而且缺乏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

3.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云贵贫困地区的家庭普遍经济状况较差,一些学生在家长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学生数量辍学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4. 教育投入不足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对策分析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

通过加大对学校建设、教育设施、教育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 提高教师队伍师资水平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定期教师进修培训、引进一些优秀的教师等方式,提高云贵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比例。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一个贫困地区。

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金融支持并不充分,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风险管控不到位,金融机构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对贫困地区的投放不够。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于该地区的支持。

本文将深入分析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旨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存在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复杂多样,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难以有效覆盖,导致贫困户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

这一问题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的发展和扶贫效果。

风险管控不到位也是当前面临的制约因素之一。

贫困地区农村的产业发展水平低,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相对滞后,难以有效帮助贫困户降低风险,导致一些项目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基础设施滞后也是当前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之一。

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不便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和服务质量,制约了产业扶贫的实施效果。

当前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面临着金融支持不足、风险管控不到位和基础设施滞后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要优势的城市。

与煤炭资源富集的贫困问题也成为了六盘水市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已成为制约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本文将对六盘水市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提出解决方案。

一、六盘水市贫困问题的现状六盘水市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地区。

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贫困人口众多。

据统计,六盘水市有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占比较高。

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较为严重。

2. 贫困户家庭条件差。

贫困户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居住环境不佳,缺乏基本生活设施,饮食不均衡,健康状况较差。

3. 教育水平低。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较差,缺乏师资和教学设施,导致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4. 就业困难。

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就业困难问题突出。

二、造成六盘水市贫困问题的原因1. 地理因素。

六盘水市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多、水资源相对缺乏,交通不便利,这些地理因素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贫困问题的存在。

2. 经济结构单一。

六盘水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优势产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一旦煤炭市场行情不好,对当地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也增加了当地贫困问题的难度。

3. 政策问题。

在政策上,对于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导致贫困地区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4. 教育资源不均衡。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质量有限,导致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继而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三、解决六盘水市贫困问题的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

六盘水市应该加大对非煤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来源。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国内较为贫困的省份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贵州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贵州。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一直致力于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电商企业的入驻。

这些措施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农业是贵州省的传统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贵州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尤其适合大范围的茶叶种植。

此外,贵州省还以粮食、烟草和中药材等农作物的种植而闻名。

工业方面,贵州省主要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特别是煤炭、石灰石和铝土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贵州省提供了很大的经济动力。

旅游业是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省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临。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贵州省的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还有一定的落后。

其次,贵州省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

此外,贵州省的旅游业还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总的来说,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向好,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贵州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快数字经济的推进,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贵州国家级贫困县

贵州国家级贫困县

贵州国家级贫困县1. 简介本文档将介绍贵州省内的国家级贫困县情况。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贫困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贵州省内的国家级贫困县,包括其背景、当前贫困状况,以及相关减贫政策和举措。

2. 贵州贫困县概述贵州省是我国贫困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之一,其中包括一些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地区。

国家级贫困县是指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被国家定为特别贫困、深度贫困的县份。

这些县份的贫困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目前,贵州省内有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包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区。

3. 贵州国家级贫困县背景3.1 贫困县区域划分贵州国家级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区。

这些地区相对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严重。

3.2 贫困原因分析贵州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原因较为复杂。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开发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水平低、医疗资源不足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限,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贫困问题相对突出。

4. 贵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状况分析4.1 经济发展状况贵州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薄弱。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经济增长缓慢。

同时,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4.2 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贵州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

教育水平低导致了人才培养和就业机会较少,人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4.3 医疗和社会保障状况贵州国家级贫困县的医疗和社会保障状况相对不完善。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福利保障能力较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与信息扶贫策略研究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与信息扶贫策略研究

2023-11-01•研究背景和意义•信息贫困现状分析•信息策略研究目录•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意义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该地区的信息贫困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贫困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信息贫困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贫困不仅制约了当地居民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信息贫困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丰富信息贫困研究理论01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信息贫困研究理论,为其他地区的信息贫困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解决信息贫困问题提供策略和方法02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的研究,可以提出针对性的信息策略和方法,为解决当地的信息贫困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03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的研究,可以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2信息贫困现状分析信息贫困定义信息贫困是指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信息主体在获取、使用、加工和创造信息方面面临困难,从而造成信息贫困。

信息贫困不仅包括物质和经济方面的贫困,更涵盖了文化、教育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贫困。

信息贫困的实质是信息能力的缺失,这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

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息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在台江县,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传播渠道有限,许多居民无法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

当地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信息获取能力有限,这制约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摘要: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反贫困任务艰巨。

本文旨在为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实提供高清晰度的贫困分布状况信息,找出贫困人口。

据此进一步分析贫困形成因素,最后从交通设施改善、教育培训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扶贫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概述影响因素脱贫建议一、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西部、边远、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

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是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生活水平低,人均收入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贵州省的贫困面貌与其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比大有很大关联。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8年贵州省的农村人口占比在70%以上。

贵州省农村家庭贫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近年呈扩大的趋势。

2001年贵州省的gdp仅占全国的1%,2008年也仅占1.1%。

从人均收入看,2001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的59.7%,2008年下降到了58.3%。

二、贵州省农村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分布(一)贵州省贫困人口分布情况贵州省2005至2008年贫困人口比重占12.36%以上。

2008年国家将贫困人口划分标准线调整为1196元,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15.41%,如表3所示。

另据贵州省政府的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省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占中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贫困面积大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关联较大。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其中约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武陵山等边远山区。

贵州省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0个,36个为民族自治贫困县,其中27个集中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另外9个则分布在铜仁、遵义、安顺、毕节等地区。

浅析贵州省贫困问题

浅析贵州省贫困问题

浅析贵州省贫困问题摘要: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贫困成因复杂,贫困程度深。

本文从贫困问题现状出发,从自然因素、社会和人口因素以及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贫困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贫困;扶贫;产业结构一、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对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表现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贵州省贫困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贵州农村的贫困现状与全国相比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贫困覆盖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市)有83个,占全省县级总数的94.3%。

扶贫开发范围具体包括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市),涉及到除了贵阳市以外的8个市、州、地区。

其中,50县占全省县数比例为58.6%,国土面积占66%,耕地面积占59.4%,人口占52.1%,是全国农村贫困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2011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规模达到114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4%,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所占比重最高的省份;50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97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85%。

50县中最高收入县(独山县)与最低收入县(望谟县)之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距是1256元,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差距大。

(二)致贫返贫成因复杂,扶贫难度大贵州省95%左右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6个县(区、市)。

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区域自然和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村贫困人口自身素质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扶贫投入水平低且与需求矛盾大、致贫因素复杂,并且因灾、因病或因市场风险的返贫压力大。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制约了贵州省扶贫开发的进程,扶贫工作难度增大。

贵州省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贵州省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1952020年17期 (6月中旬)地方经济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这种经济增长会不可避免的导致资本聚集进而形成贫富差距,近几年我国政府、学者开始意识到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贫富差距水平。

本文将以贵州省为例,通过贵州省贫富差距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贫富差距;经济增长;城乡差距一、当前贵州省贫富差距的基本情况及影响贫富差距情况有很多,当前,贫富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行业差距上,本文将主要对在城乡差距进行分析。

(一)基尼指数本文将采用胡祖光(2004)给出的一个简单计算方法:G=P5-P1。

其中,P5和P1分别指五分法中最高收入阶层和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比重[1]。

表1展示的是2013年至2018年贵州省居民基尼系数,我们可以看到2013至2017年之间基尼系数较为平稳地增加,除了2015年有一次轻微的回弹,而2018年基尼系数突然增加到0.4104,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

相对于全国居民基尼系数,2017年之前贵州省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较低的数值,而2018年这一数值已经很接近全国数值了。

表1 2013年至2018年贵州省居民基尼系数年份贵州省居民基尼系数20130.297 920140.313 020150.307 720160.325 020170.337 520180.410 4(二)恩格尔系数表2描述的是2008年至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和乡村居恩格尔系数在2008年至2018年间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8年的43.1%下降到2018年的32.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8年的51.7%下降到2018年的36.9%。

下降幅度分别为33.02%和40.11%,下降幅度很大,这意味着贵州省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和农村分别在2012和2015年进入平均富裕阶段(30%—40%),同时意味着贵州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开始向高层次转变,对耐用消费品和享受型商品消费需求增加。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作者:王苗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6期【摘要】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并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

贵州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农村贫困面大的省份,境内民族众多,自然环境恶劣,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贫困人口现状及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农村贫困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建立“教育反贫困”,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原因;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贵州省落后农村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1986年贵州省就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是贵州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贵州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及分布特点据贵州省农调总队的调查报告称,截至2009年底,贵州省有255万绝对贫困人口,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约200万。

但贵州农村的贫困现状依然令人担忧,目前仍有1300万农村群众存在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经济基础薄弱,每年都有大量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按照中国政府的贫困标准,2009年末全省绝对贫困人口比2005年净减少11万人;2009年末全省低收入人口为453万,比2005年净减少13万人,其中农村低收入人口约350万。

2000年至2008年贵州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13.46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197.45万人,低收人人口从557.8万人减少到356.7万人,2010年又减少贫困人口约50万人。

纵观历史与现实,贵州农村的贫困现状与全国相比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1.1 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从行政区域来看,全省48个贫困县中有26个集中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另有8个属民族自治县,占贫困县总数的70.8%。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贵州贫困调研报告一、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资源相对匮乏,加之历史上的经济落后,贵州的贫困问题一直是该省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报告对贵州省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贫困人口的分布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农村地区。

农村贫困人口占贵州贫困人口的90%以上。

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山深处和山区河谷地带。

在这些地区,山高地僻,土地贫瘠,交通条件差,缺乏资源,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困难。

此外,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较高的贫困率。

例如,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率普遍超过40%。

三、贫困原因贫困的根本原因既有经济结构的制约,也有政策层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贵州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农业基础薄弱。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民的产量和收入都相对较低。

其次,交通不便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山区交通条件差,使得农产品无法有效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贵州地区也存在教育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低的问题,造成了就业困难和劳动力流失。

政策层面的问题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虽然中央政府对贵州的贫困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着诸多不足。

例如,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导致资金无法真正惠及到贫困人口。

此外,某些政策的设计过于简单粗暴,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四、扶贫措施针对贵州贫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扶贫措施: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贵州省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

培养贫困地区的人才,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

3.改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提升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4.优化扶贫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省的农村扶贫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贵州省扶贫工作的特殊性也需要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贵州省的扶贫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和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贵州省的扶贫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

目前,贵州省的贫困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0%,其中大部分是农村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集中在山区、高寒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县退出贫困。

但是,贵州省的贫困地区与相对富裕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贫困人口易返贫风险较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农村产业和农民收入增长;三是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

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是以农业农村为主,打造多业态的乡村经济,让城乡之间的发展更为平衡。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

另外,乡村振兴战略还重视发展农业文化旅游,提升农民收入和乡村环境。

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是指以扶贫为主要目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乡村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路径。

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农村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因此,开发特色农业产业是促进贵州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贵州省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成立农业公司,在农民中招募会员,希望通过市场资本运作,实现贵州农村的产业振兴。

同时,选取当地特色农产品,努力把它们变成行业领域的“大品牌”。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贵州省在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农民合作社已成为贵州省特别重要的组织形式。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当前, 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 而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及对策, 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1. 教育资源贫乏: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教师数量、教材资源等都不能满足需求。

2. 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规模普遍较大,但同时也存在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教师数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全面等问题,导致办学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云贵贫困地区学生多为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教育资源和学习的基础条件,影响其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4.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贫困地区的教师普遍为当地的少数民族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地方经验,但在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有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采用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优化办学模式,打造小规模、集中式、可持续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 "民族寄宿制"小学体系,以解决学生来往路程远、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3. 加强教育信息化:在贫困地区加强信息技术普及,推广使用电子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和学校办学设施,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综上所述,云贵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从教师、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着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浅析当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

浅析当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

浅析当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摘要】贵州农村贫困问题严重,影响深远,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政府扶贫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关乎贫困问题的解决。

分析贵州农村贫困问题根源可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指导。

教育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贫困问题,需重视提高。

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问题有密切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助力贫困问题的缓解。

加强政府扶贫政策执行力度,发展多元产业,提升农民素质,是解决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加强教育和健康保障,提升农民能力,对于缓解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政府扶贫政策的执行,推动产业发展和提升农民素质,实现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

【关键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政府扶贫政策、贫困原因、教育、健康、产业发展、农村经济、贫困缓解途径、执行力度、农民素质、能力提升。

1. 引言1.1 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的严重性贵州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农村贫困问题在这里尤为严重。

据统计,贵州有大量的贫困户和贫困地区,贫困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条件复杂,致贫因素多样化。

农村贫困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面临规模宏大,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贫困程度深重,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低下,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很多家庭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缺乏基本的教育、医疗和保障。

贫困地区距离城市较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致使贫困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

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亟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1.2 贫困问题的影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贫困使农村居民生活困难,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导致营养不良、疾病频发等健康问题。

贫困家庭由于缺乏经济条件无法购买医疗保健服务,导致健康水平低下,增加了医疗支出和社会保障负担。

贫困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匮乏,影响了农村青少年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贫困状况。

贫困还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缺乏人才的支撑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

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贵州省的一些地区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贵州省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扶贫工作,其中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实践中我们发现,该项工作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就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制约因素(一)金融认知不足贫困地区的农民对金融工具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农民甚至不了解金融服务对他们的重要性。

一些农民对金融产品的使用方法、风险认知等方面存在误区,导致他们对金融服务持怀疑态度。

这种认知不足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金融服务不完善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相对滞后,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都不够理想。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很难接触到金融服务,这就导致了产业扶贫资金难以下沉到最需要的地方。

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多样性不足也让农民在金融服务选择上存在限制。

(三)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农民之间的信用交换往往不够规范。

一些地区缺乏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手段和机制,这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这也使得金融机构放贷时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影响了他们对农村贫困地区非传统经济形式的资金支持。

二、优化对策(一)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金融服务意识。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短信、网络宣传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了解金融知识。

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延伸金融服务网点等措施,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是指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也相
应较低,成为贫困困扰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旨在
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其教育水平,打破贫困循环。

本文将对云贵贫困地
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首先,云贵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资源匮乏。

这些地
区从基础设施到教师都存在着缺乏和不足的情况。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
学生没有参加高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机会。

缺少足够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果,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

因此,应将教育资源的补给作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优先要务。

其次,应在教育质量上下功夫。

不仅仅是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还应确保教育的质量。

教育的高质量不仅能够输出优良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日后更好、更快地脱贫。

因此,应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好地培育和引领年轻人走向社会。

再者,应增加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学习和生活补助不仅能够减轻孩子们
在经济上的负担,还能够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这部分钱应以对生活水
平存在较大影响的项目为要点,比如食宿、治病等。

总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是实现贫困地区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云贵贫困地区应
优先考虑教育资源的补给、提高教育质量和增加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补助等对策以
促进教育领域的合理发展,从而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治理。

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论文

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论文

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论文论文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贫困山区,贵州一.贵州省望谟县基本情况及调查数据说明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边缘,是典型的“贫困”“多民族”“山区”。

望谟县直属贵州省31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国331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土地3004平方公里,可经营面积为437.46万亩,是一个“九分半山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里聚居着布依、苗、回、壮、回、汉等15个民族,其中布依族占65%,苗族占12.5%,汉族占21.74%。

望谟县是一个自然经济王国,农户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对气候、自然环境依附性较大。

基于以上的区域特点,选择望谟作为贫困山区调查对象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社会经济调查总队,选取望谟县5个村50户进行2005——2007年的住户跟踪调查。

二.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贵州贫困山区外出劳动力基本特征将外出劳动力的个体做分析,能了解其构成、文化层次、规模等基本情况。

数据结果显示基本特征是外出人员性别男性化、转移年轻化、家庭主劳动力转移化、文化程度较低化。

1.从外出的人员数来看,05年在50户的村户调查中有21个劳动力外出,06年为23人,07年为28人,增长了30%。

在有限的调查户数里,两年增长了三分之一的外出人数,说明外出的人群在增加。

2.从性别构成来看,男劳动力人数在三年内分别是18、20、26人次,分别占总外出人员的85.6%、86.9%、92.8%。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外出劳动力中以男性为主,且男性外出人员的增长幅度大于总的外出人员增长数。

3.从外出劳动力与户主的关系中,户主与子女两类是外出的主要类型,在05与06年外出的人员全部由这两类关系构成,07年新增加了兄弟姐妹关系占的比重仅为7.1%。

从人员的构成来看,外出的基本是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

4.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16岁到50岁都有外出的人员,三年平均外出人员的年纪结构比重分别是:16-20阶段占12.28%,21-25岁阶段占24.03%、26—30岁范围占18.50%、31-35岁比例为9.39%、36-40岁为20.34%、41-45岁为14.27%。

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
二 、贵 州脱 贫 攻 坚 存 在 问题 及 原 因 分 析
数 计 、作 战 牌 显 示 普 遍 不 一 致 的 现 象。 所 以 ,当前
(一 )存在 的 问题
脱 贫 攻 坚 工作 ,已从 原 来 的精 准 识 别倾 重 于 精 准 把
1.企 业 、合 作 社 与 贫 困 户 的利 益链 接 分配 短 效
脉 。 (二 )资金使 用 由不充 分转 向 充分 对 扶 贫 资 金 保 障 率 的 强 化 管理 加 快 了 资 金 落
实 的 力 度 和 广 度 。 无 论 是 涉 农 资金 进 一 步 整 扶 主 体 的 统 筹 管 理 ,为 每 户 贫 困户 制 订 单 独 的 产 业 帮 扶 计 划 ,大 多 基 层 政 府 采取 一 揽 子 包 干 到 底 的 办 法 ,将 贫 困 户 特 惠 贷 、三 变 资 金 等 组 织 起 来 ,投 入 企 业 或 者 合 作 社 里 ,然 后
条件 却 不 愿 退 出 ,得 到 易地 搬 迁 补 贴 却 不愿 拆 除 旧 房 等 情况 。
(四 )易地搬 迁户 的 生产资 料缺 乏 大 规 模 易 地 搬 迁 户 集 中 居 住 ,公 共 资 源 不 再 分散 ,搬 迁 户 也 得 到 了交通 上 的、居 住 条 件 上 、政 府 服 务 上 的便 利 实 惠 ,但 是 同 时 ,由于 居 住 环 境 的 改 变 ,农 民也 失去 了原 本 生 存 的基 本 生 产 资料 ,生 存 来 源 问题 成 为 主 要 矛 盾 。 以 某 区 易地 搬 迂 小 区 为 例 ,很 多 搬 迁 户把 鸡 养 到 阳 台上 ,这样 即 不卫 生 、不 美观 ,也 不利 于 管理 。政 府 引导 的 家庭手 工 活 ,存量 不足 ,不 能连 续供 应 ,收 入也 不够 稳 定。

贵州 扶贫 情况汇报

贵州 扶贫 情况汇报

贵州扶贫情况汇报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山地、少平原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贫困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贵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就贵州扶贫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贵州的扶贫政策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民的增收效果明显,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量的公路、桥梁、水库等设施的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和水利状况,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再次,贵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省份,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贵州的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的交通、水利等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加强,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说,贵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贵州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居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六盘水市也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层面,还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六盘水市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经济贫困六盘水市的经济贫困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六盘水市的农民很难从事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贫瘠和气候条件不利使得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难以取得良好的收益。

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也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使得农民很难增加收入。

在城市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劳动力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导致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解决经济贫困问题的途径:1. 发展特色产业针对六盘水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可以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药材、果品等。

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 鼓励农村转移就业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鼓励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教育贫困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六盘水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的贫困化。

在农村地区,学校设施陈旧,教师素质较低,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

在城市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了城市贫困学生的增加。

解决教育贫困问题的途径:1.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2. 建立贫困家庭教育资助体系政府可以建立贫困家庭教育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开展教育宣传和普及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教育宣传和普及活动,提高农村和城市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教育的普及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消除贫困奔小康,一直是贵州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

采用结合数据的方式对贵州贫困情况作出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贵州;贫困;少数民族;政策
一、引言
贵州省属于近海内陆省份,与南部沿海经济开放区紧相联。

全省共有88 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16位。

在这块土地上,山地多,平地少;石山、半石山面积占总面积76%以上;
山高、谷深、坡陡、地势起伏大;岩溶面积1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6%,是我国主要岩溶地区。

在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中,80%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18个集中连片地区,其中大多数又集中在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近半的西北“三西”(甘肃中部的河西、定西,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和西南黔、桂、滇的喀斯特地貌区。

贵州省正位于西南岩溶山区的核心部位,贫困人口比重最大,截至2011年底,按2300元扶贫标准,贵州有贫困人口1149
万人,贫困发生率33.4%,占全国近9.4%。

是全国反贫困工作重点的重点。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贵州省交通闭塞,科技文化落后。

在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而贵州仍处于贫困向稳定解决温饱过渡的时期。

文章从经济情况、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发生率、教育程度方面系统分析贵州省贫困现状,进而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二、贵州省贫困现状
1、经济情况
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到5701.84亿元,比2010年高1099.6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3.89%,如表1,说明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由于基数比较低,GDP增长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比较低的。

在2006-2008年间,贵州省GDP增长速度比较平稳,从1663%增长到2349%,到了2009年,GDP增速下降到989%,随后直到2011年,GDP增速呈现稳定增长。

到2011年,达到2389%的增速。

虽然贵州GDP在增速方面呈现良好趋势,但是由于GDP总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低,现有的GDP增速还不能使贵州省摆脱贫困大省这一事实。

2.贵州省贫困人口分布现状
从地势上来看,贵州省地貌可概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 种类型,其中92.5% 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贫困人口则主要分布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和武陵山等“六山”为代表的边远山区。

按照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整个贵州省的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从行政区域来看,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大致以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向外呈层级扩散。

贵州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0个,其中36个为民族自治贫困县。

此外,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贵州省设有黔南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3 个民族自治州。

3州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01年底的29006万下降到2008 年底的2046万,贫困发生率从2953%下降到1988% ,但占全省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

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3州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重依次为32 87%、3 2 94%、34 59%、3 4 42% 和34 95%。

2009年3州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重为3497%,比2000年高出21 百分比。

与全国、民族8省区相比,3州地区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均居全国首位。

2001年,全国和民族8省贫困人口分别为906437 万和271084万,3州地区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32% 和107%。

而到2008 年底,全国和民族8 省区贫困人口为401176万和158604万,3州地区所占比例为51% 和129%,分别提高了19和22百分比。

可见,随着贫困线的提高,3州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民族8省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3.贫困人口发生率
2011年贵州贫困人口发生率为334%,远高于全国贫困人口发生率36%。

4.教育情况
贵州省农民文化素质低,15 岁以上的农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4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 6%个百分点,而贫困县的文盲和半文盲率高达60%,劳动力人口中假脱盲人口占较大比重,返盲率高,这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扶贫政策启示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不仅是社会转型的客观结果,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分配制度扭曲的结果。

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政府的扶贫政策不仅要治标也要治本。

为此不能局限于仅通过经济扶贫来克服贫困,而必须将经济扶贫与政治文
化扶弱相结合。

(1)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加快经济发展是贵州省摆脱贫困大省的最直接途径。

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贵州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加快培育贵州的战略性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2)政策制定应向少数民族倾斜
从贵州贫困人口分布和贫困人口发生率可以看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众多,农户收入较低,因此必须进行重点扶贫攻坚。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注重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相结合,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户的增收。

(3)实施教育扶贫计划
教育是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他们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策略。

以往的政府扶贫更多的是通过扶贫措施来促进农户对资源的开发,对农户自身的开发关注不足,因此今后的扶贫应该注重对贫困人口自身的开发。

一方面国家应当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方针,另一方面应对现有的贫困农户进行教育扶贫。

充分整合师资,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培
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提高贫困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能力。

(4)建立产业扶贫模式
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合理协调农村产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引进、推广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确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带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转产,为农民增收开拓渠道,从而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1.
[2]张玉玺,庄天慧.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扶贫政策启示.贵州农业科学,2011.
[3]王厚俊. 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与反贫困对策研究.开发研究,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