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舆服志中的服色及章纹体系建制纪向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
Keywords : Internet :
Ta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g Dynasty History, Vehicle and Trapping Notes, Color-ranked Trapping, Heraldry-ranked Trapping www.artdesign.org.cn
《旧唐书· 舆服志》是专门记载唐代舆服制度的重要文献, 多侧重于 记载皇帝、皇(太)后、嫔妃、皇太子、 诸王及百官等上层统治者的乘舆 及服饰制度, 并且规定相当细致, 颇为繁琐。不同的“礼仪”规定着不同 的服饰, 在同一场合 进行的“礼仪”活动, 不同身份的人 所 着的服饰也 有不同的严格规定。 舆, 原本是指车厢, 后引申为车; 服, 是指衣冠, 于是 “舆服” 一词实际上 就成了车乘、 章服、冠履的总称。在《旧唐书 · 舆服 志》中详细地记载了唐代“品色服”和“章纹” 等方面的各种严格规定及 禁令, 并且唐代统治者要求社会成员严格遵行, 不得僭越享用, 这些都集 中体现了唐代森严的等级秩序以及唐代的君主集权政治制度的强化。
Color-ranked and Heraldry-ranked Trapping Organizational System in Old Tang Dynasty History, Vehicle and Trapping Notes
天津科技大学 > 纪向宏 JI Xianghong
《旧唐书·舆服志》 中的服色及章纹体系建制
摘
要 :
文章从 “品色服” 以及 “章纹” 制度两方面分析唐代社会各阶层的服饰, 探讨唐代服饰制度发展演变及其主要特征, 从而更进一 步认识唐代的礼制、 服饰色彩、 服饰纹样, 以及当时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 那些赋予政治内涵的 “品色服” 和 “章纹” 为长期封 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开创了先河。
关 检
键
词 : 索 :
旧唐书 舆服志 服色 章纹 www.artdesign.org.cn From both “color ranked” system and “heraldry ranked” system, the trappings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in Tang Dynasty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ceremony system, the costume color and grain, the strict trapping-ranked system and so on in Tang Dynasty were thoroughly recognized by probing into the evolvement and characters of the trapping system at that time. In conclusion, it was initiated in history that more political meanings were endowed with those trappings ranked by color and heraldry for the strict ranking system of chinese feudal sociaty.
2012.12 | 123
一、 《旧唐书·舆服志》中的 “品色服” 制度
唐以来, 服色等级制度高度强化, 官服颜色形成一个严格的等级序 列, 哪一种身份的人 穿着哪一种颜色的衣服, 皆有规定,不 得 错乱、 僭 越。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品色服” 制度。
涵, 如此不约而同的跨文化合力, 就将黄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神圣而崇 高的地位上去了。有唐一代帝王专宠黄色, 也 就使得一种新的服色规范 沿袭下来, 以致黄袍加身就成为帝王登 基的象征。 于是, 这种服色及其 形成的文化心理定势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彻底消失。 品色衣制度, 也是隋唐以来用衣服颜色来区分官品尊卑的服制。 不只朝 服, 即使常服也讲究等级, 而且在款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以色彩来标识。 服饰等级制源远流长, 在《周礼》、 《仪礼》、 《礼记》中我们都能看 到那浓厚的文化性。 但相对于前代意在从 款 式、 面料、 图案、 佩饰等来 区分等级的方法上, 隋唐两代特别提出了系统化的色彩标 识功能。 “品 色衣” 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 但其使用范围小, 也并未形成一种制度。 至 隋朝,不同品级的官员之间, 服色被 严格区别开, 规定 五品以上的官员 可以穿紫袍, 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 小吏用青色, 平民用白 色, 而屠 夫与商人 只许用黑色, 士兵穿非正黄色的衣袍, 任 何等级都不 得使用其他等级的服 装颜色。到唐代武德年间, 服饰礼仪沿袭隋制, 又 有所创新, 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 “色用紫” , 四品、 五品 “色用朱” , 六品、 七品 “服用绿” , 八品、九品 “服用青” , 流外官、庶人、 部曲、奴婢 “色用 黄、 白” 。 《旧唐书 · 舆服 志》记载较为详细: “贞观四年又制,三品已上 服紫, 五品已下服绯, 六品、 七品服绿, 八品、九品服以青, 带以鍮石。 妇 人从夫色。虽有令, 仍许通著黄。 ” 龙朔二年(662) , 司礼少常伯孙茂道 奏称: “旧令六品、 七品着绿, 八品、九品着青, 深青乱紫, 非卑品所服。 望请改 八品、九品着碧。朝参之处, 听兼服黄。 ” 总章元年(668), “始 一切不许着黄。 ” 上元元年(674) 八月又制: “一品已下带手巾、 算袋, 仍 佩刀子、 砺石, 武官欲带者听之。 文武三品已上服紫, 金玉带。 四品服深 绯, 五品服浅绯, 并金带。 六品服深 绿, 七品服浅绿, 并 银带。八品服深 青, 九品服浅青, 并鍮石带。 庶人并铜铁带。 ” 从太宗到高宗, 且高宗在相距很短的时间内连连下诏强调品色衣的 问题, 说明新的制度需要在不断地强化中巩固以使其成惯例, 也似乎说 明统治者敏锐地发现了品色衣在管理与监督方面有某种便利和明快。 这 一 规定极其详细, 使九品之官服色各异, 所有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大 小官员的品秩序列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从此正式形成由黄、 紫、朱、 绿、 青、 黑、 白七色构成的颜色序列, 以致成为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 当 时社会上穿紫袍者煊赫, 着青衫者寒酸, 上下之间, 如隔重重天。 白居易 《琵琶行》诗 云: “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见 “青衫” , 便 知白居易当时是卑微的八九品小官。 唐诗中还有许多此类以服色代指人 物者, 如 “雪中退朝者, 朱紫尽诸侯” , “翩翩两骑来是谁 ? 黄衣使者白衫 儿” 。 在这里, 唐代重服色不是像《周礼》那样明确地将四色与四方熔铸 为一体, 也不是按五行学说那样将五色与五方比附, 更不像董仲舒那样
唐王朝认为自己所符的是土德。 依照夏、 商、周、 秦、 汉各代的情况 来看, 唐应是个文物制度无不尚黄的世界。 但翻开《旧唐书 · 舆服志》和 《新唐书 · 车服 志》来看, 唯见 “天宝十载五月, 改诸卫旗蟠卫队先用绯 色, 并用赤黄色, 以符土德” 的记载, 贞观四年(630)颁行的较为详细的 条例里, 是三品以上服紫, 五品以上服绯, 六七品服绿, 八九品服青。这 种制度虽然以后又经历了上元元年(674)和文明元年(684)两次大的修 改, 但直至唐末, “士人之衣色尚黑, 故有紫绿, 有黑紫” 。 可见无论官员 还是一般平民, 黄色在他们的服色选择中土德之彰并不突出, 就是在帝 王自身的服色表现中所符土德尚黄之应的黄色至尊地位也找不到痕迹。 唐天子的常服——黄文绫袍, 也不过是 “因隋旧制” 的产物。 这 就 说明在唐以前黄色服 装 上 上下 下都 可以穿着, 如隋 朝士卒服 装就是黄色。 但是到了 “总章元年, 始一切不许着黄。 ” 从直接的诱因来说, 是因洛阳尉柳延服黄夜行被人殴打, 实际上是 儒道释三家对黄色的一致尊崇。 儒道释三教并举是唐代的国策。 而学说 颇多歧义的儒道释三家竟然不约而同地 崇尚黄色并赋予它以神化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