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感染和药物引起间质性肾炎:某些细菌、真菌或病毒性感染,以及某些抗生素如β—内酰胺、利福平、磺胺等,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而导致ARF。一般病程较短,经恰当治疗,肾功能可以恢复。另外,全身感染引发的炎症介质“瀑布”反应可明显影响肾血流,内毒素可激活并促使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栓毒、内皮素等,使肾血管收缩。
6、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因肾单位损伤的量和程度以及液体动力学变化不一致所引起。当仅有部厢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和肾小管堵塞,肾小管与肾小球损害程度不一致时,或者某些肾单位血流灌注量并不减少,血管并无明显收缩和血管阻力不高时,可发生非少尿型ARF。
了解了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不同,其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一样。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专家强调,只有正确的诊断,准确判断引起肾衰竭的原因,才能取得有效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脱落的粘膜、细胞碎片、Tamm-Horsfall蛋白均可在缺血后堵塞肾小管;滤过压力降低更加重肾小管堵塞;严重挤压伤或溶血后产生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亦可导致肾小管堵塞。
4、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缺血时细胞ATP浓度急剧下降,膜的转运功能受损,细胞内Na+、Ca2+积聚,细胞器功能障碍。肾血供恢复后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OFR),可引起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还可引起血管功能异常。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这是急性肾衰竭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多由肾毒性物质或肾持续缺血所致,可引起肾小管内液返漏和肾小管堵塞。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代谢障碍性钙内流,使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增加,激活了钙依赖性酶如一氧化氮合酶、钙依赖性细胞溶解蛋白酶(calpain)、磷酸解酯酶A:(PLA2)等,导致肾小管缺氧性损伤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临床急重症,需要进行紧急处理。那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呢?
1、肾缺血: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肾小球内静水压。肾小球输入小动脉与输出小动脉形成对肾血流的阻力,从而调节肾小球内静水压。当平均动脉压下降至<90mmHg(12kPa) 时,GFR下降;若下降至60mmHg(8kPa),GFR则下降一半。但血压恢复后,肾功能并不恢复,表明尚有其它因素。如①前列腺素平衡紊乱:肾本身可产生前列腺素,其中前列环素(PGl2)是强的血管扩张物质,血栓素(TXA2)是强的缩血管物质。肾缺血时,因内皮细胞损伤使PGl2生成减少,TXA2却由血小板大量生成,使正常PGl2/TXA2比例下降,导致ARF。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肾供血不足时,灌注压下降,转运至肾小管的钠减少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肾素分泌增多。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I(ANG工),再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将其转换为ANGⅡ,在PGl2生成减少的情况下,ANGⅡ可导致出球和人球小动脉都收缩,GFR则降低。③内皮素(endothelin,ET)的作用:ET是一强力血管收缩物质,正常时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共同调节肾血流。肾缺血时,ET清除减慢,EDRF因内皮细胞受损而减少,从而使人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致GFR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