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统计整理(统计学原理-南开大学,陆宇建)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d6f4295702768e9950e73818.png)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统计学综合指标 ppt课件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统计学综合指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a18d721a37f111f0855b9d.png)
第四章 综合指标(17)
三、平均指标
3.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变量倒数 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公式: H
1
1 x
n
1 x
n
H
1
f
1f x
1f x
f
( 简单平均式 ) ( 加权平均式 )
第四章 综合指标(18)
三、平均指标
3. 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f
xf x
n
4
第四章 综合指标(15)
三、平均指标
2.算术平均指标 加权算术平均数
Xx1f1x2f2.. .xnfn xf
f1f2.. .fn
f
五店 x f 平 1 f 1 3 1 . 0 5 均 6 6 0 7 3 .5 1 3 1 工 1 5 6 2 .5 龄 8 3 0 .4( 年 2 ) 5
第四章 综合指标(9)
二、相对指标
3.计算: (5)动态相对数: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进
行动态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 展变化的程度。也称为发展速度。 公式: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6)强度相对指标: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 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数, 用来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 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公式: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总量指标数值 形式:正指标和逆指标
2.相对指标的种类 (1)计划完成相对数;(2)结构相对数;(3)比例 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5)动态相对数;(6) 强度相对数。
第四章 综合指标(5)
相对
二、相对指标
指标
3.计算:
(1)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
统计整理概述 课件《统计学基础》同步教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统计整理概述 课件《统计学基础》同步教学(同济大学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4003acb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d.png)
项目五
统计数据的描述
目录
CONTENTS
1 统计整理概述 2 统计分组 3 分配数列 4 数据的显示 5 Excel 在统计整理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04 03
02
05 01
· 系统学习统计整理的概念,掌握统计整理的 步骤;
· 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区分品质分组、变量 分组、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 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变量分布 数列的编制方法,区分不同的次数分布类型;
第二,统计整理方案还包含保障统
计整理顺利进行的资源计划:根据 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的多少 和统计整理表、统计综合表的要求, 计算工作量并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 如人力的组织培训、技术设备和财 力的保证等。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二)审核统计资料
准确性
审核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主要通过计算检查和逻辑检查来进 行。计算检查用于审核资料的指标要素是否有错误之处, 如计算方法是否准确、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要求等。
01
模块一
统计整理概述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又是统计分析的 基础和前提条件。
了解统计整理的对象、方法、主要工作内容及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统 计整理的含义。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一)统计整理的对象
统计整理的对象主要是统 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
· 认识统计表的构成和分类,识别常见的统计图;
· 熟练掌握 Excel 在统计整理中的应用。
项目导航
统计整理概述 统计分组
统
分配数列
计
整
理
数据的显示
Excel在统计整理中的作用
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统计分组的类型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次数分布的类型 统计表的构成与种类 常见统计图 公式输入 分组统计 绘制统计图
统计学原理PPT
![统计学原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0ab707581b6bd97f19eaea.png)
1、统计的组织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 2、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的组成:综合统计系 统、专业统计系统、基层单位统计组织。 3、社会致意国民经济核算的三种组成: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4、1984年1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 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 “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 现
§3、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
1、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 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方法。 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是统计的两个基本要素。 2、统计分组的作用 (1)划分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类型; (2)研究总体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3)研究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标志与指标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表现形式有质量标志与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明的是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量表示的。 如性别 数量标志表明的是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量表现的。 如年龄 注: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后面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 2、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工资
§1 统计的意义
学习知识点:
一、统计的涵义: 1、“统计”一词的涵义指: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 面进行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统计 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 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3、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 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4、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 科学。 5、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 计工作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经干院统计练习册习题答案
![经干院统计练习册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e4fda569eae009591becce.png)
《统计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2、(×)3、(×)4、(×)5、(√)6、(√)二、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总体单位、品质标志、数量标志3、总体、总体单位4、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5、离散变量、连续变量6、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7、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8、绝对数、相对数与平均数9、变量、变量值10、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11、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空间范围12、该商场全体职工,该商场每一位职工、男、女13、总体单位、总体三、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②4、②5、①6、④7、③8、③9、④10、②11、③12、②13、③ 14、④15、③16、④四、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2、②③④3、①③④⑤4、②③⑤5、②④6、①②③④7、②③8、①②④⑤9、②③④10、①②④⑤ 11、①②③五、简答题(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2、×3、√4、√5、×6、√二、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2、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3、统计报表4、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5、随机原则6、统计报表、专门调查7、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8、报表目录、表式、填表说明9、统计调查中试时点现象所属的时间10、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车间报表11、准确性审核、及时性审核、全面性审核12、该市商业企业全体职工,该市每一位商业企业职工,每一家商业企业13、普查、统计报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三、单项选择题1、②2、③3、④4、④5、不、已婚、应登记、已婚6、③7、④ 8、②9、③10、③11、③12、①13、④四、多项选择题1、BCD2、BCD3、CDE4、ABCDE5、ABD五、问答题(略)六、综合题(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2、×3、√4、×5、×6、√7、√二、填空题1、原始资料审核、统计分组和汇总、编制统计表2、分组标志的选择3、离散变量、连续变量、相等的4、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单位数;频数、频率5、手工汇总、机器汇总6、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7、简单分组、复合分组8、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体系9、2;6;7;5。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第三章统计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1105d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f.png)
比重(%) 6
10 17 28 22 17 100
二 变量数列的种类
(二)组距变量数列
当变量值较多,变量值变动的范围也比较大时,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会使 分组数过多,总体单位过于分散,不便于分析问题,这时应当采用组距 变量数列。
组距变量数列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后,用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即组 距)代表一个组所形成的数列(见表3-4)。
审核
(四) 编制统计表或绘
制统计图
(一) 设计和编制统计
资料整理方案
(三) 对原始资料进行统 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02 PART TWO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所研究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某一标志将统计 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总体的这些组成部分称为 “组”。通过统计分组,使同一组内的各单位性质更加相同,不同组的各单 位性质更加相异。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差异 性”特点决定的。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一方面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标志上 具有相同的性质,可以结合在同一性质的总体中;另一方面,又在其他一些 标志上具有彼此相异的性质,从而又可以被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个组成部 分。例如,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中,我们可以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将工业企 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四个组。每一组内各 企业的生产规模相近,组与组之间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差异较大。
统计学 原理
(第七版)
01 第一章 总论
02 第二章 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
03 第三章 统计整理
04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05
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06
第六章 动态数列
统计学原理 统计整理【精选】
![统计学原理 统计整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241517ec5da50e2524d7f72.png)
92 85 78 51 63 88 60 71 87 70 56 97 80 68 77 75 64 72 89 87 98 81 95 83 79 83 76 89 72 86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表
人数 成 绩(分)
频 数(人) 频 率(%)
合计
上期
36000 24000 28000 20000
108000
本期
52000 34000 41000 26000
153000
增减%
44.4 41.7 46.7 30.0
41.7
二、统计分组的要求和方法
统计分组的方法
2、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
经调查,某地年末货币流通量为15.3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
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反映个体量的原始资料是分散 的,不是集中的;是零碎的,不是系统的。根据这 些资料。人们难以从总体上分析和认识现象的数量 表现。
至于某些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则往往由于资料在 分组方法、总体范围或指标涵义、口径、计算方法 等方面不同,而不能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也必须 先通过统计整理,才能据以从总体上分析社会经济 现象的数量表现,
21
简单分组
按行业结构分组 集团单位库存现金
农民手持现金 城镇居民手持现1000 7000
108000
本期 35000 71000 37000 10000
153000
增减% 29.6 65.0 19.0 42.6
统计分组
例1: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组
小学毕业
文盲或识字不多
中学毕业(含中专) 小学毕业
大学毕业
《统计学原理》练习册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册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67502258fb770bf78a5535.png)
第1讲统计学原理导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学、统计资料等二种含义。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研究使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决定的。
(∨)4、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大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5、统计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活动。
(∨)6、统计资料就是统计工作完成时,以图表等形式提供的结果。
(∨)7、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8、统计学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9、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0、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性、总体性、客观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A )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A、统计的研究对象B、统计的特点C、统计资料D、统计学2、统计工作就是各种(B )。
A、统计资料B、统计活动C、统计学D、理论和实践3、(A )就是对统计活动所做的事先的全面计划和安排。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4、(B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5、统计整理能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 C )。
A、完整B、准确C、系统化、条理化D、及时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包括(ABCD )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2、统计整理可以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AC )。
A、分组、汇总B、完整C、系统化、条理化D、准确3、统计分析是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处理,产生(BD )。
A、分组B、综合指标C、汇总D、统计活动的最终结果4、统计调查是(CD )。
(完整word版)《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及Excel数据统计分析答案
![(完整word版)《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及Excel数据统计分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b4d657a98271fe910ef9fb.png)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④4.④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2.①③⑤3.②③⑤4.②③⑤5.②③④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数量性3.同质大量差异同质4.总体单位品质数量5.总体数量数字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③3.②4.②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4.①②④⑤5.②③④6.②③⑤ 7.①③⑤(四)填空题1.定期统计报表专门调查2.总体单位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3.明确调查目的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资料的报送者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②4.③5.①6.③ 7.②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2.①②④3.①②③⑤4.②⑤5.③④6.①② 7.①⑤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2.汇总制表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4.同质性差异性5.分组标志6.主词宾词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④4.④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2.①②③⑤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③④ 7.①②③④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4.性质不同但有联系5.相对指标平均指标6.水平累计7强度(五)计算题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实际产值=1188%1101080=⨯=⨯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1000%811080=+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8.181%10010001188=-⨯ 2.(1)%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176********=+++ 则%5.103%100170176%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第十一章抽样法(统计学原理-南开大学,陆宇建)
![第十一章抽样法(统计学原理-南开大学,陆宇建)](https://img.taocdn.com/s3/m/a7b21203561252d380eb6ec1.png)
4
二、抽样法的作用
• 第一,对某些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又要了解 其全面情况的社会经济现象,必须应用抽样法。
• 如,工业生产中检验某些产品的质量时,常常 具有破坏性。如轮胎的里程检验、灯泡的寿命 检验,纱布的强力检验、炮弹的杀伤力检验等。
same number cannot turn up twice.)
15
d) Compare the X, X-bar1 and X-bar2 populations to each other.
X
Size (N)
5
Mean (μ)
3
Variance (σ 2)
2
X-bar1 25 3 1
X-bar2 20 3 0.75
三、抽样法的理论基础
(一)大数法则 • 就数量关系来说,抽样推断是建立在概
率论的大数法则基础上,大数法则的一 系列定理为抽样推断提供了数学依据。
8
• 大数法则即关于大量的随机现象具有稳 定性质的法则。它说明如果被研究的总 体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所构 成,而且每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都相对 地小,那么对这些大量因素加以综合平 均的结果,因素的个别影响将相互抵消, 而显现出它们共同作用的倾向,使总体 具有稳定的性质。
2 1.5 2.0 2.5 3.0 3.5
3 2.0 2.5 3.0 3.5 4.0 4 2.5 3.0 3.5 4.0 4.5 5 3.0 3.5 4.0 4.5 5.0
These sample mean values form a second population,
统计学原理全
![统计学原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231d845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第一章基础第一节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统计概念一、总体总体就是统计工作者研究对象的全体。
对总体的描述性测度称为参数,如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二、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数据的集合。
对样本的描述性测度量是统计量。
三、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可靠性测度共有两种: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
三个例子:企业多元化战略: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差异。
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就业和收入差异。
男生和女生:成绩差异。
第三节:数据的类型一、定距数据定距数据是实数:如身高、距离、收入等二、定性数据定性数据的取值是类别:如男性、女性。
三、定序数据定序数据也表现为定性的,但是取值是有顺序的。
例如,不好、一般、好、很好、优秀。
定性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取值是有顺序的。
第四节数据的描述方法一、图表描述方法计算机命令1.将数据输入或导入列中。
2.选择数据列。
3.单击图表向导(Chart Wizard)、线图(Line)和完成(Finish)。
4.如果想做某些改变,则鼠标右键单击图表,选择图表选项。
二、数字描述方法1.中心位置的测度(1)算术平均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2)中位数:中位数是通过把观测值按顺序排列而计算得到的。
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即为中位数。
中值:median,如果数据有n个,若n为单数,取值为中间的数值;若n为偶数,取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众数:mode 。
注意:在不只有一个众数的情况下,Exce 只显示最小的,不显示是否有其它众数。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平方根:sqrt数据分析:分析工具库是Excel 所附的一组统计函数,它可以通过菜单栏找到。
单击工具,找到“数据分析”;如果“数据分析”不存在,点击“加载宏”,然后选择分析工具库。
找一台安装有数据分析的电脑,进入excel 安装目录(一般是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进入OFFICE10文件夹拷贝Library 文件夹到你的电脑同名文件夹里,然后执行前面的加载宏步骤就可以了。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4e992e05087632301212df.png)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统计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统计研究的特点统计的职能统计工作统计学统计资料统计调查总体、总体单位(变换关系)统计整理指标标志(关系、可转换)统计分析数量指标 / 质量指标品质/数量标志不变标志/ 可变标志统计调查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分类:全面调查 / 非全面、经常性 / 一次性调查、统计报表 / 专门调查(普查、重点、典型、抽样)、方法方案: 6w组织形式:报表 / 普查 / 重点 / 典型 / 抽样调查统计调查体系:统计整理内容:分组、汇总、编表分组:作用(类型、比例关系、依存关系)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分布数列:构成要素、组中值、频率、频数、累计次数分布类型:钟形、 U、J(反 J)统计表:从形式上:从内容:综合指标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时期指标 / 时点指标)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结构、比例、比较、强度、动态相对数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说明:1、x,f;2、f,f/sigemaf;3、f 相等,4、性质: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说明:1、m=xf,2、m 相同, 3、使用条件:几何平均数:简单 / 加权众数:上限 / 下限公式中位数:上限 / 下限公式关系:标志变异指标:极差R平均差标准差(方差)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用途:当平均数相等且单位相同的情况下,直接用 R、AD、sigema来比较;如果平均数不等或计量单位不同时,用离散系数来比较。
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时间数列构成要素: t,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 时点数列)相对指标数列平均指标数列水平分析: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 a 平均=sigema a/n--时点数列:四种相对数列 / 平均数列:增长量:累计、逐期平均增长量速度分析:发展速度(定基/ 环比、数量关系)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 -1、定基增长速度 / 环比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几何法、方程法)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增长 1%的绝对值 =前期水平 /100统计指数分类:总指数/个体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 / 质量指标指数综合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同度量因素、指数化因素、编制原则)平均指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指数体系:相对数体系绝对数体系应用:指数推算因素分析:总量两因素分析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因素分析可变构成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抽样调查特点:三个区间估计:抽样平均误差(Ux,Up,影响因素)抽样极限误差( t ,f(t )四个)估计N的确定(准确度、可靠度,影响因素)组织形式相关与回归相关: r回归:一元线性回归A,bB,含义,与相关系数估计标准误差可决系数 =相关系数的平方。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a8592d1710a6f524ccbf85c6.png)
• 分配数列包含的两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 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 统计分配数列的意义: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的表 现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 分配数列的种类: 1、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成的分配数列。 2、变量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成的分配数列。 (又分单项式数列、组距式数列) • 分配数列的特点: 1、品质数列一般比较稳定,通常能够准确地反映总体的分 布特征。 2、变量数列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有出现多种分布的可能。
3、全距: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数 组数=全距/组距 组距=上限—下限 4、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的开口组:组距数列的首组出现“***以下”
邻组组距 组中值 上限 2
缺上限的开口组:组距数列的末组出现“*** 以上”
邻组组距 组中值 下限 2
合理确定组中值
例如: 第一组:50人以下 第二组:50—200人 按公式
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 简单分组: 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城 乡个体企业 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 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复合分组:
重工业
全民所有制
轻工业 集体所有制 重工业 轻工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分组体系与分组标志的选择 在统计整理中,为了全面认识被研究现象总体,常常 需要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形成一系列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抓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及反映现象内在联系的标志来 作为分组标志 2、选择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结合所研究的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具本问题具体分析。
统计学原理 全套PPT课件 教学课件
![统计学原理 全套PPT课件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6b8bcba300a6c30c229fde.png)
(二)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1≤ r ≤+1 r>0,正线性相关;r<0,负线性相关; r=0,不存在线性相关(但可能存在曲线相关)。 |r|越接近于0,X与Y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 |r|越接近于1,X与Y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具 体见表10-4)。
(三)相关系数与相关等级的对应关系表
相关系数
|r|=1 0.8≤|r|<1 0.5≤|r|<0.8 0.3≤|r|<0.5 0<|r|<0.3
0.64 2.56 3.61 1.69 0.16 0.04 1.96 2.25 2.89 1.44 17.24
-0.56 14.88 36.67 19.89 4.52 -2.06 10.78 19.05 52.19 16.44 171.80
X X 1107 110.7
N
10
X 2
( X X )2 2278.1
二、相关分析的内容
1、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2、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 3、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形式。 4、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相关分析的步骤
定性判断 编制相关表 绘制相关图 计算相关系数
图10-2
四、相关表
(一)相关表的含义 相关表是指表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表格。
统计工作
实践检验
最
终
成
丰富、完善、发展
果
统计资料
图1-1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 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研 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 下的数量表现、数量对比和数量界限。
三、统计的职能
1、信息职能。 2、咨询职能。 3、监督职能。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分类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000 43000 31000 7000
108000
35000 71000 37000 10000
153000
29.6 65.0 19.0 42.6
41.7
统计分组的方法
2、选择分组种类
简单分组 分组体系 品质标志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 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主要根据研究任务及对象特点来选择,前 者简单。后者更全面、深入,但复杂。
统计分组
作用
4、 分析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分组将有相互影响 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反映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动规律。 例如: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的关系;居民收入与储蓄额 的关系。
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分组标志是将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
12
统计分组
作用
2.研究总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现象的内部结构是表明现 象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同一总体不同时期的结构联 系起来,还可以看到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例如,1988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净产值如下:
统计分组
作用
3 、将总体的分组资料按时间的移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可以反映总体及各组在数量上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规律,认识 由于各组变动速度不同,而形成总体中性质不同的各组地位 改变的状况,从而获得对总体由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的过程 的认识。 例如,我国农业总产值个农林牧副渔各业所占比 重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6
§2 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的概念和种类 统计分组的方法
1、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2、选择分组种类
3、划分分组界限
7
统计分组
概念 原则
小学毕业 中学毕业(含中专)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 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对象 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
穷尽原则、互斥原则
例 1 为了了解某地区银行存款的构成,可以选用存 款性质、期限两个标志分别进行分组: 按存款性质分组 存款同时按其性质及期限分组 企业存款 企业存款 简单 储蓄存款 活期 分组 财政性存款 定期 按存款期限分组 品 储蓄存款 质 活期存款 活期 复合 标 定期存款 志 分组 定期 分 财政性存款 组 例2 企业职工按工龄分组: 活期 5年以下 定期 5~10年
19
统计分组的方法
2、选择分组种类
统计分组体系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对同 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能从总体在各种特殊性质意义上的量来 加深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表现的认识的体系。 例如,对于国民经济总体进行统计研究,必须通过 按部门、按所有制、按地区、按主管系统等多种分 组,才能得到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国民经分组 体系。 统计分组体系可分为平行分组体系与复合分组体系。
主要根据研究任务来选择。 (根据数量变动的特征不同来选择)
统计分组的方法
2、选择分组种类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如:以产值作为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志;按文化程 度对人口总体进行分组。
统计对总体往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仅仅依赖 一个分组标志进行分组是难以满足需要的,必须 运用多个分组标志进行多种分组,形成一个分组 体系,才能满足需要。
文盲或识字不多 小学毕业 中学毕业(含中专) 大专毕业 大学及大学以上 (√)
例1: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组
大学毕业
(×)
统计分组
例2:某商场把服装分为①男装、女装、童装。 (×)
②
成年装(男女装)
儿童装(男女装) 简单分组
( √)
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复合分组 品质标志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结合一定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根 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用那些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 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如:工业企业的分类——规模分类、部门分类
例:经调查,某地年末货币流通量为 15.3亿元,比上年增加 4.5亿元。
为了宏观调控,有必要对本地区货币流通量分布状况进行调查。 有两种资料整理结果: (1) 按地区分组 上期 本期 增减%
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
• 审核统计资料。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 进行统计分组。这是统计整理的关键问题。 • 进行资料的汇总。这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 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统计整理的结果。
汇总技术
手工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
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1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2 统计分组
§3 次数分布 §4 数据显示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数量标志分组
统计分组
作用
1、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是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按
照统计认识的要求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在区分事物性质的分组中,划分经济类型具有 重要意义。经济类型是指直接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 各种类型。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情况来划分
不同的经济类型。
第四章 统计整理
§1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2 统计分组
§3 次数分布 §4 数据显示
1
§1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统Hale Waihona Puke 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内容
2
统计整理的含义
统计整理通常是指对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 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 但广义的统计整理也包括对原来已经加工的综合资 料的再整理。如历史资料的整理、统计年鉴的编辑、 次级资料(如各出版物公布的)的加工整理等。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统计 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承上启下的作用
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反映个体量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 不是集中的;是零碎的,不是系统的。根据这些资料。 人们难以从总体上分析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 现。 至于某些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则往往由于资料在 分组方法、总体范围或指标涵义、口径、计算方法等 方面不同,而不能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也必须先通 过统计整理,才能据以从总体上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 数量表现,
甲县 乙县 丙县 丁县 合计 36000 24000 28000 20000 108000
上期
52000 34000 41000 26000 153000
本期
44.4 41.7 46.7 30.0 41.7
增减%
(2)
按行业结构分组
集团单位库存现金 农民手持现金 城镇居民手持现金 其他流动人口手持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