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背景下“和大人一起读”策略例谈

统编教材背景下“和大人一起读”策略例谈

中国校外教育教师经验谈

下旬刊07/2019统编教材背景下“和大人一起读”策略例谈

◆宗有平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

【摘要】统编教材背景下“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活动,应该倡导扩展阅读,以此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应该倡导个性阅读,以此引领孩子们自主创新;应该倡导共读共写,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孩子们的读写潜能,为孩子的学习和阅读打下亮丽的底色。

【关键词】统编教材一起读拓展阅读个性阅读共读共写

一、扩展阅读不可或缺

孩子们的阅读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为了

应付考试而去读《教材详解》《精讲精练》《考试大全》,

等等。好的阅读应该摒弃“试题化”倾向,应该拒绝功

利化阅读,应该远离支离破碎的阅读,而倡导拓展阅

读,以此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把“散乱的、零碎

的、割裂”的碎片化知识统领在一起,使得“一起读”

活动“由此及彼”,在整体阅读和推进中螺旋式提高。

比如,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的《快乐图书吧》中,孩

子们读了《神笔马良》等故事,此时可以引领孩子们再

读读洪汛涛的《大奖章》、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和

泰戈尔的《纸牌国》;在三年级《快乐图书吧》的阅读

中,引领孩子们先和大人一起读《穿靴子的猫》等童话

作品,然后利用“问题清单”,解决孩子们读童话时的

疑惑。大人和小伙可以互相做“小书签”或“人物卡

片”送给对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一块儿读读《月

姑娘的亲事》《打火匣》《雪白和玫瑰红》等。

这样的扩展阅读不是单一的,而是连续性的,课内

和课外不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无数

事实证明,那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其能力不是靠支

离破碎的片段阅读“打拼”出来的,而是一定注重更大

场域内的扩展,注重了阅读的“一脉相承”,注重了前

后知识点的衔接和过渡,并且对阅读活动的整体把握是

全面的,深刻的,因而在实践中能够以此为蓝本,实现

拓展阅读的高质量。

二、个性阅读不可或缺

尽管“和大人一起读”活动是大人和小孩“同呼吸

共命运”,但千万不能被大人的功利化阅读拘囿了思

路,或者大人遮蔽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以至于置孩子

们的“自主自悟”而不顾。相反,大人应有意弱化自己

的成人思想,而强化孩子们的个性解读、独特感悟和多

元解读。正所谓:“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教师的个人发

挥,而在于学生的独特发现。”

例如,读《七色花》时,大人都给孩子设置了这样

的问题:“假如你有七个实现愿望的机会,你想要实现

什么愿望啊?”但是偏偏一个孩子说:“我只有一个愿望

要实现行不行呀?”行呀,怎么不行?谁说不行?也

许正因为只有一个愿望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具体的共读活动中,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自主自

悟,少一些主题先行,多一些创意创新;少一些被动接

受,多一些主动多元,以此引领孩子们实现自主自悟前

提下的共读活动。既要以共读为引领,同时引领孩子们自主创新,应该成为“和大人一起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视点。三、共读共写不可或缺大人和小孩在一块儿共读共写,以书激趣、以悟激悟、以书启智、以生命温暖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方法更能点燃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呢?身处在这样的共同体中,阅读是迷人的,孩子是迷人的,大人是迷人的,而相处在一起的共读共写岁月也是迷人的。比如,学生和大人一起读读《弟子规》,一起读读《中华经典诵读》中的有关章节,不但早读、午读,晨会、周会也让孩子们一遍遍诵读。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和大人共写,可以共同书写书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共写读后的心得体会,可以共同续编童话……当书里的文字“活”起来,变成孩子们自己笔下有创意的新文字、新表达、新思想,当这一切融进一个个孩子的灵魂和行动中时,读写活动变得温暖、厚实,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共读共写变成了一种关乎灵魂和道德的体验活动。在孩子和大人共读共写的实践中,大人应有意识地搭建共写平台、开辟共赏日记、共评日记等展示窗口。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形象卡,一小段读后感书签,一段小孩能看得懂的批注,一幅漫不经心但意蕴十足的共同制作的插画,但却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了孩子们的读写潜能,实现了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实践。而这,不正是统编新教材下语文阅读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有益的“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还应当引领孩子们进行更广意义上的整合延伸,以此让孩子们走得更远,也收获得更多。这样的拓展和整合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是一种有意义的延伸,是一种更多维度和更广意义上的探究。大人应该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探究延伸中,如此,才能“打开一个辽阔的世界”,以此铺就摇曳生姿的“一起读”拓展之路。参考文献:[1]李琰.在个性阅读中培养发现能力[J ].山西教育,2017,(10):7.[2]周春梅.打开一个辽阔的世界[J .教师,2016,(08):111.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下“和大人一起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 S [2018]G H B 3325

)。54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 起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首次使用,强化运用,联系生活,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主要体现在园地部分,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增强了一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亲子共读提供了平台。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和大人一起读”,这首童谣讲述的内容跟孩子的生活联系紧密,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长时间,但孩子们好奇心强,可塑性强。随着一年级孩子学习能力的增强,已经可以逐步从大人的帮扶走向孩子的自主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找出其中的明显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春节童谣,了解过年有哪些准备活动,能够简单说出现在过年与以前有哪些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课堂上欣赏的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找出其中的明显信息。 难点 通过读春节童谣,了解过年有哪些准备活动,能够简单说出现

在过年与以前有哪些不同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活泼有礼貌。所以,今天,韩老师提前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看观看童谣视频唤起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经验,一看?(播放童谣视频)激发阅读兴趣。 二、介绍童谣,回忆分享 孩子们,老师的这份礼物你们喜欢吗?(喜欢)谢谢!刚才视频当中播放的是一首特别好听的童谣,童谣啊,就是写给儿童的歌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读童谣,板书“童谣”说到这,之前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读过童谣呢?能背给大家听听吗?你们太了不起了!小小年纪会背这么多童谣,佩服!佩服!(竖起大拇指) 同学们背童谣唤起大脑主动阅读的愿望 三、导入内容,设疑解惑 还有不到一个月,我们就要放寒假了,高兴吗?寒假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知道吗?(春节)关于春节有很多非常好听的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春节童谣”(板书春节)老师范读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14页,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童谣。学生读童谣谁愿意用你最美的声音把这首童谣读给大家听?(两组)从这首童谣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二十三到大年初二,人们都会干什么)一进腊月就有了年味,首先是腊八这一天,你们知道腊八人们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 优质课

1 《孙悟空打妖怪》教学设计 红寺堡区第二小学杨生花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新增的一个栏目。本栏目的设计是把“亲子阅读”编排进了教科书,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是更加明确了“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孙悟空打妖怪》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这是一首活泼有趣、节奏明快、耳熟能详的儿歌。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开展亲子陪读和共读,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在活泼、生动的阅读互动中,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中,改进自己的方法。学情分析: 1.学生和家长已有的阅读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专注力弱、识字少,虽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浅近的童谣、儿歌,但缺乏阅读的恒心。家长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因为生活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陪孩子阅读,也缺乏亲子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 2.学生和家长已有认知变化提高 在亲子伴读、共读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渗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孩子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学词和主动阅读的方法。孩子逐步爱上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家长在教学互动中,更加明确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提高了亲子阅读的方法。教法学法设计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主动阅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会家长亲子阅读的方法,提高家长亲子阅读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纹理笔刮出孙悟空、导入视频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展台、批注、拖拽等功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和家长亲自上台操作简单的白板常用功能,直观、快捷地呈现学生学习的收获,调动了集体参与学习的兴趣,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让家长体验到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新变化。教学流程设计 首先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表演儿歌等,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调动起了家长参与陪读的积极性。其次,把课堂交给家长和孩子,让孩子读儿歌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价孩子,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快乐阅读卡》等,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家长陪

新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文 语文园地六 和大人一起读》优质课教案_20

《谁会飞》教学设计 《谁会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了解动物的活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孩子在生动活泼阅读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到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又到了快乐阅读的时间了,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你们喜欢阅读吗? 生:喜欢。 谁能说说阅读有哪些好处? 生:阅读能增长知识。 生:阅读能提高写作水平。 生:阅读能让人快乐。师:既然阅读有这么多好处,老师希望你多读书,读好书。老师真希望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的阅读有点特别,是和大人一起读,你觉得大人包括哪些人? 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老师。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儿歌《谁会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悟 1、出示儿歌。 (1)xx儿歌。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儿歌共有几节?写了几种动物?分别是什么动物?指名回答。 生:三节。 生:三种。 生:分别是鸟、马、鱼三种动物。 2、学习儿歌第一节 (1)指名读。 (2)提问:儿歌里的第一节里有两个不同的标点符号,谁能找出来说一说? 生:是问号和句号。 师:老师告诉同学们带问号的句子是问句,带句号的句子是答句,你们记住了吗? (3)提问:这小节提了几个问题? 生:两个。

师提问: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生:谁会飞? 师提问:是怎样回答的? 生:鸟会飞。 师提问: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鸟儿怎样飞? 师提问: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扇扇翅膀去又回。 (4)指导朗读。同学们读问句的时候语气上扬,读答句的时候语气要肯定有力。同学们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读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练习读。 师:哪组同学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5)除了鸟会飞,还有什么会飞?谁来说说? 生: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 生:xx 生:飞机、飞船 生:风筝 根据我们的回答,我们来仿说: ———会飞? ———会飞。———怎样飞? ——————————。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和大人一起读:阳光 (一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将短文读通、读顺、读熟。 2、通过情境导读,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3、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读书的美好与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和大人一起读的乐趣,读出儿童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iPad。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播放和大人一起读《阳光》视频。 开篇录像:场景一:奶奶和孩子在床上,手指着字,同步读。 场景二:爸爸和孩子在书桌前,示范读,小孩听。 场景三:孩子读,家长听,读错,家长帮忙改正。 场景四:全家一起读,你一句,我一句。 场景五:和哥哥姐姐带动作读一读 场景六:上学路上,你一句,我一句读(背)。 ……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家长如何和大人一起读后,大人将教师展示的阅读方法

加以实践,并通过视频反馈,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与大人一起读的场景。例如孩子读错,大人示范;学生提问题,大人帮助创建广阔的知识背景。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将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也激发了学生和大人一起读的兴趣。】 二、交流收获,汇报读文。 1、小组内交流反馈和大人一起读的情况。 (我是和……一起读的,怎么读的,大人如何指导学生读文。) 2、汇报展示。(3组)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在家和大人一起读的情况,让孩子从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好的阅读方法在班级进行推广。】 三、悦读课文,感受美感。 1、配乐引读第1自然段,感受美感。 (配乐看图,教师描述) (1)齐读 (2)一名同学读 (3)分组读。 2、趣读第2自然段,感受朗读的乐趣。 (1)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有了变化。(1名学生读) 趣读:唤醒禾苗。你们看,这是一片禾苗,他们睡着了,你能唤醒他们吗。(学生读,课件图片渐绿。) (2)暖暖的阳光又照到小树的身上,读到这里的时候,和你一起读的大人是怎么给你讲解的?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设计

《和大人一起读》+《快乐书吧》看图说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录音等形式培养孩子观察和表达能力。朗读并背诵《小兔子乖乖》。 2.通过《快乐读书吧》,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是大森林的小动物们聚会的日子,我们也一起去大森林里玩一玩,看看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干嘛呢(出示图片) 生:... 师:这时候小动物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好朋友小白兔怎么没有来呢小朋友们帮小动物们去小白兔家找找它吧。(出示图片) 二、看图说话 1.独立自学:仔细看图,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想一想,我们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看图先看哪一幅,再看哪一幅 2.交流互学: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说一说,小白兔和大灰狼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会请小组代表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3.点拨助学:(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图片,还根据图片说了说这个故事,现在老师再来和大家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2)学生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跟读、指读。 (3)借助音频《小兔子乖乖》,巩固背诵。 (4)小兔子做法对吗你有什么要向小兔子学习的吗 三、快乐读书 1.(1)老师带领学生看第一幅图,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里有谁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根据老师提示,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提示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泡泡语,泡泡语里的字就是对这幅图片的一个介绍,学会识字之后,你就可以自己独立读书了。 2.运用观察学习图一的方法,继续学习图二、图三、图四。 (1)独立自主看图。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随机抽取展示学生,教师提炼点拨。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四幅图片,感受了读书的乐趣,在家里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还可以把自己读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真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事情呀!你也可以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在周末时间去书店为自己挑选一本喜欢的图书吧! 四、总结课堂,黄金两分钟 1.教师做适当提示: (1)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今天你觉得谁表现的最好,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一年级语文《和大人一起读》教案

和大人一起读 科目:语文班级: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课 教学目标: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教学重难点: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件链接:无 教学过程:一、聊聊“我”的课余生活 师生谈话,交流平时在家里做的事。 二、“我”这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1. 出示情境图一,读懂图画和文字的内容。 (1)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读故事书很有意思。 2. 请经常和家人一起阅读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课外阅读情况。 (1)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吗 (2)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一起读书 (3)爸爸妈妈陪你读书,你的心情怎么样 (4)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哪些书从书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有趣的事 三、交流读书的好处 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读书有什么好处。学生展示阅读的收获,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肯定和鼓励,颁发“故事大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 2. 出示情境图二,观察图画,听老师朗读文字,明白情境图的意思。小结:读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成为“故事大王”,就能交到很多朋友了! 本环节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成就。 四、交流书从哪里来 1. 出示情境图三,讨论图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2. 引导学生讨论,书还可以从哪里来。 3. 鼓励孩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读书、买书、借书。

五、交流学习拼音的作用 1. 交流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过什么烦恼。 2. 出示情境图四,看图,说说学习小伙伴们的好办法是什么。示范读“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3. 学生自由说说,马上要学拼音了,自己将准备怎么做。 板书设计 和大人一起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教案资料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

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看到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 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 ………… 种种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作为一名有幸先“读”为快的教师,我把自己对这个栏目的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家交流、分享,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 整册教材,有八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其中的文章,儿歌童谣类四篇:《谁会飞》《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春节童谣》;故事童话类四篇:《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 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 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 ………… 因而,《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是阅读兴趣……是大人和孩子结伴走向阅读世界的总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人教部编版

和大人一起读《小熊住山洞》 【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内容,主要讲小熊一家一直住在山洞里,于是想造一间木房子。可当他们走进森林,却始终舍不得砍树。许多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在山洞里。最后以动物对小熊一家的感激结尾。故事表达了人类保护大自然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潜移默化地使儿童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它的出现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读书兴趣、形式,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但在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家庭阅读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建议先在教室里先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和大人一起读”,示范、引领家庭阅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以《小熊住山洞》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的课堂阅读引领为途径,通过在教室里开展”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教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从而达到课内示范引领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期望,推动儿童阅读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家庭的延伸。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话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简单渗透阅读方法,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明白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2.简单渗透阅读方法,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教具准备】PPT课件、情境图卡、头饰、读书方法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 播放“小熊在森林里蹭痒痒”视频,引出话题,激发读书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 优秀教学设计

《谁会飞》教案 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运用多种方法读儿歌,最后能做动作表演唱。 3.能创作儿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儿歌 1、师:最近在我们身边发生了一件大事,开发区召开了一场盛大的运动会,你可能遗憾没能亲自去看看比赛。 2、师:今天,动物世界的第100届森林运动会召开了,它们个个都是运动健将。来看看今天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有谁?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字:鸟、马、鱼。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字,你们真棒! 3、师:比赛就要开始了,为了让它们取得最好的成绩,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我们要找出它们最擅长什么。 配乐拍手,师提问:小朋友们我要问问你们咯,谁会飞?谁会跑?谁会游?4、师:感谢你们为它们找到了合适的比赛项目,森林运动会正式开始了,一起去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运动的吧。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的题目是《谁会飞》(板书)。和我一起读课题。翻开书本第92页,自己读课文一遍,然后何同桌一起读一遍,遇到难读的字圈出来和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5、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在这首儿歌里有几个陌生的字宝宝,一起来看看我们有没有读准。 出示:扇摇摆(全班齐读) 师:下面的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轻声),你知道应该怎样读吗?(带读、开小火车读) 扇扇摇摇摆摆尾巴 师:下面这些词语要读好需要注意什么?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怎样翅膀腾空仰天 齐读。 6、师:把这些字宝宝带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鸟儿怎样飞? 生:扇扇翅膀去又回。 师:谁能带大家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快看!接下来轮到马儿出场了:马儿怎样跑? 生:四脚腾空仰天叫。 师:跟我一起读这句话。 师:谁能来读一读。 师:最后出场的是鱼:鱼儿怎样游?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看到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 ………… 种种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作为一名有幸先“读”为快的教师,我把自己对这个栏目的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家交流、分享,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 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 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的谈话导入,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第二自然段里什么让你感到奇异?”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2、拓展资源,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上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对“波涛汹涌、依然、窃窃私语”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新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文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优质课教案_2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和大人一起读”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本新教材全新的一个栏目,旨在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以引起家长、教师、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从而带动“亲子阅读”及“全民阅读”。作为教师,首先要认清,“和大人一起读”绝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读会一篇文章,而是要在想办法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起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同时,给予家长和学生一些亲子共读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的“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一篇科普童话——《小松鼠找花生》,让学生通过读文和观察文章插图,了解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泥土里的这一科普知识。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会孩子在亲子共读中学会“图文对照”读,懂得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画中的秘密,这种形式非常适合低年级亲子共读中的绘本阅读。 设计思路 通过和老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这一科普童话,总结“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最后,在“好书推荐”的环节,旨在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方法,带着期盼回家“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重点 1.和老师共读《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总结共读方法。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1.掌握亲子共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推荐书目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题目 1.出示谜语。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松鼠找花生 二、听老师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和大人一起读书吗?平时你都是和谁一起读书的?那今天就和王老师这个大人一起读个故事吧!来,我们一起先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吧? 师:快快坐好了: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着书,小手指,指着字,认真听我把书读。好听的故事开始了!师第一遍读故事,孩子手指着看书。 三、尝试自己读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要自己来读一遍? 读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借助拼音读一读;问问老师或同学。 师:好的,那就带着这些方法自己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吧。学生自己读。

中班分享阅读:寻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班分享阅读:寻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Sharing reading in middle class: teaching desi gn of treasure hunting (first class)

中班分享阅读:寻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愿意参与图画内容的讨论与描述。 2、通过对画面人物动作、表情、细节观察及心情体验,推测故事情节。 3、初步尝试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寻宝》 2、将《寻宝》读本中的“藏宝图”进行放大。 3、一张寻宝图 4、在教室按“寻宝图“布置相应的场景 活动过程: 1、出示自制“藏宝图”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老师,他们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可礼物被藏了起来,不过有一张图可以帮我们找到礼物。”出示“寻宝图”提问:“图上有什么?哪些标志可以帮助我们?”(寻宝图上有数字,箭头等)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去找宝物吧。”教师和幼儿按照寻宝图的标志去寻找礼物。(礼物:分享阅读大书) 教师:“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进入阅读环节。 2、师幼共同阅读大书。 (1)观察封面:(遮住书名)封面上有什么?他们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书的内容会和谁有关?书名会是什么?出示标题——寻宝。(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他们要去哪里寻宝?怎么去呢? (2)观察:这是一艘什么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骷髅头)标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封面,海盗帽子上)引导幼儿知道封面上戴有这个骷髅头标志帽的人就是船长。他们准备去哪? (3)观察:海盗们来到了哪里?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看上去怎么样?他们准备去哪?引导幼儿观察藏宝图,让幼儿猜测他们下一步会去到哪个地方。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 教学设计

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经济开发区南大小学 鲁雅琴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年级下册新设的栏目“和大人一起读”里的一篇课文。“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的语文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课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借助拼音去阅读理解课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学习水平有差异,同时他们又充满好奇心。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能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不同课文类型,习得不同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大人一起读书,扫清生字障碍。 2.通过多形式分层次的朗读,明白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拓展阅读量,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心中有他人,用行动传递爱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形式分层次的朗读和群文阅读的方式,明白课文主要内容,习得阅读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懂得心中有他人,用行动传递爱的道理。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分角色朗读、群文阅读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新授课)七、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和大人一起读”反馈表》。 2.教师结合反馈表制作PPT课件,制作词语卡片。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看看它是什么?(一双小手) 2.它是一双非常可爱的小手,小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书空“小手”) 3.同学们都有一双小手,举起来看看,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吧?(我的小手能画画、写字、洗澡、吃饭……) 4.看图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胖乎乎的、红润润的、可爱的小手)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策略初探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部编语文教科书低年级段《语文园地》中一个全新的板块。它的出现让老师感到疑惑,是老师教还是家长教,左右为难时就很容易被忽视掉。今天就来谈谈,教科书为什么要编排这样一个栏目?教师、家长又该怎样做呢?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目标定位。 部编小学语文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是专为小学低年段儿童开展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经验而设计的栏目,旨在通过轻松、愉快地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技能。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和大人一起读》关注的不是通过阅读儿童认识了多少字、掌握了多少知识、积累了多少语言、学习了何种语言表达形式,而是强调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无压力阅读的同时,学会分享阅读。也就是学生能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父母的爱。因此,我们不要给以发展儿童阅读兴趣为目的的分享阅读附件任何功利性的学习要求,那些适用于课堂阅读教学的知识目标和测试要求,在这里都不适用。从本质上说,《和大人一起读》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出发点,强调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的建构,引导儿童尽早地爱上阅读,尽快地从依赖式阅读过渡到自主性阅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指谁?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指的是谁?不少同志都发表了看法:儿童的父母、其他家人、邻居、高年级同学、老师等等,这些都属于“大人”的范畴。其实《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设置重点不在于“大人”而在于“一起读”。只要能为孩子引导阅读、创设阅读环境、给予阅读影响的人都是“大人”。 三、《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策略。 (一)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是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前提。 许多家长一开始不了解《和大人一起读》的意义,陪读情况不好。主要是因为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读,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陪孩子读,觉得自己读不好,文化水平低,还有的家长认为,教学是学校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因此,转变“大人”的观念,解决家长认知上的偏差,是有效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前提条件。让家长明白,陪孩子读书是融洽亲子关系,提高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搭建平台、传授方法是《和大人一起读》的保障 1、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教师要唤醒儿童课外阅读的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要鼓励儿童和家长,将“和大人一起读”转变成家庭的一种自觉的习惯;一个家庭,如果有固定的朗读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