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2021年24期┆35实效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翟玉文摘 要:历史学科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历史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教学;德育教育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历史教材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那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一、发挥中学历史德育教育功能的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把握下列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总是离不开事实。
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离开了事实,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
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
若脱离史实,就会成为空话。
(二)渐进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
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
量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
这种一点一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
(三)典型性原则。
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
历史也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的画卷。
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
大禹治水、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南昌起义、抗美援朝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的灵魂得到洗涤。
新课改中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体现论文

新课改中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体现摘要: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最生动的教材,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使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的祖国的历史,才能产生无比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
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历史传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教材。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中华民族自身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拥有文明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和秦兵马俑,这些宝贵遗产,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人民交口称赞。
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德育功能论文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从历史教学的性质、任务出发,就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问题进行探索。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优秀文化遗产的讲授,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道德水平、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勇于竞争、学会竞争的精神,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把育人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关键词:德育功能;伦理道德;文化遗产;开拓进取;竞争意识;思想情操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32-01新教材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不可忽视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历史教学的性质、任务来看,虽从教学入手,但首先必须从育人着眼。
如果忽视了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仅仅死读书,那么迟早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下面本人谈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与同行共勉。
1通过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的讲授,提高学生的理论道德水平。
历史知识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
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活动来讲伦理道德,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本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理论道德观。
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这些先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品质,在历史教材中闪闪发光。
充分发掘这些教材的内涵,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伦理道德观和优秀品质的讲述,启发、教育、感染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通过讲授历史教材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激励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
浅谈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浅谈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作者:聂晓雪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8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原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公民道德素养滑坡,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搞好德育。
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历史知识不但能教人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启迪人的智慧,而且能够以史明理、以史修德,陶冶人的情操。
作为历史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中学历史课介绍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他们的道德形象。
学生能从中获得许多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
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对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明大义、识大局,为民族团结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产生共鸣;对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警言分析,能使学生在心目中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感;红军长征历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对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产生崇敬、赞叹的情感。
历史能明理,李大钊曾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成功的历史教学能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的强烈反差,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含义,恰当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来讲明做人的道理,使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度责任感;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内涵,启发、教育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爱国主义是公民道德的基本素养。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師要发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观念,引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从而追寻“历史之真”“历史之善”“历史之美”;要借助历史长河中相关的事件、人物等,渗透与融入德育。
教师要通过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化,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开发历史课程,用好历史教材,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更照亮未来。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要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教学,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一、发掘德育素材,追寻“历史之真”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追寻“历史之真”,其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还在于通过真实的历史史料,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
如何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呢?创设历史情境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真实的历史史料、史实,可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的宣传单,让学生从宣传单中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与国内历史的大背景以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等。
在真实的史料面前,学生不仅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还认识到其中的一些导火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增进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及对自我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发掘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从历史事件中发掘相关的历史背景,升华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相关的德育素材。
在历史课程与教学中实施德育,不但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历史唯物观。
历史教学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考评机制的原因,历史教学往往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中心,过多地注重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甚至有些历史教师认为德育和历史教学关系不大,使得在重知识轻能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初中生德育素质日益低下。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做了很多有意的尝试,但作为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中出现很多事与愿为的结果,我们经常会感慨现在的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家长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例如,平时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面对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不知回报,缺乏感恩的心理;在学校不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奉献精神;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作弊……在学校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仅就如何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德育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而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
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史料或名人名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五四运动”的传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史料,引导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者,增强中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感恩心理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如今学校教育的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过度的宠爱,有部分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近几年,中学生残忍杀害亲生父母的案例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案例不得不让人心痛和沉思,学生感恩意识的淡漠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德育功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德育功能历史这门人文学科,它旨在让学生了解过去,及自己国家、民族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的意义所在,注重对初中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其作为历史课的一项教学目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历史,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标签:初中历史;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古语云:“读史使人明志。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从中看到以前的人们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它们或对或错,而后人对于正确的,要坚持、发扬下去;错误的方面,要汲取教训,改正。
李世民也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由此也可以看出,学习历史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初中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必须要学好历史,担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中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才是它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然而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这点,认为历史课就只是让学生了解过去,他们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却忽略了提取其中更为重要的情感价值。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合适的部分,老师应该要采取措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每位初中生成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评价体制对于初中而言,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每天在学生耳边反复念叨的都是要好好学习,在中考的时候取得优异的成绩,然后上重点高中。
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依据于学习成绩,其他方面都不太看重。
这样的教学现状,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只是片面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道德素质的提升,这样很是不利于初中生的进步。
就历史学科而言,因为它在中考中是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所以初中生在课堂上只是听那些知识重点,做笔记,完全没有深究其深层含义。
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探析

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探析【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在德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学习他们的优点和精神,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功能的具体表现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等方面。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出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历史课程。
学生参与与实践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初中历史教学在德育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历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学生道德素养、教师角色、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学生参与、实践、重要性、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明素养的使命。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感受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体验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种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对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的探讨,不仅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也有助于激发教育者更多的思考,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历史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影响历史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初中历史课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中感悟道德情感、人生态度、民族精神等。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中,德育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从历史课对学生的德育作用、如何通过历史课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等方面展开浅析。
历史课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是深远的。
通过历史课,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学会感受历史人物的忠诚、诚实、勇敢、坚韧、爱国等美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人生态度和行为观念。
历史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国家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出有担当的民族精神。
如何通过历史课实施德育教育呢?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结合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向学生讲述历史背后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汲取历史人物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实地考察、历史人物模拟演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呢?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和言行举止,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帮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践行历史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榜样人物,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国家建设者。
浅议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浅议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展望未来,把众多纷繁复杂的过去通过师生的互动展现出来,在参与和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美好,鞭挞丑恶,其道德功能是不可言喻的。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发挥功能,有效地将德育教育统一跟历史知识结合,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从而加强德育的作用呢?一、充分认识德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了诸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初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青少年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性。
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二、中学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特点和任务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讲授去启迪引导学生。
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批判与继承问题。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是教会让学生如何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艰难和曲折的教育过程。
目前社会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了矛盾和冲突。
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不良影响,是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工作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以辩证的、进步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事物或者是评价问题。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德育功能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德育功能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越发强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
本文将针对中职历史课程教学,着重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历史知识积极的德育价值。
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任务之一就是德育教化,历史学科中尤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和资源,而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在于充分发掘历史学科和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思想加以传播、拓展和延伸,使优秀的思想价值观能够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指引。
一、历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1)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贯穿于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在每个时代,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具有爱国精神的人物及历史事件,这些都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素材。
一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的优秀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都有着鲜明的优越性,中国的丝绸、瓷器、书法、诗词等都是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并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加深民族意识和认同感、自豪感,产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并从生活点滴中担负起保护文化遗产、宣传中华文化的使命。
另一方面,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很多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都有些强烈的爱国意识和优秀的品质,了解和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
(2)利用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职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品德的培养是重要内容,在这一成长阶段,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有着深刻影响。
所以,中职历史教学要注重挖掘历史课程中的优秀道德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许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历史人物,他们或爱国,或诚信,或坚持,或努力,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映射到历史学习中,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领作用。
(3)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国家发展的新希望,中职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责任感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学习和个人成长中必备的良好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探析

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探析摘要: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进行了探析。
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强化其道德意识、文化意识和国家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方法一、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分析1.1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历史课程不仅关注文化的历史演变,而且也关注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去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探究历史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1.2 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
历史课程通过分析历史上人们的行为、文化和道德冲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引导学生辨别对错、判断是非,使学生能更好地为未来社会做出贡献。
1.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历史课程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使他们知道历史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了解本国文化和传统,更好地爱国和为民族复兴减少贡献。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方法研究2.1 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准则的一种教育方法。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情境、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上人物的情感、思想、情绪、行为等,从中发现正确、好的情感,培育学生敬重历史、珍爱生活、爱国爱民的感情。
2.2 构建“以史为鉴”教育法构建“以史为鉴”教育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环境、商务和道德决策。
通过理性分析历史现象、了解历史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保持谦虚、理性、可持续发展和关注未来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3 观察教育法观察教育法,是通过观察、考察现象,以产生体验、兴趣、感情、思考和行为的教育法。
历史课程可以通过观察实物、现象、历史文物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感性体验中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道德信念,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道德感。
结论历史教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德育功能标签:历史教学;德育功能;发挥;乡土史料;开发;利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仅仅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正常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以上的教育功能的。
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历史教师就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尽量使学生能在自主的体验下,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家园。
那么,到底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与同仁分享、交流。
一、乡土史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生动素材历史教学要渗透的思想教育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国情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诸方面。
教师若在教学中只讲一些思想教育的大道理,学生不易接受,因为一些思想教育材料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熟知。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列举一二个本地的乡土史料,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一节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了家乡金张掖的历史:汉时设立了张掖郡,其寓意是“张国之臂掖、以汉西域”,从汉代起张掖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最璀璨的明珠,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我的话音刚落,气氛沉闷的教室忽然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说:“哇塞,原来我们张掖如此有名啊!”随后我又借机向学生介绍了张掖的黑水国遗址、大佛寺、西来寺、高金城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等文物古迹。
通过上述的介绍,历史与现实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听后,感慨颇多。
课后,我又组织初一年级的学生分批到以上的各个乡土文物古迹点进行参观,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了“知我家乡——爱我张掖——兴我中华”这一思想教育的预期效果。
从此,我进一步认识到:乡土史料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新鲜血液。
二、历史教材中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不可忽视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学习与探究”的主题,既是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升华,又是极好的情感教育素材。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还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任务。
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一、培养历史情感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讲授历史事件、人物等,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历史情感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情感态度,包括敬畏、感悟、感恩等。
例如,在学习秦始皇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的统一战争胜利、兵马俑和基本法等成就,以及他长城修建、焚书坑儒等不良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感受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历程中的荣耀与伟大,秦统一后许多创新政策如振兴农业、货币统一和文字统一等的好处,也可以感受到他采取的暴政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借助这些情感,学生们对历史人物、事件可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建立对祖国的身份感和认同感。
二、强调普及人文价值其次,历史教学的另一部分德育主题是强调普及人文价值。
在今天时代取决于人文理念的深度发展便可见,历史各时期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都是推动人文进步的重要动力。
同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普及人文价值观,如尚礼尚德、孝顺亲长、友爱互助等等。
这些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一个纯良、善良、爱和平的人格。
三、挖掘历史名人的品质和作用还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的品质和作用。
这些历史名人不仅有着卓越的才智和极高的见识,更是通过他们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例如,汉武帝、李世民、康熙帝等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应该从他们的生平事迹入手,分析他们的优点与缺点,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金融事迹的介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了解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众多名人对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培养出一个认真学习历史,继承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而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德育教育也必然成为了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和关心的领域。
初中历史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历史教师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学习历史是了解过去、认识今天、展望未来的必经之路。
然而,如果仅仅是死记硬背历史的时间和事件,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意义,也就无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使他们懂得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含义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材以及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空洞的事实,而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历史也有时代主题和发展方向,这种历史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求。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历史、哲学思想、艺术文化、人性伦理等方面所具备的思考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而历史学科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历史学科涵盖着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通过阅读名家名著,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学生的人性修养;通过参观博物馆以及考察古迹,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意识。
三、启发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
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
例如,在讲授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事件的后果以及引起的影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历史事件的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历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历史事件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并启发学生通过个人行动,为社会进步、人民福祉做出贡献的意识。
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识点 , 保基础 知识 的 掌握 和理 解 , 是进 行德 育教 确 这
育 的 前 提 基 础 , 略 了 这 一 点 而 盲 目进 行 德 育 教 育 , 忽
则 会事与愿 违 。研 究 分 析 教 材 时 , 们努 力 从 知 识 我 点 中挖掘 出教育 点 , 以教育 点 为灵魂 , 并 来组 织知 识 点 的传授 , 安排 整个课 堂 教学 活动 。课 堂教 学 中 , 将
中的德育 目的。
而且要 联系 实际 , 又不 能离 开 教材 内容 泛泛地 联 系。
不能脱 离历史 条件 , 则势 必 流于形 式 , 为空 洞 的 否 成
说 教 。教学 中要 结合 史 实 , 晓之 以理 、 之 以情 、 动 导
一
51 —
德育 内容是蕴 涵在 基 础知 识 内的。 以课程 标准 为纲 , 以教材 为本 , 以素 质 教 育 为 准 则 , 扣教 材 知 紧
在备 课 时尽 可 能把 联系 到 中国历史 的与 本课 有关 的 乡土史 写在 教 案 里 , 讲课 时加 以穿 插 介 绍 。让 学 在 生领 悟“ 国是 扩 大 的家 乡 , 乡 是 看 得见 的祖 国” 祖 家
得 我我 自己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一 些 体 会 与 大 家 共 勉 。
一
为 了配合 课 堂 教 学 , 生动 活 泼地 将 历 史 教学 和
德 育 深 入 学 生 心 灵 , 们 必 需 开 动 脑 筋 , 分 调 动 各 我 充
、
认真 钻研 教材 , 深入 挖掘 德 育因素
由于德 育 属 于情 感 领 域 , 多 的是 教 师在 教 学 更 中的一 种激情 和学 生的 内心 感受 , 以操作 、 难 不易 检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引言:德育教育是指通过学科教育和教育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初中历史课程既是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有效平台。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步骤,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第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1.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历史和历史文化遗产: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教授历史事实和事件,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历史文化遗产。
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使他们懂得自己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
同时,鼓励学生感受历史的责任感,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将对历史产生影响。
3.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初中历史教学应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使他们意识到作为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4.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初中历史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认识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随意篡改历史事实。
并鼓励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第二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步骤1. 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导者,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2. 创设情境和场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例如,讨论历史人物或团体在某个具体历史时期是否守住了底线,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道德风范等。
3. 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事例中的道德因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事件中的道德因素。
例如,通过研究战争中的援助行为、抗争行为、恢复行为等,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中存在的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
如何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分析

样的例子或者是运用这样的故事进行教育 ,使得学生 自 身的
诚信意识得 到不 断增 强。
四、运 用历 史知 识来培 养 学生 自身 的法治 观念
对 当前 的初 中学生进 行相应 的法 制教育 ,使得学生 自
的民族发展产生信心 以及使命感 。
二、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 自身的感恩心理
身 的法律意识增强 , 是我 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 以及 相关 的法制
影 响 ,整个 社会 上也常常会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存在 ,这样对
身 的社 会道德素质不高 ,对家长 的养育不知道感恩 ,对教师 初 中学 生 自身 的健 康发展 无疑 是有 害
1 2 6
( 下转第 1 2 8 页)
・
基础教 育
・
青 年 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一
成为 当前我 国很多历史 教育工作 者面临的 以及不得不加 以解 要 的内容 , 诚信 不仅仅是 一种 美德 ,同时还是一个人做人最 优 良文化传统 以及 精神 品德 ,继而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得 要 迫切 ,就 当前 我国的初 中学生 自身的诚信 状况来看 ,还有
、
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的爱国精神进行培养
对于传 统的历史教 学来 说 ,往 往将历史考 试成绩看做
是历史教学 的中心任务 ,对历史 知识 的传 授结果 比较重视 , 史教师认 为历史教 学和德 育之前 的关 系不大 ,继而就会使得 在这 样 的一种 环境下 成长 起来 的 中学 生 自身的德 育素质 并
不够 。 在 当前课 程教学改 革的背景 下 ,很 多教 师和老师 也开 始逐 步 意识到 德育 的重要 性 ,并 在教 学 中进 行 了相应 的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摘要】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历史教学内涵丰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学科知识,还要把德育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历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发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3)24-00-01
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直接决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态度,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学的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在塑造学生人格、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学历史教育是极富德育功能的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科知识,学生会逐步加深对于我国国情的理解,并体会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从而在思想深处认同民族的发展史和文化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树立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崇高理想。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其次,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塑造学生人格。
了解历史知识,有助于
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健康的情趣。
初中生的人生观念还处在形成阶段,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顽强进取的精神和协作意识,对于初中生克服困难、适应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体系,纠正错误思想认识。
再次,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法制观念。
学生在认识到先进科技对于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之后,就会崇尚科学,树立务实求真的态度。
历史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社会进入到法制社会的过程,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了解这种历史发展规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最后,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
人类社会的演变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学生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史,吸收中外优秀文明成果,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看待问题的国际化视角。
二、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要突出时代性
历史教学中应当包含时代因素,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德育教育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为学生理解社会生活提供参照,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学生只有将历史与现实充分融合,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准确分析形势和评价事件。
例如:教师在讲授改革开放的教学内容时,应当将当今时代的改革与历史上的改革进行对比分析。
初中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偏激言论的误导。
如有的观点认为,改革
会带来失业,会拉大贫富差距,也会使西方的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改革的弊端要大于优势。
但是,观察中外的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知道,重大的社会变革进程都不是十分顺利的,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也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利益受到损害的人就会对改革产生消极情绪。
历史前进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即便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应当失去信心,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事业,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之中。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真挚的情感
初中历史课堂不应当是枯燥无味的,而应当是富有情趣、生动活泼的。
要增添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并实现德育的实际效果,就要将真挚的情感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历史人物有多种性格,这些人物有的道德高尚,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有的道德低下,被历史和群众鞭挞。
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过程,必然会掺入情感的因素。
学生们只有首先在感情上接受一种事物,才能产生了解事物的愿望。
情感是包含范围广、内涵深刻的一种思想活动。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红军长征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长征的影片、视频资料等,并为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领会伟大的长征精神,培养坚强乐观、勇于战胜困难的良好性格。
在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记录下观看有关影片视频的感想,征集优秀的观后感,并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等。
这种渗透情感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目的。
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航向
正确的教学方向,是实现德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一个尺度,在涉及到原则性的历史问题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纠正偏激的看法和言论,而不应当只顾追求历史课堂的新奇效果。
在必须予以明确的历史问题上,教师应当及时为学生提供主流观点和重要结论,避免学生由于没有定论,而在思想上产生动摇。
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保持课堂气氛的严肃,适当制止某些学生不恰当的言语和动作,避免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扭曲的印象。
如果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日军的侵略暴行,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等,帮助他们明确历史事件的性质,维护历史教学的严肃性。
五、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多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不应当停留在单纯说教的层面上。
教师要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情感的冲击,锻炼意志,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觉参与到德育教学中来,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会、演讲比赛、历史剧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展览,观看一些经典影片,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历史教学走进社会实际生活中。
总之,课外活动能够起到课堂讲解所起不到的作用,因为这种教学形式更加贴近生活。
六、结论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都要渗透德育,这种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历史学科与德育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
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我们应当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入手,探讨发挥教学德育功能的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宋奖利.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秦伟.初中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n].山东师范大学,2012(10).
[3]代勇.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整体观——从高中看初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