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传统工业区“进行性”更新改造规划思考——以首钢工业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8.大型传统工业区“进行性”更新改造规划思考

—以首钢工业区为例

鞠鹏艳赵庆楠

【摘要】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是伴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综合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理念的变化,传统工业区更新发展的综合环境发生着变化。本文立足新时期北京城市的整体发展背景,结合首钢工业区更新改造特点,分析既有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模式的不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区大尺度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的“进行性”规划理念与方法。该方法尊重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的系统复杂性、目标综合性和动态发展性,探索时空维度下场地更新改造规划的技术手段、分析方法、综合规划与管理对策等,提升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发展地区规划的科学性,支撑和引导城市中心区传统工业区有特色、有活力地转型发展。结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本文提出的以“进行性”为特征的系统规划方法是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研究领域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进行性;规划方法

1 引言

随着现代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城市中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区逐步淘汰,旧有的产业用地得到进一步改造利用,产业内容与产业用地规划的新旧交替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并不是城市更新发展的新课题。以北京为例,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优二兴三”、“退二进三”等一系列产业调整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市中心城地区大约有25平方公里[1]的传统工业用地实现了腾退,著名的CBD地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旧产业区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这种区域范围大幅度的产业重组大约经过了20年。

上个世纪北京大规模的传统工业区改造兴起于城市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时期,在特定的产业发展时期与鼓励政策的引导下,旧产业更替以及土地再开发利用的速度比较快,推平头、一蹴而就的改造模式非常普遍,改造后的大量土地资源很快就被市场消化了,同时在城市中快速消失的还有独特的传统工业文化。

当前大城市产业发展背景情况发生了变化,仍以北京为例,到目前为止北京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已趋于合理,从五十年代的22.2:38.7:39.1到2010年的0.9:24:75.1(数据来

源: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已基本达到总体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29%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以下的发展目标;经济总量增速放缓,全市GDP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保持在20%左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下降到15%左右甚至更低(见表1);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的大规模快速调整时期已经过去,新型高端产业布局结构已趋于稳定。

表1 1978年—2010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

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在更高、更好、可持续的理念下,城市中心区传统工业区的更新改造规划建设与发展模式值得我们重新认识与思考。首钢近8平方公里的生产用地,作为北京市中心城最大的一片传统工业区,历经近百年的工业化发展后被赋予城市新型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新职能。首钢地区的更新改造将展现新时期城市中心地区传统工业区改造的新模式,本文将通过对首钢改造特点的分析,提出对传统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的新思考。

2 首钢工业区更新改造特点

首钢搬迁所带来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涵盖了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替代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安排、城市发展战略以及生态环境恢复、城市景观重塑等方方面面,在对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研究中极具代表性。

2.1场地更新改造条件的“复杂性”

2.1.1极其丰富的现状资源

图1 首钢地区历史发展脉络与空间肌理示意图

首钢地区集聚了大量的工业建构筑物、文物、绿化、水域、山体、道路、铁路、管廊等各类资源,在约8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具有设施关联度强、覆盖面积广和布局分散性强的特点,规划既要考虑各类资源密集区域合理的土地开发模式,也需要深入研究局部改造可能产生的对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各类建筑、设施布局依生产流程形成了厂区内部标志性的斜向空间肌理(如图1),这种独有的结构性特征也为规划场地再利用研究增加了复杂程度,规划需综合考虑其与周边既有城市网格空间共同作用下的场地利用条件和用地功能布局。

2.1.2相互关联的场地要素

图2 首钢工业区现状场地俯瞰照片

历经近百年的发展,首钢工业区现状工业建筑的基础、道路、市政设施、架空管廊、场

地污染区等密布且交织于地上地下空间,对局部工业场地、工业设施的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图2)。评估用地规划条件需要综合考率交通、市政、污染、工业资源等多方因素,静态的判断分析难以应对改造进程中变化而复杂的现实状况。

2.1.3统筹兼顾近远期基础设施

首钢地处北京中心城边缘,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其水、电、气、热的供给和污水处理主要依靠厂区内的相关设施,呈现高度的独立与自制性。随着未来更新改造建设,该地区将以新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网络逐步替换旧有的基础。然而,首钢场地高程情况相对复杂,永定河大堤、丰沙铁路,京门铁路对外形成了道道屏障,厂区内现状道路系统封闭于外围城市系统,增加了现状与规划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有序联通的难度。此外,场地尺度大、更新改造周期相对较长,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规划既需要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问题,还应额外关注依托旧有基础的“过渡性”市政设施保障问题。

2.2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的“不确定性”

2.2.1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困局

首钢规划定位为北京市“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及“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但目前还存在产业发展势头乏力的问题。以北京二通“动漫城”为例,政府主导实现了有特色的空间及产业平台的搭建,但入驻企业寥寥无几,一些文化创意企业还是趋于向低成本空间集聚。此外,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分四批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面积已达1128.2平方公里(部分集聚区按行政界线划定),先期建成的宋庄、798等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各自优势确定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地位。对于在竞争中并不具有开发成本和先发优势的首钢地区来说,如何对接目前尚处于“孵化期”的城市文化产业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还需要长期的扶持与引导。

2.2.2先期入驻产业的不确定性

由于首钢在区位条件、场地特色和城市功能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优势,使得该地区发展在预测市场需求时,对于未来可能先期入驻的产业及其规模存在极大的不可知。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进程的客观事实,在此情况下合理安排8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内的用地功能布局成为了规划编制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此外,受某个未知的产业“触媒效应”影响,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主导方向可能发生合理的“偏离”,这就更需要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研究具有动态特征的空间规划控制与引导方法,保障地区主导功能均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