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三)》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分数乘法第6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分数乘法第6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分数乘法第6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的例8以及课后做一做。

解决问题是分数乘法学习的提升和综合运用,既是对前期学习知识的一个运用也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有效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课时目标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并用图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 借助线段图,分析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数量关系,认识这类问题的模型特点,把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四)学习重点明白得把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把握解题的差不多方法。

(五)学习难点明白得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一个大棚共480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1。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地的4(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整理题中告诉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整理信息中,你想提醒大伙儿注意什么?(2)利用折纸或画图的方法,表示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并用语言说明操作过程。

(3)结合你折纸或画的图,找出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4)做完题目后,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自己解决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例8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提早预习,让学生先独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展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为课中的交流碰撞提供资源,因为整理信息和画图比较费时刻,放在课前也能够有充足的时刻让学生完成。

】(二)课堂设计 1. 对话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完成课前任务,明白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分数乘法中的例8解决问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揭示课题。

问题探究 阅读与明白得师:现在拿出课前任务,同桌交流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并讨论,在整理信息时,要提醒大伙儿注意什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除法相关概念;–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题目;3.分数除法的练习题;4.学生小组间的通道交流工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有5支铅笔,他要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将得到几支铅笔?”2.概念讲解1.分数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几等分的运算。

2.解答问题:根据问题确定被除数、除数,并求解过程。

3.案例分析老师呈现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解答,并展示解决过程。

4.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2.在小组内相互出题,共同解答。

5.交流讨论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解答,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

6.反思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习得的知识,强调重要概念和解题技巧。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应用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将一个数分成几等分的运算•解决问题关键步骤:确定问题类型,列出数据信息,寻找解题思路,逐步解答。

七、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

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把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索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同学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解答求百分率〔或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百分数意义——直奔课题师:同学们前面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还学习了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其实,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人们常常用百分数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板书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探究——解决问题〔一〕教学例1第〔1〕题1、出示信息:六班级有同学160人,已到达《国家体育熬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

提问:你能提一个求分率的数学问题吗?〔已到达《标准》的人数占六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师:谁来解答这个问题?生:120÷160=师:你知道这个题目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出示问题〕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什么疑问?〔生质疑〕师解疑,板书什么是达标率。

让同学说说六班级的达标率是什么意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进行沟通〕生:表示已达标的人数占六班级同学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六班级同学总人数为单位“1”。

达标率=达标同学人数÷同学总人数师:从这儿,我们就可知道求百分数的方法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样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5页例1的第1部分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同学边说老师边板书:〕生:写法不同,书本写成分数的形式了,而且多了“乘100%”师:谁知道为什么要“乘100%”呢?不乘行吗?生:由于假如不乘100%,结果是分数的形式;而乘了100%结果就是百分数了。

如今知道了什么是达标率,也知道了怎样求达标率,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计算〕汇报板书师:对达标率的计算你还有疑问吗?生:0.75×100%怎样计算呀?师:问得好,那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问呢?生:我知道,可以把100%看作1,再把0.75化成75%就可以了。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6课时《综合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6课时《综合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6课时《综合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的基本步骤。

2.使学生能尝试用假设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后回顾与反思的能力,并掌握检验、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难点: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指名回答,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1.只列式不计算:(1)180m增加20%是多少米?(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2.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价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哪些困惑?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师:非常好,每个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

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及圆环的面积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的半径与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特别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两点:1.注重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知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的根本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援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2.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本设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算出两种图形之间的面积差,使学生在不同的计算过程中感受到两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变量关系。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 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打算纸卡圆规彩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异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根本图形组成的?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组合图形,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践探究,觉察规律1.探究圆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的面积。

(1)画一画,觉察半径与边长的关系。

①用直尺画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②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你能说出你是怎样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的吗?(要搜集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推断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评选最优方法,并指出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③学生到实物投影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答复半径是多少及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
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
1.复习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习如何用百分数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准备相关的案例。

2.准备白板、彩色笔、教材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点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三步:解题讲解
1.教师通过示范解决一个具体的百分数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四步:练习
•学生分组或个人练习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五步: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多思考,拓展应用百分数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给学生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课,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减法、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抽象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白板笔、教案。

3.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复习加减法、乘除法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5分钟)1.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示范演练,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教师出的问题。

2.学生之间讨论解题思路,加深理解。

第四步:梳理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4个课时,分别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这4个课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提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6课时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6课时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6课时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是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求一个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比小明多买了1/3,问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已知一个数比5多1/5,求这个数。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讨论,交流解题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3)》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3)》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3)》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的第6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而导致解题过程的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关键要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建立合适的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尝试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3.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关键要素,指导学生建立合适的方程或不等式模型。

5.总结:学生总结解题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练习:学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一)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案,主要围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百分数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了解百分数的运算方法,能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的运算方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运用百分数解决复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百分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如商品标价签、成绩单等,用于展示和解释百分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打折、考试评分等,引导学生关注百分数。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百分数。

2.呈现(10分钟)介绍百分数的定义,讲解百分数的运算方法。

通过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二、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引入问题•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并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示范引导法:老师示范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解题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问题•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学生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2.分析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3.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4.检验答案:学生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老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解答过程。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1.老师强调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3)。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7页的例3以及第10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通过这些例题,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107页的例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练习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步骤,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教材第107页的例3以及第10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这些例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题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讲解这些例题时,我会注重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上,我认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方程、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和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和方程解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情况复杂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于一些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方程、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方程、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难点: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和解答过程。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妈妈要求他平均分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到几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问题难度逐渐增加,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

让学生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求解?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能够正确应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记录下来。

3.教师指导(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沟通不畅、思维不够开阔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

五、作业布置1.参考本课所学知识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

2.完成课后习题《解决问题练习册》第3页至第5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的加减乘除进行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

2.使用分数进行复杂的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准备教学课件。

3.准备板书内容。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分数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几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步: 讲解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四步: 操练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 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六步: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出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答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他们写出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课教案,希朇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第一课:认识工程问题目标•了解什么是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工程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将常见生活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进行解决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认识到其中的工程问题。

2.通过生动案例分析,明确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课: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图表在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表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逐步掌握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三课:模拟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目标•了解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得出有效结论教学重点•掌握模拟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第四课:实际应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点•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并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提供真实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讨论,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7课时 解决问题(3)》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7课时 解决问题(3)》教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例6及练习九的1~5题。

【教学目标】1.熟练找出关系句中的单位“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会用其数量关系(线段图)列方程或算术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复习导入】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

①甲数是乙数的65。

②一支钢笔价格的54相当于一本书的价格。

③一袋大米,吃了85。

④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41。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kg ,吃了85 ,还剩多少千克? ①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4.导入: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未知的,那用什么方法呢?(揭示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新课讲授】1.学习例6。

课件出示例6: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1)阅读和理解。

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条件: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2)分析与解答。

①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比较量和标准量分别是什么呢? 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21。

也可以想成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下半场得分(比较量)与上半场得分(标准量)相比较。

②全场得分与上下半场得分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③解答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5单元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

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情景导入】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新知探究】阅读与理解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分析与解答: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从图中可以看出:2×2=43.14×1×1=3.144-3.14=0.86回顾与反思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左图=0.86r 的平方;右图=1.14r 的平方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

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321(⨯地,怎样围面积最大?【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对以前学过的正方形、圆形等图形面积的灵活运用。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掌握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解决“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等类似问题的方法,【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工程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助此例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应注重以下两点:1.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题。

但就其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而言,它同整数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一脉相承,仍然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引导中,应重视复习题与例题之间的比较,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是精心设计导学的步骤,有意识地展示学习过程;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加以总结归纳,或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适当地指点,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的统一。

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学生从媒体上获取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修一条长1400米的道路,第一小队每天能修150米,第二小队每天能修200米,如果两队合修,几天能修完?
2.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3.请同学说说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用除法计算,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工程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工程问题,为学生学习新知打好基础;通过比较例7与复习题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知。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7情境图。

一条道路,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例7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所求问题相同;不同点:例7没有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只有两队单独完成工作的时间)
2.理解题意。

(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汇报: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所以要求工作时间还要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和两队合作每天可以修多少米)
(2)讨论:怎样才能知道这条路的总长度和两队每天合修的长度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知道这条路的长度。

能不能假设这条路有多长呢?)
(3)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假设知道这条路有多长,然后根据假设的长度求出两队每天能修多少米,再进行计算。

3.学生尝试计算。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

预设
生1:我假设这条路有18 km。

一队每天修的长度:18÷12=1.5(km)
二队每天修的长度:18÷18=1(km)
两队每天合修的长度:1.5+1=2.5(km)
两队合修需要的天数:18÷2.5=7.2(天)
生2:我假设这条路有30 km。

一队每天修的长度:30÷12=2.5(km)
二队每天修的长度:30÷18=53(km)
两队每天合修的长度:2.5+53=256(km)
两队合修需要的天数:30÷256=7.2(天)
……
(3)从哪里能看出同学们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呢?
(引导学生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探究用“1”表示这条路的长度。

(1)我们能不能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呢?如果假设成1,两个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应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思考,计算得出:两个队每天修路的长度分别是112和118)
(2)学生尝试计算。

1÷⎝ ⎛⎭
⎪⎫112+118 =1÷536
=7.2(天)
5.检验。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只要是合理的,教师要给予鼓励。

6.总结:不管假设这条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的,把道路的长度假设成1来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题目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尝试用不同的道路长度进行列式解答,通过结果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假设任何数答案都是一样的,从而得出把总量看作单位“1”来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把这批货物的总量看作1,计算出两车合运,每次运多少货物)
2.完成教材45页6、7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工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或不清楚的问题,全班共同解答)
⊙布置作业
教材45页8、9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三)
1÷⎝ ⎛⎭⎪⎫112+118
=1÷536
=7.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